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提高基層員工的執行力
在企業管理中,基層員工執行力不足是很多管理者頭疼的問題:明明開會布置得清清楚楚,結果總是打折扣;反復強調的工作標準,執行起來卻五花八門;甚至有些任務干脆"石沉大海"。其實,執行力不是員工單方面的問題,而是管理系統與員工能力的綜合體現。想要真正提升基層執行力,需要從目標拆解、溝通方式、激勵機制等多個維度系統解決,而不是簡單地"催進度""扣績效"。
一、先搞清楚:執行力差的鍋,真的該員工背嗎?
很多管理者遇到執行問題時,第一反應是"員工態度有問題""責任心不強"。但深入調研后會發現,70%的執行力問題根源在管理端。
某連鎖餐飲企業曾做過一次內部復盤:新推出的會員活動執行效果極差,督導罵了店長,店長訓了員工,最后發現是總部下發的活動手冊有3處關鍵信息沖突,員工根本不知道該按哪個標準執行。
常見的"管理端病因"包括:
目標模糊:"這個月業績要提升"(提升多少?通過什么渠道?)
標準缺失:"客戶資料要完善"(哪些字段必填?什么格式算合格?)
資源斷層:要求前臺用新系統登記客戶,卻沒安排操作培訓
反饋滯后:員工做錯兩周后才被指出,錯誤已形成習慣
小提醒:遇到執行問題時,先問自己三個問題:目標有沒有說清楚?方法有沒有教到位?支持有沒有給足夠?
二、三步讓目標落地:從"要我做"到"我要做"
基層員工最怕的是"不知道為什么做,也不知道怎么做"。優秀的管理者會把宏大目標拆解成員工能感知、可操作的具體行動。
1. 目標拆解:把"戰略"翻譯成"動作"
某電商公司推廣新品時,沒有直接要求客服"提高轉化率",而是拆解為:
每天主動詢問3個猶豫客戶:"您擔心物流時效嗎?我們今天下單明天就能到"
對流失客戶發送個性化消息:"看到您上次看的XX還沒買,現在有專屬優惠券"
關鍵動作:用"動詞+指標+ deadline"描述任務,比如"每周三下班前提交客戶需求匯總表(至少包含5個新需求)"
2. 場景化示范:給員工"照做就行"的模板
新人入職時,與其說"你要學會和客戶溝通",不如直接給對話腳本:
錯誤示范:"你要熱情一點"
正確示范:"客戶說'太貴了',你可以這樣回應:'理解您對價格的考慮,這款產品比同類多了XX功能,平均每天只要2元,您看是否需要體驗?'"
某超市要求理貨員"保持貨架整潔",直接給出標準圖:商品正面朝外、間距1指寬、價簽與商品對齊,新員工看一眼就知道怎么做。
3. 賦予意義:讓員工看到工作的價值
基層員工容易覺得"我只是個執行者,做的都是重復工作"。管理者要學會"畫餅",但這個餅必須真實可感:
保潔阿姨的工作不只是拖地,而是"讓客戶走進門店的第一感受是干凈舒適"
流水線工人的工作不只是擰螺絲,而是"確保每臺設備安全運轉,讓使用者放心"
某工廠在車間貼出客戶感謝信:"因為你們嚴格把控零件精度,我們的產品才能通過歐盟認證",員工士氣明顯提升。
三、溝通到位:避免"我說過"變成"我沒聽懂"
90%的執行偏差源于溝通偏差。管理者常用"我都說三遍了"來抱怨,但員工可能連第一遍都沒真正理解。
1. 用"閉環溝通法"確認信息傳遞
布置任務時,不要只說"明白了嗎",而是讓員工復述:
"小王,你重復一下剛才說的任務:下周一把XX項目的進度報告發給我,報告里要包含哪三個部分?"
某互聯網公司要求所有工作群消息必須"收到+行動方案",比如:"收到,今天下班前整理好會議紀要,明天9點前發群里",避免"已讀不回"導致的責任不清。
2. 少用"形容詞",多用"數據和案例"
"這個方案要做得有吸引力"(什么是吸引力?)
"參考上個月閱讀量10萬+的推文結構,標題用'如何用XX方法解決XX問題'的句式,開頭300字講用戶痛點"
某餐飲連鎖規定:"微笑服務"必須露出8顆牙齒,"快速響應"是客戶舉手后15秒內上前,模糊的要求變成可量化的標準。
3. 接受"不完美的執行",允許試錯空間
要求"一次做對"會讓員工因怕出錯而拖延。不如說:"這個方案你先按想法做一版初稿,周五我們一起討論優化,做得不好沒關系,重點是先動起來。"
某設計公司實行"70分初稿制":只要方案達到70分就可以提交,后續通過迭代完善,反而比追求"一步到位"效率更高。
四、激勵不是發錢就完了:讓員工"做得好有奔頭"
很多企業把激勵等同于漲工資、發獎金,但基層員工尤其是年輕一代,更看重"被認可""有成長"。
1. 即時反饋:別讓員工等一個月才知道做得好不好
某奶茶店在吧臺裝了"點贊按鈕",客戶滿意可以按一下,當天打烊后店長會給獲贊最多的員工發小紅包,雖然錢不多,但員工能立刻感受到工作價值。
操作技巧:表揚要具體到行為,"你今天處理客戶投訴時,先道歉再解決問題,這個方法很好",比籠統的"你真棒"更有效。
2. 給"上升通道"不如給"成長階梯"
基層員工很少奢望當總監,但希望"學會新技能""承擔更多責任"。某物流公司設計"技能勛章體系":
掌握叉車操作:獲"叉車能手"勛章,時薪+2元
能獨立安排配送路線:獲"調度達人"勛章,負責小組排班
員工每解鎖一個勛章,不僅有物質獎勵,還有明確的能力提升路徑。
3. 用"非貨幣激勵"滿足情感需求
95后員工更在意"工作氛圍":
某公司設置"吐槽大會",每月讓員工匿名提管理問題,老板現場回應
某門店允許員工自主裝飾工位,甚至可以帶寵物上班
這些看似"不務正業"的舉措,反而讓員工歸屬感更強,離職率下降40%。
五、警惕"反執行力"行為:這些管理習慣正在毀掉團隊
有些管理者天天喊"提高執行力",卻在做著扼殺執行力的事:
過度干預:員工寫報告改了8遍,最后說"還是第一版好"
朝令夕改:上午說重點推A產品,下午突然換成B產品
甩鍋文化:出了問題先罵員工,從不反思流程漏洞
形式主義:要求寫日報、周報、月報,卻從不看內容
某科技公司CEO在內部信中說:"如果你的下屬執行力總是不行,先看看自己是不是那個'最大的障礙'。"
提升基層執行力,本質是建立"目標清晰-方法可行-反饋及時-激勵到位"的管理閉環。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管理者放下"我講過你就該會"的傲慢,多些"我有沒有幫你解決問題"的耐心。畢竟,員工的執行力,往往是管理者管理能力的折射。當每個基層員工都清楚"為什么做、怎么做、做得好有什么好處"時,執行力自然水到渠成。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xxzx/456085.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