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初中英語興趣培養
摘要
初中英語學習,大概是很多家長和孩子的“共同難題”:孩子背單詞像擠牙膏,語法書翻兩頁就犯困,考試成績總在及格線徘徊;家長急得天天催,報補習班、買輔導書,結果孩子反而更抵觸——“英語太難了”“學了有什么用”成了口頭禪。其實,英語興趣的培養,從來不是靠“逼”,而是靠“勾引”:讓孩子覺得英語“有用”“有趣”“能帶來成就感”。今天就結合實際案例,聊聊怎么把英語從“討厭的考試科目”變成孩子“愿意主動碰”的東西。
一、先搞懂:初中生為什么不愛學英語?
很多家長覺得“孩子不愛學英語,就是懶/笨”,但真相往往更復雜。我接觸過不少初中生,發現他們對英語的抵觸,大多不是天生的,而是被“錯誤的打開方式”勸退的。
1. “學的東西和我沒關系”
課本里的對話總是“Hello, how are you?”“I’m fine, thank you.”,語法講的是“一般現在時”“過去完成時”,但孩子的生活里,根本用不上這些。他們關心的是游戲攻略、明星動態、動漫劇情,課本內容和真實興趣脫節,自然覺得“英語沒用,學它干嘛”。
2. “反饋只有‘錯了’和‘分數低’”
初中英語學習的反饋太單一了:背單詞錯了要罰抄,語法填空錯了要訂正,考試沒考好要挨罵。孩子長期處于“被否定”的狀態,慢慢就會想:“反正我學不好,不如不學。”
3. “英語=枯燥的任務”
很多家庭的英語學習場景是:家長拿著單詞本坐在旁邊,“這個單詞讀十遍”“這篇課文背下來”。孩子把英語當成“不得不完成的任務”,而不是“能帶來快樂的事”。就像你不會喜歡“每天必須吃一碗不愛吃的菜”,孩子也不會喜歡“每天必須學英語”。
二、培養興趣的核心:讓英語“落地”到孩子的生活里
興趣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用出來的”。當孩子發現英語能解決他的問題、滿足他的好奇心、甚至幫他獲得成就感時,興趣自然會來。分享幾個親測有效的方法,家長和老師都能直接用。
方法一:把英語變成“工具”,而不是“科目”
核心邏輯:讓孩子覺得“學英語能幫我做想做的事”。
舉個例子:我之前帶過一個初二男生,英語成績常年60分,一提背單詞就頭疼,但特別喜歡玩《我的世界》(Minecraft)。后來我建議他:“你玩英文版的試試?里面的道具、任務都是英文的,看不懂就查字典,學會了就能玩得更明白。” 他半信半疑地試了,結果為了搞懂“crafting table”(合成臺)、“enchantment”(附魔)這些詞,主動查詞典、記筆記,甚至會問我“‘挖礦’用英語怎么說”。三個月后,他不僅能看懂英文游戲攻略,考試詞匯題正確率也提了30%。
具體怎么做:
從孩子的興趣切入:如果孩子喜歡追星,讓他用英語給偶像寫一句“彩虹屁”(比如“Your song makes me feel happy every day”);喜歡看短視頻,找抖音上的英語博主(比如“英語兔”“楊亮講英文”),看他們用英語聊動漫、游戲;喜歡做飯,讓他跟著英文食譜做一道簡單的菜(比如“how to make toast”)。
解決生活中的小問題:去超市時,讓孩子讀包裝上的英文(比如“nutrition facts”營養成分表);點外賣時,讓他用英語說“我要一杯奶茶,少糖”(“I want a milk tea with less sugar”);看電影時,鼓勵他試試“雙語字幕”,遇到喜歡的臺詞跟著讀。
關鍵:別追求“學了多少知識點”,重點是讓孩子體驗“英語有用”。哪怕只是學會一句“Can I have a hamburger?”,只要他覺得“我能用英語做事了”,就是進步。
方法二:用“小成就感”代替“大挫敗感”
核心邏輯:孩子討厭英語,很多時候是因為“總覺得自己學不會”。與其盯著“考試考多少分”,不如幫他積累“我能行”的小瞬間。
我鄰居家有個女孩,初一英語考40多分,媽媽急得掉眼淚。后來我給她建議:“別逼她背單詞表,每天讓她學3個‘能馬上用’的短語,比如‘That’s cool!’(太酷了)、‘No way!’(不可能吧),學會了就獎勵她用這個短語跟你對話。” 剛開始孩子很抗拒,媽媽就主動“搭話”:“你今天穿的裙子真好看,That’s cool!” 孩子愣了一下,慢慢也會回應:“媽媽你做的飯No way好吃!”(雖然語法不對,但愿意開口就是進步)。三個月后,女孩不僅能說100多個日常短語,還主動要求“學更多句子,跟外教聊天”。
具體怎么做:
定“夠得著”的小目標:比如“今天學會5個食物類單詞,晚上用英語說‘我想吃蘋果’”“這周學會一首英文兒歌的副歌,周末唱給家人聽”。目標越小,越容易完成,孩子越有成就感。
記錄“進步日記”:準備一個本子,讓孩子每天寫一句“英語小成就”,比如“今天看懂了一句英文歌詞”“今天幫媽媽翻譯了一個英文單詞”。積累多了,孩子翻到本子會發現:“原來我已經會這么多了!”
用“具體表揚”代替“空洞鼓勵”:別說“你真棒”,而是“你今天主動查了‘delicious’這個詞,還用來形容晚飯,比昨天進步了!” 具體的表揚能讓孩子知道“我哪里做得好”,下次會更愿意做。
方法三:用孩子的“興趣鉤子”,把英語“藏”進去
核心邏輯:初中生處于青春期,討厭“被安排”,但對自己喜歡的事會格外投入。如果能把英語“藏”進他們的興趣里,學習就會變成“順便的事”。
比如孩子喜歡聽英文歌:別直接讓他“學這首歌的語法”,而是問他“你知道這首歌講的是什么故事嗎?” 然后一起查歌詞里的生詞,理解意思后,再跟著唱。我見過一個女孩因為喜歡Taylor Swift,把她所有歌詞都打印出來,自己查生詞、翻譯,甚至能分析“為什么這里用過去時”——不是因為語法課,而是因為“想更懂偶像”。
再比如孩子喜歡看動漫:找雙語字幕的英文動漫(比如《小豬佩奇》英文版適合入門,《蜘蛛俠》英文版適合進階),看完后問他“你覺得蜘蛛俠說的哪句話最酷?我們一起學下來好不好?” 孩子為了“記住偶像的臺詞”,會主動記單詞、練發音。
具體怎么做:
列一張“興趣清單”:寫下孩子喜歡的事(游戲、明星、動漫、運動、美食等),然后找對應的英語資源(英文游戲、明星的英文采訪、動漫的英文版、運動術語的英語表達)。
“假裝”不是在學英語:比如孩子喜歡打籃球,就跟他說“我們來玩個游戲,用英語說籃球動作,說對了才能投籃”(比如“dribble運球”“shoot投籃”);孩子喜歡畫畫,就讓他用英語寫一句“這幅畫的名字”(比如“This is a cat”)。
方法四:創造“無壓力”的語言環境,讓孩子敢開口
核心邏輯:很多孩子學英語不敢說,怕說錯被笑。其實語言學習就像學走路,摔幾次才會穩,說錯幾次才會對。家長要做的,是讓孩子覺得“說錯也沒關系”。
我有個朋友是英語老師,她在家從不逼孩子“背課文”,而是每天晚上花10分鐘和孩子“瞎聊”:“今天學校有沒有好玩的事?用英語說一個詞就行。” 孩子一開始只會說“happy”“good”,后來慢慢能說“Today I played basketball with Tom”。朋友從不糾正語法錯誤,只會笑著說“哇,你能說這么長的句子了!媽媽都沒想到!” 現在孩子五年級,能用英語講完整的小故事,關鍵是“一點都不害怕說英語”。
具體怎么做:
“不糾錯”原則:孩子說英語時,哪怕語法錯了、單詞讀錯了,也先表揚“你愿意說就很棒!” 糾錯可以換個時機,比如孩子說完后,你用正確的句子重復一遍(“你剛才說‘I go to park yesterday’,媽媽覺得可以說‘I went to the park yesterday’,我們一起試試?”)。
“英語小游戲”代替“嚴肅學習”:比如“英語接龍”(每人說一個英文單詞,下一個人用前一個單詞的最后一個字母開頭)、“猜單詞”(用英語描述一個東西讓對方猜,比如“It’s a fruit, red, round”——apple)。游戲的目的是讓孩子覺得“說英語很好玩”。
家長“示弱”:偶爾跟孩子說“這個單詞媽媽忘了怎么讀,你能教教我嗎?” 孩子會覺得“我比媽媽厲害”,更愿意主動學英語。
三、最后想說:興趣培養是“慢功夫”,別指望“立竿見影”
很多家長問:“我按你說的做了,孩子怎么還是不愛學?” 其實,興趣就像種花,不是今天澆水明天就開花,需要耐心等它發芽。可能你帶孩子看英文動漫時,他一開始只看字幕不看英文;可能你讓他用英語聊天時,他只會說“不知道”。但只要你堅持用對方法,不逼、不罵、不比較,總有一天你會發現:孩子突然主動問你“這個詞用英語怎么說”,或者偷偷在房間里聽英文歌——那就是興趣發芽的信號。
英語學習的終極目標,從來不是“考高分”,而是讓孩子擁有“用另一門語言看世界”的能力。當他能用英語看懂喜歡的書、和外國人聊天、甚至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想法時,不用你催,他自然會愛上這門語言。
慢慢來,用對方法,孩子會給你驚喜的。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yyxx/412366.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