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衣服的說話技巧
摘要
明明店里衣服質量、款式都不錯,顧客卻轉一圈就走?熱情推薦半天,對方只回一句“再看看”?其實,賣衣服拼的不只是產品,更是“說話的藝術”。不會溝通的導購,顧客進店像“渡劫”;會說話的導購,顧客試穿后恨不得直接打包。這篇文章總結了5個實戰派銷售技巧,從破冰到成交,每個步驟都有具體話術和案例,看完就能用,幫你把“隨便看看”變成“我要這件”。
一、3秒破冰:別一開口就像“推銷機器”
很多導購一見到顧客,第一句話就是“您好,想看點什么?”“今天有新款,需要了解下嗎?”——這話沒錯,但太“官方”了,顧客聽了只會敷衍“隨便看看”。真正的破冰,是讓顧客覺得“你懂我”,而不是“你想賣我東西”。
1. 用“觀察式開場”代替“推銷式提問”
顧客進店時,先別急著說話,花2秒觀察3個細節:她的穿著風格(休閑/通勤/甜美)、身上的單品(比如戴了夸張項鏈、穿了破洞牛仔褲)、狀態(趕時間/悠閑/帶孩子)。然后從細節切入,比如:
看到穿淺色連衣裙的顧客:“您這條裙子的碎花圖案真溫柔,和我們剛到的米色針織開衫搭一起,春天穿肯定顯氣質。”(夸她的衣服,順便自然引出你的產品)
看到帶孩子的媽媽:“寶寶這件小熊衛衣好可愛呀,您平時給孩子挑衣服,是不是更看重面料軟不軟?我們家童裝都是A類棉,摸著手感特別舒服。”(從孩子切入,拉近距離)
關鍵邏輯:先贊美顧客已有的選擇,再關聯你的產品,顧客會覺得“你不是在推銷,是在幫我搭配”。
2. 用“問題引導”代替“單向輸出”
如果實在沒找到觀察點,就用開放式問題讓顧客開口。但注意,別問“您想買什么風格”(顧客可能自己也說不清),要問“場景”:
“您平時穿衣服,是喜歡偏舒服休閑的,還是上班能穿的通勤款呀?”(聚焦場景,幫顧客梳理需求)
“最近天氣忽冷忽熱,您是想挑件薄外套,還是內搭打底呀?”(給具體選項,降低回答難度)
避坑提醒:千萬別連續追問!比如“您喜歡什么顏色?”“想要什么價位?”“有沒有看中的款式?”——顧客會覺得像“查戶口”,只想趕緊溜走。
二、挖掘需求:別猜“她喜歡什么”,要問“她需要什么”
顧客說“隨便看看”,不是真的“隨便”,而是“我還沒找到想要的”。這時候別急著推薦衣服,先搞清楚她“為什么買”:是缺一件上班穿的襯衫?還是想給閨蜜挑生日禮物?需求越具體,推薦越精準。
1. 用“場景提問”挖出“隱性需求”
舉個例子:一個顧客在看牛仔褲,直接問“您喜歡緊身還是寬松的?”太表面了。試試這樣問:
“您平時穿牛仔褲,是喜歡搭配運動鞋出門玩,還是配高跟鞋上班呀?”(如果她說“上班穿”,就推薦高腰直筒款,顯腿長又正式;如果說“出門玩”,就推薦闊腿褲,舒服又遮肉)
“這條牛仔褲您是想現在穿,還是秋天搭毛衣呀?”(現在穿推薦薄款九分褲,秋天穿推薦加絨款或長褲)
真實案例:我之前帶過一個導購,遇到一個顧客反復摸一件oversize衛衣,卻不試穿。導購沒直接問“要不要試試”,而是說:“這件衛衣的長度剛好能蓋住屁股,平時不想穿褲子的時候,搭條鯊魚褲就能出門,早上趕時間特別方便。”顧客眼睛一亮:“對!我就是想找這種‘懶人穿搭’的衣服!”——直接成交。
2. 對“糾結型顧客”:幫她“排除選項”
有些顧客試了5件衣服,每件都說“還行”,就是不買單。這時候別讓她“選喜歡的”,而是幫她“篩不適合的”:
“您剛才試的3件襯衫里,這件白色的容易透內衣,這件條紋的顯得肩膀有點寬,反而這件淺藍色的,您穿上氣色特別好,而且面料抗皺,上班穿不用總熨燙。”(用“排除法”幫她聚焦)
“其實您糾結的這兩件外套,風格差不多,但黑色這件是短款,適合搭您今天穿的高腰裙;米色這件是長款,配牛仔褲更出彩。您平時穿裙子多還是褲子多呀?”(用“場景關聯”幫她做決定)
三、應對異議:顧客說“太貴了”“不好看”,別慌!
銷售中最頭疼的,就是顧客挑刺:“這衣服太貴了”“顏色不適合我”“我再去別家看看”。這時候硬懟“一分錢一分貨”只會讓顧客反感,要學會“先接話,再化解”。
1. 顧客說“太貴了”:別解釋“不貴”,要算“值不值”
顧客覺得貴,不是嫌價格高,是沒看到“價值”。正確做法是:先認同,再拆解價值,最后對比算賬。
錯誤示范:“這已經很便宜了,我們用的都是好面料!”(顧客會想“好面料就該這么貴?”)
正確話術:“確實,這件羊毛大衣的價格不算低(認同)。不過您摸這面料,是100%澳洲美利奴羊毛,比普通羊毛柔軟30%,貼身穿不扎人,而且版型是今年設計師款,腰部有收腰設計,您穿上顯腰細(拆解價值)。一件大衣能穿3年,算下來每天才5塊錢,比買3件快時尚穿一季就變形劃算多了(對比算賬)。”
2. 顧客說“顏色/款式不適合我”:別反駁“適合”,要“幫她找適合的版本”
如果顧客說“這紅色太艷了”,別硬說“不艷,很顯白”,而是順著她的話說,再推薦替代款:
“您是覺得這個正紅色太張揚嗎?(確認原因)其實我們還有個酒紅色的版本,比正紅低調,又比黑色有氣色,特別適合秋冬配毛衣,我拿給您試試?”
如果顧客試穿后說“不好看”,先別急著換款,問清楚“哪里不好看”:“是覺得版型太寬松了,還是長度不合適呀?(具體問題)我們還有修身款的,長度到膝蓋上面,您要不要對比試試?”
3. 顧客說“我再看看”:別放她走,留個“鉤子”
顧客說“再看看”,可能是真沒看上,也可能是想砍價。不管哪種,都別讓她空手走:
如果是沒看上:“沒關系,買衣服確實要多對比(理解)。我們下周會到一批新的碎花連衣裙,和您今天穿的氣質特別搭,到時候我微信發您圖片?”(留聯系方式,為下次轉化鋪墊)
如果是想砍價:“其實您要是真心喜歡,我可以幫您看看今天有沒有會員活動(暗示優惠)。不過這款是新款,折扣不多,要不您先試試搭配我們的絲巾,現在買衣服送絲巾,算下來也劃算不少。”(用附加價值留住她)
四、促成交易:別等顧客“決定買”,要幫她“快點買”
很多導購以為“顧客說‘要這件’才算成交”,其實從試穿到買單,中間有很多“促成信號”:比如顧客反復摸面料、問洗滌方式、對著鏡子微笑。這時候要主動“推一把”,別讓顧客猶豫。
1. 用“二選一”代替“要不要”
別問“這件您要嗎?”(顧客容易說“不要”),要給兩個具體選項,讓她選“怎么買”:
“這件您是要現在穿,我幫您熨燙一下打包?還是需要先剪吊牌?”
“您是刷微信還是支付寶?我這邊幫您算一下價格。”
2. 用“場景化收尾”讓她“舍不得放下”
顧客猶豫時,幫她想象“穿上這件衣服的美好場景”,激發購買欲:
賣連衣裙給年輕女孩:“您想啊,周末和朋友去咖啡館,穿這件碎花裙配個草帽,拍照肯定特別出片,發朋友圈閨蜜都得問你鏈接。”
賣西裝給職場新人:“下周開會穿這件西裝,同事肯定覺得你專業又干練,領導看了也有好感,說不定還能給你安排重要項目呢。”
真實案例:之前有個導購賣羽絨服,顧客試穿后說“還行,但現在買太早了”。導購沒放棄,說:“您看這兩天降溫都10度了,再過兩周肯定更冷(強調緊迫性)。而且這件是限量款,上周有個顧客猶豫了兩天,再來就斷碼了(制造稀缺感)。您要是現在買,我幫您把吊牌剪了,今天就能穿回去,剛好明天上班路上不冷。”——顧客當場就買單了。
五、記住:最好的銷售技巧,是“真誠”
最后想說,所有話術和技巧,都比不上“真心為顧客著想”。比如顧客明明穿S碼好看,別為了清庫存硬推M碼;顧客預算有限,別總推薦貴的,推薦性價比高的基礎款,她反而會感激你。
我見過最厲害的導購,不是口才最好的,是那個會蹲下來幫帶孩子的顧客哄哭鬧寶寶的;是那個顧客說“衣服有點大”,主動說“我幫您免費改小,明天來取就行”的。這些細節比任何話術都管用——因為顧客買的不只是衣服,更是被尊重、被理解的感覺。
下次遇到顧客,別急著“賣衣服”,先試著“懂她”。你會發現,成交其實沒那么難。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kczx/688676.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