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東方高考英語閱讀技巧
摘要
高考英語150分里,閱讀占了40分(新課標卷),堪稱“提分大頭”。但很多同學總在閱讀上栽跟頭:要么讀得慢,一篇文章磨20分鐘;要么看懂了文章,選項卻總選錯;要么遇到長難句就卡殼,半天理不清邏輯……其實,高考英語閱讀不是“考讀懂”,而是“考解題”——掌握對的技巧,哪怕文章沒完全看懂,也能精準拿分。作為帶過5屆高三的新東方英語老師,今天我把課堂上驗證過的“實戰技巧”整理出來,從定位到解題,從避坑到提速,全是能直接上手的干貨,幫你把閱讀正確率從60%提到90%。
一、先搞懂:高考閱讀到底在“考什么”?
很多同學做閱讀的誤區是:“我得把每句話都看懂,才能做題。” 大錯特錯!
高考英語閱讀的本質是“信息篩選”——命題人早就把答案藏在文章里了,你不需要“讀懂全文”,只需要“找到答案”。就像在超市找東西,你不需要逛遍整個超市,只要看貨架標簽(題干關鍵詞),直接定位到區域(原文段落),就能找到想要的商品(答案)。
我帶過一個學生,高三上學期模考閱讀總錯8-10個,后來用了“定位法”,下學期模考最多錯2個。所以,別再死磕“看懂每句話”,先學會“精準定位”。
二、基礎技巧:3步“關鍵詞定位法”,讓答案自己“跳”出來
痛點:“文章看懂了,題也做了,一對答案發現選錯了——原來答案在第三段,我卻在第五段找了半天。”
這是90%學生都會犯的錯:定位不準。解決辦法很簡單,記住“題干關鍵詞原文定位比對選項”三步法。
第1步:圈題干“獨特點”,避開“高頻詞”
關鍵詞不是隨便畫的,得找“文章里只有一處提到”的詞。比如人名、數字、專有名詞(如機構名、學科名),或者題干里的動詞、形容詞(注意同義替換,比如題干說“solve”,原文可能用“handle”)。
舉個例子(2023新課標I卷閱讀A篇):
題干:What does the author want to show by mentioning the “Amazon project” in paragraph 2?
這里的關鍵詞是“Amazon project”和“paragraph 2”——專有名詞+段落提示,直接定位到第二段,不用看全文。
第2步:回原文“掃描”,找到關鍵詞“窩點”
定位時別逐字讀,用“跳讀法”:眼睛快速掃段落,找到題干關鍵詞(或同義替換詞),然后精讀關鍵詞所在的“前后兩句”(答案90%在這里)。
比如上題,找到第二段“Amazon project”后,精讀它前后的句子:“The project aimed to protect the rainforest. Local communities were trained to monitor illegal logging...” 答案就藏在“aimed to protect”里。
第3步:選項“逐詞比對”,別腦補!
找到原文句子后,把選項和原文逐詞對比,選項里的每個信息點,必須在原文有對應。比如選項說“protect local communities”,但原文是“protect the rainforest”,信息點對不上,直接排除。
劃重點:定位時,段落提示(如paragraph 3)比任何關鍵詞都好用,一定要優先看!
三、長難句“拆分法”:3秒找到主干,復雜句秒變“簡單句”
痛點:“遇到帶好幾個逗號、從句的長句,讀完前面忘后面,根本不知道在說啥。”
長難句是閱讀的“紙老虎”,只要學會“拆主干”,再復雜的句子也能看懂。記住口訣:“找動詞,定主謂,去修飾”。
具體步驟:
1. 找動詞:一個句子里動詞是“心臟”,先把所有動詞標出來(注意:非謂語動詞如doing、done不算)。
2. 定主謂:找到“誰(主語)做了什么(謂語)”,這就是句子主干。
3. 去修飾:把“的、地、得”之類的修飾成分(定語從句、狀語從句、介詞短語)暫時去掉,先看主干意思。
真題例子(2022新課標II卷閱讀C篇):
長難句:The study, published in the journal Nature, found that people who spend more time in nature have lower levels of stress hormones and higher levels of happiness-related chemicals in their blood.
拆分過程:
動詞:published(非謂語,排除)、found(謂語)、spend(從句謂語)、have(從句謂語)。
主干:The study found that...(研究發現……)
從句(that后面):people...have lower levels...and higher levels...(人們有更低水平的……和更高水平的……)
修飾成分:published in the journal Nature(定語,修飾study);who spend more time in nature(定語從句,修飾people)。
主干意思:研究發現,花更多時間在自然中的人,血液里壓力激素水平更低,與快樂相關的化學物質水平更高。—— 是不是瞬間清晰了?
小技巧:遇到長難句,先在心里把主干“翻譯”成中文,修飾成分等看懂主干后再補,不影響做題。
四、主旨題“三看原則”:再也不選“片面選項”
痛點:“主旨題要么選太籠統的,要么選細節,總踩坑!”
主旨題(如What is the text mainly about?)考的是“對全文的概括能力”,記住“三看”,輕松排除干擾項:
第1看:首段“轉折后”
高考閱讀文章開頭常“鋪墊背景”,然后用but、however轉折,轉折后的內容往往是主旨。
例:2021新課標I卷閱讀D篇首段:“We’ve all heard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sleep. But what if we’re getting enough sleep but still feeling tired?” —— 主旨肯定和“睡眠足夠卻仍疲勞的原因”相關。
第2看:各段“首句串聯”
如果首段沒轉折,就把每段第一句連起來讀,重復出現的話題詞,就是主旨核心。
比如某篇文章各段首句:
Para1: Urban green spaces are important for cities.
Para2: Green spaces can reduce air pollution.
Para3: Green spaces also improve people’s mental health.
串聯后主旨:城市綠地的重要性(減少污染+改善心理健康)。
第3看:末段“總結句”
很多文章會在結尾用in conclusion、in short等詞總結,總結句就是主旨句。
避坑提醒:選項里只提到某一段內容的,一定是“細節干擾項”,直接排除!比如上面的例子,選項說“綠地如何減少污染”,只說了第二段內容,不是主旨。
五、推理題“原文有據”:別當“編劇”,原文沒說的不選!
痛點:“推理題總想得太多,覺得‘作者肯定是這意思’,結果答案是另一個。”
推理題(如What can we infer from paragraph 4?)的核心是“原文有據”——答案必須是原文信息的“合理延伸”,不能憑空推測。
3個“不選”原則:
1. 原文直接說的不選(推理題要“推”,不是“抄原文”);
2. 過度腦補的不選(比如原文說“小明沒吃飯”,選項說“小明餓了”,看似合理,但如果原文沒提“餓”,就不能選);
3. 與原文矛盾的不選(這個不用多說,看仔細就行)。
真題例子(2023新課標II卷閱讀D篇):
原文:“Some scientists believe that AI could help solve climate change by analyzing data and predicting weather patterns. However, others worry that AI’s high energy use could itself contribute to environmental problems.”
題干:What can we infer about AI from the text?
選項A:AI will soon solve climate change.(原文說“could help”,不是“will solve”,過度絕對,不選)
選項B:AI has both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n climate issues.(原文“help solve”是優點,“high energy use”是缺點,合理推理,選B)
六、提速技巧:3個“跳讀信號”,一篇文章5分鐘搞定
痛點:“閱讀四篇文章,總超時,最后一篇沒時間做。”
高考閱讀建議每篇8-10分鐘,想提速,就得學會“跳讀無關內容”。看到這些信號,直接跳過:
1. 舉例說明(for example, such as, like...)
例子是為了證明觀點,看懂觀點就行,例子不用細讀。比如原文:“Exercise is good for health. For example, running can improve heart function.” —— 例子“running”可以跳過,知道“鍛煉有益健康”就行。
2. 數據、年份、百分比
除非題干問“數字相關問題”,否則數字只是細節,掃一眼知道大概意思就行。
3. 插入語(兩個逗號/破折號之間的內容)
比如:“The new policy, which was introduced last month, has received mixed reactions.” —— 兩個逗號之間的“which was introduced last month”是插入語,跳過不影響主干理解。
小提醒:跳讀不是“不讀”,而是“快速掃過”,如果后面題目考到,再回頭精讀。
最后想說:技巧再好,不如“練熟”
這些技巧都是我從近5年高考真題里總結出來的,帶學生練過上百篇文章,親測有效。但記住:技巧不是“看會”的,是“練會”的。
每天精讀1篇高考真題閱讀,用“定位法”找答案,用“拆分法”分析長難句,1個月后你會發現:閱讀速度快了,正確率也穩了。
高考英語閱讀不難,難的是“用對方法+堅持練習”。現在開始,別再盲目刷題,把每篇文章當成“技巧練習場”,到了考場,你會感謝現在的自己。
(注:本文技巧基于歷年高考英語真題及新東方教學經驗總結,具體考點以官方最新考試說明為準。)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yyxx/340912.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