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腰間盤突出的瑜伽動作
摘要
腰間盤突出不是“練瑜伽的禁區”,反而選對動作能幫你放松緊張肌肉、強化核心支撐、改善腰椎穩定性——但前提是避開“作死動作”,掌握“安全練法”。這篇文章會從“為什么腰突能練瑜伽”講起,分3個階段(放松/強化/日常養護)教你10個在家就能做的動作,每個動作附詳細步驟+避坑指南,幫你在不加重疼痛的前提下,慢慢找回腰部的“靈活與力量”。
一、先搞清楚:腰突了,到底能不能練瑜伽?
“醫生讓我臥床休息,瑜伽這種‘拉伸’會不會把椎間盤越拉越突出?”這是我遇到的腰突患者問得最多的問題。
其實答案很簡單:急性期(疼到動不了、腿麻)確實要躺,但緩解期必須“合理動”。
你想啊,椎間盤就像個“彈簧墊”,靠周圍的肌肉(比如腰背肌、腹肌)固定在腰椎之間。如果長期不動,肌肉會變松、萎縮,“彈簧墊”失去支撐,反而更容易突出。而瑜伽里的“溫和拉伸”和“核心訓練”,能幫你放松緊張的肌肉(比如久坐導致的腰背部僵硬),同時增強核心力量,讓腰椎“站得更穩”。
但有個大前提:絕對不能做彎腰負重(比如抱膝滾背)、過度后彎(比如眼鏡蛇式起太高)、扭轉幅度過大(比如快速扭腰)的動作。這些動作會給椎間盤增加額外壓力,簡直是“火上澆油”。
二、開練前必看:3個“保命提醒”
1. 先問醫生:“我的情況適合練嗎?”
如果是“脫出型”腰突(椎間盤已經掉出來壓迫神經),或者疼到腿麻、走路無力,別自己瞎練,先去醫院做MRI,聽康復科醫生的建議。只有“膨出型”或“突出但癥狀輕微”的情況,才能在醫生指導下練瑜伽。
2. 疼就是“紅燈”,立刻停!
練的時候如果出現“腰部刺痛”“腿麻加重”,不是“拉到位了”,是傷到了!趕緊停下來,換個更溫和的動作。正常的感覺應該是“肌肉輕微酸脹”,而不是“骨頭縫里疼”。
3. 別追求“動作標準”,舒服最重要
瑜伽不是“比誰彎得深”,腰突患者練瑜伽,目標是“放松和穩定”,不是“挑戰高難度”。比如嬰兒式,膝蓋分開寬一點、額頭貼地還是貼墊子,怎么舒服怎么來,別硬撐。
三、分階段練:從“放松肌肉”到“強化核心”
第一階段:放松緊張肌肉(適合剛緩解疼痛/新手)
目標:放松腰背部僵硬的肌肉(比如豎脊肌、腰方肌),減輕椎間盤壓力。
1. 貓牛式(最溫和的脊柱活動)
步驟:
跪姿,雙手撐在肩正下方,膝蓋在髖正下方,腳背貼地(膝蓋疼可以墊毛巾)。
吸氣:抬頭,塌腰,屁股往后頂(牛式),感受腰背部肌肉拉伸,別聳肩。
呼氣:含胸弓背,下巴找胸口,像貓弓背一樣(貓式),感受背部肌肉收緊。
重復5-8次,動作一定要慢,配合呼吸。
避坑:別塌腰塌太狠(腰椎別往下掉),也別弓背弓到脖子疼,重點是“一節一節動脊柱”。
2. 嬰兒式(放松腰背+緩解壓力)
步驟:
從貓牛式跪姿,膝蓋分開比髖寬一點(這樣肚子能貼到墊子上),腳背貼地。
上身往前趴,額頭貼墊子,雙臂自然伸直或放在身體兩側(別聳肩)。
深呼吸,感受腰背部肌肉被拉伸,保持1-2分鐘。
避坑:如果膝蓋疼,在膝蓋下墊毯子;如果肚子貼不到墊子,別硬壓,保持自然放松就好。
3. 靠墻站立(調整腰椎曲度)
步驟:
后背貼墻,雙腳分開與髖同寬,離墻10-15厘米(別太近,不然站不穩)。
后腦勺、肩胛骨、屁股、腳后跟貼墻,雙手自然下垂。
慢慢收緊肚子,讓腰部輕輕貼向墻面(別憋氣),保持30秒-1分鐘。
避坑:別為了“貼墻”把腰使勁往后頂,腰椎有自然的生理曲度,稍微貼住就行,重點是“找到腰部放松的感覺”。
第二階段:強化核心+穩定腰椎(適合疼痛減輕后)
目標:核心肌群(腹肌、腰背肌、盆底肌)是腰椎的“天然護腰”,這階段重點練它們,讓腰椎“有支撐”。
1. 橋式(強化臀肌+腰背肌)
步驟:
仰臥,膝蓋彎曲,腳掌踩地(腳跟盡量靠近屁股,別太遠),雙臂放在身體兩側。
吸氣:收緊肚子和屁股,慢慢抬起臀部,讓身體從肩膀到膝蓋成一條直線(別抬太高,腰椎別過度后彎)。
呼氣:保持2秒,慢慢放下臀部。
重復8-10次。
避坑:別用腰部發力(不然會疼),感受“屁股和大腿后側肌肉收緊”;如果脖子不舒服,在頭下墊薄毛巾。
2. 四點支撐對角抬高(練核心穩定性)
步驟:
跪姿,雙手撐地(肩正下方),膝蓋撐地(髖正下方),背部放平(別塌腰別弓背)。
收緊肚子,保持背部穩定,慢慢抬起右手和左腿(伸直,與身體平行)。
保持2秒,放下,換左手和右腿。
每側重復5-6次。
避坑:抬手腳時別塌腰(肚子別往下掉),如果不穩,先抬一只手或一條腿,熟練了再“對角抬”。
3. 仰臥腿伸展(放松髖部+練核心控制)
步驟:
仰臥,雙腿彎曲,腳掌踩地,雙手抱右膝(輕輕往胸口拉,別太使勁)。
保持左大腿貼地,慢慢伸直左腿(膝蓋微屈,別鎖死),感受大腿后側拉伸。
保持2秒,彎曲左腿放回,換左腿拉向胸口,伸直右腿。
每側重復3-5次。
避坑:拉膝蓋時別用手拉太狠(避免腰部代償),重點是“靠腹部發力穩住腰部”。
第三階段:日常養護(隨時能做的小動作)
目標:把瑜伽融入生活,避免久坐久站導致的腰部僵硬。
1. 坐姿脊柱旋轉(辦公族必備)
步驟:
坐在椅子上(別坐太滿,坐前三分之一),雙腳平放地面,與肩同寬。
右手放左膝上,左手撐椅背,吸氣挺直腰背,呼氣慢慢向左轉腰(看向左后方)。
保持2秒,吸氣回正,換另一邊。
每側重復3-4次。
避坑:旋轉時用腰部發力,別用手硬掰;椅子別太高,腳能踩實地面才穩。
2. 站姿側伸展(緩解腰部兩側緊張)
步驟:
站姿,雙腳與肩同寬,雙手舉過頭頂,掌心相對。
吸氣挺直,呼氣向左側彎曲身體(別往前傾),右手往頭頂方向伸,感受右側腰部拉伸。
保持2秒,吸氣回正,換右側。
每側重復3次。
避坑:別彎腰(身體別前傾),膝蓋別鎖死(微屈),拉伸幅度以“舒服不疼”為限。
3. 腹式呼吸(隨時隨地放松腰部)
步驟:
坐姿或仰臥,雙手放在肚子上(肚臍周圍)。
吸氣:用鼻子慢慢吸氣,讓肚子鼓起來(手能感覺到肚子往外頂),胸部別動。
呼氣:用嘴慢慢呼氣,肚子癟下去(盡量把氣吐干凈)。
重復5-10次。
原理:腹式呼吸能放松腰部肌肉,還能激活深層核心(腹橫肌),幫腰椎“減壓”。
四、你可能會問:練多久能見效?
實話實說:沒有“標準答案”。我見過最快的,堅持2周疼痛就減輕了;也見過練了1個月才慢慢有感覺的。關鍵是“每天練”(不用太久,10-15分鐘就行),動作做對,別急于求成。
記住:腰突康復是“慢功夫”,就像給腰椎“重新蓋房子”,先打好基礎(放松肌肉),再砌墻(強化核心),最后才能住得穩。
最后想說:腰突不是“一輩子的病”,很多人通過科學鍛煉,完全能回歸正常生活。別因為怕疼就不敢動,也別瞎動“作死”——跟著這篇文章,從最簡單的動作開始,給腰部一點時間,它會慢慢好起來的。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Yoga_zx/512930.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