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務員與客戶初次見面該怎么說
業務員和客戶初次見面,就像參加一場沒有彩排的面試。前三句話說得好不好,直接決定了客戶愿不愿意給你繼續聊下去的機會。 我見過太多新人業務員因為開口說錯話,明明產品很好,卻連展示的機會都沒拿到。其實初次溝通沒有那么玄乎,關鍵是要抓住“消除陌生感”、“建立信任感”、“激發溝通欲”這三個核心,今天就結合10年銷售實戰經驗,給大家拆解一套能直接上手的溝通框架,附具體案例和避坑指南。
一、見面前三分鐘:用“非業務開場”打破尷尬(90%的人第一步就錯了)
很多業務員一見面就急著遞名片、背話術,客戶一聽就煩:“又是來推銷的。” 真正聰明的做法是先“破冰”再“談事”,就像追女生不能一上來就表白,得先找共同點拉近距離。
1. 觀察環境找話題:30秒內讓客戶說“是的”
進門后別急著坐下,花10秒掃一眼辦公室環境:客戶桌上的綠植、墻上的合影、書架上的獎杯,甚至是電腦屏保,都能成為開口的素材。
錯誤示范:“王總您好,我是XX公司的,我們公司主營……”(客戶內心:又是這套)
正確案例:
看到客戶桌上放著馬拉松獎牌:“王總您也跑馬拉松嗎?我上周剛跑完半馬,膝蓋現在還疼呢,您平時都怎么恢復的?”(用共同愛好拉平身份)
看到辦公室有小孩照片:“這是您家孩子吧?看著跟我侄子差不多大,現在上小學幾年級了?”(用家庭話題引發共鳴)
關鍵技巧:用“提問+自曝”的方式開場,比如“我發現XX(觀察點),我自己也XX(關聯自己),您呢?” 客戶更容易接話。
2. 遞名片的3個細節:讓客戶記住你的名字
遞名片時最忌諱“單手甩過去”或“自己名字朝自己”。正確做法是:
雙手持名片,名字朝向客戶,微微鞠躬說:“王總您好,我是XX公司的李明,這是我的名片,您叫我小李就行。”(主動降低姿態)
接過客戶名片后不要立刻收起來,花3秒念出對方名字和職位:“張經理,您這個‘XX科技’我之前聽過,專注智能家居領域的對吧?”(顯示你提前做過功課)
如果客戶沒帶名片,拿出手機說:“那我加您個微信吧,我把公司資料發您,您方便備注一下我是XX公司的小李嗎?”(避免后續失聯)
3. 寒暄不超過2分鐘:見好就收別啰嗦
破冰話題聊兩句就夠了,比如客戶回答“孩子上三年級”,你可以接“三年級正是調皮的時候,輔導作業挺費神吧?” 但別追問“在哪上學”“成績怎么樣”,涉及隱私會讓人不舒服。感覺氣氛輕松了,立刻轉場:“王總,今天過來也是聽說咱們公司最近在拓展新業務(提前了解的信息),正好我們在這方面有一些經驗,想跟您簡單交流下,您看方便嗎?”(給客戶臺階,讓他覺得“是我允許你談業務的”)
二、進入正題時:用“問題引導”代替“硬推銷”(客戶最煩的就是被說教)
客戶不是來聽你念產品說明書的,而是想知道“你能幫我解決什么問題”。高手業務員會用“醫生問診”的思路,先問病情,再開藥方。
1. 用“背景問題”摸清客戶現狀(避免信息不對稱)
上來就介紹產品多厲害,很容易踩坑——萬一客戶根本不需要呢?先問3個基礎問題:
“王總,咱們公司目前這個業務板塊,主要是您這邊負責統籌嗎?”(確認決策人)
“現在團隊大概有多少人在做這塊?平時對接流程是怎樣的?”(了解組織架構)
“目前用的是哪種合作模式?有沒有遇到什么不太方便的地方?”(尋找痛點入口)
注意:提問時手里拿個本子記錄,客戶會覺得你重視他的話,而不是敷衍了事。
2. 用“痛點問題”戳中客戶需求(讓他覺得“你懂我”)
如果客戶說“目前還行,沒什么大問題”,別慌,這是人之常情。可以用“對比提問”挖掘隱藏痛點:
“明白,那您現在發貨時效大概是多久?比如下午4點前的訂單能當天發走嗎?”(具體數據提問)
“如果遇到大促,倉庫會不會爆單?之前618的時候,我們有個客戶因為發貨延遲被平臺罰了5萬,您這邊有沒有遇到過類似情況?”(用同行案例制造焦慮)
“其實我們接觸的很多客戶一開始也覺得‘還行’,但后來發現光是退貨率降低5%,一年就能多賺幾十萬,您有沒有算過咱們現在的退貨成本?”(用利益點撬動興趣)
關鍵原則:痛點=具體場景+損失風險+同行對比,越具體越能讓客戶感同身受。
3. 介紹產品時:說“能幫你”而不是“我有什么”
客戶問“你們產品有什么優勢”,千萬別背參數!正確公式是:“針對您剛才說的XX問題(客戶痛點),我們有個功能是XX(產品特點),之前XX公司(同行案例)用了之后,XX指標提升了XX%(具體效果)。”
錯誤示范:“我們的軟件采用最新AI算法,運算速度比同行快30%。”(客戶聽不懂也不關心)
正確示范:“您剛才提到倉庫盤點要花3天時間(客戶痛點),我們系統有個‘掃碼盤點’功能(產品特點),掃一下貨架就能自動生成報表,隔壁XX服裝廠用了之后,盤點時間從3天壓縮到2小時(同行案例),倉庫人員成本直接省了2萬/月(具體效果)。”
加分技巧:說完后停頓3秒,問客戶:“您覺得這個功能對您現在的工作有幫助嗎?” 把話語權交給客戶,避免自說自話。
三、客戶質疑時:用“認同+解釋+證據”化解(吵架贏了,訂單就輸了)
初次見面客戶肯定會挑刺,比如“你們價格太高了”“我再考慮考慮”。這時候硬碰硬只會讓客戶反感,要學會“柔中帶剛”地回應。
1. 遇到價格質疑:不辯解,算“性價比賬”
客戶說“你們報價比A公司貴20%”,別慌著說“我們質量好”,而是幫他算筆長遠賬:
“王總,我理解您對價格的考慮(認同)。其實我們價格確實比小公司高一點,主要是因為我們的售后服務包含3年免費升級,而A公司只保1年(解釋差異)。之前XX建材公司一開始選了便宜的,結果第二年系統出問題,單獨維修花了5萬,算下來比買我們的還貴(案例證據)。您看如果按3年周期算,咱們其實是更劃算的,您覺得呢?”
核心邏輯:客戶嫌貴,本質是覺得“不值”,你要證明“貴有貴的道理,長期來看更省錢”。
2. 遇到“考慮考慮”:用“具體行動”逼出真實想法
客戶說“我再考慮考慮”,大概率是在敷衍。這時候要追問具體原因,而不是傻傻等消息:
“沒問題王總,考慮是應該的(認同)。方便問一下,您主要是擔心哪方面呢?是功能不匹配,還是預算沒到位?(逼出真實顧慮)如果是預算問題,我們可以先上基礎版,后期再加模塊;如果是功能,我們可以安排技術同事再給您演示一次(給出解決方案)。”
注意:如果客戶還是含糊其辭,就別死纏爛打,說:“那我下周給您發一份同行的成功案例,您對比看看,下周三下午我再跟您聯系可以嗎?”(約定具體時間,避免失聯)
3. 遇到客戶說錯話:先肯定,再糾正
有時候客戶會對行業或產品有誤解,比如“你們這東西跟網上99塊的有啥區別?” 直接反駁“您不懂”肯定不行,要先捧后殺:
“您說的對,網上確實有很多低價產品(肯定),但那些大多是基礎版,沒有數據加密功能(解釋差異)。我們之前有個客戶圖便宜買了低價系統,結果客戶信息泄露,賠了20多萬(案例警示)。您做這么大生意,肯定知道數據安全比省那點錢重要,對吧?”
溝通秘訣:先跟客戶“站在同一戰線”,再用事實說服他,比直接否定效果好10倍。
四、結束見面時:3句話為下次溝通留鉤子(成交往往在第3次見面后)
很多業務員聊完就走人,客戶轉頭就把你忘了。真正的高手會在離開前“埋個伏筆”,讓客戶記住你,期待下次聯系。
1. 總結價值+確認需求:“今天聊下來,我發現您最關注的是XX……”
臨走前花1分鐘總結:“王總,今天跟您聊得很開心,我發現您目前最關注的是倉庫發貨效率和數據安全這兩塊(重復客戶痛點),回去后我讓技術部針對這兩個問題出個方案,明天下午發您郵箱可以嗎?”(明確下一步行動)
作用:讓客戶覺得“你認真聽了我的話”,而不是走過場。
2. 留下“小禮物”:不是賄賂,是加深印象
別送貴重禮品,顯得刻意。帶點實用的小物件,比如印有公司logo的筆記本(客戶開會能用)、行業調研報告(客戶覺得有價值),遞過去時說:“這是我們整理的今年電商倉儲行業報告,里面有幾個數據我覺得對您可能有用,您有空可以看看。”
關鍵:禮物要和業務相關,讓客戶每次看到都能想起你。
3. 告別時的細節:“電梯里再耽誤您30秒……”
如果一起坐電梯下樓,別沉默。可以說:“電梯里再耽誤您30秒,剛才忘了問,您平時更習慣微信溝通還是電話?下次我把方案發您后,是微信提醒您一聲方便,還是下午打電話簡單說下重點?”(確認聯系方式和溝通偏好)
心理學原理:通過“征求意見”讓客戶產生“被尊重感”,潛意識里更愿意配合你。
其實業務員和客戶初次見面,就像交朋友——你越不把“成交”當目的,反而越容易成交。記住:客戶買的不是產品,是“你能幫他解決問題”的信心。把每個客戶都當成“需要你幫助的朋友”,少點套路,多點真誠,開口自然就不緊張了。下次見客戶前,不妨先對著鏡子練一遍開場,相信我,準備越充分,運氣就越好。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kczx/417002.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