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AT要考哪些-GMAT要考口語嗎
一、GMAT到底考什么?先給答案:不考口語,但這4大模塊比口語更難搞!
最近總能收到私信:“準備申請MBA,聽說GMAT很難,它到底考哪些內容啊?要不要考口語?”作為輔導過300+考生的“老司機”,今天就用一篇文章說透GMAT的考試真相——它不考聽力、不考口語,甚至不直接考“英語能力”,而是通過英語考察你的“商業思維邏輯”。如果你正被“GMAT=難搞的英語考試”誤導,這篇文章會幫你少走90%的彎路。
二、GMAT四大核心模塊:比“考口語”更考驗智商的“思維 battle”
GMAT全稱Graduate Management Admission Test(研究生管理科學入學考試),本質是用英語包裝的“邏輯思維測試”。它的題型分為四大類,每一類都藏著商學院的“篩選密碼”:
1. 分析性寫作(AWA):25分鐘寫一篇“找茬報告”
考什么:給一段商業相關的論證短文(比如“某公司因為銷量增長,所以應該擴張門店”),要求你找出邏輯漏洞并寫一篇批判性分析。
難點:不是考文筆,而是考你能否快速識別“因果混淆”“以偏概全”等邏輯謬誤。比如題目說“某產品銷量上升是因為廣告有效”,你要指出“可能是競爭對手缺貨/市場需求增長,未必是廣告的作用”。
備考提示:別背模板!商學院教授一眼就能看出你是不是在套“雖然但是然而因此”。建議每天精讀1篇《經濟學人》的評論文章,學習如何用“數據+案例”反駁觀點。
2. 綜合推理(IR):30分鐘搞定12道“信息迷宮題”
考什么:通過圖表、表格、多源文本等復雜信息,考察你“提取關鍵數據+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題型包括圖表解讀、二段式分析、表格分析、多源推理。
舉個例子:給一張某公司過去5年的成本-利潤折線圖,再給一段管理層的戰略計劃,問“如果執行新計劃,第三年的利潤會比去年增長多少?”(需要結合圖表數據和文本中的假設條件計算)。
坑點:信息量大到讓你眼花繚亂,但80%的數據都是干擾項。記住:先看問題,再回頭找關鍵信息,不然會浪費大量時間。
3. 定量推理(Quant):62分鐘跟31道“數學陷阱”斗智斗勇
考什么:小學到高中的數學知識(算術、代數、幾何、概率),但重點是“用數學思維解決商業問題”。
中國考生的誤區:以為Quant=數學,隨便復習就能拿51分(滿分)?大錯特錯!GMAT數學的坑不在難度,而在“繞彎子”。比如:
題目:“某商品原價100元,先漲價20%,再降價20%,現價是多少?”(答案不是100,是96,陷阱在于“基數變化”)
題目:“A、B兩人合作完成一項工作需要10天,A單獨做需要15天,問B單獨做需要幾天?”(常規工程問題,但選項里會故意放“5天”“25天”等迷惑項)。
備考建議:別沉迷“奧數難題”,把《OG》(官方指南)里的基礎題型吃透,尤其是“利潤計算”“比例應用”這類商業場景題。
4. 文本邏輯推理(Verbal):65分鐘挑戰36道“英語邏輯題”
這部分是中國考生的“重災區”,分為句子改錯(SC)、批判性推理(CR)、閱讀理解(RC),每一類都讓你懷疑“自己是不是學了假英語”:
句子改錯(SC):不是“改語法錯誤”,而是“選最符合商業語境的表達”。比如:
原句:“The company plans to increase sales and they will launch a new product.”
正確選項可能是:“The company plans to increase sales by launching a new product.”(用“by doing”體現目的,更簡潔且邏輯清晰)。
批判性推理(CR):比邏輯題更“繞”的“商業決策題”。比如:
題目:“某咖啡店想提高利潤,計劃漲價10%,但擔心顧客流失。以下哪項最能支持漲價計劃?”
正確答案可能是:“調查顯示,該店顧客對價格敏感度低于對咖啡品質的關注度”(直接削弱“顧客流失”的擔憂)。
閱讀理解(RC): passages大多來自《哈佛商業評論》《華爾街日報》,主題涉及經濟學、社會學、心理學,考的不是“讀懂字面意思”,而是“快速抓住作者觀點+反駁邏輯”。
三、為什么GMAT不考口語?聊聊“被誤解的考試本質”
很多人看到“全英文考試”就聯想到“雅思托福”,擔心口語不好影響成績。但GMAT的設計邏輯完全不同:
托福雅思是“語言能力測試”:考察你能否在英語環境中正常交流、學習(所以要考聽說讀寫);
GMAT是“思維能力測試”:假設你的英語已經足夠應對商學院學習(畢竟申請時要提交托福/雅思成績),它更關注你是否具備“快速分析信息、做出決策、解決問題”的商業思維。
舉個例子:商學院課堂上,教授不會因為你口語帶口音扣分,但會因為你分析案例時“邏輯漏洞百出”而給低分。GMAT的Verbal和Quant,本質就是把課堂上的“案例分析”濃縮成了選擇題。
四、備考GMAT,比“擔心口語”更重要的3件事
別用“學英語”的思路備考:背單詞不如背“商業邏輯高頻詞”(如“assumption”“correlation”“causation”),練語法不如練“句子邏輯結構分析”。
拒絕“題海戰術”:GMAT官方題庫(OG+PREP)加起來不到2000題,每道題都值得你花30分鐘分析“為什么這個選項對,其他選項錯”。
提前適應“高壓節奏”:GMAT考試全程3小時7分鐘(不含休息),Verbal平均1分48秒/題,Quant平均2分鐘/題。平時練習時用計時器逼自己提速,不然考場上會做的題也沒時間做。
五、寫在最后:GMAT難的不是“英語”,是“思維轉換”
我帶過一個學生,雅思口語8分,第一次考GMAT卻因為“用口語思維做Verbal”慘敗——她總覺得“這個選項讀起來順口”,卻忽略了句子的邏輯漏洞。后來調整方法,3個月后Verbal從28分提到40分。
記住:GMAT不考口語,但它要求你用“商業精英”的視角看待問題——冷靜、理性、一針見血。與其糾結“要不要考口語”,不如現在打開OG,做一道CR題,看看自己能不能在2分鐘內找出題干的邏輯漏洞。
(注:GMAT考試內容如有更新,請以GMAT官方網站最終公布為準。)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yyxx/754862.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