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都需要考試嗎-MBA什么時候考試
一、先給答案:MBA不是“都要考試”,但“想讀正規的,大多要考”
很多人一提到MBA,第一反應就是“要考試嗎?難不難?”說實話,這問題還真不能一刀切。畢竟現在MBA項目五花八門,有國內的、國際的,有全日制的、在職的,考試要求還真不一樣。但核心結論先擺這兒:如果你想讀國家承認學歷、能在學信網查到的MBA,90%以上都需要考試;如果是一些“免聯考”項目,雖然不用參加全國統考,但也要擦亮眼睛,別踩坑。
至于考試時間,更是得提前規劃——從提前面試到全國統考,再到院校復試,整個流程橫跨大半年,錯過一個節點可能就得等明年。今天就把這兩個問題掰開揉碎了說,幫你搞清楚“考不考”“啥時候考”,看完就能對號入座。
一、MBA都需要考試嗎?3類項目給你說透
1. 國內統招MBA(含在職MBA):必須考,而且是“全國統考”
這是最常見、也是學歷認可度最高的MBA類型,不管你讀全日制還是在職(周末班、集中班),只要是國內高校自主開設的MBA項目,都得參加“管理類專業學位聯考”(簡稱“管綜聯考”),這是教育部統一組織的考試,和高考、考研一樣正規。
舉個例子:北大光華MBA、清華經管MBA、上海交大安泰MBA,不管你選全日制還是在職,都得先通過12月底的管綜聯考,再參加院校復試,最后才能被錄取。我之前幫一個30歲的互聯網運營分析過,她想讀在職MBA提升管理能力,一開始以為“在職的不用考”,差點錯過報名時間,后來趕緊備考才趕上。
考試內容:管綜聯考考兩門,總分300分——
管理類綜合能力(200分):數學(初等數學,不是高數,別被嚇到)、邏輯推理、寫作(論證有效性分析+論說文);
英語二(100分):難度介于四六級之間,比英語一簡單。
這類MBA畢業后能拿到“雙證”(研究生學歷+碩士學位),學信網可查,考公、評職稱、跳槽都認,適合想系統提升學歷和能力的人。
2. 國際MBA(中外合作/海外獨立辦學):部分“免聯考”,但要注意“正規性”
如果你不想參加全國統考,國際MBA是另一個選擇。這類項目分兩種:
中外合作辦學MBA:比如上海交大-法國KEDGE商學院MBA、中國人民大學-加拿大女王大學金融MBA,由國內高校和海外院校聯合開設,通常不用參加管綜聯考,但需要通過院校自主考核(比如面試+英語水平測試,部分項目要求GMAT/GRE成績)。
海外院校獨立辦學MBA:比如法國INSEAD、美國哈佛商學院在國內開設的MBA項目(多為在職或短期項目),同樣免統考,錄取由海外院校自主決定,但對工作經驗、英語能力要求較高。
注意!這類“免聯考”MBA不是“不用考試”,而是“不用參加國內統考”,院校自己的考核(面試、筆試)還是有的。更重要的是,必須確認項目在教育部“涉外監管信息網”可查,否則畢業后學位可能不被國內認可,等于白讀。我見過有人貪便宜讀了“野雞”國際MBA,結果跳槽時HR一查學信網沒有記錄,腸子都悔青了。
3. EMBA:2021年起,“并入統考”,別再信“花錢就能讀”
以前EMBA(高級工商管理碩士)是“自主招生”,很多人覺得“花錢就能讀”,不用考試。但2021年教育部發文,EMBA正式納入全國碩士研究生統一考試,和統招MBA用一套試卷,只是錄取分數線可能稍低(部分院校自主劃線)。
比如北大匯豐EMBA、長江商學院EMBA,現在都要求先參加管綜聯考,過線后再面試。所以別再被“EMBA不用考”的老觀念誤導了,想讀正規EMBA,考試這關躲不過。
二、MBA考試時間全梳理:從提前面試到復試,別錯過關鍵節點
不管你考哪種MBA,時間規劃都是“重頭戲”。尤其是國內統招MBA,流程長、節點多,錯過一步可能就得等一年。下面按時間線給你捋清楚:
1. 提前面試:5-11月,“上岸捷徑”別錯過(針對統招MBA)
很多人不知道,國內90%以上的MBA院校都有“提前面試”(簡稱“提面”),時間一般在每年5-11月,比如清北復交這類頂尖院校,5月就開始第一批提面,普通院校可能7-9月啟動。
提面有啥用? 簡單說:如果你通過了目標院校的提面,聯考只需要達到國家線(2024年國家線是175分,英語44分,管綜88分)就能錄取;如果沒參加提面,就得考到院校自主劃線(比如北大2024年劃線200分,英語50分,管綜100分),難度差一大截。
我一個朋友2023年考人大MBA,提前面試拿了“優秀”,聯考考了180分(國家線175)直接上岸;另一個沒參加提面的同事,考了195分還沒進復試,差距就在這兒。
提面流程:網申(填材料、寫短文) 材料通過后參加面試(個人面試+小組面試,部分院校有英語口語) 等結果(優秀/良好/不通過)。建議大家“多校投遞”,別死磕一所,比如5-7月投頂尖院校,8-10月投保底院校,給自己留退路。
2. 聯考報名:10月,“研招網”唯一通道
如果你參加提面并拿到“優秀”,或者沒參加提面想直接考,都得在10月10日-31日(每天9:00-22:00)登錄“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研招網)報名,逾期不能補報。
報名時要選“管理類聯考”,專業選“工商管理碩士(MBA)”,報考點選工作或戶籍所在地的招生辦/高校。這里有個坑:很多人填“學習方式”時搞混,“全日制”和“在職”(非全日制)要選對,一旦提交不能修改。我去年就遇到一個學員,本來想讀在職,結果填成全日制,最后只能硬著頭皮辭職讀書,損失不小。
3. 聯考初試:12月底,“決戰時刻”
報名成功后,12月中旬會出準考證,考試時間一般是12月倒數第二個周六(2024年是12月21日,2025年預計12月20日左右,具體以教育部當年公布為準)。
考試安排:
上午8:30-11:30:管理類綜合能力(3小時,200分);
下午14:00-17:00:英語二(3小時,100分)。
考場在你報名時選的“報考點”所在地,考前一周打印準考證就能看到具體考場。提醒一句:管綜題量很大(數學25題、邏輯30題、寫作2篇),很多人做不完,備考時一定要練速度,別死摳難題。
4. 成績查詢+國家線公布:次年2-3月,“幾家歡喜幾家愁”
初試成績一般在次年2月中下旬公布(2024年是2月26日起),登錄研招網或目標院校研究生院官網就能查。3月中旬,教育部會公布國家線(比如2024年A區175分,B區165分),34所自主劃線院校(清北復交等)會更早公布校線(通常3月初)。
如果你參加了提面且通過,只要過國家線就能進復試;沒參加提面的,要過校線才能進復試。這時候如果成績不理想,還可以“調劑”——在研招網調劑系統(3月底開放)填報其他有空缺名額的院校,但MBA調劑名額很少,建議提前聯系目標院校招生辦。
5. 復試:次年3-4月,“最后一關”別松懈
復試由各院校自主組織,時間一般在3-4月,內容包括:
面試(占比60%-80%):個人簡歷提問、管理知識、職業規劃、英語口語;
筆試(部分院校有):政治理論(開卷/閉卷,不計入總分但要合格)、專業課(少數院校考)。
復試淘汰率一般在10%-30%,別以為過了初試就穩了。我一個學員2023年初試考了210分(遠超校線),但復試時被問到“為什么轉行讀MBA”答得含糊,差點被刷,后來緊急調整話術才險過。所以復試一定要提前準備,尤其是職業規劃和行業認知,要和MBA的培養目標結合起來。
三、不同人群怎么選?3個真實案例幫你避坑
案例1:職場新人(工作3年,想提升學歷) 選統招MBA,提前面試+聯考雙準備
小李28歲,互聯網運營,本科雙非,想通過MBA跳槽到管理崗。他的情況適合讀統招MBA(雙證認可度高),建議:
5-7月參加2-3所院校提面(比如北航、對外經貿,競爭比清北小);
8月開始備考聯考,重點抓數學和英語(他數學基礎差,從初等數學公式開始補);
10月報名時,選提面通過的院校,聯考目標180分+。
案例2:外企高管(英語好,不想考聯考) 選正規中外合作MBA
王總40歲,外企市場總監,英語流利,想讀MBA拓展人脈。他沒時間備考聯考,適合選教育部認證的中外合作MBA,比如同濟大學-法國國立橋路學校MBA,流程:
6月準備申請材料(簡歷、推薦信、公司組織架構圖);
7月參加院校面試(全英文,問了“如何帶領團隊完成跨國項目”);
8月收到offer,10月入學,周末上課,畢業后拿法國院校學位證(可在涉外監管網查)。
案例3:創業者(時間緊張,想快速畢業) 慎選“速成免聯考”,優先國內在職MBA
老張35歲,自己開公司,聽說“免聯考MBA一年畢業”很心動。但這類項目大多不正規,建議:
選國內在職MBA(學制2-3年,周末上課,不影響工作);
參加提面(比如中財、北理工,提面通過率較高);
聯考主攻英語(他英語好)和邏輯(短期內能提分),數學放棄難題,保證基礎題正確率。
最后再提醒一句:不管選哪種MBA,“正規性”永遠是第一位。國內統招MBA看“學信網”,國際MBA看“涉外監管網”,別被“保過”“免考”的噱頭忽悠。考試時間每年變化不大,提前半年規劃完全來得及——5月準備提面,8月啟動聯考備考,10月報名,12月考試,次年3-4月復試,9月入學,一步一步來,上岸沒那么難。
(注:2025年管理類聯考具體考試時間、國家線等以教育部最終公布為準。)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mba_zx/751399.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