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如何復習
備考MBA的你,是不是也常陷入這樣的困境:白天上班累成狗,晚上回家只想躺平,翻開書卻不知道從哪開始;數學題一看就會、一做就錯,邏輯題繞得頭暈,英語單詞背了又忘;明明每天都在學,卻總覺得沒進步,越復習越焦慮……
其實,MBA復習從來不是“耗時間”就能贏的戰爭,而是“科學規劃+精準執行”的技術活。這篇文章會從備考前準備、各科復習方法、時間管理到沖刺技巧,手把手帶你避開90%的坑,哪怕你基礎弱、時間少,也能高效備考、穩穩上岸。
一、備考前必做:先搞清楚“敵人是誰”
很多人復習半年沒效果,問題就出在“盲目開始”——連考什么、自己啥水平都沒搞明白,就悶頭刷題,純屬浪費時間。備考前,這3件事必須先做:
1. 摸透考試“底細”:別讓“未知”嚇退你
MBA考的是“管理類聯考”,分兩門:英語二(100分) 和管理類綜合能力(200分,含數學、邏輯、寫作)。具體考什么、怎么考,花1小時就能搞清楚:
數學(75分):考小學到高中的知識(算術、代數、幾何、數據分析),沒有大學高數!題型是25道選擇題,80%都是基礎題,比如“增長率計算”“三角形面積”,難的是“熟練度”和“解題速度”。
邏輯(60分):30道選擇題,分形式邏輯(公式推理)、論證邏輯(削弱/加強/假設)、綜合推理(排列組合)。別被“邏輯”嚇到,它是“新學科”,大家起點差不多,掌握套路就能提分。
寫作(65分):兩篇作文。一篇“論證有效性分析”(找文章漏洞,比如“以偏概全”“偷換概念”),一篇“論說文”(議論文,考管理思維,比如“創新”“合作”)。不用文筆多好,結構清晰、言之有理就行。
英語二(100分):難度介于四六級之間,重點是閱讀(50分)和寫作(25分)。詞匯量要求5500,但高頻詞就2000多個,背對單詞比背完單詞更重要。
2. 精準定位“基礎”:別用“我覺得”代替“真題測”
“我數學基礎差”“我英語不好”——這種模糊的判斷沒用,做一套真題才是最直接的方法。找2023年的真題(最新的),嚴格掐時間做:管綜3小時,英語3小時。做完后分析:
數學:錯15題以上?說明基礎公式都忘了,得從課本補;錯10題左右?基礎還行,重點練題型;錯5題以內?穩住基礎,攻難題。
邏輯:形式邏輯錯得多?先背公式;論證邏輯錯得多?練“找結論+論據”;綜合推理錯得多?學技巧(排除法、代入法)。
英語:閱讀每篇錯3題以上?先背高頻詞;寫作沒思路?從模板開始;翻譯磕磕絆絆?每天練1句真題翻譯。
重點提示:別怕錯得多! 剛開始錯一半都正常,真題的作用就是幫你找到“軟肋”,后面才能針對性復習。
3. 制定“反人性”計劃:拒絕“完美主義”,只做“可落地”
很多人計劃寫得漂亮:“每天學5小時,數學2小時、邏輯1.5小時、英語1.5小時”,結果第一天加班到9點,計劃全泡湯,直接擺爛。真正有用的計劃,必須“靈活+具體”:
時間分配:在職備考別貪多,保證“每周20小時”就行(工作日每天2-3小時,周末每天5-6小時)。比如:
工作日:早上7:00-7:40背單詞/公式(碎片時間),晚上20:30-22:30學數學/邏輯(整塊時間);
周末:上午9:00-12:00做套卷,下午14:00-17:00分析錯題+補弱科。
任務拆解:把“學數學”拆成“今天過《高分指南》第3章+做10道應用題”,把“背單詞”拆成“背50個真題高頻詞+復習前3天的詞”。越具體,越容易執行。
留“彈性時間”:每周留2小時“備用”,遇到加班、家庭事就用這2小時補,別讓一次意外打亂整個節奏。
二、各科復習:別踩“無效努力”的坑,這些方法親測能提分
數學:從“看懂”到“做對”,3步擺脫“一看就會,一做就錯”
數學是很多人頭疼的科,但其實它是“投入產出比最高”的——只要方法對,提分最快。
第一步:2周“撿回”基礎公式,別死磕難題
數學考的都是初中高中知識,比如“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等比數列求和公式”,先花2周把這些公式撿回來。推薦用《數學高分指南》基礎篇,每天1個章節:
看知識點講解(15分鐘),重點記公式和例題;
做課后基礎題(25分鐘),只做簡單題,難題跳過;
睡前花5分鐘默寫當天的公式(比如“均值不等式:a+b≥2√ab”)。
別一上來就刷難題! 聯考25道題里,15道是基礎題,5道中檔題,只有5道難題。保住前20道題的分(120分里拿90分),數學就穩了。
第二步:按“題型”刷題,錯題本比刷題量更重要
基礎過完后,開始按題型刷題(比如“應用題”“幾何題”“排列組合”),推薦《數學頓悟精練》。刷題時記住:不是刷得越多越好,而是“做一道會一類”。
準備一個錯題本,每道錯題標注3點:
錯誤原因:公式記錯?審題不清?計算失誤?(比如“把‘增長率’算成‘增長量’”)
正確思路:這道題的考點是什么?用哪個公式?(比如“行程問題:路程=速度×時間”)
同類題鏈接:翻到之前做過的類似題,對比總結(比如“都是‘追及問題’,但這道多了‘變速’條件”)。
我當時數學從錯18題到錯5題,靠的就是錯題本——后期復習基本不做新題,只看錯題,效率超高。
第三步:真題“掐時間”模考,練“取舍”能力
最后3個月,必須開始真題模考(近10年真題,至少刷2遍)。管綜數學要在60分鐘內做完25道題,平均2.4分鐘1道,所以要學會“取舍”:
30秒沒思路的題,先標記跳過,做完所有題再回頭;
計算量大的題(比如復雜排列組合),如果只剩5分鐘,直接蒙答案(聯考選項分布比較均勻,蒙“C”或“D”正確率高一點);
簡單題(比如應用題、幾何求面積)必須拿分,確保“會的題不丟分”。
邏輯:別靠“感覺”做題,這3類題有“固定套路”
邏輯是“新學科”,很多人剛開始靠“語感”做,錯得一塌糊涂。其實邏輯題90%都有套路,學會分類突破就行。
形式邏輯:背公式!背公式!背公式!
形式邏輯(比如“如果A那么B”“只有A才B”)是送分題,只要記住公式,就能秒選。比如:
“如果A,那么B” = “非B非A”(逆否等價);
“所有A都是B” = “有的B是A”(換位推理)。
把這些公式整理成表格,每天早晚各背10分鐘,一周就能熟練。做題時,先把題干翻譯成“公式語言”,比如“只要努力就會成功”翻譯成“努力成功”,再套公式推理,根本不用動腦。
論證邏輯:抓“結論+論據”,別被“背景”干擾
論證邏輯(削弱、加強、假設題)是難點,但核心只有一個:找到題干的“結論”和“論據”。比如這道題:
“某公司今年利潤增長,是因為推出了新產品。”
結論:利潤增長是因為新產品;論據:推出新產品后利潤增長。
削弱它,就找“他因”(比如“今年原材料降價了”);加強它,就補“搭橋”(比如“除了新產品,其他因素都沒變”)。做題時先劃結論(通常在最后一句),再找論據(支持結論的理由),背景信息直接跳過,能節省50%的時間。
綜合推理:別硬推!用“選項代入法”和“排除法”
綜合推理(排列組合題,比如“5個人排座位,誰在誰旁邊”)最耗時間,硬推容易超時。記住兩個技巧:
選項信息多的題(比如選項是“甲在1號,乙在2號……”),直接把選項代入題干,矛盾的排除;
題干信息多的題,先找“確定信息”(比如“甲必須在周三”),從確定信息開始推,別從頭看。
每天練5道綜合推理題,保持手感,考試時就不會慌。
英語二:“性價比最高”的提分法,抓住閱讀和寫作
英語二不用背完5500詞,也不用練聽力,抓住“閱讀(50分)”和“寫作(25分)”,70分就穩了。
詞匯:只背“真題高頻詞”,拒絕“大綱詞”
大綱詞5500個,但近10年真題里反復出現的高頻詞只有2000多個(比如“dilemma困境”“sustainability可持續性”)。把這些詞整理出來(網上有現成的“英語二高頻詞表”),每天背50個,早上背新詞,晚上用“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復習(第1天、第2天、第4天、第7天)。
背單詞別拼寫! 英語二主要考“認詞”,知道意思就行,比如看到“dilemma”知道是“困境”,不用會寫。節省時間背更多詞。
閱讀:“題干定位法”,不用讀懂全文也能做對
閱讀40分(8篇),是提分重點。別通讀全文!直接用“題干定位法”:
1. 先讀題干,劃關鍵詞(人名、數字、專有名詞);
2. 回原文找關鍵詞所在的句子(定位句);
3. 對比選項和定位句,同義替換的就是答案(比如原文說“reduce cost降低成本”,選項說“cut expense削減開支”,就是同義替換)。
干擾項常見套路:偷換概念(原文說“部分”,選項說“全部”)、無中生有(原文沒提,選項自己加的)、反向干擾(原文說“好”,選項說“不好”)。練多了一眼就能識別。
寫作:“模板+個性化”,30分鐘寫完兩篇
英語二寫作分小作文(10分,書信)和大作文(15分,圖表),都有模板,但直接套模板會低分,要“模板+自己的例子”。
小作文:背5類模板(邀請信、建議信、道歉信、感謝信、通知),每類記3個萬能句,比如建議信:“It would be wise to...(做某事是明智的)”“I suggest that you...(我建議你……)”。寫完后加一句具體建議,比如建議對方學英語:“You can listen to English podcasts for 10 minutes every day, which is easy to堅持.”
大作文:考圖表(柱狀圖、折線圖、餅圖),結構固定:
第一段:描述圖表(“The chart shows that...(圖表顯示……)”);
第二段:分析原因(“Three reasons can explain this trend. First... Second... Third...”),原因用“經濟發展(economic development)”“政策支持(policy support)”“人們觀念變化(change in people&'s attitude)”等萬能理由;
第三段:總結或建議(“In conclusion... / It is suggested that...”)。
每周寫2篇,用真題話題練(比如“大學生兼職人數變化”“居民健身方式調查”),寫完找老師或研友改,避免低級語法錯誤。
寫作:30分鐘寫完兩篇,“結構”比“文采”更重要
管綜寫作65分,很多人覺得“我文筆不好,寫不了”,其實寫作考的是“邏輯”,不是“文采”,結構清晰就能拿高分。
論證有效性分析:找4個“漏洞”,按“套路”罵
論證有效性分析(30分)是給一篇有邏輯漏洞的文章,讓你找4個漏洞并分析。步驟固定:
1. 讀文章,找漏洞(常見漏洞:偷換概念、以偏概全、因果不當、類比不當);
2. 寫標題(“一篇有缺陷的論證”“似是而非的論證”,萬能標題,不會錯);
3. 正文4段,每段“指出漏洞+分析錯誤+總結”,比如:
“首先,文中認為‘A是B的原因’,這一說法有待商榷。因為A和B可能只是時間上的先后關系,而非因果關系,比如……(舉反例)。因此,該論證難以成立。”
重點:別自己發散! 只分析文章中的漏洞,不用表達自己的觀點。
論說文:積累“管理素材”,萬能結構直接套
論說文(35分)考議論文,話題多和“管理”“社會現象”相關(比如“創新”“合作”“細節”)。高分關鍵是“論據充足”,所以要提前積累素材:
企業案例:華為(創新)、格力(專注)、老干媽(誠信);
名人名言:德魯克“管理是實踐的藝術”、稻盛和夫“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
社會現象:新能源汽車發展(創新)、共享經濟(合作)。
結構用“總分總”:
開頭:引材料+亮觀點(比如“材料告訴我們,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核心動力”);
中間3段:分論點+論據(比如“創新能幫助企業突破瓶頸。以華為為例,正是因為每年投入千億研發……”);
結尾:總結+升華(比如“因此,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都應將創新刻入基因,方能在時代浪潮中立于不敗之地”)。
每周寫1篇,用真題話題練(比如“孔雀的選擇”“知識的真理性”),素材不夠就看《人民日報評論》《哈佛商業評論》,學人家怎么論證。
三、在職備考“時間管理”:別用“時長”感動自己,“效率”才是王道
在職備考最缺的是時間,但比時間更缺的是“效率”。很多人每天學5小時,一半時間在刷手機、走神,不如專注3小時效果好。
1. 碎片化時間:用“高頻重復”代替“長時間記憶”
通勤、午休、排隊……這些碎片時間(每天至少1.5小時)別浪費,用來記“需要重復的內容”:
背單詞:用“墨墨背單詞”APP,設置“10分鐘/組”,通勤時刷2組;
記公式:把數學、邏輯公式寫在卡片上,午休時看5分鐘;
看素材:關注“MBA智庫”“36氪”公眾號,睡前刷10分鐘,積累寫作案例。
2. 整塊時間:用“番茄工作法”逼自己專注
晚上和周末的整塊時間(每天2-4小時),用來學“需要動腦的內容”(數學刷題、邏輯分析、寫作文)。推薦用“番茄工作法”:
25分鐘專注學習+5分鐘休息(休息時別刷手機,站起來走走、喝水);
4個番茄鐘后,休息20分鐘;
學習時把手機調為“專注模式”,放在視線外,避免干擾。
我當時用這個方法,晚上2小時能做一套數學真題+分析10道錯題,比之前磨磨蹭蹭學4小時效率高多了。
3. 拒絕“假努力”:每周做“復盤”,只看“進步”不看“時長”
很多人復習時喜歡“打卡時長”,但“學了多少”比“學了多久”更重要。每周日花30分鐘做復盤:
本周完成了什么?(比如“數學過完應用題,邏輯形式邏輯公式背完”)
哪些任務沒完成?為什么?(比如“英語閱讀沒刷,因為加班太多,下周補上”)
下周重點是什么?(比如“主攻邏輯論證題,每天練5道”)
復盤不是自責,而是幫你調整方向,避免“無效循環”。
四、最后3個月“沖刺救命”:真題+模考,把“會的”變成“能拿分的”
最后3個月,別再學新內容了,重點是“把會的題練熟,把不熟的題搞懂”,靠真題和模考提分。
1. 真題至少刷3遍,每遍有不同重點
第一遍(9-10月):按科目刷,搞懂每道題的考點和思路,錯題整理到錯題本;
第二遍(11月):按套卷刷,掐時間(管綜3小時,英語3小時),練做題節奏;
第三遍(12月):只刷錯題,尤其是反復錯的“頑固錯題”,確保同類題不再錯。
真題是最好的復習資料,比任何模擬題都有用,一定要吃透。
2. 模考“全真化”,提前適應考試節奏
從11月開始,每周六上午8:30-11:30做管綜模考,下午14:00-17:00做英語模考,用答題卡寫,嚴格掐時間。模考后分析:
哪些題超時了?(比如邏輯綜合推理每題超過5分鐘,下次直接放棄)
哪些題不該錯?(比如數學計算失誤,下次做題圈出“求最大值/最小值”“不正確的是”等關鍵詞)
作文時間夠不夠?(論證有效性分析控制在25分鐘,論說文30分鐘,超時就壓縮前面的做題時間)
3. 調整作息,別讓“熬夜”毀了考試
考前2周開始調整作息,保證考試時段(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大腦清醒。比如:
平時熬夜到1點,考前23點睡,7點起;
早上8:30開始做一套數學題,讓大腦在這個時段興奮;
下午2點喝杯咖啡(如果平時喝咖啡),避免考試時犯困。
備考MBA確實不容易,尤其是在職備考,要平衡工作、家庭和學習,偶爾想放棄太正常了。但你要知道,那些看起來“輕松上岸”的人,不過是把焦慮藏在了每天清晨的鬧鐘和深夜的臺燈下。
按上面的方法一步步來:先搞清楚考試和自己的基礎,再分科目針對性復習,用碎片時間補弱、用整塊時間攻堅,最后靠真題和模考沖刺。只要方向對了,堅持下去,你想要的結果,時間都會給你。
以上內容基于歷年MBA考試情況整理,具體考試要求、題型分值等以官方最終公布為準。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mba_zx/418898.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