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語學生興趣的培養
摘要:
初中階段是英語學習的關鍵期,但很多孩子卻陷入“背單詞像背密碼”“語法比數學公式還難”的困境,甚至對英語產生抵觸情緒。其實,興趣并非天生,而是需要用對方法“點燃”。本文結合一線教學案例和心理學原理,從“破除畏難情緒”“搭建應用場景”“創新學習形式”三個維度,分享12個可直接落地的實操技巧,幫家長和老師讓孩子從“被迫學”到“主動玩”,真正感受英語作為“語言工具”的魅力。
一、先破后立:為什么孩子一提英語就“頭疼”?
“我家孩子數學能考90分,英語卻總在及格線徘徊,單詞背了就忘,課文根本不想讀!”這是家長群里最常見的吐槽。孩子對英語沒興趣,往往不是因為“笨”,而是被錯誤的學習方式“勸退”了。
1. 痛點一:“學習目標太遙遠,看不到意義”
剛上初一的小林曾告訴我:“背單詞有什么用?我又不出國,以后也用不上。”這種“無用感”讓他上課總是走神。事實上,當孩子只能把英語和“考試”“分數”綁定,自然會產生抵觸。英語學習的第一步,是讓孩子發現“它能解決我的問題”。
2. 痛點二:“挫敗感積累太多,不敢開口”
很多老師喜歡讓學生“站起來背課文”,一旦出錯就當眾糾正。這種方式會讓內向的孩子徹底封閉自己。我見過一個女生,因為一次發音被同學笑,從此三年英語課都低著頭。興趣的天敵不是“學不會”,而是“怕犯錯”。
二、3大核心策略:讓英語從“任務”變成“樂趣”
(一)用“生活化場景”打破“無用論”
重點提示:英語不是“課本里的知識”,而是“能用來交流的工具”。 家長可以從孩子每天接觸的事物入手,幫他們建立“英語有用”的認知。
1. 早餐桌上的“單詞游戲”
比如孩子愛吃漢堡,就告訴他:“你吃的hamburger其實來自德語,‘ham’是火腿,‘burger’是肉餅。” 喝牛奶時聊聊“milk”和“yogurt”的區別。每天5分鐘,用“吃穿住行”當教材,比死記硬背單詞表有效10倍。
2. 把“興趣愛好”翻譯成英語
如果孩子喜歡打籃球,就和他一起看NBA英文解說:“‘dunk’是扣籃,‘three-pointer’是三分球,你剛才那個動作就是‘assist’(助攻)!” 喜歡追星?讓他試著翻譯偶像的英文采訪,哪怕只是“Wow, that&'s cool!”這樣的簡單句。當英語和“熱愛”掛鉤,學習就成了“順便的事”。
(二)用“低壓力輸出”重建自信
重點提示:語言學習的本質是“犯錯-修正-進步”,給孩子“允許犯錯”的安全感。
1. “啞巴英語”破冰:從“說廢話”開始
不要逼孩子“完整背對話”,而是鼓勵他們說“碎片化英語”。比如放學回家,讓他用英語說一件今天發生的事,哪怕只是:“Today, I eat an apple. Red apple, sweet.” 家長要做的不是糾正語法,而是回應:“Wow, your apple sounds yummy!” 先求“敢說”,再求“說對”。
2. 用“角色扮演”替代“背誦課文”
學“點餐”單元時,和孩子在家玩“餐廳游戲”:他當服務員,你當顧客,用課本里的句子對話。遇到卡殼時,遞給他“提示小紙條”(比如“Can I have...?”“How much is it?”)。游戲化的場景能讓孩子忘記“我在學習”,反而記得更牢。
(三)用“多元輸入”激活感官體驗
重點提示:每個孩子的“興奮點”不同,有的喜歡聽,有的喜歡看,有的喜歡動手做。
1. 聽:從“英文歌”到“有聲書”
給孩子推薦和教材難度匹配的英文歌(比如初中生適合Ed Sheeran的《Shape of You》,歌詞簡單重復),先讓他跟著旋律哼,再慢慢看歌詞學。進階后可以聽《夏洛特的網》《了不起的狐貍爸爸》等有聲書,每天15分鐘,磨耳朵的同時積累語感。
2. 看:讓“動畫片”變成“學習素材”
別再阻止孩子看動畫片!選《小豬佩奇》(適合初一)、《汪汪隊立大功》(生活化詞匯多)等語速慢、內容簡單的英文動畫,開啟“雙語字幕-單英文字幕-無字幕”的進階模式。看完后問他:“剛才小狗說了什么?你能用英語告訴我嗎?” 被動輸入+主動回憶,效果遠超刷題。
3. 動手:做“英語手賬”記錄生活
準備一個筆記本,讓孩子每天用英語寫3件事:“Today I read a book.”“I played with Tom.”“I ate ice cream.” 不會寫的詞用拼音代替,家長第二天幫他查字典補充。還可以貼電影票根、樹葉、照片,配上簡單的英文注釋。這種“個性化教材”會讓孩子成就感爆棚。
三、家長和老師必知的“避坑指南”
1. 別用“別人家孩子”打擊自信
“你看XX英語考了110分,你怎么才70?”這種對比會讓孩子把英語和“失敗感”綁定。不如換成:“媽媽發現你這周比上周多認識了5個單詞,進步好大!”
2. 拒絕“填鴨式”灌輸
有些家長喜歡買一堆習題冊,逼孩子每天做20頁。其實,與其追求“量”,不如保證“質”:讓孩子用英語描述一道數學題的解法,比做10道語法題更有用。
3. 老師要學會“制造驚喜”
課堂上可以偶爾玩“英語版你畫我猜”“單詞接龍”,甚至用英語講個冷笑話。我曾在講“weather”單元時,突然掏出彩虹糖:“Red like sun, yellow like sunshine, this is &'rainbow&'!” 那天學生們連下課都在討論“彩虹糖的顏色用英語怎么說”。
四、真實案例:從“及格邊緣”到“英語課代表”
小宇是我帶過的一個學生,初一上學期英語38分,作業本上滿是紅叉。后來我發現他喜歡打游戲,就從“游戲英語”入手:
讓他翻譯游戲里的裝備名稱(“sword是劍,armor是盔甲”);
組隊打游戲時,要求他用英語喊“attack”“defend”;
期末時,他主動用英語寫了一篇《我的游戲攻略》,雖然有語法錯誤,但整整寫了3頁紙。
初二下學期,他成了英語課代表,還在學校英語演講比賽拿了獎。興趣的力量,有時比我們想象的更強大。
英語學習就像學騎自行車,沒人會因為“怕摔倒”而學會,只有讓孩子感受到“掌控感”和“樂趣”,他才會主動蹬動踏板。作為家長和老師,我們不需要成為“英語專家”,只需要做那個“點燃興趣火苗”的人——少一點焦慮,多一點耐心,讓孩子在“用英語”的過程中,慢慢愛上這門語言。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yyxx/413232.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