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共筑中國夢演講稿
摘要:
提到"中國夢",有些同學可能覺得這是大人的事,離我們很遙遠。但其實,這個宏大的夢想就藏在我們每天的課堂筆記里、課間操的汗水里,甚至是解出一道數學題的喜悅里。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作為00后、10后的我們,如何用少年的方式扛起屬于自己的責任,讓個人的小夢想匯聚成國家的大夢想。這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從做好每一次值日、背會每一篇課文開始的實在行動。
一、先搞懂:"中國夢"到底是什么顏色?
去年歷史課上,老師讓我們給"中國夢"畫一幅畫。有人畫了五星紅旗,有人畫了火箭飛船,而我畫了一群戴著紅領巾的學生在圖書館里看書。后來老師說,這些答案都對——中國夢從來不是單一的顏色,它是無數個具體的夢想拼起來的彩色拼圖。
從鴉片戰爭到新中國成立,前輩們的夢想是"站起來";從改革開放到奧運會舉辦,父輩們的夢想是"富起來";而到了我們這一代,夢想已經變成"強起來"。記得參觀科技館時,講解員阿姨說:"現在的中國航天團隊,平均年齡只有35歲。"這讓我突然明白,國家的夢想從來都是靠一代代年輕人接力實現的。
小細節: 上周班會課,我們統計了全班同學的"長大想做什么":5個想當醫生,3個想搞科研,2個想參軍,還有人想當老師、消防員、程序員……這些看似普通的愿望,其實都是在給中國夢添磚加瓦。
二、別再說"我還小",這些事現在就能做
總有人說"初中生能干嘛?"但其實改變國家的力量,往往藏在不起眼的日常里。
1. 把"愛國"變成具體的小事
每天早晨認真唱國歌,不是張嘴湊數;看到國旗降半旗時停下腳步,不是多此一舉;了解傳統節日背后的故事,而不只是盼著放假。我們班有個"傳統文化角",每個月輪流介紹一個非遺項目,上個月我講了皮影戲,才知道原來老祖宗的手藝里藏著這么多智慧。
2. 用知識武裝自己,才是真本事
數學老師常說:"你們解的每一道題,都是在給國家的科技實力打基礎。"這話聽起來有點夸張,但想想華為研發芯片的故事,就知道理科有多重要。我們班學霸李明有個筆記本,扉頁寫著"學好英語,將來讓中國技術走向世界",現在他每天雷打不動背30個單詞。
3. 養成責任感,從打掃教室開始
上個月學校大掃除,平時最調皮的王浩主動擦最高的窗戶,他說"教室干凈了,上課都有勁兒"。其實愛國就像打掃教室,不需要驚天動地,只需要把該做的事做到位。值日生認真鎖門,小組長收齊作業,這些都是在培養"對集體負責"的意識——而國家,就是最大的集體。
三、打破3個誤區,別讓"夢想"變成空想
誤區1:"等我長大了再說"
去年暑假我去鄉下奶奶家,看到村里的"00后"村官姐姐帶著村民直播賣蘋果。她告訴我:"改變從來不會等你&'準備好&',現在能做的事,為什么要等?"我們班現在成立了"環保小分隊",每周五放學后撿校園周邊的垃圾,雖然累,但看著干凈的街道,心里特別踏實。
誤區2:"我成績不好,肯定幫不上忙"
記得班主任說過:"不是所有人都要成為科學家,社會需要各種各樣的人才。"我們班張萌成績一般,但畫畫特別好,她現在正在畫"中國夢系列漫畫",把歷史故事畫成連環畫,連校長都表揚她"用特長傳播正能量"。
誤區3:"國家大事和我沒關系"
今年河南暴雨時,我們班組織了捐款,雖然每個人只捐了幾十塊,但老師說:"這不是錢的問題,是讓你們知道,祖國的每一個角落遇到困難,我們都該伸出手。"后來看到新聞里說"全國各地的物資涌向河南",突然明白什么叫"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這就是中國人的團結。
四、給同齡人:3個"夢想實踐清單"
最后,想和大家分享幾個馬上就能做的事,讓我們的"中國夢"不再停留在作文里:
1. 每天問自己一個問題
"今天我為集體做了什么?"可能是幫同學講題,可能是隨手關燈,這些小事積累起來,就是了不起的成長。
2. 每周了解一個中國故事
無論是袁隆平爺爺研究雜交水稻的艱辛,還是航天員訓練時的堅持,這些真實的故事比任何說教都有力量。推薦大家看看《覺醒年代》,雖然是黑白畫面,但里面的少年們和我們一樣,也曾為國家的未來熱血沸騰。
3. 每月定一個"小目標"
比如這個月背完所有古詩詞,下個月學會一項新技能。我的目標是年底前學會用CAD畫簡單的機械圖,因為我的夢想是成為一名工程師,設計出不會堵車的智能交通系統。
結尾:
同學們,我們這代人出生在最好的時代——坐高鐵不用再搶票,手機支付走遍全國,空間站在天上繞著地球飛。但別忘了,這些便利都是前輩們奮斗出來的。現在,接力棒傳到了我們手里。也許我們不會每個人都成為英雄,但只要我們把"個人夢"融入"中國夢",就像涓涓細流匯入大海,終會掀起改變時代的浪潮。
從今天起,做一個眼里有光、腳下有路的中國少年——因為我們站立的地方,就是中國;我們怎么樣,中國便怎么樣;我們有夢想,中國就有未來。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kczx/477479.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