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勵和績效
管理是緊密相關的
說起激勵,無外乎大的分類就是“物質”和“精神”兩個層面,但是很少有公司可以把這兩方面進行有效“聯動”。在以往的職業生涯中,我關注的是公司整體激勵體系的系統化
設計與建設,追求的是一種“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至高境界。激勵關乎績效考核,員工關系管理以及組織氛圍的建設,激勵也涉及到了公司的投入產出比,很多公司都想用最小的激勵產生最大的價值,殊不知,投入產出是成一定比例關系的,而在這個過程中,激勵的“設計感”非常重要。
筆者畢業后進入的第一個公司是國企,但并不是傳統體制內的那種模式,市場化運作還是不錯,規模也很大。年輕感性的我當時在接受新員工培訓的時候特別有感于公司的一句話,“事業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我就很努力在工作中去尋找我的事業、感情和待遇,結果發現好像這些東西都是掛在墻上的,我反而很羨慕那些離開之后有了更好發展的朋友們,若干年后,當初新員工培訓時在一個屋子里住的同事們,不是去了華為,就是中興,不由得讓人感概萬千。后來加入了華為,打開了我對于公司激勵的重新理解,原來激勵還可以這么玩啊。
還沒進華為,就被華為的offer給驚到了。2005年我每月基本工資是2500左右,華為直接給了7000,而且還有另外1000的補助是發在工卡里面的(那時候工卡可以在食堂和公司超市刷的),請原諒我那個時候就是那么“見錢眼開”,每月發七、八千對我而言無疑就是一筆巨款,很沒有出息的在新人培訓期間小心翼翼的完成各種科目,生怕被淘汰掉。
沒進部門就直接去了新人訓練營報到,入住百草園,進入華為大學開始新人培訓的時候又被震撼了,好幾個月就是學習,而且是拿全額的工資,所在的環境也不錯,一起培訓的同學們都那么優秀,我的歸屬感和作為華為人的自豪感從那個時候就種下了種子。
完成培訓去A區自己部門報到,一直懷疑A區那些建筑是不是辦公區啊,修的跟唐朝宮殿一樣,里面亭臺、花園、小湖的,聽說有些辦公樓的外墻面都是老板親自選的。工作環境和氛圍也是可以產生激勵效果,這就是成熟公司的先見之明。身為老板要在可能的范圍內盡量考慮員工的工作環境,這也是我后來學到的一個組織氛圍的建設辦法,誰不希望自己的辦公環境高大上一些,這方面大部分互聯網公司做的都很不錯。
美輪美奐的外部環境,寬敞明亮的辦公條件,這都能給員工很好的歸屬感。當時在A區辦公的人員,個體辦公面積非常大,中午可以很舒展的鋪開午休床墊互不干擾,每個人有獨立的電子密碼保密柜(冰箱那么大),華為十幾年前就可以提供內部一站式的IT工作平臺,申請出差、費用報銷、出國簽證辦理等等都非常簡易,說實話,離開華為這么多年已經很少遇到類似的國內企業了。
環境只是吸引員工的一個方面,最重要的是要有實實在在的回報以及個人成就感。不讓雷鋒吃虧不是一句空話,而我說的“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境界也是在這里感知會更加明顯一些。入職后在總部工作期間,被部門屢次評為季度之星、明日之星這類的榮譽,但這都是餐前小菜,包括和團隊一起享受金牌團隊的榮譽。
一段時間后,我被正式外派中東北非片區,人事關系就調離了機關,“人走茶未涼”,我在華為的第一次配股的機會就是原來總部部門在我調離之后給我的,同時還有薪酬的調整。這樣會占用原來部門一定比例的調薪和配股額度的,薪酬包是有整體預算的,但是我還是拿到了。這對于我而言是一次印象非常深刻的激勵體驗,多少年之后回想起來,才理解到華為人力資源管理的厲害之處,人力和業務早已經默默融合在一起了,整個過程都是業務部門主管在和我
溝通,但是人力是默默做了背后的流程支撐。
華為激勵是不和員工算小帳。我海外常駐的第一站是埃及,那個時候海外的員工食堂還未實現“共產主義”,什么意思呢,就是每次去食堂吃飯時需要自己掏錢的,當然我們的海外補助里面是有餐補的,出國常駐誰不是想多存兩個錢,去食堂吃還是有點小貴的,所以那時候大家紛紛自由組合,下班之后去超市購物后搭伙做飯。
公司從2008年初開始,全球正式推行食堂免費供應機制,而且保質保量,當地的海鮮、羊肉、水果、果汁、國內美食,用一切可能的條件保障海外員工的后勤生活,再也沒有人去超市買東西做飯了,宿舍的廚房被徹底拋棄了,反而辦公室加班的身影多了起來,大家下班后都不著急回家做飯,去食堂吃飯然后回公司習慣性的加會班。
當時每年會給員工提供三套機票,很多人沒時間用,2008年年初同步給所有員工結算了一次,沒有使用的機票配額全部兌現成現金下發,這次之后當年沒有使用的機票就過期作廢,我當時有一個哥們在巴西四年沒回過家,存了十來套機票,兌現了十幾萬,我那個時候常駐不到一年,也按照比例給我兌現了將近2萬塊錢。
華為的員工都有完整的商業險,最高賠付可以到百萬左右,在海外有各種補助,那個時候普通員工的駐外補助是每月稅后9000(離家補助),另外根據國家的情況,還有艱苦補助(從0到50美金一天不等),有戰爭的國家會有戰爭補助(差不多從70美金到300美金不等吧),隨軍家屬都可以獲得每天15美金/人的補助,大家那個時候笑稱,每天睡著都在掙錢。在海外除了個人旅游,公司基本承包了一切員工的后顧之憂,每周末還有班車固定往返于超市、宿舍之間,在海外的員工每天就是三點一線的生活,宿舍-辦公室-食堂這樣的節奏,同吃同住同勞動,打出了戰爭年代一般的革命友誼啊。
公司不和員工爭奪小利,最讓我感動的就是在我離職的時候。都說離職會影響當年的獎金分配,我是5月份離開公司的,但是那年的獎金數目是能匹配我華為8年工作經驗的,而且N+1的離職補償給的相當痛快啊(華為不同于其他企業,主動辭職也會給N+1!),反而讓我覺得有些對不住公司,當年離開華為是我最難的一次人生抉擇,完全是因為家庭的原因,但是我永遠都對華為心存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