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員工執行力重要性
你是不是也遇到過這種情況:公司戰略會上定好的目標,三個月后復盤,進度條還卡在20%;團隊討論了半天的方案,落地時不是缺東少西就是打折扣;甚至有員工拿著“我做了”當借口,卻絕口不提“做得怎么樣”?
其實啊,這些問題的核心,都指向同一個詞——員工執行力。
很多企業總覺得“戰略不夠好”“人才不夠強”,卻忽略了:執行力才是把“想法”變成“結果”的最后一道坎。就像蓋房子,設計圖再漂亮,磚瓦沒砌好、地基沒打牢,照樣是空中樓閣。今天咱們就好好聊聊,為什么員工執行力對企業這么重要,以及它到底能決定什么。
一、先說說執行力差的“日常”:你可能每天都在經歷
別覺得“執行力差”是小問題,它藏在團隊的每個細節里,悄悄拖慢整個公司的節奏。
比如開會時,領導說“這個項目下周一把方案交上來”,結果到了下周一,有人說“資料還沒齊”,有人說“最近太忙忘了”,還有人交上來的方案漏洞百出——說白了,就是沒把“執行”當回事。
再比如跨部門協作:銷售部催著產品部改功能,產品部說“研發排期滿了”;研發部等市場部給需求,市場部說“還在調研”。最后客戶等不及跑了,大家還在互相甩鍋:“都怪他們沒配合!”
更扎心的是“偽執行”:領導讓做用戶調研,有人隨便發個問卷收20份就交差;讓優化服務流程,有人把舊流程換個標題就算完事。這種“做了但沒完全做”的狀態,比“不做”更可怕——它浪費了時間,還讓團隊陷入“我們很努力”的自我感動里。
如果你身邊有這些情況,別猶豫,這就是執行力出了問題。而執行力一旦拉垮,對企業的影響,遠比你想的更嚴重。
二、為什么說執行力是企業的“生死線”?
有人可能會說:“我們公司戰略牛、資源多,執行力差點沒關系吧?”
真不是夸張,執行力差的企業,就算拿著一手好牌,也能打得稀爛。
1. 戰略落地全靠執行,不然就是“紙上談兵”
去年接觸過一家互聯網公司,老板特別擅長畫餅:“我們要做行業第一,明年用戶破億!”團隊聽著熱血沸騰,但具體怎么實現?沒人說清楚。結果呢?目標定了半年,部門之間還在為“先做拉新還是先做留存”吵來吵去,最后用戶量沒漲多少,錢倒是燒了不少。
其實很多企業不缺好戰略,缺的是把戰略拆成“可執行步驟”的能力。比如“用戶破億”這個目標,得拆成“每月拉新100萬”“留存率提升20%”,再分給具體的人,定好時間節點。如果沒人牽頭落地,沒人跟進細節,戰略就永遠是PPT上的漂亮數字。
2. 市場不等人,執行力慢一步就可能被淘汰
前幾年教培行業整改時,有兩家機構面臨同樣的轉型壓力:A機構當天開會當天成立轉型小組,一周內拿出素質教育課程方案,三個月后第一批課程上線;B機構討論了一個月“要不要轉型”,又花兩個月“研究方向”,等終于開始做時,市場早就被A機構和其他快執行的玩家占滿了,最后只能倒閉。
現在的市場競爭多激烈?你慢一天,對手可能就搶走一個客戶;你漏一個細節,可能就失去一個機會。執行力強的企業,能把“想到”變成“做到”,快速試錯、快速調整;執行力弱的企業,只能看著機會從眼前溜走。
3. 團隊信任靠執行積累,不然人心就散了
你有沒有發現,執行力差的團隊,員工往往很“喪”?因為他們總在經歷“定了目標完不成”“承諾的事做不到”,久而久之就會覺得“努力也沒用”“公司沒前途”。
相反,執行力強的團隊是什么樣?領導說“這周把客戶合同簽下來”,銷售第二天就帶著方案去拜訪;同事說“這個數據我下午給你”,到點準時發過來。這種“說到做到”的氛圍,會讓每個人都有成就感,覺得“跟著這樣的團隊有奔頭”。人心齊了,團隊才有戰斗力——而這一切,都得從執行力開始。
三、對員工自己來說:執行力強的人,早就悄悄拉開差距了
別以為執行力只是“給公司干活”,它其實是員工自己的“職場競爭力”。
我認識兩個同一年入職的應屆生:小張和小李。小張做事特別“實在”:領導讓寫報告,他不僅把數據整理清楚,還會分析背后的原因,甚至提出改進建議;讓跟進項目,他每天發進度表,遇到問題第一時間反饋。不到兩年,小張就升成了部門主管。
小李呢?領導讓做什么,他就“做什么”——報告只列數據不加分析,項目進度要催才說,遇到問題就說“我解決不了”。結果三年過去了,他還在原地踏步,甚至因為幾次失誤被調崗。
你看,職場上拼的從來不是“你會不會”,而是“你能不能把事做到位”。執行力強的人,能在做事的過程中積累經驗、鍛煉能力,自然會被領導看到、被機會選中;執行力差的人,看似“輕松”,其實是在浪費自己的時間和職場前途。
四、提升執行力,管理者該抓哪3個核心?
說了這么多執行力的重要性,可能有人會問:“那到底怎么提升啊?”
其實執行力不是天生的,是可以通過管理和習慣培養的。作為管理者,抓好這3點,團隊執行力至少能提升50%:
1. 目標要“具體到能上手”,別讓員工猜
很多領導布置任務喜歡說“你看著辦”“差不多就行”,這其實是在給執行力挖坑。員工不知道“好”的標準是什么,自然會敷衍了事。
正確的做法是:目標要具體、可衡量。比如不說“你去做個推廣活動”,而是說“下周前做一場針對25-35歲女性的小紅書推廣,曝光量10萬+,轉化率3%”。越具體,員工越知道怎么下手。
2. 流程要“簡單到不繞彎”,別讓員工卡在中間
見過一家公司,報銷流程要填5張表、找3個領導簽字,員工跑斷腿還可能被打回。這種復雜的流程,只會消磨員工的執行力——畢竟沒人愿意把時間花在“走流程”上。
所以管理者要學會“給流程做減法”:能合并的步驟合并,能線上化的別線下,讓員工把精力放在“做事”上,而不是“應付流程”上。
3. 反饋要“及時到不拖延”,別等出問題再算賬
執行力不是“布置完就完事”,而是要全程跟進。每天花10分鐘開個站會,問問“昨天做了什么,今天計劃做什么,有沒有卡住的地方”;每周做一次小復盤,看看目標進度,及時調整方向。
員工遇到問題時,別罵“你怎么這么笨”,而是幫他分析“哪里卡住了,需要什么支持”。及時的反饋和支持,才能讓員工有信心把事做好。
說到底,員工執行力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企業從“活下去”到“活得好”的關鍵。它藏在每個方案的落地里,每個目標的完成里,每個員工的日常工作里。
如果你是管理者,從今天起,少談“戰略”,多抓“執行”;如果你是員工,從今天起,少找“借口”,多問“怎么做到”。畢竟,能把事做成的人,永遠是職場和市場上最搶手的人。
企業的競爭力,說到底,就是一群人的執行力。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xxzx/456027.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