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店英文從詞匯到對話,一篇搞定國外古董店溝通難題
如果你計劃漫步在倫敦的Portobello Market,或是在巴黎瑪萊區的小巷里淘貨,卻連“這個花瓶是什么年代的”都不知道怎么用英文問?別慌!作為一個每年要跑5個國家古董市場的“老玩家”,我太懂這種“想開口卻卡殼”的尷尬了。這篇文章會從最基礎的“古董店”英文說法,到能和老板聊工藝的深度對話,再到國外古董店的隱藏規矩,全給你講透。看完這篇,下次逛店你也能像行家一樣自信開口。
一、“古董店”的英文不止一個?別再說錯了!
先糾正一個很多人都會犯的錯:看到“古董店”就只想到“antique shop”。其實在國外,不同類型的“老物件店”說法完全不同,說錯了可能會鬧笑話,甚至找不到你想要的東西。
1. Antique Shop:真正的“百年老店”
核心特點:賣的必須是100年以上的“真古董”。
比如19世紀的維多利亞時期家具、民國時期的瓷器、二戰前的機械表,這些才能叫“antique”(古董)。
場景舉例:“I’m looking for an antique shop that sells 19th-century European oil paintings.”(我想找一家賣19世紀歐洲油畫的古董店。)
2. Vintage Store:年輕人更愛的“復古店”
核心特點:賣的是20-100年的“舊物”,主打“復古感”而非“文物價值”。
比如80年代的迪斯科連衣裙、90年代的復古相機、2000年初的諾基亞手機,這些叫“vintage”(復古品)。
踩坑經歷:去年在紐約布魯克林,我跟店員說“Want to buy antiques”,結果她帶我看了一堆70年代的黑膠唱片,后來才知道那家是vintage store,主打“復古潮品”,不是我要找的百年古董。
3. Second-hand Shop:“二手店”≠“古董店”
核心特點:單純的“舊物店”,可能是5年前的二手沙發,也可能是上周剛捐的舊衣服,和“年代感”無關。
比如英國的慈善店Oxfam,里面大多是second-hand goods(二手貨),別指望能淘到古董。
劃重點:想找百年老物件?說“antique shop”;想找復古潮品?說“vintage store”;單純買便宜舊物?才用“second-hand shop”。別再混為一談啦!
二、逛店必備30個英文詞匯:從“年份”到“砍價”全搞定
光知道店名不夠,還得會描述“你想要什么”“這東西怎么樣”。我整理了3類高頻詞匯,逛店時直接套用就行。
第一類:“老物件”怎么說?(物品類)
Antique furniture:古董家具(比如18世紀的實木衣柜)
Vintage jewelry:復古珠寶(比如1950年代的珍珠項鏈)
Porcelain:瓷器(注意:“陶瓷”是ceramic,“瓷器”更精致,叫porcelain)
Oil painting:油畫(“水彩畫”是watercolor painting)
Brassware:銅器(比如黃銅燭臺、銅制門牌)
Timepiece:鐘表(比“watch”更專業,涵蓋懷表、座鐘等)
第二類:“年代”怎么問?(時間描述)
19th century:19世紀(1801-1900年)
Edwardian era:愛德華時代(1901-1910年,英國國王愛德華七世時期)
Art Deco period:裝飾藝術時期(1920-1940年,幾何圖案、金屬質感是標志)
Mid-century modern:中世紀現代風(1940-1970年,簡約設計,常見于家具)
Turn of the century:世紀之交(比如19世紀末20世紀初,約1890-1910年)
例句:“Is this chair from the mid-century modern period? I love the clean lines.”(這把椅子是中世紀現代風的嗎?我喜歡這種簡約線條。)
第三類:“交易”怎么聊?(價格/真偽/售后)
Negotiate:砍價(別直接說“Can you cheap?”,太不禮貌!正確說法:“Is there room for negotiation?”)
Authenticity:真偽(“I need to check the authenticity before buying.” 買前我要確認真偽。)
Certificate of authenticity:鑒定證書(簡稱COA,重要!貴重古董一定要要)
In mint condition:完好如新(“This teapot is in mint condition—no chips at all!” 這個茶壺完好如新,一點瑕疵都沒有!)
Minor wear:輕微磨損(“There’s minor wear on the handle, but it’s still beautiful.” 手柄有輕微磨損,但還是很美。)
Refundable:可退款的(“Is this item refundable if it’s not as described?” 如果和描述不符,可以退款嗎?)
三、3個真實場景對話:這樣說老板以為你是行家
光背單詞不夠,得會用。分享3個我逛店時高頻遇到的場景,對話模板直接抄!
場景1:詢問物品信息(年代+材質+來源)
你:“Excuse me, could you tell me about this wooden cabinet? I love the carvings.”(您好,能講講這個木柜嗎?我喜歡上面的雕刻。)
老板:“Sure! It’s an antique from the 1880s, made of mahogany. Originally from a manor in Scotland.”(當然!這是1880年代的古董,桃花心木做的,原先是蘇格蘭一座莊園的。)
你:“Is there a certificate of authenticity? And what about the condition—any major damage?”(有鑒定證書嗎?品相怎么樣,有嚴重損壞嗎?)
老板:“Here’s the COA from 2019. There’s minor wear on the hinges, but no cracks or rot.”(這是2019年的鑒定證書。合頁有點輕微磨損,但沒有裂縫或腐爛。)
場景2:砍價(禮貌又不失底氣)
你:“The price tag says $800 for this vintage typewriter. It’s lovely, but a bit over my budget.”(這臺復古打字機標價800美元,很漂亮,但有點超我預算了。)
老板:“It’s a 1950s Smith Corona—fully functional. I can go down to $750.”(這是1950年代的Smith Corona,還能用。最低750美元。)
你:“How about $700? I’ll take it today, and I won’t ask for a refund even if there’s minor issues.”(700美元怎么樣?我今天就買,而且就算有點小問題我也不退了。)
老板:(笑)“Deal! You drive a hard bargain.”(成交!你砍價真厲害。)
場景3:拒絕“坑貨”(委婉但明確)
老板:“This porcelain bowl is from the Ming Dynasty—only $500!”(這個瓷碗是明代的,只要500美元!)
你:“Thanks, but the glaze looks too uniform. Ming Dynasty porcelain usually has more irregularities. I think I’ll pass.”(謝謝,但這釉面太均勻了。明代瓷器通常更不規則些。我再看看吧。)
老板:(尷尬)“Ah… well, maybe it’s a later reproduction.”(啊……好吧,可能是后期仿品。)
小技巧:就算不懂行,也可以說“the craftsmanship doesn’t match the period”(工藝和年代不符),老板會覺得你“懂點東西”,不敢隨便忽悠。
四、國外古董店的“潛規則”:這些文化差異別踩坑
逛國外古董店,光會說英文還不夠,不懂“規矩”可能會被翻白眼,甚至被拒絕接待。分享3個我踩過的坑,幫你避雷。
1. “能砍價嗎?”分地方!
能砍價的地方:跳蚤市場(flea market)、路邊攤位(street stall)、部分小型古董店(老板會說“Make me an offer”)。
別砍價的地方:連鎖古董店(比如美國的Etsy實體店)、拍賣行(auction house)、標著“Fixed Price”(一口價)的商品。
血淚教訓:在倫敦Bond Street的一家百年古董店,我對著標價5000英鎊的油畫問“Can you lower the price?”,店員直接說“Sir, this is not a market. If you’re not serious, please leave.”(先生,這里不是菜市場。如果您不是真心買,請離開。)尷尬到想鉆地縫!
2. “別亂摸!”——觸摸規則
國外古董店的東西大多易碎或珍貴,沒經允許別隨便碰!尤其是瓷器、珠寶、老照片。店員通常會說:
“Please ask before handling.”(想拿的話請先問一下。)
“This item is fragile—let me assist you.”(這個易碎,我來幫您拿。)
如果不小心碰掉了東西,別慌!誠懇道歉,大部分老板不會為難游客,但如果損壞嚴重,可能需要賠償(所以千萬別手賤!)。
3. “不退不換”是常態
國內買東西習慣了“7天無理由”,但國外古董店大多是“Final Sale”(不退不換)。尤其是:
沒有鑒定證書的古董(老板會說“Sold as is”——按現狀出售);
明確標著“Vintage”的復古品(可能有未說明的小瑕疵)。
買前一定要問:“Is there any return policy?”(有退貨政策嗎?)如果老板說“No returns”,就仔細檢查清楚再掏錢!
五、寫在最后:逛古董店,語言是工具,熱愛是底氣
說實話,我剛開始逛國外古董店時,連“antique”和“vintage”都分不清,對著一個1990年代的收音機問“Is this from the 1800s?”(這是19世紀的嗎?),老板笑著說“Sweetheart, that’s younger than your parents.”(親愛的,這比你父母還年輕呢。)
但慢慢我發現,古董店老板大多是“老物件愛好者”,他們更在意你是否真的喜歡這件東西,而不是英語說得有多流利。你可以說“ I don’t know much about antiques, but this teacup makes me think of my grandma.”(我不懂古董,但這個茶杯讓我想起了奶奶。)——真誠永遠比“裝行家”更受歡迎。
把上面的詞匯和對話記在手機備忘錄里,下次走進國外的古董店,別再躲躲閃閃。指著那件讓你心動的老物件,用磕磕絆絆但充滿熱情的英文問一句:“Could you tell me its story?”(能講講它的故事嗎?)——說不定,你就能淘到不僅有年代,更有溫度的寶貝。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yyxx/200135.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