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級造價師首考注意什么-二級造價師首考難嗎
摘要
二級造價師首考難不難?說實話,比想象中“友好”,但也沒那么容易“裸考過關”。它的難度介于造價員和一級造價師之間,對零基礎考生不算“天書”,但對備考方法要求高——踩對節奏能一次過,踩坑就可能白忙活。這篇文章結合近3年首考考生的真實經驗,從“難度真相”“避坑指南”“備考步驟”到“考前提醒”,幫你把注意事項和核心方法一次性講透,看完就能上手準備。
一、首考難度:別被“二級”嚇住,也別低估“首考”的坑
很多人看到“造價師”三個字就發怵,覺得肯定要啃一堆公式、背一堆規范。但二級造價師和一級造價師比,難度降了不少——一級考4科(管理、計價、計量、案例),二級只考2科(《建設工程造價管理基礎知識》和《建設工程計量與計價實務》),而且實務分專業(土建、安裝、交通、水利),可以選自己熟悉的領域考,備考范圍小很多。
從通過率看,近年首考平均通過率在25%-35%之間,但這里面藏著“水分”——棄考率高(約30%),剩下的考生里,認真備考的其實有50%以上能過。我去年帶的一個考生,零基礎,之前做行政的,每天抽2.5小時學3個月,最后管理72分、實務68分(合格線55分),她說:“難的不是內容,是剛開始看不懂時的焦慮,和堅持不下去的惰性。”
但“首考”也有專屬坑:比如不知道新教材新增了哪些考點(每年新增內容占15%-20%,幾乎是必考點),或者把實務當“純計算題”,忽略了簡答題和規范條文(23年土建實務就考了“清單計價規范中項目特征描述的要求”,很多人只練了算量,這題直接空著)。所以“難不難”,關鍵看你有沒有避開這些新手誤區。
二、備考必避的5個“新手坑”,90%的人栽過
坑1:教材貪新或守舊,結果考點全漏
有考生覺得“新教材還沒出,先用舊教材湊合”,或者“網上找免費電子版,省錢又方便”——大錯特錯!二級造價師教材每年會根據最新規范(比如《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GB50500)更新,22年新增的“全過程造價管理”“綠色建筑造價”,23年新增的“智能建造相關費用計算”,都是當年真題的重點。
正確做法:等官方教材(中國計劃出版社)出來后再買(一般考前3-4個月發布),別用盜版或舊版。如果想提前學,先看管理教材(變動小),實務等新教材。
坑2:真題只刷近3年,等于放棄50%考點
二級造價師是2019年才正式開考的,但它的前身是“造價員”考試,很多真題其實是“換湯不換藥”。比如21年管理真題里,“預備費的計算”“增值稅的計稅方法”,和18年造價員真題幾乎一樣;23年安裝實務的“管道工程量計算”,和19年土建實務某道題的思路完全相同。
正確做法:至少刷近5年真題(包括造價員改制前的),尤其是實務,把每道題的“考點母題”搞懂——比如“建筑面積計算”,每年考的都是那幾個規則(陽臺、地下室、變形縫),練透10道題,考場遇到直接套。
坑3:公式死記硬背,考場上全忘光
管理和實務里公式確實多(比如“工程造價=分部分項工程費+措施項目費+其他項目費+規費+稅金”“清單綜合單價=人材機管利+風險費”),但死記硬背沒用——考場上一緊張,哪個是基數、哪個是費率,全混了。
我見過最聰明的辦法:畫“公式推導圖”。比如“預備費=基本預備費+價差預備費”,先記“基本預備費基數=工程費用+工程建設其他費用”,再記“價差預備費按復利計算”,把公式拆成“小模塊”,理解邏輯后,哪怕忘了具體數字,也能推出來。
坑4:實務只看案例不練手,提筆就卡殼
很多人覺得“案例題看懂答案就行”,結果自己動筆時,不是單位寫錯(把“m3”寫成“m2”),就是步驟漏寫(比如算工程量時,沒寫“根據XX規范第X條”,丟了步驟分)。二級實務案例題是“按步驟給分”,哪怕結果算錯,寫對公式和過程也能拿一半分。
真實教訓:23年有個考生,案例題思路全對,但計算過程只寫了個“結果=XXX元”,沒寫中間步驟,最后被扣了8分,剛好差2分及格。所以實務必須動手寫,尤其是算量計價題,拿張A4紙,像考試一樣工整寫步驟,練3套真題就有感覺了。
坑5:備考計劃“假大空”,最后只剩焦慮
“我要3個月學完!”“每天學5小時!”——這種計劃看著勵志,實際很難執行。上班族每天能抽2-3小時就不錯了,與其定“假目標”,不如做“細計劃”。
參考模板(以3個月為例):
基礎階段(1個月):每天1.5小時管理(看教材+劃重點),1小時實務(看專業教材,比如土建先學“建筑工程構造”“工程量計算規則”);
強化階段(1.5個月):每天1小時刷管理真題(只做單選+多選,分析錯題),1.5小時實務(按題型分類練:算量題、計價題、案例題各1道);
沖刺階段(0.5個月):每周2次模擬考試(用近2年真題,嚴格計時3小時),每天1小時背高頻考點(管理的“法規條文”、實務的“規范原文”)。
三、3個月高效備考“落地步驟”,零基礎也能抄作業
第一步:用“關鍵詞法”啃教材,拒絕“逐字讀”
教材太厚(管理300多頁,實務400多頁),逐字讀等于浪費時間。正確做法是:先看目錄,把章節大標題拆成“關鍵詞”,比如管理第一章“工程造價管理相關法律法規與制度”,關鍵詞就是“法律法規(招投標法、合同法)”“制度(造價咨詢企業資質、造價工程師注冊)”,然后帶著關鍵詞去教材里找對應的“考點句”(一般是黑體字、帶“必須”“不得”“應當”的句子)。
舉例:看到“招投標法”,直接找“招標方式(公開招標、邀請招標)”“投標保證金(不得超過項目估算價的2%)”“開標時間(與投標截止時間同一時間)”——這些是每年必考點,圈出來背熟。
第二步:真題按“3遍法”刷,錯題本比刷題量重要
第一遍:限時做(管理90分鐘,實務180分鐘),當“模擬考試”,不管對錯先寫完;
第二遍:逐題分析(尤其是錯題),標“考點類型”(比如管理的“概念題”“計算題”,實務的“算量題”“計價題”),統計哪種題型錯得多,回頭補教材;
第三遍:只刷錯題,并且蓋住答案“重新做”,確保自己真的懂了,而不是記住了答案。
提醒:錯題本別只抄題,要寫“錯誤原因”(比如“公式記錯基數”“沒看清題目‘不正確的是’”),考前一周只看錯題本,效率最高。
第三步:實務“算量計價”專項突破,抓大放小
實務里“建筑工程工程量計算”和“清單計價”占分最多(約60%),必須重點練。比如土建專業,先把“建筑面積計算規則”“混凝土工程量計算”“砌筑工程量計算”這3個高頻考點吃透——每年至少考2道大題。
小技巧:算量時拿張“戶型圖”(網上搜“二級造價師實務算量真題圖”),對著圖上的“軸線尺寸”“標高”“構件名稱”,一步一步標數據(比如“外墻中心線長度=(3.6+5.4)×2=18m”),養成“看圖標數據套公式”的固定流程,考場上不容易亂。
四、考前一周“保命指南”,這些事比刷題更重要
1. 提前踩點,別讓“找不到考場”毀了考試
每年都有考生因為堵車、找不到考場遲到。考前1-2天,抽半小時去考場踩點:看清楚從家到考場要多久(算上早高峰時間),考場在幾樓哪個教室,有沒有電梯(別穿高跟鞋爬樓梯),附近有沒有衛生間、便利店(考試3小時,中途可能需要喝水)。
2. 模擬考試“掐時間”,適應節奏
考前3天,用近2年真題完整模擬一次(嚴格按考試時間:管理9:00-10:30,實務14:00-17:00),手機設成“飛行模式”,桌子上只放準考證、身份證、計算器(非智能,帶根號和括號功能)、2B鉛筆、橡皮——完全模擬考場環境,避免考試時“手忙腳亂”。
3. 別熬夜刷題,保證“腦子清醒”
考前一晚別再刷新題、背新知識點了,看一遍錯題本和高頻考點就行。10點前睡覺,保證7小時睡眠——我同事去年首考,考前一晚刷題到2點,第二天考實務時腦子發懵,最后一道20分的案例題沒做完,后悔到現在。
二級造價師首考,難的不是知識點本身,而是新手的“信息差”和“執行力”。避開上面的坑,按步驟備考,你已經贏過60%的考生了。最后提醒,考試大綱、報名條件及最新政策請以當地人事考試網官方通知為準,祝大家一次過關!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fangfa/752351.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