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屬于什么科目-賬務處理-會計分錄
剛接手財務工作時,我最怕的就是處理原材料相關的賬。對著一堆采購單、入庫單、領料單,總想問:這原材料到底算什么科目?采購時錢付了貨沒到怎么記?生產車間領走了又該怎么寫分錄?相信不少會計新手都有過類似的焦慮——明明都是基礎操作,卻總怕哪個環節出錯,導致成本算不準、資產記不清。今天這篇文章,咱們就把“原材料”這點事兒徹底講透:從科目歸屬到全流程賬務處理,再到具體分錄示例,看完你就能上手實操,再也不用對著單據發愁。
一、搞懂“原材料”:它到底屬于什么科目?
先給結論:原材料屬于資產類科目,在會計科目表中編號1403,是“存貨”的重要組成部分。
可能有人會問:“存貨不是包括很多東西嗎?原材料和庫存商品、在產品有啥區別?”簡單說,原材料是企業“沒加工過的料”——比如服裝廠的布料、食品廠的面粉、機械廠的鋼材,這些買回來還沒投入生產的“家底”,都叫原材料。而庫存商品是“加工完能直接賣的貨”,在產品是“正在車間加工的半成品”,三者雖然都屬于存貨,但核算階段完全不同。
重點提示:原材料作為資產類科目,借方登記增加(比如采購入庫),貸方登記減少(比如生產領用),期末余額在借方,表示企業目前庫存的原材料實際成本。如果你發現原材料科目期末余額是負數,那大概率是賬做錯了,趕緊檢查是不是漏記了采購入庫,或者多記了領用出庫!
二、采購環節:從“錢貨兩清”到“暫估入庫”,分錄怎么做?
采購原材料是賬務處理的第一步,也是最容易出錯的一步——畢竟實際工作中,“錢付了貨沒到”“貨到了發票沒到”“先付定金再收貨”的情況太常見了。咱們分3種典型場景拆解,每個場景都配分錄,照著套就行。
場景1:錢貨兩清,發票也同步到
這是最理想的情況:采購原材料時,對方直接把貨送到倉庫,發票也開了,咱們當場用銀行存款付了款。
舉個例子:甲公司是一家家具廠,2024年5月10日向乙公司采購一批木材,增值稅專用發票上注明價款10萬元,增值稅額1.3萬元,木材當天驗收入庫,甲公司通過銀行轉賬付清全款。
分錄步驟:
1. 確認原材料成本:價款10萬元(注意:增值稅是價外稅,不計入成本,單獨記“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2. 確認付款金額:價稅合計11.3萬元,用銀行存款支付,所以“銀行存款”減少。
會計分錄:
借:原材料——木材 100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13000
貸:銀行存款 113000
場景2:貨先到,發票和錢后到(暫估入庫)
這種情況太常見了!比如月底供應商急著送貨,但發票還沒來得及開,或者公司資金緊張,約定下個月付款。這時候貨已經進了倉庫,必須先入賬,否則月底盤點時“賬實不符”。
舉個例子:甲公司5月28日收到丙公司送來的油漆(原材料),驗收入庫,但對方發票還沒開,雙方約定6月10日再結算付款。已知這批油漆不含稅市場價約5萬元(暫估金額可以按合同價或市場價,盡量接近實際)。
分錄步驟:
1. 月底必須先“暫估入庫”:因為沒發票,暫時不能記進項稅額,直接按暫估金額記原材料增加;
2. 下月初沖銷暫估:等下個月發票到了,先把上個月的暫估分錄紅沖(用負數表示),再按發票金額重新入賬。
5月底暫估入庫分錄:
借:原材料——油漆 50000
貸:應付賬款——暫估應付賬款(丙公司)50000
6月初沖銷暫估分錄(用紅字或負數):
借:原材料——油漆 -50000
貸:應付賬款——暫估應付賬款(丙公司)-50000
6月10日收到發票并付款(假設發票注明價款5萬元,增值稅0.65萬元,用銀行存款支付):
借:原材料——油漆 50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6500
貸:銀行存款 56500
場景3:先付定金,后收貨(預付賬款)
有些緊俏的原材料,供應商會要求先付定金再發貨。這時候錢付出去了,但貨還沒到,不能直接記“原材料”,要先通過“預付賬款”過渡。
舉個例子:甲公司4月1日向丁公司采購一批五金配件(原材料),合同約定先付30%定金3萬元,余款7月1日收貨后付清。4月1日甲公司通過銀行轉賬支付定金,7月1日收到五金配件和全額發票(價款10萬元,增值稅1.3萬元),并用銀行存款支付余款8.3萬元(11.3萬-3萬)。
4月1日支付定金分錄:
借:預付賬款——丁公司 30000
貸:銀行存款 30000
7月1日收貨并付余款分錄:
借:原材料——五金配件 100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13000
貸:預付賬款——丁公司 30000
銀行存款 83000
小提醒:采購原材料時,如果發生了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等,只要是“入庫前”發生的,都要計入原材料成本!比如上面例子中,如果木材的運輸費是1000元(取得普票,不能抵扣進項稅),那原材料成本就要加上1000元,分錄變成:借“原材料——木材”101000元,其他不變。
三、生產領用:原材料“變身”,分錄怎么跟?
原材料在倉庫放著是資產,一旦被生產車間領走,就開始“變身”——變成在產品、半成品,最終變成庫存商品。這時候原材料減少,成本要轉移到“生產成本”或“制造費用”里。
情況1:直接用于生產產品(直接材料)
如果原材料直接構成產品的一部分,比如服裝廠領用布料做衣服,食品廠領用面粉做面包,就計入“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直接材料)”。
舉個例子:甲公司5月生產A產品,領用木材8萬元,領用油漆3萬元,這些材料直接用于A產品生產。
分錄:
借: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A產品)110000
貸:原材料——木材 80000
原材料——油漆 30000
情況2:間接用于生產(間接材料)
如果原材料不是直接做產品,而是車間一般耗用,比如車間領用潤滑油潤滑機器、領用抹布打掃衛生,就計入“制造費用”。
舉個例子:甲公司5月車間領用五金配件0.5萬元,用于維修生產設備。
分錄:
借:制造費用——物料消耗 5000
貸:原材料——五金配件 5000
情況3:非生產領用(管理/銷售部門用)
有時候原材料會被管理部門或銷售部門領用,比如行政部領用木材做辦公家具,銷售部領用油漆給樣品上色。這時候要按用途計入“管理費用”或“銷售費用”。
舉個例子:甲公司行政部領用木材0.3萬元,用于制作辦公桌椅。
分錄:
借:管理費用——物料消耗 3000
貸:原材料——木材 3000
四、盤點環節:原材料“多了”或“少了”,賬怎么調?
月底盤點是財務的常規操作,原材料盤盈(實際比賬面多)或盤虧(實際比賬面少)都很常見。別慌,按流程處理就行。
情況1:盤盈(原材料多了)
盤盈通常是因為收發計量誤差,或者入庫時漏記了。先通過“待處理財產損溢”過渡,查明原因后一般沖減“管理費用”。
舉個例子:甲公司5月底盤點,發現油漆實際庫存比賬面多了0.2萬元,原因是之前入庫時計量誤差,經審批后處理。
發現盤盈時:
借:原材料——油漆 2000
貸:待處理財產損溢——待處理流動資產損溢 2000
審批后處理:
借:待處理財產損溢——待處理流動資產損溢 2000
貸:管理費用——存貨盤盈 2000
情況2:盤虧(原材料少了)
盤虧原因比較多:可能是管理不善(比如被盜、變質),也可能是自然災害(比如洪水沖毀倉庫)。不同原因,處理方式不同。
舉個例子:甲公司5月底盤點,發現木材實際庫存比賬面少了1萬元。經查明:0.3萬元是管理不善被盜(責任人賠償0.1萬元),0.7萬元是暴雨導致倉庫漏水變質(保險公司賠償0.5萬元)。
發現盤虧時:
借:待處理財產損溢——待處理流動資產損溢 11300 (注意:盤虧的原材料對應的進項稅額要轉出,1萬元成本×13%稅率=0.13萬元)
貸:原材料——木材 10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1300
審批后處理(分情況結轉):
被盜部分(管理不善):責任人賠償0.1萬元,剩下0.2萬元+進項稅轉出0.039萬元(0.3萬×13%)計入“管理費用”
暴雨部分(自然災害):保險公司賠償0.5萬元,剩下0.2萬元+進項稅轉出0.091萬元(0.7萬×13%)計入“營業外支出”
借:其他應收款——責任人 1000
其他應收款——保險公司 5000
管理費用——存貨盤虧 2390 (0.3萬-0.1萬+0.039萬)
營業外支出——非常損失 2910 (0.7萬-0.5萬+0.091萬)
貸:待處理財產損溢——待處理流動資產損溢 11300
重點提示:因管理不善導致的原材料盤虧,進項稅額要轉出;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導致的盤虧,進項稅額不用轉出(政策依據:《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二十四條)。
五、老會計的3個“避坑”經驗,新手必看
1. “在途物資”和“原材料”別搞混:貨沒到倉庫前,記“在途物資”;驗收入庫后,再從“在途物資”轉到“原材料”。比如采購木材時貨還在路上,分錄是“借:在途物資 貸:銀行存款”,入庫后再做“借:原材料 貸:在途物資”。
2. 暫估入庫別忘沖銷:月底暫估的原材料,下月初一定要紅沖,否則下個月發票到了再入賬,會導致原材料重復記賬,賬面金額虛高。
3. 領用要分“直接”和“間接”:直接材料進“生產成本”,間接材料進“制造費用”,別一股腦都記“生產成本”,否則產品成本核算不準,老板看報表時會問你:“為啥我們的成本總比同行高?”
原材料的賬務處理,看著復雜,其實就是“采購-入庫-領用-盤點”四個環節的循環。記住科目性質(資產類,借增貸減),分清不同場景下的分錄邏輯,再結合實際案例多練幾遍,很快就能上手。財務工作最怕“想當然”,遇到不確定的地方,多翻《企業會計準則第1號——存貨》,或者問問老同事,別怕麻煩——畢竟每一分錢的賬都記準了,心里才踏實。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Accounting/728476.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