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備考要準備多久-MBA備考有哪些小技巧
一、先給答案:MBA備考到底需要多久?
總有人問:“我現在開始準備MBA,還來得及嗎?”其實備考時間沒有標準答案,但大多數人需要6-12個月——少了太倉促,容易遺漏重點;多了容易疲勞,反而效率下降。不過具體時間得看你的“起點”:
零基礎/基礎薄弱(數學忘光、英語四級沒過):建議10-12個月。比如我去年帶的一個學生,本科文科,畢業后5年沒碰過數學,剛開始連“排列組合”的基本公式都記不清,最后用了11個月備考,上岸了華南理工MBA。這類同學需要花更多時間補基礎,別指望“速成”。
有一定基礎(數學/英語還行,或考過研):6-8個月足夠。我見過一個本科工科的男生,英語六級飄過,數學基礎扎實,每天高效學習3小時,7個月就拿下了上海交大MBA提前批+筆試高分。
在職考生(每天只能學2-3小時):比全職備考多留2-3個月緩沖期。畢竟白天上班耗精力,晚上容易“學不動”,戰線稍微拉長一點,反而能避免焦慮。
重點提醒:別盲目跟風“3個月上岸”的案例——那些要么是基礎極好,要么是每天能學8小時以上的“脫產選手”,普通人照搬只會踩坑。
二、備考時間怎么分?3個階段拆解,避免“前松后緊”
不管你計劃用多久,備考節奏一定要踩準。我見過太多同學“前期擺爛,后期熬夜刷題”,結果身體垮了,效率也低。分享一個經過驗證的“三階段時間分配法”:
1. 基礎階段(占總時間40%):別急著刷題,先把“地基”打牢
比如你計劃備考10個月,那前4個月就用來啃基礎。
數學:從小學到高中的知識點過一遍(MBA數學考初等數學,不考高數),重點搞懂“應用題”“幾何”“概率”這三大模塊(占分超60%)。推薦用《數學分冊》,例題簡單易懂,適合入門。
英語:每天背50個單詞(用“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表,重復記憶),重點積累考研核心詞匯(約2000個)。語法不用死摳,能看懂長難句就行,推薦看劉曉燕的《不就是語法和長難句嘛》,通俗易懂。
邏輯:先學形式邏輯(比如“如果...就...”“只有...才...”的推理規則),再碰論證邏輯。剛開始可能覺得繞,別急,邏輯入門后提分很快。
案例:我之前有個學生,基礎階段花了3個月死磕數學課本,把每個公式推導過程寫在筆記本上,后面強化階段做真題時,看到題目就能立刻反應出考點,比同期同學快了一倍。
2. 強化階段(占總時間30%):真題是“圣經”,別浪費
基礎打牢后,用近10年真題(2014-2023年)進行專項突破。
數學/邏輯:按題型分類刷題(比如數學的“行程問題”“排列組合”,邏輯的“削弱題”“加強題”),每道題旁邊標上考點,錯題為用紅筆寫清錯誤原因(是公式記錯?還是思路跑偏?)。
英語:重點練閱讀和寫作。閱讀每天2篇,用“題干定位法”:先讀題干劃關鍵詞,再回原文找對應段落,避免通讀全文浪費時間。寫作背5個小作文模板(邀請信、建議信等)和2個大作文框架(圖表類、觀點類),別死記硬背,用自己的話改寫。
寫作:論證有效性分析(找邏輯漏洞)和論說文(議論文)每周各練1篇,寫完后對照范文改,重點看“邏輯結構”和“論據是否貼切”。
提醒:真題至少刷2遍,第一遍按題型刷,第二遍按套卷刷(嚴格計時,數學60分鐘、邏輯50分鐘、寫作60分鐘)。
3. 沖刺階段(占總時間30%):模擬+復盤,查漏補缺
最后2-3個月,每周做2套模擬卷(用機工版《考前沖刺5套卷》或社科賽斯的模考卷),完全模擬考試時間(上午8:30-11:30管綜,下午14:00-17:00英語)。
復盤比做題更重要:模考后花2小時分析錯題,尤其注意“反復錯的知識點”(比如數學的“均值不等式”、邏輯的“相似比較題”),針對性補短板。
調整作息:考前1個月把生物鐘調成考試時間,比如上午8:30開始做管綜題,讓大腦在這個時間段保持興奮。
三、6個“反焦慮”備考技巧,幫你少走半年彎路
備考MBA的人,大多是在職黨,時間緊、壓力大,分享幾個親測有效的“省時提效”技巧:
1. 英語:用“碎片化時間”積累,別占用整塊學習時間
背單詞:通勤時用“墨墨背單詞”(選MBA核心詞庫),每天15分鐘;午休前看1篇《經濟學人》雙語短文(不用逐字翻譯,看懂大意就行,積累地道表達)。
寫作模板:整理“萬能句子”,比如開頭用“As the graph shows...”,結尾用“In conclusion, it is high time that we...”,考場上直接套,節省30分鐘。
2. 數學:放棄“難題怪題”,抓牢“中等題”
MBA數學25道題,其中15-18道是中等難度,只要拿下這些,就能保底60分(滿分75)。難題(比如復雜的排列組合、立體幾何)直接放棄,別浪費時間——你要的是“過線”,不是“滿分”。
3. 邏輯:用“排除法”秒選,別糾結“為什么對”
邏輯題選項往往有明顯錯誤,比如“偷換概念”“絕對化表述”(出現“所有”“一定”要警惕)。舉個例子:
題目:所有鳥都會飛,企鵝是鳥,所以企鵝會飛。以下哪項論證結構與題干相同?
選項:A. 所有魚都生活在水里,鯨魚是魚,所以鯨魚生活在水里。
直接排除A——因為鯨魚不是魚(常識錯誤),題干是“企鵝是鳥”(常識正確),結構不同。用排除法,30秒就能選對。
4. 寫作:積累“萬能論據”,別臨時抱佛腳
論說文需要舉例,提前準備5個領域的案例:企業管理(比如華為的“狼性文化”)、歷史典故(比如商鞅變法)、科技發展(比如ChatGPT的影響)、社會現象(比如內卷與躺平)、個人成長(比如俞敏洪創業)。每個案例寫100字左右,考場上直接用。
5. 面試:提前批“早鳥優勢”,別等筆試后再準備
90%的名校MBA都有提前批面試(比如清北復交、浙大、中山),通過后筆試只要過國家線就能錄取(2023年國家線167分,很容易達到)。
材料準備:簡歷突出“管理經驗”(哪怕是帶3人小團隊,也要寫清楚“負責什么、成果是什么”,比如“帶領團隊完成XX項目,業績提升30%”)。
模擬面試:找有MBA面試經驗的人(比如上岸學長或機構老師)練3-5次,重點準備“職業規劃”(比如“為什么讀MBA?讀完后想做什么?”),回答要具體,別喊口號。
6. 時間管理:用“四象限法”分清主次,別被瑣事拖累
在職考生每天列出“緊急重要”的事(比如刷數學真題)、“重要不緊急”的事(比如背單詞)、“緊急不重要”的事(比如臨時會議)、“不緊急不重要”的事(比如刷短視頻)。優先做前兩類,第三類盡量委托別人,第四類直接拒絕——記住,備考期間,“拒絕無效社交”不是自私,是對自己負責。
最后想說
備考MBA就像跑馬拉松,拼的不是速度,是節奏。別羨慕別人“復習3個月就上岸”,也別焦慮自己“進度比別人慢”——找到適合自己的節奏,把每個階段的任務做扎實,結果一定不會差。
當然,每年的考試大綱可能會有微調,具體以官方最終公布為準。但核心考點和備考方法是相通的,按上面的思路準備,大概率能少走很多彎路。
祝你備考順利,明年成功上岸!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wenda/749727.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