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復習資料
備考ACT的你,是不是也曾對著網上五花八門的“復習資料清單”犯愁?有人說“OG刷三遍,30+穩了”,有人推薦“XX機構內部講義必看”,還有人曬出自己囤了20多本習題冊的“備考倉庫”……資料越多越好?其實未必。今天這篇文章,就幫你徹底理清ACT復習資料的“取舍之道”——哪些是真剛需,哪些是智商稅,以及如何用對資料高效提分。全文干貨無廢話,備考黨建議收藏慢慢看。
一、先破后立:為什么你囤了一堆資料,成績還是沒起色?
“資料焦慮”幾乎是每個ACT考生的必經之路。我見過太多學生,從備考第一天就開始瘋狂囤資料:語法書買了5本,真題從2010年刷到2023年,甚至連“ACT詞匯10000詞”這種一看就不現實的書都不放過。結果呢?要么是對著堆成山的資料無從下手,要么是這本翻兩頁、那本做幾道,最后哪本都沒吃透。
真相是:ACT備考資料,“精”比“多”重要100倍。 官方明確說過,ACT考試考察的是“學術能力”而非“刷題量”,盲目堆砌資料只會分散精力。就像蓋房子,你需要的是鋼筋水泥(核心資料),而不是滿地的碎磚爛瓦(無效資料)。接下來,我們就按科目拆解“鋼筋水泥”級別的必看資料。
二、分科目資料清單:這些才是真正能幫你提分的“硬通貨”
1. 英語(English):語法+修辭,兩本就夠
英語是ACT的“性價比之王”——提分快、知識點固定,只要用對資料,從20分提到30分完全可能。
《The Official ACT Prep Guide》(OG)
重點提示:OG是官方唯一指定復習資料,沒有之一!里面的英語部分包含10套真題(最新版是2023-2024版,新增了2套真題),每道題都有官方解析,直接告訴你考點是什么(比如“主謂一致”“逗號用法”“段落邏輯”)。建議基礎期每天做1套語法題,做完后逐題分析:這道題考的是語法還是修辭?錯題屬于哪個知識點?比如遇到“逗號連接兩個獨立分句”的錯誤,就記到筆記本上,標上“常見錯誤類型:逗號粘連”,后期復習直接看錯題分類,效率翻倍。
《English Grammar in Use》(劍橋語法書,初中級/高級)
如果語法基礎差(比如分不清定語從句和狀語從句),直接用這本打基礎。初中級適合語法薄弱的同學,高級適合想沖34+的學生。重點看“時態”“非謂語動詞”“標點符號”這幾章,這些是ACT英語的高頻考點。每天花30分鐘精讀1章,做配套練習,比盲目刷題有用得多。
2. 數學(Math):知識點+真題,搞定這兩本,36分不是夢
ACT數學考察的是高中數學知識(代數、幾何、三角函數等),難度不大,但陷阱多,對“熟練度”要求極高。
《ACT Math Prep》(普林斯頓出版)
這本書的優點是“知識點分類清晰”,從基礎的“實數運算”到難一點的“矩陣”“復數”,每個章節都有思維導圖+例題+練習題。建議基礎期用它過一遍所有知識點,比如“二次函數求最值”“圓的方程”這些高頻考點,一定要做到“看到題目就知道用什么公式”。
近5年ACT數學真題
數學不需要刷太老的題(比如2015年以前的),因為近年題型更貼近現在的考試趨勢(比如增加了“數據分析”類題目)。建議強化期每周刷3套真題,掐時間做(60分鐘60道題),做完后整理錯題:是計算錯誤還是知識點盲區?比如“三角函數特殊角值”記混了,就專門做10道同類題鞏固;“概率題”總是漏算情況,就總結“分步計數”“分類計數”的適用場景。
3. 閱讀(Reading):別再盲目刷小說!這兩類資料才有用
閱讀是很多同學的“老大難”——時間緊(35分鐘4篇文章)、文章長(每篇800-1000詞)、選項坑多。但記住:ACT閱讀考的是“信息定位能力”,不是“文學鑒賞能力”,別再抱著《百年孤獨》啃了!
《The Official ACT Prep Guide》閱讀部分
OG的閱讀文章和真題難度最接近,題材(小說、社會科學、人文、自然科學)也和考試一致。建議先按“題型”刷題:比如先集中做10道“細節題”,總結定位技巧(題干關鍵詞原文對應句);再做“推理題”,學會從原文找“暗示信息”(比如原文說“小明今天沒帶傘”,選項說“今天下雨了”就是合理推理)。
《科學美國人》《紐約客》精選文章
ACT閱讀的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文章常選自這些外刊。每天花20分鐘精讀1篇,訓練“快速抓主旨”的能力:第一段通常是文章主題,每段第一句是段落大意,結尾句可能有總結。比如讀一篇關于“人工智能倫理”的文章,先標出使你“困惑的生詞”(不用查,訓練猜詞能力),再用一句話概括“作者的觀點是什么”,長期堅持,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會明顯提升。
4. 科學(Science):別被“科學”嚇到!這兩本幫你搞定圖表題
科學部分其實是“理科版閱讀”,考的不是專業知識,而是“圖表分析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
《5 Steps to a 5: ACT Science》
這本書把科學題型分成“數據表示題”“研究摘要題”“觀點沖突題”,每種題型都有解題步驟。比如“數據表示題”,直接看圖表標題橫縱坐標數據趨勢,不用讀文章;“觀點沖突題”,先看兩個科學家的觀點差異,再回原文找證據。建議每天做1套專項練習(35分鐘7篇文章),重點練“快速定位數據”的速度。
ACT科學真題(2018-2023年)
科學真題的圖表類型(折線圖、柱狀圖、表格)和考點(變量關系、實驗結論)很固定,刷近5年真題足夠。做錯的題一定要分析:是沒看懂圖表?還是漏看了實驗條件?比如“實驗1用的是25,實驗2用的是30”,如果忽略溫度差異,很容易選錯答案。
5. 寫作(Writing):選考但別放棄!這兩本幫你穩拿高分
雖然很多學校不強制要求ACT寫作,但排名靠前的大學(比如藤校)還是會參考。寫作不難,關鍵是“結構清晰+論點明確”。
《ACT Writing: The Essay》(官方指南附錄)
官方明確了寫作評分標準:觀點、分析、結構、語言。附錄里有5篇不同分數的范文(1-6分),仔細看6分范文的結構:開頭點明觀點中間3段分別分析3個視角(同意、反對、折中)結尾總結。比如題目問“科技是否讓人們更孤獨”,6分范文會先承認“科技減少了面對面交流”,再反駁“但也讓遠距離的人保持聯系”,最后提出“關鍵是平衡使用”。
《ACT寫作真題范文集》(普林斯頓出版)
里面有20篇真題范文,每篇都有詳細點評。建議每周寫1篇,寫完后對照范文改:論點是否清晰?有沒有用具體例子(比如“微信讓留學生和家人視頻通話”)?句子有沒有語法錯誤?寫作提分慢,但只要按模板練,拿4分(滿分6分)不難。
三、避坑指南:這3類資料,白送都別要!
說完必看資料,再聊聊“坑貨”。備考時間寶貴,千萬別浪費在這些資料上:
“押題卷”“內部資料”:ACT是標準化考試,題目嚴格保密,所謂“押題”都是噱頭。我見過有學生花1000塊買“某機構押題卷”,結果里面全是老題拼湊的,和真題難度差遠了。
“XX天突破ACT”類速成書:ACT考察的是長期能力,哪有什么“速成”?這些書要么知識點講得淺,要么方法不實用,不如把OG多刷一遍。
超綱詞匯書:ACT閱讀生詞不多,且很多可以通過上下文猜。背“10000詞”純屬浪費時間,不如把真題里的高頻生詞(比如“hypothesis”“correlation”)整理下來背,更有用。
四、3個月復習計劃模板:資料怎么用,時間怎么分?
最后,給大家一個“資料+時間”的搭配模板,可根據自己的基礎調整:
基礎期(第1-4周):打基礎,用《English Grammar in Use》《ACT Math Prep》過知識點,每天2小時(語法/數學各1小時),周末做1套OG真題(只做英語和數學)。
強化期(第5-8周):加閱讀和科學,每天3小時(英語40分鐘+數學40分鐘+閱讀50分鐘+科學50分鐘),每周刷2套真題(4科全做),重點整理錯題本。
沖刺期(第9-12周):全真模考,每天4小時(按考試時間:上午9點開始,英語45分鐘數學60分鐘閱讀35分鐘科學35分鐘),用近3年真題,模考后逐題分析,回歸錯題本。
其實備考ACT就像拼圖,資料是拼圖碎片,而你的耐心和方法,才是把碎片拼成完整圖案的關鍵。別讓資料成為你的負擔,記住:你才是備考的主角,資料只是幫你提分的工具。按上面的清單選資料,按計劃踏實練,30+真的沒那么難。加油,你遠比自己想象的更厲害。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yyxx/287720.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