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用金怎么做賬
摘要
備用金做賬是企業日常財務處理中的“高頻基礎題”,但新手容易踩坑:要么長期掛賬說不清去向,要么報銷時費用歸類混亂,甚至出現“白條抵庫”被稅務盯上。本文從備用金的本質出發,結合3個真實業務場景(日常零星支出、差旅費備用金、項目備用金),手把手教你從設立、領用到報銷、核對的全流程賬務處理,附詳細會計分錄和避坑指南,看完就能直接上手操作,再也不用對著“其他應收款”發愁。
一、什么是備用金?為什么它總讓會計頭疼?
說實話,剛做會計那會,我最怕的就是碰備用金。不是因為難,而是因為“亂”——
前臺領500元買咖啡,說“下次一起報”;銷售出差前借2000元差旅費,回來單據丟了一半;甚至有部門經理領了備用金,半年都沒動靜,一問才說“錢早花了,發票還在攢”……
其實備用金沒那么復雜:它就是企業撥付給內部科室、員工,用于日常零星開支(比如買辦公用品、支付小額差旅費)的備用現金。本質上是“公司暫時借給員工的錢”,屬于“其他應收款”,花完了要憑票報銷,多退少補。
但為什么總出問題?核心原因就兩個:
1. 流程不規范:領用時沒寫清楚用途和限額,報銷時沒及時對賬,錢花哪兒了全靠“回憶”;
2. 賬務處理馬虎:要么領用時直接記“費用”,要么報銷時不沖減“其他應收款”,導致科目余額常年掛賬,稅務查賬時根本說不清。
二、備用金做賬3大核心場景,附詳細分錄+案例
不同業務場景下,備用金的賬務處理細節不同。我整理了3個最常見的場景,每個場景都配了真實案例(公司名和人名已做模糊處理),你可以直接套用。
場景1:日常零星支出備用金(比如行政采購、辦公室雜費)
特點:金額小(通常幾百到幾千元)、頻率高、用途雜(買文具、付快遞費、修打印機等)。
處理原則:先借后報,實報實銷,定期(比如每周/每月)結清。
案例:某貿易公司行政小張領用備用金
Step1:領用備用金(10月8日)
小張要負責10月的辦公室采購,向財務申請備用金2000元,填寫《備用金領用單》(注明用途“10月辦公用品采購”,限額2000元)。
會計分錄:
借:其他應收款——備用金(小張) 2000
貸:庫存現金/銀行存款 2000
( 重點:一定要記到具體人名,別直接記“其他應收款——備用金”,否則后期對賬分不清是誰的錢!)
Step2:報銷費用(10月25日)
小張采購完,拿回來一堆發票:辦公用品850元(發票抬頭是公司全稱)、快遞費320元、打印機維修費480元,合計1650元,剩下350元現金交回財務。
會計分錄:
借:管理費用——辦公費 850
借:管理費用——快遞費 320
借:管理費用——維修費 480
借:庫存現金 350 (退回的剩余備用金)
貸:其他應收款——備用金(小張) 2000
( 重點:費用要按明細科目歸類,別全擠到“管理費用——其他”里,否則年底匯算清繳時調賬麻煩!)
場景2:差旅費備用金(員工出差前預借)
特點:金額根據出差天數和地點定(比如省內1000元/天,省外1500元/天),報銷時需要車票、住宿票、餐飲票等憑證。
處理原則:按出差計劃借支,回來后3個工作日內報銷,超支需說明原因,節約部分退回。
案例:銷售小李去上海出差
Step1:預借備用金(11月5日)
小李要去上海出差3天,按公司標準申請備用金4500元(1500元/天),填寫《差旅費備用金申請單》,附出差計劃。
會計分錄:
借:其他應收款——備用金(小李) 4500
貸:銀行存款 4500 (金額較大時建議轉賬,避免大額現金交易)
Step2:報銷差旅費(11月10日)
小李出差回來,報銷憑證如下:高鐵票860元(去程430元+返程430元)、住宿費1800元(3晚,600元/晚)、餐飲費980元(3天,公司標準300元/天,超支80元)、客戶禮品費600元(有發票),合計4240元,剩余260元現金退回。
會計分錄:
借:銷售費用——差旅費(交通費) 860
借:銷售費用——差旅費(住宿費) 1800
借:銷售費用——差旅費(餐飲費) 980 (超支80元需部門經理簽字確認,否則只能按300元/天報銷)
借:銷售費用——業務招待費 600 (禮品費屬于業務招待費,注意年度匯算清繳時按發生額60%和收入0.5%孰低扣除)
借:庫存現金 260
貸:其他應收款——備用金(小李) 4500
場景3:項目備用金(給項目組的專項備用金)
特點:金額較大(幾萬到幾十萬)、周期長(可能持續幾個月)、用途特定(比如某個裝修項目、展會籌備)。
處理原則:單獨核算,專款專用,定期(比如每月)提交支出明細,項目結束后1個月內結清。
案例:某科技公司給“新產品發布會”項目組撥備用金
Step1:撥付備用金(9月1日)
項目組申請備用金5萬元,用于發布會場地布置、物料采購等,簽訂《項目備用金協議》,明確用途和報銷時限。
會計分錄:
借:其他應收款——備用金(新產品發布會項目組) 50000
貸:銀行存款 50000
Step2:中期報銷(9月30日)
項目組提交9月支出明細:場地定金1萬元、宣傳冊印刷費8000元,合計1.8萬元,財務審核后直接轉賬補足備用金至5萬元(即再打1.8萬元給項目組)。
會計分錄:
借:銷售費用——市場推廣費(場地費) 10000
借:銷售費用——市場推廣費(印刷費) 8000
貸:銀行存款 18000 (這種方式叫“定額備用金”,報銷時不沖減“其他應收款”,直接補錢,項目結束后再結清總額)
Step3:項目結束結清(10月30日)
發布會結束,項目組提交剩余支出:場地尾款2萬元、嘉賓禮品1.2萬元,合計3.2萬元,同時交回剩余備用金0元(5萬-1.8萬-3.2萬=0)。
會計分錄:
借:銷售費用——市場推廣費(場地尾款) 20000
借:銷售費用——業務招待費(禮品) 12000
貸:其他應收款——備用金(新產品發布會項目組) 32000
三、90%會計都會踩的3個坑,避坑指南在此
就算流程和分錄都對,實操中還是容易出問題。我總結了3個最常見的“坑”,都是我和身邊會計朋友踩過的,看完能少走很多彎路。
坑1:備用金長期掛賬,變成“糊涂賬”
癥狀:“其他應收款——備用金”科目里,某個員工的名字掛了半年以上,余額一直沒動。
后果:稅務會懷疑是“股東借款”或“挪用資金”,尤其是年底掛賬,可能被認定為“變相分紅”,要交20%個稅!
怎么破:
定死報銷時限:日常備用金每周結清,差旅費回來3天內報銷,項目備用金每月對賬;
季度清理:每季度末拉“備用金掛賬清單”,挨個催經辦人報銷,實在報不了的,讓他先把錢退回來,下次再借。
坑2:用“白條”抵備用金,被稅務罰款
癥狀:員工報銷時沒發票,用手寫“收據”或“說明”代替,財務直接入賬沖備用金。
后果:稅務不認白條,這部分費用不能稅前扣除,還要按“未按規定取得發票”罰款(500-1萬元不等)。
怎么破:
小額支出(500元以下):可以用收款方的“收款憑證”(注明姓名、身份證號、支出項目、金額)代替發票,這是稅務總局允許的;
大額支出沒發票:讓員工找合規發票(比如去正規超市重開發票),或者直接從工資里扣回這筆錢(相當于員工自己承擔)。
坑3:備用金金額失控,導致資金浪費
癥狀:不管員工申請多少備用金,財務都批,結果有人借了1萬元,實際只花2000元,剩下的錢在個人賬戶放了一個月。
后果:公司資金被占用,影響流動性,還可能滋生“挪用”風險。
怎么破:
定限額:按崗位和業務類型設上限,比如前臺日常備用金不超過1000元,銷售出差備用金不超過500元/天;
分級審批:5000元以下財務經理批,5000元以上總經理批,大額備用金必須附詳細支出計劃。
四、老會計私藏:備用金管理3個小技巧,效率翻倍
除了賬務處理,日常管理也很重要。分享3個我用了5年的小技巧,能讓備用金管理事半功倍。
技巧1:用“備用金登記臺賬”代替純靠分錄記
別只在賬本里記“其他應收款”,單獨做一個Excel臺賬, columns包括:領用日期、經辦人、用途、金額、預計報銷日、實際報銷日、報銷金額、剩余金額、狀態(未報銷/已結清)。每次領用和報銷都更新,誰沒報銷一目了然,比翻憑證快10倍。
技巧2:小額備用金用“支付寶/微信”轉賬,留痕更方便
現在很多公司用企業支付寶/微信付備用金,轉賬時備注“XX備用金”,員工報銷時直接在群里發電子發票,財務線上審核,既避免現金交易的風險,又能自動留痕,對賬時直接導出轉賬記錄就行。
技巧3:新人入職先培訓“備用金規則”
別等員工出錯了再教,新人入職時把《備用金管理辦法》(包括領用流程、報銷時限、發票要求)打印出來,讓他簽字確認,再舉2個反面案例(比如“小王上次沒及時報銷被罰款200元”),比你后期催10次都有用。
備用金做賬看似簡單,但細節里藏著很多“門道”。記住核心邏輯:“先借后報,誰借誰還,用途明確,及時結清”,再結合上面的場景分錄和避坑指南,基本不會出大問題。如果你們公司有特殊業務(比如跨境備用金、分公司備用金),可以留言討論,咱們一起琢磨更合適的處理方法。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Accounting/699624.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