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健身教練剛入職怎么做
剛入職的健身教練,十有八九都經歷過這樣的“入職迷茫期”:站在場館里不知道該干什么,看到老教練游刃有余地帶會員,自己卻連主動打招呼都發怵;好不容易約到體驗課,結果會員問“我膝蓋疼能不能練深蹲”,當場卡殼說不出專業建議;月底一看業績表,別人都開了十幾單,自己卻只有兩個體驗課名額——如果你正在經歷這些,別慌,這不是你能力不行,只是還沒找到“新手期的正確打開方式”。
一、入職前3天:先當“場館觀察者”,別著急“上手干活”
很多新手教練入職第一天就想著“趕緊開單”,結果連場館的基本情況都沒摸透,反而容易出錯。其實前3天的核心任務是“熟悉環境”,就像打仗前先看地形,知道哪里是“安全區”,哪里是“機會點”。
具體要做3件事:
1. 畫一張“場館資源地圖”
拿張紙(或手機備忘錄),把場館的器械區、操課教室、體測室、休息區的位置標出來,重點記3類信息:哪些器械是“熱門款”(比如史密斯機、臀橋機,會員排隊用的那種);體測儀怎么操作(不同品牌的體測儀數據解讀不一樣,找老教練要份操作手冊,自己模擬測2次);免費飲用水、毛巾、儲物柜的位置(會員問起來能立刻指路,細節見專業)。
我剛入職時就吃過虧,有個會員問“橢圓機在哪”,我指著跑步機區說“那邊好像有”,結果會員轉了一圈回來說“根本沒有”——后來才知道橢圓機在操課教室旁邊,我前3天光顧著背話術,連場館布局都沒記全,尷尬到想找地縫鉆。
2. 搞清楚“場館的會員畫像”
找前臺要份近1個月的“會員登記表”(不用具體信息,只要年齡、性別、辦卡類型),快速總結:比如“30-45歲女性占60%,大多辦的是減脂塑形卡”“20-30歲男性喜歡練力量,常問增肌計劃”。知道會員想要什么,后面溝通才不會“對牛彈琴”。
3. 認3個“關鍵人”
帶你的“師父”(如果場館有師徒制),每天主動問1個問題(比如“王哥,您帶產后恢復的會員時,一般先從哪個動作開始教?”);前臺小姐姐(她知道哪些會員是“潛在私教客戶”,比如總問“怎么練馬甲線”的會員,打好關系能多拿資源);保潔阿姨(她知道哪個器械螺絲松了、哪個區域地面滑,避免帶會員訓練時出安全問題)。
二、入職第1-2周:從“模仿”開始,把“老教練的經驗”變成自己的
新手期最忌諱“閉門造車”——老教練已經用幾年時間踩過坑、總結出了方法,直接“抄作業”比自己瞎摸索效率高10倍。但“模仿”不是“復制粘貼”,要帶著腦子學。
推薦2個“高效模仿法”:
1. “3分鐘偷師”體驗課
老教練帶體驗課時,別站得太遠假裝路過,大大方方過去說“張姐,我在旁邊學習一下您的帶課流程,不打擾您哈”。重點記3個細節:
開場怎么破冰:比如有個老教練會說“我看您穿的運動鞋是專業跑鞋,平時喜歡跑步嗎?”(從會員身上找話題,比干巴巴說“我是您的教練XX”自然100倍);
體測數據怎么解讀:別直接念“體脂率28%”,而是說“您的體脂率稍微有點高,不過肌肉量不錯,說明身體基礎挺好,咱們只要把脂肪減下去,線條會比一般人更明顯”(把數據轉化成會員能聽懂的“好處”);
體驗動作怎么選:新手容易選難動作“炫技”,但老教練會選“簡單易出效果”的動作,比如帶減脂會員做“壺鈴搖擺”(練5分鐘就出汗,會員會覺得“有用”)。
每次看完課,當天晚上花10分鐘寫“模仿筆記”:“今天學李教練帶體驗課,開場用‘觀察穿著’破冰,下次我可以試試觀察會員的運動手環/水杯,問‘您平時是不是經常運動呀?’”
2. 用“問題清單”逼自己開口
很多新手不敢跟會員說話,怕“說錯話”。其實會員沒那么挑剔,他們更怕“教練不理人”。準備一張“問題清單”,見到會員時挑2個問,比如:
練器械的會員:“您這個硬拉動作挺標準的,平時自己練多久啦?有沒有覺得腰部發力多一點?”(先夸再問,對方更容易接話);
跑步的會員:“看您跑了20分鐘了,膝蓋有沒有不舒服?我可以教您一個簡單的拉伸動作,放松一下大腿前側?!保ㄓ谩疤峁椭钡姆绞酱蜷_話題)。
我剛入職時,每天給自己定目標:“跟5個陌生會員說話”,哪怕只是問“需要幫忙調一下器械重量嗎”,練了1周后,發現跟會員聊天根本沒那么難——他們其實很愿意跟教練交流,畢竟花了錢來健身,就怕沒人管。
三、入職第1個月:重點抓“體驗課轉化率”,記住“3個不”原則
新手教練的第一個“坎”,往往是“體驗課開不單”。其實體驗課能不能成單,關鍵不在“動作教得多專業”,而在“有沒有讓會員覺得‘你懂我’”。分享3個我帶了50+體驗課后總結的“避坑原則”:
1. 不做“百科全書式教練”
會員問“我想瘦肚子,能不能只練卷腹”,別直接說“不行,要配合有氧和飲食”(太生硬),也別扯“腹直肌、腹外斜肌的解剖結構”(會員聽不懂)。正確的說法是:“我明白您想快速瘦肚子的心情,不過卷腹主要練肌肉線條,咱們得先把肚子上的脂肪減下去,才能看到馬甲線。我給您設計個計劃,每周3次訓練,每次40分鐘,第一個月先讓腰圍小3-5厘米,您覺得怎么樣?”(先共情,再給具體方案,最后讓會員“有期待”)。
2. 不承諾“絕對效果”
新手為了開單,容易說“跟我練3個月保證瘦20斤”,但健身效果受飲食、作息、個人體質影響,一旦沒達到,會員會覺得你“不靠譜”。不如說“只要您每周按計劃來練3次,每次認真完成動作,我保證您能看到變化——比如第2周開始,爬樓梯不喘了;第1個月,穿褲子能感覺腰松了點。這些都是咱們能一起努力做到的?!保ㄕf“可實現的小目標”,比“夸張的大承諾”更讓人信任)。
3. 不急于“推銷課程”
體驗課結束后,別急著說“我們有12節、24節的私教課套餐”,先問會員:“今天練的這幾個動作,您覺得哪個最累?哪個感覺最有用?”(讓會員參與進來),等會員說完,再說:“您剛才說練臀橋時臀部有發力感,其實這就是進步的開始。如果您想系統練,我建議先買8節課,咱們先把基礎動作學標準,同時幫您調整飲食,等您看到效果了,再決定要不要續課——您覺得這樣怎么樣?”(給會員“試錯成本低”的感覺,降低決策壓力)。
我第一個私教會員,就是用這個方法開的單。當時體驗課結束后,她猶豫說“怕自己堅持不下來”,我沒催她買課,反而說“沒關系,我先送您一張‘飲食計劃表’,您回去試1周,下周過來咱們再聊訓練的事”。結果第3天她就主動找我:“教練,我按你說的吃,這兩天感覺肚子沒那么脹了,我想報8節課試試!”
四、長期發展:別只盯著“開單”,這3件事決定你能走多遠
新手教練容易陷入“業績焦慮”,覺得“開單=能力強”,但真正能在這行做久的教練,靠的從來不是“一時的銷售技巧”,而是“持續解決會員問題的能力”。入職后前3個月,記得每天花30分鐘做這3件事:
1. 寫“會員訓練日記”
每個會員練完后,花5分鐘記3點:今天練了什么動作,會員哪里沒做好(比如“深蹲時膝蓋內扣,下次要提醒她腳尖朝外15度”);會員的反饋(“說今天練肩有點酸,下次減少重量”);下次訓練計劃調整(“下周加1組側平板,幫她練核心”)。3個月后你會發現,會員會說“教練你太懂我了,我自己都忘了上次哪里不舒服,你還記得”——這種“被重視”的感覺,比任何銷售話術都管用。
2. 每天學1個“小知識點”
不用啃大部頭的解剖書,從“會員常問的問題”入手:比如今天學“膝蓋疼能不能練深蹲”(答案:看疼痛位置,髕骨疼要調整腳距,膝蓋內側疼要加強臀中?。魈鞂W“減脂期能不能吃水果”(答案:可以,但要選低GI的,比如草莓、藍莓,每天不超過200克)。把這些知識點記在手機備忘錄里,會員問起來能立刻回答,專業度就是這么一點點積累的。
3. 接受“不完美”
剛入職時,我總怕自己“不夠專業”,會員問個偏門問題就緊張。后來帶我的老教練說:“你是教練,不是神仙,不知道就直說‘這個問題我需要查一下資料,明天給您準確答案’,比瞎編強10倍。” 新手期犯錯很正常,重要的是犯錯后立刻改——比如帶會員練錯動作,當天就找資料學正確發力,下次見面主動說“上次那個動作我后來查了,正確做法應該是這樣,我教您調整一下”,會員反而會覺得你“真誠”。
最后想說,新手健身教練的成長,就像會員練肌肉——沒有“速成法”,但只要每天進步一點點,3個月后再回頭看,你會發現自己已經從“手足無措的新人”,變成了能獨當一面的教練。別著急,沉下心把每一件小事做好,會員會看見,業績也會跟著來。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edunews/632503.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