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四級詞匯理解解題技巧
摘要
英語四級的“詞匯理解”(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選詞填空”),大概是很多同學最頭疼的題型:15個單詞選10個填進文章,單詞看著眼熟卻想不起意思,好不容易排除幾個,最后還是錯一半……其實這道題根本不是“純考詞匯量”,而是考“解題邏輯”。今天這篇文章,我會結合近3年真題案例,拆解3個“一看就懂、一學就會”的實戰技巧,幫你把正確率從50%提到80%,8分鐘內穩穩拿下這10分。
一、先搞清楚:你為什么總在這道題上丟分?
在講技巧前,咱們先聊聊“痛點”。我問過很多四級考生,發現大家做詞匯理解時,基本逃不出這3個坑:
1. 詞性判斷“憑感覺”,直接跑偏
看到選項里的單詞,第一反應是“這個詞我背過,好像是名詞?”結果其實是動詞;或者明明是形容詞,卻當成副詞填進空格。比如“approach”,既能當名詞(方法)也能當動詞(接近),一旦標錯詞性,后面全白搭。
2. 盯著空格“死磕”,忽略上下文
很多同學拿到題就從第一個空格開始,逐個翻譯句子,糾結“這里填哪個詞意思更順”。但四級詞匯理解的文章有邏輯連貫性,單看一句話根本選不出答案,比如前面提到“problem”,后面可能需要填“solve”這類呼應的詞,只看局部肯定會錯。
3. 糾結選項“浪費時間”,最后瞎蒙
15個選項排除到最后剩2個,覺得“這個也行,那個也對”,來回琢磨5分鐘,最后隨便勾一個。結果往往是“完美避開正確答案”——其實這兩個選項里,總有一個能通過“固定搭配”或“上下文感情色彩”排除,只是你沒找到線索。
二、核心技巧一:30秒快速標注詞性(避免盲目選詞)
詞匯理解的第一步,絕對不是讀文章,而是給選項標詞性。15個單詞,先花30秒標清楚“誰是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后面做題會像“按圖索驥”一樣簡單。
具體步驟:
1. 名詞(n.):結尾常見-tion/-ment/-ity(如development, ability),或抽象概念(如effect, approach);
2. 動詞(v.):原形/第三人稱單數(s)/過去式(ed)/現在分詞(ing),注意區分及物(vt.)和不及物(vi.);
3. 形容詞(adj.):結尾常見-ful/-less/-ous(如helpful, dangerous),或修飾名詞(放在名詞前或系動詞后);
4. 副詞(adv.):結尾常見-ly(如quickly, carefully),或修飾動詞/形容詞(放在動詞后或形容詞前)。
關鍵提醒:別忽略“兼類詞”!
很多單詞有多個詞性,比如“increase”可作動詞(增加)也可作名詞(增長),“close”可作動詞(關閉)也可作形容詞(近的)。標詞性時遇到這種詞,先標最常見的詞性,如果后面發現不對,再回頭調整。
真題舉例(2023年6月卷):
選項:A. abundant B. approach C. cast D. challenges E. domestic F. financially G. formally H. gather
快速標注:
名詞(n.):B. approach(方法)、D. challenges(挑戰)
動詞(v.):C. cast(投射)、H. gather(收集)
形容詞(adj.):A. abundant(豐富的)、E. domestic(國內的)
副詞(adv.):F. financially(經濟上)、G. formally(正式地)
標完詞性,再看文章空格,比如第一個空格前是“face many”,“many”后面接名詞復數,直接鎖定D. challenges(挑戰),3秒就能選出答案,根本不用糾結。
三、核心技巧二:“空格成分分析法”精準定位答案
標完詞性后,接下來要做的是“分析空格在句子里的成分”——簡單說,就是看這個空格“缺什么”,需要填什么詞性的詞。這一步能幫你把15個選項“瞬間縮小到2-3個”。
常見空格成分及對應詞性:
空格前的詞/成分 | 空格需要的詞性 | 例子(真題原句) |
---|---|---|
冠詞(a/an/the) | 名詞 | ... offer a __ to solve the problem |
形容詞 | 名詞 | ... with great __(great是形容詞) |
情態動詞(can/may) | 動詞原形 | We can __ more information online |
名詞/代詞 | 動詞(作謂語) | The team __ the project last month |
動詞/形容詞 | 副詞 | She speaks __(修飾動詞speak) |
系動詞(be/seem) | 形容詞 | The result is __(is是系動詞) |
真題實操(2022年12月卷):
原文空格:“These changes will ______ people's daily lives in many ways.”
分析:空格前是“will”(情態動詞),后面必須接“動詞原形”。回到選項,動詞原形只有“affect”(影響)和“improve”(改善),再結合上下文“changes”(變化),“affect”更符合邏輯,直接鎖定答案。
小提醒:如果空格前后有“and”“or”這類并列連詞,記得“前后詞性一致”。比如前面是動詞原形,后面空格也必須是動詞原形;前面是形容詞,后面也得是形容詞。
四、核心技巧三:“上下文線索法”排除干擾項
當你通過“詞性+成分”把選項縮小到2-3個時,最后一步就是“用上下文線索排除”。別靠“翻譯通順”,要找“硬線索”——比如固定搭配、語義呼應、邏輯關系。
3類最容易找到的線索:
1. 固定搭配:比如“take advantage of”“pay attention to”“have an impact on”,看到“on”就想想有沒有“impact/influence”這類詞;
2. 語義呼應:前面提到“problem”,后面可能填“solve/address”;前面說“environment”,后面可能填“protect/pollute”;
3. 邏輯關系:轉折(but/however)、因果(so/because)、遞進(moreover/furthermore),比如“but”前后語義相反,前面說“easy”,后面可能填“difficult”。
真題舉例(2023年12月卷):
原文:“Some people think online learning is ______, but others find it hard to focus.”
選項剩兩個形容詞:A. convenient(方便的)、E. boring(無聊的)
線索:“but”表轉折,后面說“hard to focus”(難專注),前面應該填相反的意思,所以選A. convenient(方便的),“boring”和“hard to focus”意思相近,不符合轉折邏輯。
五、實戰避坑指南:3個你必須避開的“丟分陷阱”
1. 別逐詞翻譯全文! 詞匯理解的文章不需要“完全讀懂”,重點看空格前后1-2句,抓住主謂賓和邏輯詞就行。逐詞翻譯會浪費時間,還容易被不認識的詞干擾。
2. 遇到不認識的單詞別慌! 如果某個選項單詞不認識,先看它的詞性,只要能確定詞性是否符合空格需求,就能排除或保留。比如你不認識“abundant”,但知道它是形容詞,而空格需要名詞,直接排除。
3. 最后留2分鐘檢查“重復選”! 15個選項選10個,每個選項只能用一次。填完后快速掃一遍答案,有沒有重復選的(比如兩個空格都選了同一個動詞),及時改正。
其實詞匯理解真的不難,它就像“連連看”——先把選項按詞性分類,再根據空格成分“連線”,最后用上下文線索“確認”。只要掌握這3個技巧,每天練1篇真題,2周內正確率就能明顯提升。記?。核募壙荚嚻吹牟恢皇恰皢卧~量”,更是“解題邏輯”,方法對了,分數自然就上去了。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yyxx/cet4-6/490964.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