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回訪老客戶
說實話,我見過太多做銷售、做業務的朋友,一提“回訪老客戶”就頭疼。要么是“不知道說啥,怕尬聊”,要么是“剛開口客戶就說忙,感覺像打擾人”,要么是“回訪了半天,除了說句‘謝謝支持’,啥效果沒有”。
但你有沒有想過:老客戶其實是你最寶貴的“資產”啊。他們買過你的產品、體驗過你的服務,對你有基礎信任;他們的復購率是新客戶的5倍,開發成本卻只有新客戶的1/5。說白了,把老客戶維護好,比天天絞盡腦汁找新客戶靠譜多了。
今天這篇文章,我就結合自己做客戶運營5年的經驗,從“準備時機開口溝通收尾”5個步驟,給你一套能直接上手的“老客戶回訪指南”。不管你是銷售、店主還是創業者,照著做,至少能讓80%的老客戶愿意跟你多聊兩句,甚至主動復購、轉介紹。
一、先搞清楚:你為啥回訪老客戶總碰壁?
在說方法前,咱們先聊聊“痛點”。很多人回訪沒效果,不是技巧不行,是一開始就搞錯了方向。我總結了3個最常見的“坑”,看看你有沒有踩過:
坑1:把“回訪”當成“推銷”
一上來就說“我們新出了XX產品,您要不要看看?”“最近有優惠活動,買滿XXX減XX”——客戶一聽就知道你想“掏他錢包”,不躲你躲誰?
坑2:沒準備就“瞎聊”
拿起電話就說“王總最近忙嗎?”“李姐最近怎么樣?”客戶回一句“還行”,你就接不上話了,只能尷尬掛斷。這種“無效回訪”,還不如不做。
坑3:只在“需要業績”時才想起客戶
平時從不聯系,業績壓力大了才突然冒出來:“張哥,最近有個大單,你幫幫我唄?”——客戶又不傻,誰愿意當“工具人”?
其實回訪老客戶的核心,不是“求復購”,而是“續信任”。就像朋友之間,平時多走動,有事時才好開口。接下來,咱們一步步說怎么把回訪做對。
二、第一步:做足準備——別讓“突然襲擊”毀了信任
我常跟團隊說:“回訪前不做功課,等于上戰場不帶槍。” 你對客戶越了解,聊起來越自然,客戶越覺得“你心里有他”。
1. 先翻3樣東西:客戶資料、消費記錄、上次聊天
客戶資料:記一下客戶的基本信息——比如姓什么(別叫錯!)、做什么行業、有沒有提過家人(比如“孩子上小學”“老公喜歡釣魚”)、有什么習慣(比如“喝咖啡不加糖”“周末愛爬山”)。這些細節能幫你打開話題。
消費記錄:看看客戶上次買了什么、什么時候買的、用了多久(比如“買了臺吸塵器,用了3個月”)、有沒有遇到過問題(比如“之前反饋過‘噪音大’”)。這些是“關心”的切入點,比空泛的“最近好嗎”實在。
上次聊天:翻一下微信/聊天記錄,上次客戶說過什么“未完待續”的事?比如“下次有新款告訴我”“孩子馬上考試了,考完想帶他去旅游”。回訪時提一句,客戶會覺得“你居然記得”,好感度直接拉滿。
舉個例子:我之前有個客戶陳姐,3個月前買了我們的母嬰消毒柜,當時她說“孩子剛6個月,總擔心奶瓶消毒不干凈”。回訪前我翻記錄看到,她還提過“婆婆從老家來幫忙帶娃,不太會用智能家電”。——這些就是我這次回訪的“彈藥”。
2. 提前想2個“價值點”:別讓客戶覺得“浪費時間”
客戶愿意跟你聊,一定是因為“有收獲”——要么解決了問題,要么獲得了新信息,要么單純覺得“跟你聊天舒服”。所以回訪前,你得準備2個對客戶有用的“價值點”:
實用信息:比如客戶買了護膚品,你可以說“最近換季干燥,我整理了一份‘敏感肌秋冬護膚指南’,發你參考下?”;客戶買了辦公椅,你可以說“久坐容易腰累,我請教了我們產品經理,總結了3個‘正確調節椅背的小技巧’,發你試試?”
專屬福利:比如“我們這月有老客戶專屬的‘以舊換新’活動,你之前買的那款吸塵器,現在換新款能抵300塊,要不要了解下?”(注意!福利要“專屬”,別讓客戶覺得“誰都有”)
像我回訪陳姐時,就準備了兩個價值點:一是“新手媽媽秋冬帶娃注意事項”(她孩子6個月,秋冬容易生病),二是“消毒柜使用小技巧”(她婆婆不會用,正好幫她解決難題)。后來陳姐不僅跟我聊了20多分鐘,還主動問“你們有沒有適合寶寶吃的輔食機?”——需求這不就來了?
三、第二步:選對時機——避開“無效打擾”的雷區
“什么時候回訪最合適?”這是我被問最多的問題。其實沒有絕對的“黃金時間”,但有幾個“絕對不能踩的坑”,以及“根據客戶類型選時間”的小技巧。
1. 3個“絕對避開”的時間點
周一上午9:00-11:00:打工人剛上班,一堆事等著處理,你這時候打電話,大概率被掛;
周五下午3:00后:大家心思都在“周末去哪兒玩”,沒人想聽你“匯報工作”;
客戶特殊節點:比如你知道客戶最近在忙項目(上次聊天提過“月底要交方案”)、家里有事(比如“孩子高考”“家人住院”),別去添亂。
2. 根據“客戶身份”選時間
上班族客戶:午休(12:30-13:30,避開剛吃飯的12:00-12:30)、傍晚下班后(18:00-19:00,別太晚打擾休息);
寶媽客戶:孩子上學后(上午9:00-11:00)、孩子睡午覺時(下午2:00-4:00);
老板/創業者:上午10:00-11:30(開完早會,思路清晰)、下午3:00-5:00(下午效率高,不趕時間);
老年人客戶:上午9:00-10:30(精神好)、下午4:00-5:00(散步回來,有空聊天)。
我之前有個客戶是程序員,叫小林,平時忙得腳不沾地。我試過幾次下午聯系他,都沒回。后來想起他朋友圈總半夜發“加班打卡”,就改在周五晚上8點(他加班結束后)發微信:“小林,看你最近總加班,之前你買的那個頸椎按摩儀,用著還行嗎?我最近學了個‘5分鐘緩解頸椎疲勞’的小操,發你試試?”——他秒回:“太及時了!正脖子疼呢,快發我!”
四、第三步:開口3秒法則——用“鉤子”代替“推銷”
很多人回訪一開口就錯了:“XX總,我是XX公司的,最近我們有個活動……”——客戶聽到“公司”“活動”,直接就劃走了。
記住:前3秒一定要抓住客戶注意力,而且絕對不能提“推銷”。分享3個我親測有效的“開口鉤子”:
1. “關心近況”鉤子:從客戶的“小事”切入
比如:
“張姐,上次您說孩子過敏,最近換季,他皮膚還好嗎?我家娃之前也過敏,我總結了個‘秋冬防過敏清單’,發你參考下?”(結合客戶之前提過的家人)
“李哥,看你朋友圈發去釣魚了,最近收獲怎么樣?我爸也喜歡釣魚,總說找不到好釣點,你有推薦的地方嗎?”(結合客戶的興趣愛好)
這種開口方式,客戶會覺得“你不是來賣東西的,是真的關心我”,自然愿意跟你聊下去。
2. “產品使用”鉤子:從客戶買過的東西切入
比如:
“王姐,您3個月前買的那臺破壁機,現在用著還順手嗎?很多客戶反饋‘打豆漿容易糊底’,我總結了個‘防糊底小技巧’,發你試試?”(解決客戶可能遇到的問題)
“趙哥,您上次買的那套西裝,穿了這么久,有沒有需要熨燙保養的地方?我們最近有老客戶免費熨燙服務,您要是方便,我幫您預約下?”(提供后續服務)
我之前幫一個賣家具的學員設計過話術,他回訪買過沙發的客戶:“陳哥,您家沙發用了半年了吧?最近天氣潮,真皮沙發容易發霉,我教您個‘3分鐘除霉小竅門’,簡單又管用,您現在有空嗎?”——客戶幾乎都會說“有空,你說”,因為“解決問題”比“聽推銷”有吸引力多了。
3. “回憶殺”鉤子:用共同經歷拉近距離
比如:
“劉姐,還記得去年咱們一起去參加那個烘焙展嗎?你當時說想學做曲奇,最近有沒有動手試試?我最近跟著老師學了個‘零失敗曲奇配方’,發你練練手?”(回憶共同場景)
“孫哥,上次您來店里,我家孩子正好在,抱著您腿不肯放,您還給他買了棒棒糖,現在他天天念叨‘孫叔叔什么時候來’呢!”(回憶細節小事)
人對“共同回憶”沒有抵抗力,尤其是這種帶著溫度的小事,能瞬間拉近距離。
五、第四步:用“提問+傾聽”挖需求——別當“單向輸出機”
回訪不是“你說客戶聽”,而是“引導客戶說”。客戶說得越多,你越能發現他的需求(比如“最近想換個手機”“朋友要結婚,想選個禮物”),后續轉化才水到渠成。
1. 問“開放式問題”,別問“封閉式問題”
封閉式問題:“您對產品滿意嗎?”(客戶只能說“滿意”或“還行”,聊不下去)
開放式問題:“您用這個產品時,覺得哪些地方做得比較好?哪些地方如果改進一下,您會更滿意?”(客戶會具體說“操作很方便”“就是噪音有點大”,話題自然展開)
再舉個例子:
別問“您最近有什么需要嗎?”(太空泛,客戶會說“沒有”)
可以問“您最近在忙什么呢?有沒有遇到什么需要幫忙的?”(客戶可能會說“最近在裝修房子,挑家具挑得頭疼”——這不就是需求嗎?)
2. 學會“接話茬”,讓客戶愿意多說
客戶說完話,別干巴巴地“嗯”“是的”,要順著他的話延伸。比如:
客戶:“最近太忙了,天天加班。”
錯誤回應:“辛苦了。”(話題結束)
正確回應:“是啊,我看你朋友圈都半夜才下班,是項目到關鍵期了嗎?你們這行壓力是挺大的,平時怎么放松啊?”(追問細節+關心感受,客戶會繼續說)
我之前有個學員,賣茶葉的,回訪一個老客戶時,客戶說:“最近胃不太舒服,不敢喝茶了。” 她沒有直接推薦“養胃茶”,而是接話:“胃不舒服確實得注意,是吃了什么不對的東西嗎?還是最近壓力大?我媽之前也胃不好,喝那個小米粥挺管用的,你平時有喝嗎?”——客戶聊了半天胃病,最后主動問:“你們有沒有那種不刺激胃的茶啊?” 你看,需求是客戶自己說出來的,比你推銷強10倍。
六、第五步:留“鉤子”促轉化——讓客戶記住“下次找你”
回訪結束時,別只說“謝謝支持,有需要聯系我”——太普通了,客戶轉頭就忘。你得留個“引子”,讓他覺得“下次有事,還得找你”。
1. 留“后續價值”鉤子
比如:
“張姐,您剛才說孩子不愛吃飯,我回頭整理一份‘兒童開胃食譜’,明天發您微信,您試試?”(給客戶一個“期待”,下次聯系更自然)
“李哥,您不是想了解那個新上市的投影儀嗎?我明天去倉庫拍點實機視頻,給您看看畫質,您再決定要不要買。”(提供專屬服務,體現重視)
2. 留“轉介紹”鉤子
比如:
“王姐,您用我們產品覺得好的話,要是身邊有朋友需要,記得推薦我呀!推薦成功了,我給您寄兩盒我們新出的試用裝,您嘗嘗。”(給客戶一個“推薦的理由”)
“趙哥,我們最近搞了個‘老客戶帶新客戶’活動,您帶朋友來,兩人都能領一張200塊的代金券,下次買東西直接抵,挺劃算的。”(利益驅動,客戶更愿意幫忙)
3. 留“復購”鉤子(別太直接)
比如:
“劉姐,您上次買的那套護膚品快用完了吧?我們這月有老客戶‘買二送一’的活動,比您上次買便宜不少,您要是需要,我幫您留一套?”(結合客戶的使用周期,自然提醒)
“孫哥,您之前說喜歡喝濃香型白酒,我們剛到了一批新酒,是您喜歡的那個年份的,我給您留了兩瓶,您有空來店里嘗嘗?”(用客戶的喜好做引子,不生硬)
七、避坑指南:這3個錯誤,90%的人都在犯
最后,再提醒3個回訪時一定要避開的錯誤,別讓前面的努力白費:
1. 別只在“需要業績”時回訪
平時多聯系,比如客戶生日發句祝福、看到客戶朋友圈動態點個贊評論一下(別說“廣告”,說點真心的)、過節寄個小禮物(不用貴,比如一本客戶喜歡的書、一盒家鄉特產)。平時把關系處好,需要時客戶才愿意幫你。
2. 客戶拒絕時,別“死纏爛打”
如果客戶說“最近不需要”“忙,下次聊”,別追問“為什么不需要”“您什么時候有空”。可以說:“好的,那您先忙,我不打擾您了。過段時間我再聯系您,給您發點XX(之前答應的資料/技巧)。”——給客戶臺階,也給自己留余地。
3. 回訪后一定要“記筆記”
客戶說過什么需求、關心什么話題、對什么產品感興趣,都記下來(用手機備忘錄、Excel都行)。下次回訪時翻出來,客戶會覺得“你居然還記得我說過的話”,信任感直接翻倍。我見過最厲害的銷售,能記住客戶3年前說過的“想買個釣魚竿送老公”,3年后客戶老公生日,他直接推薦了一款合適的魚竿,客戶當場下單,還介紹了3個朋友。
其實回訪老客戶,說到底就一句話:“把客戶當朋友,別當‘錢包’。” 你真心對他好,他能感受到;你總想從他身上“撈點什么”,他也能感受到。
下次回訪前,別緊張,也別想著“一定要成交”,就當是“跟老朋友聊聊天,順便看看能不能幫上忙”。慢慢你會發現,老客戶不僅會復購、轉介紹,還會成為你事業上的“貴人”——畢竟,誰不喜歡跟“真誠”的人打交道呢?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kczx/182695.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