銷售詢問技巧
摘要
做銷售的都知道,“會說”重要,但“會問”更重要。客戶心里想什么、預算多少、真正的顧慮在哪,這些信息不是靠猜的,而是靠問出來的。可現實中,很多銷售要么“不敢問”(怕客戶反感),要么“不會問”(問半天抓不到重點),要么“問錯了”(直接把客戶問跑)。今天這篇文章,就結合10年一線銷售帶團隊的經驗,拆解4個階段的核心詢問技巧——從破冰到挖需求,從處理異議到促成簽單,每個技巧都給具體步驟和真實案例,看完就能用,幫你把“提問”變成簽單的“加速器”。
一、破冰期:用“安全區提問”消除防備,讓客戶愿意開口
剛接觸客戶時,最忌諱上來就查戶口:“您需要什么產品?”“預算多少?”——客戶心里立馬警鈴大作:“又是來推銷的!” 這時候,得先讓客戶放下防備,進入“安全區”。
什么是“安全區提問”?
就是從客戶“不敏感、愿意聊”的話題切入,比如觀察客戶的環境、狀態、興趣點,問一些開放式、無壓力的問題。重點是:讓客戶覺得“你在關心我,不是在賣東西”。
3個實操步驟(附案例)
1. 找“觀察錨點”:進店客戶看裝修、辦公客戶看桌面、線上客戶看頭像/朋友圈(別亂翻,看最近1-2條就行)。
比如:客戶辦公桌上擺著馬拉松獎牌 錨點:運動;客戶朋友圈發了孩子的繪畫 錨點:育兒。
2. 問“開放式問題”:用“怎么”“為什么”“感覺如何”開頭,別用“是不是”“有沒有”(客戶容易說“不”)。
3. 接話“找共鳴”:客戶回答后,別直接跳回產品,先接一句自己的經歷或感受,拉近距離。
反面案例(錯誤示范):
銷售:“您好,我們新出了一款CRM系統,您需要了解下嗎?”
客戶:“不需要,謝謝。”(轉身就走)
正面案例(正確示范):
(客戶走進辦公室,銷售看到對方拎著一個露營包)
銷售:“看您包上還沾著草屑,周末去露營了?現在天氣正好,露營確實舒服。”(觀察錨點+共鳴)
客戶:“是啊,帶孩子去郊區玩了兩天,累但開心。”
銷售:“我上周也帶娃去了,光搭帳篷就出了一身汗!您一般去哪個營地?我們家附近那個總沒車位。”(開放式問題+繼續共鳴)
客戶:“我們去的XX營地,人少,有小溪……”(聊開了)
(5分鐘后,客戶主動問):“對了,你們是做什么的來著?”
關鍵金句:破冰期的提問,目標不是“問出需求”,而是“讓客戶記住你是個‘活人’,不是銷售機器”。
二、需求挖掘期:用“三層漏斗提問法”,挖出客戶“不敢說的真話”
客戶愿意開口后,就該挖需求了。但很多銷售只停留在“表面需求”:“您想要什么功能?”客戶說“便宜點的”,就真以為是預算問題——其實可能是“怕買貴了沒面子”“擔心功能用不上浪費錢”。這時候,得用“漏斗提問法”,從寬到窄,一層一層往下挖。
三層漏斗具體怎么用?
第一層:“廣度提問”——了解基本情況(是什么)
先問客戶的“現狀”和“目標”,比如:“您現在用的是什么產品?”“這次想解決什么問題?” 別嫌基礎,這些信息是后面提問的“彈藥”。
第二層:“深度提問”——放大痛點(為什么)
知道現狀后,追問“不解決會怎樣”,讓客戶自己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比如:“現在這個產品,最讓您頭疼的地方是什么?”“如果這個問題一直不解決,對您的工作/生活影響大嗎?”
第三層:“決策提問”——鎖定關鍵人(誰決定)
很多銷售聊半天,才發現對方沒決策權。所以挖到痛點后,要悄悄確認:“這個事情,一般是您這邊做決定,還是需要和團隊/家人商量?”
案例:賣企業培訓課程(B端銷售)
銷售:“王總,您現在團隊大概多少人?主要做什么業務?”(第一層:廣度)
王總:“50人,做電商運營的,最近新人多,轉化率上不去。”
銷售:“新人轉化率低,具體是哪個環節卡殼了?是話術不行,還是對產品不熟悉?”(第一層追問細節)
王總:“話術吧,客戶問兩句優惠就慌了,總被砍價。”
銷售:“如果一直這樣,一個新人每月少轉化5單,50個人一年下來,損失的利潤大概有多少?”(第二層:放大痛點)
王總:“那得幾十萬了……之前沒細算過。”
銷售:“這個培訓方案,您覺得是您直接定,還是需要和HR部門或者老板同步下?”(第三層:決策人)
王總:“我能定,但最好和老板說一聲,他最近也在關注這個事。”
重點提示:挖需求時,客戶說“我隨便看看”,別放棄!可以接:“沒關系,隨便看~ 您平時選這類產品,最看重哪一點?是性價比,還是功能?”——把“隨便”變成“有方向的聊”。
三、異議處理期:用“反向提問”把“拒絕”變成“機會”
客戶說“太貴了”“我再考慮考慮”“你們產品不如XX家”——這些不是結束,而是“客戶在等你給一個說服他的理由”。這時候別急著解釋,試試“反向提問”:把問題拋回給客戶,讓他自己說出真實顧慮。
3類常見異議的反向提問公式
1. 客戶說“太貴了”
別解釋“一分錢一分貨”,而是問:“您覺得貴,是和哪個產品比呢?還是預算方面有其他規劃?”
(客戶可能會說:“我之前問XX家,比你們便宜20%” 這時候你就知道,他不是嫌貴,是嫌“性價比不夠”,可以對比細節優勢)
2. 客戶說“我再考慮考慮”
別追問“您考慮什么”,而是給選項:“您是對產品功能還有疑問,還是需要和家人/團隊再商量下?”
(客戶可能會說:“我老婆覺得沒必要買這么好的” 這時候可以針對“家人顧慮”做溝通,比如“我們有很多客戶也是夫妻一起用,反饋說……”)
3. 客戶說“你們產品不如XX家”
別反駁“他們家不行”,而是請教:“您覺得XX家哪里做得更好?是功能,還是服務?”
(客戶可能會說:“他們有免費上門安裝” 這時候你可以說:“其實我們也有上門安裝,可能之前沒和您說清楚,我現在詳細給您講下?”)
真實案例:我帶的新人小李,之前遇到客戶說“你們的凈水器比隔壁貴500塊,我再看看”,小李急著說“我們濾芯好,能用3年”,客戶還是走了。后來教他反向提問:“您覺得貴500塊,是擔心用多久能回本嗎?”客戶說:“是啊,萬一用半年就壞了呢?”——原來客戶怕質量,小李接著說:“我們有5年質保,壞了直接換新機,您算下,500塊攤到5年,每天才3毛錢,比換濾芯還便宜……”最后客戶當場下單。
關鍵金句:客戶的異議不是“拒絕”,是“沒說出口的需求”——反向提問,就是幫他把需求說出來。
四、促成期:用“選擇式提問”,讓客戶“不得不選你”
聊到最后,客戶還是猶豫?別問“您買不買”,而是給他“兩個都不錯的選項”,讓他覺得“不管選哪個,都是自己做的決定”,降低決策壓力。
選擇式提問的2個核心原則
1. 選項要有“傾向性”:兩個選項里,有一個是你更想推的(比如高利潤款、庫存多的款),但別太明顯。
2. 選項要“具體”:別說“您要A還是B”,而是“您要A款今天發貨,還是B款明天送貨上門?”(把“買不買”變成“怎么買”)
案例:賣課程(C端銷售)
客戶:“課程內容挺好,但我怕沒時間學。”
錯誤提問:“您再考慮下?”(給客戶放棄的機會)
正確提問:“我們有兩種學習方式:一種是每周三晚上直播課,錯過可以看回放;另一種是錄播課,隨時學,還有班主任督學。您平時晚上時間多,還是白天碎片時間多?”(給具體選項,讓客戶選“怎么學”,而不是“學不學”)
我自己踩過的坑:剛做銷售時,賣軟件問客戶“您要標準版還是高級版?”客戶說“我再想想”。后來才明白,選項太籠統了!應該說:“標準版包含基礎功能,適合10人以內團隊;高級版多了數據分析和權限管理,您團隊現在20人,是不是高級版更合適?”——把選項和客戶的實際情況綁定,他才更容易選。
最后想說
銷售詢問技巧,說到底就一個核心:別把自己當“銷售”,把自己當“顧問”。顧問不會追著客戶問“買不買”,而是通過提問,幫客戶理清自己的需求,讓他覺得“這個銷售懂我,我需要他的產品”。
記住:好的提問,不是“說服客戶”,而是“讓客戶說服自己”。今天這4個技巧,破冰用“安全區”,挖需求用“漏斗法”,處理異議用“反向提問”,促成用“選擇式”——別想著一次全學會,先挑1個練熟,下次見客戶就用,用著用著你會發現:簽單,真的沒那么難。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kczx/708177.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