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復習
備考MBA的這一年,我見過太多人從“信心滿滿”到“中途放棄”——有人每天熬夜刷題卻越刷越慌,有人對著數學公式發呆兩小時,還有人到考前都沒搞懂邏輯題到底在考什么。其實MBA復習不是“拼時間”“堆努力”,而是一場需要精準規劃、抓準重點的“技術活”。這篇文章會把我和身邊5個上岸學長學姐的經驗揉碎了講:從目標設定到分階段規劃,從各科突破技巧到避坑指南,幫你少走90%的彎路,哪怕現在只剩3個月,也能找到發力方向。
一、備考前必想清楚:這3個問題決定你能不能上岸
很多人復習到一半就卡住,不是因為笨,而是一開始就沒搞明白“自己要什么”“自己有什么”。這3個問題,建議你花1小時寫在紙上,比盲目刷題有用10倍。
1. 你的目標分數到底是多少?別被“國家線”騙了
“我考個國家線就行”——這是我聽過最多的話,但每年都有一堆人栽在這。去年國家線170分(管綜100+英語50),但你去看北大、上交的錄取名單,平均分都在220+;哪怕是雙非院校,熱門專業的復試線也可能比國家線高30分。正確的做法是:先定院校,再查近3年錄取平均分,把目標分數定在“平均分+10分”(留容錯空間)。比如你想考某211,去年錄取平均200分,那你的目標就得是210分(管綜130+英語80,或者管綜140+英語70,根據自己強弱科分配)。
2. 你的“時間賬戶”里有多少錢?別高估自己的“意志力”
在職備考的人,每天能擠出3小時純學習時間就不錯了(通勤1小時+睡前2小時,或者早起2小時+午休1小時)。千萬別算“我周末能學8小時”——真到周末,你可能只想補覺。建議用“時間塊記錄法”:連續3天記錄自己每天的“可利用時間”(排除工作、吃飯、必要社交),取平均值,這才是你的真實復習時間。比如你每天平均能學2.5小時,3個月就是225小時,合理分配到各科,才不會到后期手忙腳亂。
3. 你的“基礎賬本”長什么樣?別假裝自己“啥都會”
數學忘光了?英語單詞認識你你不認識它?邏輯題讀3遍還不知道在說啥?這些都很正常,但必須提前摸底。用近3年真題中的1套,嚴格按考試時間做(管綜3小時,英語2小時),然后算分:數學60分以下=基礎薄弱,60-80=中等,80+ =較好;英語50分以下=需重點補,50-70=中等,70+ =較好。摸底后才知道哪科要多花時間,比如數學基礎差,就得從小學奧數(是的,MBA數學考的是初等數學,不是高數)開始撿,別一上來就啃難題。
二、分階段復習攻略:3個階段,每個階段只做“最重要的事”
MBA復習最忌諱“一鍋粥”——今天學數學,明天學英語,后天學邏輯,結果啥都學不精。正確的節奏是“分階段聚焦”,每個階段只抓1-2個核心目標,把時間花在刀刃上。
階段1:基礎期(現在-考前4個月)——“把書讀薄”,先搞懂“是什么”
這個階段別想著刷題,重點是“掃盲”:數學公式記牢,英語單詞混眼熟,邏輯題型能分清。每天2-3小時,數學1小時+英語1小時+邏輯/寫作0.5小時(寫作前期可以少花時間)。
數學:用《數學分冊》或《高分指南》(基礎篇),按章節過知識點,比如“實數”“應用題”“幾何”,每個章節先看例題,再做課后題(只做基礎題,難題跳過)。重點記公式和解題步驟,比如“行程問題”的核心公式“路程=速度×時間”,看到題先畫線段圖,把已知條件標出來。我當年復習時,把所有公式抄在活頁紙上,貼在書桌前,每天早上讀10分鐘,3周就記熟了。
英語:重點背單詞(核心5500詞,優先背真題里的高頻詞),用“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表”規劃(第1天背30個,第2天復習+新30個,第4天復習+新30個……),別貪多,每天背50個以上很容易忘。單詞書推薦《紅寶書》(便攜版),或者用APP“墨墨背單詞”(可以選MBA考綱詞)。另外,每天精讀1篇真題閱讀(2010年以前的老真題,難度低),不用做題,就查生詞、翻譯句子,培養語感。
邏輯:先學“形式邏輯”(如果…那么…,只有…才…),推薦趙鑫全的《邏輯精點》(基礎篇),把“假言命題”“聯言選言”的推理規則搞懂,比如“如果A那么B”等價于“非B推非A”,記不住就畫“箭頭”(AB),直觀又好懂。論證邏輯可以先放放,基礎期別貪多。
階段2:強化期(考前4個月-考前1.5個月)——“把書讀厚”,練“怎么做”
基礎打牢后,開始大量刷題,重點是“總結題型”“練速度”。這個階段要卡時間做題:數學1題不超過3分鐘,邏輯1題不超過2分鐘,英語閱讀1篇不超過15分鐘。每天3-4小時,數學1.5小時+英語1.5小時+邏輯1小時+寫作0.5小時。
數學:刷《高分指南》(強化篇)或《頓悟精煉》,按題型分類刷題(比如“應用題”里的工程問題、利潤問題、行程問題,每個題型集中刷20題)。刷完后必須總結“錯題本”,但別只抄題,要寫清楚“錯誤原因”(公式記錯?計算失誤?思路錯了?)和“正確解題步驟”,每周復盤1次錯題,避免重復踩坑。我有個學長,數學從50分提到80分,就靠錯題本——他把錯題按“高頻錯誤類型”分類,最后考前只看錯題本,節省了很多時間。
英語:重點刷真題(2010-2023年,共14套),閱讀每天2篇,做完后逐句翻譯(不用寫下來,口頭翻譯就行),把不認識的單詞、長難句標出來,整理到“真題詞匯本”里(這些詞重復考的概率極高)。完形填空可以順帶做,不用花太多時間(分值低)。另外,開始準備英語作文:小作文背6類模板(道歉信、建議信、邀請信等),大作文背“圖表描述+原因分析+總結建議”的框架,每周寫1篇,用“微軟愛寫作”APP檢查語法錯誤。
邏輯:主攻“論證邏輯”(削弱、加強、假設題),推薦薛睿的課(B站有免費的),他講“論證結構”很清楚——先找“結論”,再看“論據”,然后分析“漏洞”(比如論據推不出結論,或者存在他因)。刷題用《邏輯1000題》,每天20題,掐時間練,做錯的題要想“這題考的是哪個考點?我為什么會錯?”(比如把“削弱”當成“加強”,或者沒注意題干里的“除了”)。
寫作:論證有效性分析(小作文)開始入門,找近10年真題,每天讀1篇材料,找出3-4個邏輯漏洞(比如“以偏概全”“因果不當”“偷換概念”),不用寫全文,先練“找漏洞+寫分析句”(比如“材料認為‘A導致B’,但可能存在C也會導致B,因此無法得出A是唯一原因”)。論說文(大作文)每周看1篇范文,積累素材(比如企業管理、社會現象類案例,記3-5個萬能案例,比如“華為創新”“老干媽專注”)。
階段3:沖刺期(考前1.5個月-考前)——“模擬實戰”,練“怎么考”
最后階段別再學新知識了,重點是“模擬考試”“查漏補缺”“調整狀態”。每周做2套完整真題(管綜+英語),嚴格按考試時間(上午8:30-11:30管綜,下午14:00-16:00英語),用答題卡寫,培養考試手感。
管綜模擬:重點練“時間分配”——數學50分鐘,邏輯50分鐘,寫作60分鐘(小作文25分鐘,大作文35分鐘),留10分鐘涂卡+檢查。很多人管綜做不完題,就是因為前面在難題上耗太久,記住:遇到3分鐘沒思路的題,立刻跳過,先把會做的分拿到。模擬后分析“哪些題是因為知識點不會?哪些是因為時間不夠?哪些是粗心?”,針對性補(知識點不會的翻基礎筆記,時間不夠的練簡單題速度,粗心的專門記“易錯點”,比如數學的“正負號”“單位”)。
英語模擬:重點練“閱讀提速”和“作文模板套用”。閱讀遇到選項糾結時,別瞎想,回原文找“定位句”,答案一定在定位句附近。作文用強化期背的模板,套上積累的素材,寫2-3篇完整的(小作文100詞,大作文150詞),注意字跡工整(別連筆,閱卷老師看不清會扣分)。
心態調整:最后階段很多人會焦慮,覺得“還有好多沒復習”。其實大家都一樣,你要做的是“把會的題做對”,而不是“把所有題做完”。每天花10分鐘寫“成功日記”:今天學會了什么題型,正確率提高了多少,哪怕只有1分,也是進步。我去年考前1周,模考分數還掉了10分,當時差點想放棄,后來翻“成功日記”,看到自己從數學50分到80分的過程,又撿回了信心,最后考試反而超常發揮了。
三、各科避坑指南:80%的人栽在這些“小事”上
復習方法對了,還要避開這些“隱形坑”,不然可能白努力。
1. 數學別死磕難題,簡單題和中檔題占80%
MBA數學25題,其中15-18題是簡單題和中檔題(難度類似小學奧數和初中數學),只有5-7題是難題。很多人盯著難題不放,結果簡單題因為粗心丟分,反而得不償失。復習時把80%的時間花在簡單題和中檔題上,確保這些題正確率在90%以上(至少22題對19題),難題能做就做,不會就蒙(比如選項里的整數、倍數關系,蒙對的概率更高)。
2. 英語別只背單詞,真題才是“核心考點庫”
單詞背了又忘很正常,但別一直停留在“背單詞”階段。真題里的高頻詞(比如“dilemma”“perspective”)重復考的概率極高,把這些詞吃透(知道詞性、常見搭配、在真題里的意思),比背5500詞更有用。另外,英語閱讀的正確答案往往是“原文同義替換”,別自己腦補,忠于原文才是王道。
3. 邏輯別靠“語感”,要學“公式”和“套路”
很多人做邏輯題靠“感覺”,覺得“這個選項讀著順”就選,結果正確率忽高忽低。其實邏輯是有“公式”的:形式邏輯靠推理規則(如果AB,那么非B非A),論證邏輯靠“找漏洞”(比如論據不充分、因果倒置),綜合推理靠“畫表格”“找突破口”(比如確定信息優先)。把這些套路練熟,比“語感”靠譜10倍。
4. 寫作別“自由發揮”,按“模板”寫更穩妥
論證有效性分析有固定的“漏洞類型”(以偏概全、因果不當、偷換概念等),每個漏洞有固定的“分析句式”(“材料由A推出B,這一推理存在不當,因為……”);論說文有固定的“結構”(開頭點題+分論點1+分論點2+分論點3+結尾總結)。按模板寫,至少能保證“結構清晰、不跑題”,分數不會低。別追求“文采”,MBA寫作考的是“邏輯論證能力”,不是“文學創作”。
最后想說:MBA復習就像“跑馬拉松”,比的不是起跑速度,而是中途的節奏和最后的堅持
我見過每天學6小時卻半途而廢的,也見過每天只學2小時但雷打不動堅持到最后的。其實備考沒有“完美計劃”,只有“適合自己的計劃”——找到自己能堅持的節奏,把每個階段的事做扎實,你就已經贏了80%的人。
最后提醒:2025年MBA考試大綱如有調整,請以教育部官方最終公布為準。現在就行動起來,別等“明天”,你的目標院校,在等你。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mba_zx/418830.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