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客戶說話的技巧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跟客戶磨了半天嘴皮子,產(chǎn)品賣點說了個遍,對方卻突然來一句“我再想想”;或者明明是好心解釋,客戶卻皺著眉說“你根本不懂我”;甚至有時候,你覺得自己已經(jīng)掏心掏肺了,客戶卻悄悄把你拉黑了?
其實啊,跟客戶說話真不是“把話說清楚”就行。我見過太多銷售、客服,明明產(chǎn)品過硬、態(tài)度也好,卻栽在“不會說話”上——要么太急著推銷,讓客戶覺得被冒犯;要么抓不住客戶的真實需求,說了半天等于白說;要么遇到異議就慌了神,把溝通變成了“辯論賽”。
今天這篇文章,我結(jié)合自己帶團隊5年、見過2000+客戶溝通案例的經(jīng)驗,總結(jié)了5個“能落地、見效快”的說話技巧。不敢說讓你句句說到客戶心坎里,但至少能幫你避開80%的溝通坑,讓客戶從“不耐煩”到“想合作”。
一、開場30秒:別一上來就“賣東西”,先給客戶一個“接話的理由”
很多人見客戶第一句話就是:“我們產(chǎn)品有XX優(yōu)勢,特別適合您”——這話本身沒錯,但客戶聽了只會想:“又來一個推銷的”。
客戶的大腦里,永遠有個“防御開關(guān)”:當他覺得你在“說服他”時,就會自動啟動防御。而好的開場,是先關(guān)掉這個開關(guān)。
怎么關(guān)?給你兩個我團隊親測有效的“鉤子”:
1. 用“共同話題”拉近距離(適合初次接觸)
比如你發(fā)現(xiàn)客戶朋友圈發(fā)了跑步打卡,開場可以說:“李總,看您昨天跑了10公里,我最近也在練長跑,總覺得膝蓋發(fā)力不對,您平時怎么保護膝蓋啊?”——先聊對方感興趣的事,等他打開話匣子,再自然過渡到業(yè)務。
我之前帶的新人小張,第一次見客戶就用了這招。客戶是個攝影愛好者,小張?zhí)崆胺怂肽昱笥讶Γ_場聊“您上次拍的那組故宮雪景,用的是什么鏡頭啊?我最近也想入一個,但糾結(jié)全畫幅還是半畫幅”,客戶直接拉著他聊了40分鐘攝影,后面談合作時,客戶說:“你這人挺實在,不像別的銷售上來就推銷。”
2. 用“痛點問題”戳中需求(適合有初步了解后)
如果知道客戶最近在為什么事頭疼,直接拋問題:“王姐,聽說您最近在愁倉庫發(fā)貨效率?我們上周剛幫XX公司把發(fā)貨時間從2天壓縮到4小時,您現(xiàn)在倉庫是不是也遇到‘訂單多了發(fā)不過來,發(fā)錯了又要賠錢’的情況?”——問題越具體,客戶越覺得“你懂我”。
重點提醒:開場別超過30秒,客戶的注意力就像手機電量,省著用才能撐到最后。
二、聊天時少用“我覺得”,多用“您看”:把“說服”變成“商量”
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有些人說話總讓人不舒服?比如:“我覺得您應該選這個方案”“我認為您擔心的問題不存在”——這種“我”字開頭的句子,潛臺詞是“我比你懂”,客戶聽了很容易反感。
真正厲害的溝通,是讓客戶覺得“這個決定是我自己做的”。怎么做到?把“我覺得”換成“您看”,把“我認為”換成“您覺得”。
舉個例子:
客戶說:“你們這個價格比別家高20%。”
錯誤回應:“我覺得我們價格不高,因為我們的服務更好。”(客戶會想:“你覺得有什么用?我覺得高啊!”)
正確回應:“您覺得價格是目前最主要的考慮因素對嗎?(先確認)其實之前有個客戶也跟您一樣,一開始覺得我們貴,但后來他算了筆賬:我們的設(shè)備故障率比同行低30%,一年能省5次維修費用,您看這部分成本是不是能對沖一下價格差?”(用“您覺得”引導客戶自己思考,用“您看”把結(jié)論拋給他判斷)
我團隊有個老銷售,外號“老好人”,客戶都說跟他聊天“沒壓力”。后來我觀察他說話,發(fā)現(xiàn)他10句話里有8句帶“您”:“您之前說擔心售后,您看我們能不能先簽個小單試試?”“您覺得這個方案哪里需要調(diào)整?我記一下。”——客戶感覺自己被尊重,自然愿意聽你說。
三、客戶說“不”時,別急著反駁:用“3步拆解法”把拒絕變成機會
最怕遇到客戶說“我不需要”“太貴了”“再考慮考慮”——很多人要么慌了神,要么直接放棄,其實這些“拒絕”背后,往往藏著真實需求。
客戶說“不”,不一定是真的拒絕,可能是“沒聽懂”“不放心”或者“想壓價”。教你一個“認同+拆解+方案”的公式,親測能把60%的“拒絕”拉回談判桌。
拆解步驟:
1. 先認同情緒:別反駁,先接住客戶的話,比如“我特別理解您的想法”“您這么考慮很正常”——人都喜歡被認同,情緒順了,才愿意聽你說后面的。
2. 拆解“拒絕”背后的原因:用提問幫客戶說出來,比如客戶說“太貴了”,你可以問:“您是覺得目前預算不太夠,還是擔心這個價格對應的效果不值呢?”(注意:用“是A還是B”的封閉式問題,別問“為什么覺得貴”,客戶可能說不出具體原因)
3. 給針對性方案:根據(jù)原因出方案,比如客戶說“預算不夠”,可以說:“那您看我們能不能先做基礎(chǔ)版,等效果出來了再升級?基礎(chǔ)版價格只要現(xiàn)在的60%,但核心功能都有。”
舉個真實案例:
之前有個客戶,我們報完價他直接說“太貴了,不考慮了”。我同事沒放棄,用了這3步:
1. 認同:“張總,我特別理解,畢竟誰的錢都不是大風刮來的,肯定要精打細算。”
2. 拆解:“您是覺得這個價格超出預算了,還是擔心我們的服務不值這個價?”
客戶說:“主要是預算,今年部門經(jīng)費砍了不少。”
3. 方案:“那您看這樣行不行?我們把服務拆成季度付費,每個季度只要2萬,比年付壓力小很多,而且如果第一個季度效果不滿意,后面可以隨時停。”
客戶當場就簽了季度合同,后來還續(xù)了年付。
四、少說“我們產(chǎn)品好”,多說“您能得到什么”:把“賣點”翻譯成“客戶利益”
很多人介紹產(chǎn)品時,喜歡堆參數(shù):“我們的系統(tǒng)響應速度0.5秒”“我們有100人技術(shù)團隊”——客戶聽了只會想:“這跟我有什么關(guān)系?”
客戶永遠不關(guān)心你產(chǎn)品多厲害,只關(guān)心“我能得到什么好處”。比如你賣ERP系統(tǒng),別說“我們系統(tǒng)穩(wěn)定性99.9%”,要說“用了我們的系統(tǒng),您倉庫盤點時間能從3天縮短到3小時,月底再也不用加班了”;賣保險,別說“我們保額高”,要說“萬一真遇到事,這筆錢能讓您孩子繼續(xù)上學,父母不用操心醫(yī)藥費”。
怎么把“賣點”翻譯成“客戶利益”?教你一個簡單的公式:賣點+場景+好處。
舉例:
賣點:我們的凈水器濾芯能用1年(普通濾芯只能用6個月)
翻譯后:“您家現(xiàn)在換濾芯是不是得半年叫一次師傅?(場景)用我們這個,一年換一次就行,省了50%的上門費,而且不用總記著換濾芯的事,省心又省錢(好處)。”
我見過最厲害的銷售,賣打印機時不說“打印速度快”,而是跟客戶說:“您平時開會前打印資料,是不是總遇到‘打印機排隊半小時,會議都開始了還沒打完’?(場景)我們這個打印機每分鐘能打30張,50頁的資料2分鐘就好,您再也不用提前半小時去排隊了(好處)。”——客戶當場就拍板了。
五、結(jié)束溝通時,留個“鉤子”:讓客戶“忘不了你”
很多人聊完就說“那我先走了,您考慮一下”——這樣客戶轉(zhuǎn)頭就忘了你。其實結(jié)束時留個“小尾巴”,能讓客戶主動想起你。
分享兩個簡單的小動作:
1. 留一個“后續(xù)動作”
比如:“李總,今天聊到您擔心的物流問題,我回去整理一份我們跟XX物流公司的合作案例,里面有具體的時效數(shù)據(jù),明天下午發(fā)您微信,您看方便嗎?”——給客戶一個“期待”,他會記得“等你發(fā)資料”,自然不會忘了你。
2. 提一個“共同話題”的后續(xù)
比如之前聊到客戶喜歡釣魚,結(jié)束時可以說:“對了王哥,我想起來我爸有個釣友,上周在XX水庫釣了條10斤的鯉魚,我回頭問問他用的什么餌料,下次見面告訴您。”——用生活化的小事拉近距離,客戶會覺得“這人挺靠譜,還惦記著我的事”。
我團隊有個新人,用這招讓客戶主動加了他微信。當時聊完業(yè)務,客戶隨口提了一句“最近想給孩子報個編程班,不知道選哪家”,新人記在本子上,回去后問了做教育的朋友,整理了3個靠譜機構(gòu)的對比表,第二天發(fā)給客戶。客戶回了句:“你這小伙子真細心,就沖這點,合作的事我跟團隊再說說。”
其實啊,對客戶說話的技巧,說到底就一句話:別只想著“你要說什么”,多想想“客戶想聽什么,能得到什么”。你把客戶放在心上,客戶才會把你放在眼里。
下次跟客戶溝通前,不妨先問自己三個問題:他現(xiàn)在最擔心什么?我能幫他解決什么?怎么說他才愿意聽?想清楚這三個問題,你會發(fā)現(xiàn),跟客戶聊天其實沒那么難。
尊重原創(chuàng)文章,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kczx/693105.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