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級造價師薪資待遇-二級造價師好就業嗎
最近總收到后臺留言:“想考二級造價師,但怕考了白考,現在這證還值錢嗎?”“聽說工程行業不景氣,二造出來能找到工作嗎?薪資能到多少?”
作為在工程行業摸爬滾打8年的“老人”,帶過不少剛入行的新人,也見過很多考二造轉行的案例。今天就掏心窩子跟大家聊聊:二級造價師到底好不好就業?薪資待遇真實水平如何?到底值不值得花時間考?
一、先給結論:二級造價師“好就業”嗎?——剛需崗位,缺口還在
很多人擔心“工程行業不行了”,其實是把“房地產”和“整個工程行業”畫了等號。真相是:基建、市政、新能源、舊改這些領域,反而在政策推動下越來越火,而這些項目都離不開造價人員。
1. 政策“剛需”:沒證連簽字權都沒有
住建部早就明確:“凡從事工程造價活動的人員,必須取得相應職業資格證書”。二級造價師是基層造價工作的“入門門檻”——小到項目預算編制、工程量核算,大到竣工結算審計,都需要二造簽字蓋章。
我之前在施工單位做HR時,招造價崗基本要求“持二造證優先”,現在很多公司直接把“有證”列為硬性條件。去年幫朋友的咨詢公司招人,3個崗位收到50份簡歷,沒證的直接篩掉一半,有證+會實操的,簡歷通過率能到80%。
2. 行業需求:項目多,人才不夠用
別只盯著房地產,看看身邊的變化:城市里的地鐵新線路、老舊小區加裝電梯、新能源電站建設、鄉村公路改造……這些項目都需要造價人員算量、套價、控成本。
我老家在三線城市,去年本地住建局公布的“重點項目清單”里,光市政工程就有23個,朋友在當地造價咨詢公司上班,說他們團隊10個人,手里同時有7個項目,老板天天催著招人,“有二造證的應屆生都要”。
3. 職業方向:不止“搬磚”,路子寬著呢
很多人以為二造只能在施工單位“熬夜算量”,其實能去的地方多了:
施工單位:做項目成本控制,跟著項目走,雖然辛苦但提成高;
造價咨詢公司:接各種項目的造價業務,接觸的項目類型多,成長快;
甲方(房地產/國企):做成本管理,工作相對穩定,福利好;
審計單位:給政府項目做審計,鐵飯碗,適合求穩的人。
我帶過的一個學員小張,考完二造后沒去施工單位,反而進了本地的新能源公司做造價,負責光伏電站的成本核算,朝九晚五不加班,月薪比施工單位還高2k。
二、再聊錢:二級造價師薪資到底多少?——別信“月入過萬”的噱頭,真實水平看這3點
“考了二造就能月入過萬?”——這話太絕對了。薪資高低,跟地區、經驗、行業都有關系,我整理了身邊10個二造持證者的真實薪資(2024年數據),給大家參考:
1. 按“地區”分:一線城市打底6k,二三線4k起
一線城市(北上廣深):應屆生/沒經驗的,持證6-8k,比無證多1-2k;1-3年經驗,8-15k;3年以上帶項目,15-25k(含提成)。
我同學在上海一家咨詢公司,3年經驗,去年做了3個市政項目,年底提成拿了5萬,全年到手差不多20萬。
新一線城市(成都/杭州/武漢等):應屆生4-6k,1-3年經驗6-12k,3年以上10-18k。
我表妹在成都施工單位,2年經驗,二造證+會用廣聯達,月薪10k,加上項目獎金,一年能存8萬左右。
二三線城市:應屆生3-5k,1-3年經驗5-8k,3年以上8-12k。
老家鄰居家的兒子,在三線城市審計局下屬的造價所,持證5年,月薪8k+公積金2k,雖然不高但穩定,當地房價才6000/平,日子過得挺滋潤。
2. 按“經驗”分:新手靠證入門,老手靠能力賺錢
0-1年經驗(新手期):主要做基礎算量、套定額,薪資在當地平均工資的1.1-1.3倍。
重點不是賺多少錢,而是“有證能拿到入場券”。我見過好幾個應屆生,無證時只能做“造價助理”,月薪3k;考了二造后轉成“造價員”,薪資直接漲到5k。
1-3年經驗(成長期):能獨立做中小型項目預算,開始接觸結算,薪資漲幅在30%-50%。
這時候“證+實操能力”缺一不可。比如會用廣聯達GTJ算量、熟悉當地定額(像廣東的《建筑與裝飾工程綜合定額》、江蘇的《計價定額》)、能看懂復雜圖紙,這些技能能讓你薪資比同齡人高20%。
3年以上經驗(成熟期):能帶團隊、負責大型項目,薪資靠“底薪+提成”,項目提成能占收入的30%-50%。
我前同事老王,在咨詢公司帶5個人的團隊,去年做了一個醫院項目的結算審計,光提成就拿了8萬,比底薪還高。
3. 按“行業”分:市政、安裝比房建更“吃香”
房建行業:競爭最激烈,薪資中等,但項目多,適合積累經驗。
市政行業:政策支持多(地鐵、管網、綠化),人才缺口大,薪資比房建高10%-15%。
安裝行業:技術要求高(水電、消防、暖通),會的人少,資深安裝造價師薪資能到20k+。
新能源/化工:新興領域,懂行的人少,薪資天花板高,比如光伏項目造價師,3年經驗就能到15k+。
三、為什么有人說“二造不好就業/薪資低”?——避開這3個誤區
經常聽到有人抱怨“考了二造還是找不到工作”“薪資還沒文員高”,其實大多是踩了坑:
誤區1:以為“有證就能躺平”,忽略實操能力
“證是敲門磚,但能不能留下看能力”。我去年面試過一個男生,二造證考了兩年才過,證書是有了,但讓他用廣聯達算一棟3層小樓的量,他磨磨蹭蹭3天沒算完,還漏了不少構件。最后沒錄用,他還委屈:“我有證啊!”
劃重點:考證的同時,一定要練實操!至少要會用1-2個造價軟件(廣聯達、斯維爾、CAD),熟悉當地的定額和清單規范,最好能跟著做1-2個小項目(哪怕是模擬項目)。
誤區2:只盯著“大公司”,忽略中小城市和細分領域
剛拿證就想進“中建、中鐵”這些大公司?很難。大公司更看重學歷和經驗,剛入行的新人可以先去中小公司、本地咨詢公司,或者專注市政、安裝這些細分領域。
我學員小林,二本畢業,考了二造后沒去大城市卷,而是回了老家地級市的市政設計院,雖然公司不大,但當地市政項目多,他3年就成了主力,現在月薪比留在省會的同學還高。
誤區3:把“薪資”等同于“底薪”,忽略隱性收入
造價行業的薪資結構大多是“底薪+提成+績效”,尤其是在咨詢公司和施工單位,提成可能比底薪還高。比如做一個2000萬的項目結算,提成能拿0.5%-1%,也就是10萬-20萬,這筆錢可比底薪香多了。
四、想入行/漲薪?給二造考生的3條實在建議
如果你正在考二造,或者想靠二造轉行/漲薪,這幾點一定要記牢:
1. 考證+實操“兩手抓”,別做“紙上談兵”的造價師
軟件必學:廣聯達GTJ(算量)、GQI(安裝算量)、計價軟件,現在90%的公司都用這些,不會軟件基本找不到工作;
規范要看:《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GB50500)、當地的定額解釋,比如北京的《預算定額》、浙江的《計價規則》,這些是算量套價的依據;
跟項目練手:可以在網上找免費的項目圖紙(比如筑龍網、豆丁網),自己試著算量、套價,做完后和別人的成果對比,找差距。
2. 選對“細分領域”,避開紅海賽道
優先選政策支持的領域:市政(城市更新、老舊小區改造)、新能源(光伏、風電)、鄉村振興(農村公路、水利),這些領域項目多,競爭小;
別扎堆房建:除非你能進大型房企,否則中小房建公司現在項目少,薪資也一般。
3. 積累“人脈資源”,造價師越老越吃香
造價行業很看重“圈子”,多認識一些同行、前輩,不僅能學到經驗,還可能獲得項目機會。比如加入本地的造價協會、參加行業培訓,甚至在微信群里多交流,說不定哪天就有人找你合作項目。
最后想說:二級造價師不是“一夜暴富”的捷徑,但絕對是工程行業的“穩定器”。它不能保證你一畢業就月入過萬,但能給你一個清晰的職業路徑——從新手到熟手,從月薪5k到15k,只要肯踏實學、認真做,3-5年就能在行業里站穩腳跟。
當然,行業政策和市場需求會變化,具體薪資和就業情況可能因地區、公司有所不同,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實際以官方最終公布及市場動態為準。
如果你真的想入行,別猶豫,先把證考了,再練實操,一步一步來,時間會給你答案。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fangfa/758064.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