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與客戶的溝通
和客戶溝通這事兒,說難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你有沒有過這種時候:明明準備了一肚子話,開口卻被客戶懟回來;或者聊了半小時,客戶突然說“我再考慮考慮”,你都不知道問題出在哪兒。其實啊,好的客戶溝通,從來不是“我要說服你”,而是“我懂你,我們一起解決問題”。
這篇文章不想講那些空泛的“溝通技巧”,而是結合我自己做了5年客戶對接、帶過20人團隊的經驗,從“怎么避免踩坑”“怎么讓客戶愿意聽你說”“怎么把沖突變成信任”這三個方向,給你一套能直接上手的方法。不管你是銷售、客服,還是需要對接客戶的創業者,看完至少能少走半年彎路。
一、先修心:別讓“說服欲”毀了你的溝通
我剛做客戶對接那會兒,特別喜歡“展示專業”。客戶問一句,我能從產品原理講到行業趨勢,恨不得把所有知識都倒給對方。結果呢?有次一個客戶直接打斷我:“小王,你說的這些我聽不懂,我就想知道這東西能不能解決我倉庫盤點慢的問題。”
后來我才明白,客戶溝通的第一大忌,就是“自說自話”。你以為的“專業”,在客戶眼里可能是“聽不懂”;你急著“說服”,客戶只會覺得“你在推銷,不是幫我”。
1. 把“我想讓你買”換成“我想知道你需要什么”
有個銷售同事做得特別好。每次見新客戶,他前20分鐘幾乎不說話,就拿著本子記:客戶說“我們現在用的系統老崩潰”,他記下來;客戶抱怨“財務部門總催著要數據”,他也記下來。等客戶說得差不多了,他才開口:“您剛才提到系統崩潰和數據延遲,這兩個問題我們之前幫XX公司解決過,他們當時的情況和您有點像……” 你看,先聽需求,再給方案,客戶自然覺得“你懂我”。
2. 別怕“被拒絕”,拒絕背后往往藏著真實需求
我帶過一個新人,客戶說“價格太高了”,他立馬慌了,開始降價。結果客戶反而更猶豫:“是不是質量有問題?” 后來我教他:遇到拒絕別急著反駁,先問一句“您覺得哪里不合適呢?” 有次客戶說“價格高”,他這么一問,客戶說:“你們報價里包含的培訓服務,我們其實用不上,能不能去掉?” 你看,拒絕不是終點,而是了解客戶真實想法的起點。
二、溝通前:用“3秒預判法”避開無效對話
你有沒有試過,和客戶聊了半天,才發現“雞同鴨講”?比如客戶明明是來投訴售后的,你卻一直在講產品升級;客戶是決策者,你卻對著執行層講技術細節。這都是因為溝通前沒做“預判”。
溝通前花3秒想清楚三件事,能讓你的效率提升80%:
1. 預判“對方是誰”:別對執行者說“戰略”,別對決策者說“細節”
舉個例子:對接客戶時,先搞清楚對方的身份——是一線使用者(比如倉庫管理員),還是部門負責人(比如運營總監),或者是老板。
如果是一線使用者,多問“你平時操作時遇到什么麻煩?”“哪個步驟最耗時間?”(他們關心“好不好用”);
如果是部門負責人,多講“能幫你節省多少人力成本”“提升多少效率”(他們關心“有沒有用”);
如果是老板,直接說“能帶來多少收益”“多久能看到效果”(他們關心“值不值”)。
之前有個客戶,我們一開始對接的是運營經理,聊了兩周細節,結果他說“這事得老板拍板”。后來見老板,我們直接拿出數據:“按您公司現在的規模,用我們的系統,每月能省3個人工,一年至少省15萬,3個月就能回本。” 老板當場就拍板了。
2. 預判“對方想要什么”:別被“表面需求”騙了
客戶說“我要便宜的”,真的是只在乎價格嗎?不一定。可能是預算有限,也可能是覺得“不值這個價”。
我遇到過一個客戶,反復說“你們比別家貴20%”。我沒急著降價,而是問:“您之前對比的是哪家?他們的服務包含安裝和售后嗎?” 客戶說:“不包含,得另外花錢。” 我接著說:“我們的報價里包含免費安裝、3年上門維護,算下來其實比他們還便宜5%。” 客戶一算賬,立馬明白了。
記住:客戶說的“想要A”,可能真實需求是“解決B問題”。多問一句“為什么需要這個”,比直接給方案更有用。
三、溝通中:把“我說”變成“我們聊”
很多人溝通時,喜歡“單向輸出”:我講,你聽。但客戶不是學生,沒人喜歡被“上課”。真正高效的溝通,是“雙向互動”——你說的話能讓客戶愿意接話,客戶說的話你能接住,還能引導到解決問題上。
1. 用“開放式提問”代替“封閉式提問”,讓客戶多說
封閉式提問:“您覺得這個方案可以嗎?”(客戶只能說“可以”或“不可以”)
開放式提問:“您覺得這個方案里,哪些地方需要調整?”(客戶會具體說“預算部分”“時間節點”等)
有次和客戶聊方案,我問:“您之前用過類似的系統,和我們這個比,您覺得哪些功能更實用?” 客戶一下子打開了話匣子,從功能聊到使用場景,甚至主動說:“其實你們可以加個XX功能,我們行業都需要。” 你看,客戶說得多,你了解得就多,后續方案也更精準。
2. 學會“共情式回應”,別讓客戶覺得“你在抬杠”
客戶抱怨時,最忌諱的是“反駁”。比如客戶說“你們物流太慢了”,你說“我們物流很快啊,是您那邊地址太偏吧?” 客戶只會更生氣。
正確的做法是“先接情緒,再解決問題”:
“我理解您等了3天肯定著急(接情緒),我剛查了物流記錄,確實因為最近暴雨耽誤了,現在已經到XX站點,我讓快遞優先派送,下午3點前一定送到(解決問題)。另外我給您申請了一張50元優惠券,下次下單直接用,算是我們的一點補償(給臺階)。”
這么說,客戶基本不會再發火,反而可能覺得“你們挺負責的”。
四、這些“好心話”,其實在把客戶推遠
有時候我們覺得“我是為客戶好”,說出來的話卻讓客戶不舒服。這幾個“坑”,我自己踩過,也見過很多人踩,你一定得避開:
1. “您放心,絕對沒問題”——過度承諾等于挖坑
客戶問“這系統不會出故障吧?” 別拍胸脯說“絕對沒問題”。任何產品都有概率出問題,你越說“絕對”,客戶越沒底。
不如說:“系統上線前我們會做3輪測試,上線后有7×24小時技術支持,萬一出問題,10分鐘內響應,2小時內解決。您看這樣夠不夠放心?” 具體的保障比“絕對”更有說服力。
2. “我覺得您應該……”——說教感會讓客戶反感
客戶說“我想選方案A”,你覺得方案B更適合,別直接說“我覺得您應該選B”。客戶會覺得“你在否定我”。
換成“我們之前有個客戶和您情況類似,一開始也想選A,后來發現B能幫他節省30%的時間,您要不要看看他們的案例?” 用案例引導,比說教更有效。
3. “這是公司規定”——甩鍋只會讓客戶更生氣
客戶問“能不能退款”,別直接說“公司規定不能退”。客戶會覺得“你們公司不講理”。
可以說:“退款確實需要走流程,不過您先說說為什么想退?如果是XX問題,我們可以……(給替代方案)” 先解決問題,再提規則,客戶更容易接受。
其實啊,和客戶溝通哪有什么“標準答案”。你不用刻意討好,也不用假裝專業,只要記住:客戶愿意和你溝通,不是因為你多會說,而是因為你讓他覺得“你在認真幫他解決問題”。
下次和客戶溝通前,先深呼吸,想想“如果我是他,我現在最想聽到什么”。把“說服”變成“理解”,把“交易”變成“合作”,溝通自然就順暢了。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kczx/708173.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