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瑜伽注意什么
最近總收到朋友私信:“跟著視頻練了兩周瑜伽,怎么膝蓋越來越疼?”“明明每天都練,身體反而更僵硬了?”其實啊,瑜伽不是隨便拉伸幾下就行,里面藏著不少“看不見的坑”。練對了是放松療愈,練錯了可能傷身。今天就掏心窩子跟你聊聊,不管是新手還是老學(xué)員,這些注意事項你必須知道——畢竟,對身體的敬畏心,才是瑜伽的第一課。
一、準備階段:這些“不起眼”的細節(jié),可能讓你從開始就錯了
很多人覺得“練瑜伽嘛,鋪個墊子就能開始”,但我見過太多人因為準備不當(dāng),還沒進入體式就埋下受傷隱患。這一步要是馬虎,后面練得再賣力都是白搭。
1. 穿錯衣服=白練,還可能受傷
上周去瑜伽館,看到個姑娘穿oversize衛(wèi)衣練阿斯湯加,結(jié)果做板式時衣服滑下來蓋住臉,手一松直接摔在墊子上,手肘磕青了一大塊。別覺得夸張,不合適的衣服真的會“幫倒忙”。
正確做法:選緊身但有彈性的瑜伽服(不是勒得喘不過氣那種),上衣長度蓋過腰,褲子別太短(避免做前屈時露腰著涼)。材質(zhì)選速干的,出汗后不粘身,動作更舒展。別穿棉T恤!吸汗后變重還貼皮膚,做倒立、后彎時簡直是“累贅”。
2. 墊子不是越厚越好,選錯等于“站在棉花上練功”
剛開始練瑜伽時,我跟風(fēng)買了10cm厚的“超軟墊子”,結(jié)果做樹式時腳根本踩不穩(wěn),膝蓋晃得厲害。后來教練告訴我:墊子厚度和你的練習(xí)類型直接相關(guān)——
新手練基礎(chǔ)體式(如山式、貓牛式):選4-6mm厚的,支撐性夠,膝蓋著地也不疼;
練流瑜伽、阿斯湯加(跳躍多、動態(tài)強):選3-4mm的,太薄硌得慌,太厚站不穩(wěn);
康復(fù)、陰瑜伽(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可以選6-8mm的,更放松。
另外,墊子防滑太重要了!出汗后打滑,不僅動作變形,還容易扭傷腳踝。買之前一定要摸一摸表面,選那種“干的時候不澀,濕了更粘”的材質(zhì)(比如天然橡膠墊)。
3. 空腹練?飽腹練?時間選錯等于“給身體添堵”
“早上空腹練瑜伽能排毒”“吃完晚飯練正好助消化”——這些說法一半對一半錯。
絕對別做:飯后1小時內(nèi)練(尤其是扭轉(zhuǎn)、前屈),胃里的食物還沒消化,一擠壓容易惡心反胃,我閨蜜就試過練“船式”時吐了…
推薦時間:早上空腹(喝杯溫水就行),或者飯后2-3小時。如果早上沒時間,晚上練也可以,但別超過睡前1小時,不然身體興奮得睡不著(別問我怎么知道的)。
特殊情況:生理期如果量大、肚子疼,別練倒立、后彎,換成簡單的貓牛式、嬰兒式放松;感冒發(fā)燒時別硬撐,身體不舒服就休息,瑜伽不是“必須打卡的任務(wù)”。
二、練習(xí)中:90%的人都踩過的“動作雷區(qū)”,你中招了嗎?
很多人練瑜伽時,眼睛總盯著“別人的動作”:“她能劈叉,我也得下去”“老師說這個體式要貼地,我怎么還差10厘米?”其實啊,瑜伽最忌諱“攀比”,每個身體都有自己的極限,硬撐的結(jié)果往往是受傷。
1. 呼吸比姿勢“好看”更重要,憋氣等于“給身體下毒”
我見過不少新手練瑜伽時,一到難的動作就屏住呼吸,臉憋得通紅。你是不是也這樣?其實呼吸是瑜伽的“靈魂”,比姿勢標準更關(guān)鍵。
正確呼吸法:用鼻子吸氣,用鼻子呼氣(別用嘴?。?,吸氣時肚子鼓起來,呼氣時肚子收進去(想象把肚臍貼向脊柱)。比如做“下犬式”時,吸氣抬頭塌腰,呼氣抬高臀部、伸直腿——呼吸和動作要“同步”,別為了夠腳而憋氣。
記住:如果一個動作讓你必須憋氣才能完成,說明你“超綱”了,立刻退回半步,找到“能順暢呼吸”的幅度。憋氣會讓血壓升高,頭暈眼花是小事,嚴重的可能引發(fā)心慌。
2. 別盲目追求“一字馬”“頭碰腳”,“疼痛”和“拉伸感”要分清
“練瑜伽不就是要劈叉、下腰嗎?”這是我聽過最多的誤區(qū)。上周有個學(xué)員硬掰自己做“鴿子式”,說“教練說要貼地”,結(jié)果第二天胯骨疼得下不了床,去醫(yī)院一看是肌肉拉傷。
重點來了:拉伸時的“酸、脹、輕微刺痛”是正常的(叫“拉伸閾值”),但如果是“尖銳的疼”“骨頭縫里疼”,立刻停下來!比如做“坐角式”時,腿打不開別硬掰,在膝蓋下面墊個毯子;做“站立前屈”時,手夠不到地就彎曲膝蓋,別弓著背硬夠——脊柱比“手碰腳”重要一萬倍。
瑜伽老師常說:“你的身體今天和昨天可能不一樣,別用昨天的標準要求今天的自己。”接受身體的“不完美”,反而進步更快。
3. 這些“小習(xí)慣”正在悄悄傷你的關(guān)節(jié),現(xiàn)在改還不晚
膝蓋別超過腳尖:做“戰(zhàn)士二式”“弓步式”時,前腿膝蓋一定要對著腳尖方向,別內(nèi)扣,也別超過腳尖(可以對著鏡子練,或者讓朋友幫你看),不然膝蓋內(nèi)側(cè)壓力太大,時間長了容易得滑膜炎。
手腕疼?墊個毯子! 做板式、下犬式時,如果手腕疼,在手掌下面墊個薄毯子(或者握拳支撐),把重心往手臂上移,別全壓在手腕上。我之前因為手腕細,硬撐著做,結(jié)果疼了半個月,后來墊了毯子才好。
別鎖死關(guān)節(jié):伸直手臂或腿時,別把肘關(guān)節(jié)、膝關(guān)節(jié)“鎖死”(就是完全打直,能摸到骨頭卡住的感覺),稍微留一點彎曲,給關(guān)節(jié)留“緩沖空間”,不然容易磨損。
三、結(jié)束后:最后5分鐘沒做好,整節(jié)課等于白練
很多人練完瑜伽,覺得“動作做完就結(jié)束了”,抓起手機就走。其實啊,課后的“收尾工作”比練習(xí)時還重要,這一步?jīng)]做好,不僅效果打折,還可能讓身體更累。
1. 別立刻起身!“大休息術(shù)”才是“充電關(guān)鍵”
每次練完瑜伽,老師都會說“現(xiàn)在進入大休息術(shù)”,但總有人躺兩分鐘就坐起來。你知道嗎?大休息術(shù)是讓身體“整合能量”的過程——就像你拼完樂高,總得花時間檢查哪里沒拼好。
正確做法:平躺在墊子上,雙腿分開與肩同寬,雙手自然放身體兩側(cè),閉上眼睛,專注于呼吸(別玩手機!別想工作?。辽偬?分鐘。如果覺得冷,蓋條毯子,別讓肩膀、腰著涼(很多人腰疼就是因為大休息時沒蓋好)。
2. 練完別猛灌水、狂吃零食,身體“消化”需要時間
剛練完瑜伽,心跳快、出汗多,很多人會立刻拿起水杯猛灌,或者覺得“消耗了熱量”就去吃蛋糕。大漏特漏!
喝水:小口小口喝溫水(別喝冰水!刺激腸胃),每次喝一兩口,過10分鐘再喝,半小時內(nèi)別超過200ml。
吃東西:練完30分鐘后再吃,優(yōu)先選蛋白質(zhì)+碳水(比如雞蛋+全麥面包、酸奶+香蕉),別吃油炸、辛辣的(我試過練完吃火鍋,結(jié)果晚上胃脹氣睡不著)。
3. 別立刻洗澡!等汗干了再洗,水溫別太高
練完一身汗,誰不想立刻沖個澡?但身體剛經(jīng)歷完運動,毛孔張開,這時候洗澡容易著涼。正確做法是:等身上的汗完全干了(大概15-20分鐘),再用溫水洗(水溫38左右,別用燙水,會讓皮膚更干)。
其實啊,練瑜伽就像和身體“交朋友”——你得慢慢了解它的脾氣,知道它什么時候累了,什么時候需要休息,什么時候可以再往前一步。不用追求“練得有多厲害”,能在一呼一吸中找到平靜,在每個體式里感受身體的變化,就已經(jīng)是最好的收獲了。
下次練瑜伽時,不妨慢一點,再慢一點——畢竟,好的身體狀態(tài),從來都不是“逼”出來的,而是“養(yǎng)”出來的。
尊重原創(chuàng)文章,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Yoga_zx/640730.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