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建校104周年深莞惠三地聯慶
2024年,清華大學迎來了104周年華誕。作為中國高等教育的標桿,清華不僅見證了百年滄桑,更在新時代持續為國家培養棟梁之才。今年,一場別開生面的"深莞惠三地聯慶"活動引發廣泛關注——這場跨越珠江口的校友聚會,不僅串聯起大灣區創新高地的資源優勢,更用獨特方式詮釋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精神。本文將從活動亮點、參與攻略、歷史意義三個維度,帶您全面解鎖這場屬于清華人的年度盛會。
一、三地聯動慶華誕:一場跨越珠江口的校友狂歡
1. 深圳主場:科技與人文的碰撞
作為大灣區核心引擎,深圳分會場將主會場設在南山區科技園,以"創新賦能未來"為主題。活動現場最引人注目的是"清華科創成果展",集中展示了30余個校友創業項目,涵蓋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能源等前沿領域。值得一提的是,2001級計算機系校友李明創辦的自動駕駛企業,現場演示了最新L4級無人巴士,吸引了數百名觀眾駐足。
2. 東莞分會場:制造業與學術的跨界對話
素有"世界工廠"之稱的東莞,此次將慶祝活動與產業升級深度結合。在松山湖科技產業園,"清華-東莞智能制造論壇"邀請了12位兩院院士與當地企業家對話。機械工程系1998級校友張偉分享了其團隊研發的工業機器人如何助力傳統制造業降本增效,臺下不少中小企業主邊聽邊記,不時舉手提問。
3. 惠州分會場:山水間的校友情深
相較于深莞的科技硬核風,惠州分會場選擇在羅浮山腳下的客家文化村舉辦,主打"人文情懷牌"。活動現場設置了"清華記憶展",泛黃的老照片、畢業紀念冊、手寫書信等老物件,讓不少老校友紅了眼眶。1965級無線電系校友陳爺爺帶著孫子參觀時笑稱:"當年我們在清華園吃窩窩頭搞科研,現在的年輕人趕上了好時代啊!"
二、為什么是深莞惠?解碼三地與清華的百年情緣
很多人好奇,為何此次聯慶選擇深莞惠三地?翻開歷史卷軸,這種聯結早有伏筆:
1. 校友網絡的天然紐帶
據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統計,目前在深莞惠三地工作生活的清華校友超過8000人,其中深圳占比達62%。他們中既有騰訊、華為等科技巨頭的高管,也有扎根基層的公務員、教師。2019年成立的"粵港澳大灣區清華校友會聯盟",更讓三地校友交流常態化。
2. 產學研融合的實踐熱土
從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推動的2000余家孵化企業,到東莞清華創新中心助力的300余項技術轉化,再到惠州能源實驗室的產學研項目,清華與三地的合作早已超越單純的人才輸送,形成了"學術研究-技術轉化-產業落地"的完整生態鏈。
3. 大灣區戰略的時代召喚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家戰略推進,深莞惠"半小時生活圈"加速形成。此次聯慶活動負責人表示:"選擇三地聯動,既是為了方便校友就近參與,更是希望借此契機整合資源,為大灣區高質量發展貢獻清華智慧。"
三、普通人能參與嗎?超實用觀展指南請收好
雖然活動主要面向校友,但部分環節對公眾開放。想感受清華氛圍的市民可重點關注這些亮點:
1. 免費開放板塊
深圳:科創成果展(4月25-28日,南山科技園展廳)
東莞:智能制造科普展(4月26日,松山湖圖書館)
惠州:客家文化體驗日(4月27日,羅浮山客家文化村)
2. 參與方式
通過"清華大學104周年校慶"官方公眾號預約,每場限200個公眾名額。建議提前3天預約,深圳場預計最搶手。
3. 交通貼士
深圳會場:地鐵1號線"深大南站"D口步行5分鐘
東莞會場:地鐵2號線"松山湖站"轉公交328路
惠州會場:建議自駕,停車場免費3小時
特別提醒:活動期間部分路段實行交通管制,建議綠色出行。現場設有校友簽到處,憑校友卡可領取定制紀念品。
四、寫在最后:104歲的清華,為什么依然年輕?
站在104周年的時間節點回望,清華的活力不僅在于培養了20萬余名畢業生,更在于其"與國家同呼吸、與民族共命運"的精神傳承。從西南聯大時期的弦歌不輟,到改革開放后的勇立潮頭,再到新時代的全球視野,這所百年學府始終在用行動詮釋"大學之道,在明明德"。
此次深莞惠聯慶,既是校友間的情感聯結,更是清華精神與灣區活力的碰撞。正如一位老校友在留言簿上所寫:"我們或許散落各地,但只要'清華'二字響起,血脈里的家國情懷便會永遠滾燙。"
(注:文中活動細節基于公開信息整理,具體安排以官方最終公布為準。)
從清晨的升旗儀式到夜晚的校友歌會,這場持續三天的慶典,終將成為所有參與者心中難忘的記憶。而對于更多人來說,它更像一扇窗——透過這里,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所大學的生日,更是一個國家高等教育的縮影,一群追光者的赤子之心。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sh_news/32013.html,違者必究!
以上是廣州清華大學總裁班整理的清華大學建校104周年深莞惠三地聯慶全部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