燙染后如何護理
剛花大幾百在理發店坐了一下午,染了心心念念的奶茶棕,燙了慵懶的法式卷,結果一周不到,頭發就像被曬干的稻草,梳不通還狂掉發,顏色也褪成了發黃的“營養不良色”——誰沒經歷過這種“燙染翻車后遺癥”?
其實,燙染本身就是對頭發的“人工改造”:染發劑中的氨會打開毛鱗片讓色素進入,燙發劑中的化學物質會改變發絲結構。就像給頭發做了一場“小手術”,術后護理沒做好,再好的“造型底子”都會垮掉。
這篇文章會從即時護理、洗護細節、深度修復、防掉色技巧、避坑指南五個方面,手把手教你把燙染后的頭發養回“柔順有光澤”,看完就能用,別讓你的錢和時間白花!
一、燙染后72小時:黃金修復期,這3件事千萬別做
很多人燙染完當天就洗頭,覺得“頭發上有藥水味不舒服”,大錯特錯!剛做完的頭發就像剛縫合的傷口,毛鱗片處于張開狀態,色素和造型結構都不穩定,這72小時是“定型關鍵期”,必須格外小心。
1. 別碰熱水,更別洗頭
燙染后48小時內絕對不能洗頭!哪怕頭皮有點癢也得忍。染發劑中的色素需要時間和發絲內部的蛋白質結合,燙發劑改變的發絲結構也需要時間“固定”。如果提前洗頭,色素會跟著水流跑,卷發也會變直、變塌。
如果實在覺得頭皮油,用干發噴霧噴在發根(避開發尾),輕輕揉開就行。
2. 別用細齒梳硬扯打結發
燙染后的頭發摩擦力變大,很容易打結。這時候千萬別拿細齒梳硬梳,尤其是卷發,會把卷度扯散,還會扯斷脆弱的發絲。
正確做法:用寬齒梳從發尾開始梳,打結的地方用手指慢慢解開,梳順后再從中間梳到發根。如果是羊毛卷、小卷,直接用手指“抓梳”就行,避免破壞卷型。
3. 別扎高馬尾、戴緊帽子
高馬尾、丸子頭會讓頭發受到拉扯,尤其是剛燙完的卷發,拉扯會讓定型好的弧度變形;緊帽子會摩擦頭發,導致毛鱗片受損,顏色也容易蹭掉(尤其是深色、紅色系)。
這三天盡量披發,戴帽子選寬松的漁夫帽、棒球帽,戴之前在帽子里墊一塊絲巾,減少摩擦。
二、日常洗護:選對產品+3個細節,頭發越洗越柔順
過了72小時,就進入“長期護理戰”了。洗護是基礎,選不對產品、洗不對方法,頭發只會越來越糟。
1. 洗發水:避開“硫酸鹽”,認準“修護+護色”成分
普通洗發水為了起泡多,會添加“硫酸鹽”(成分表中帶“硫酸酯鈉”“硫酸月桂醇鈉”等),這種成分清潔力強,但會破壞毛鱗片,加速色素流失,還會讓頭發更干。
燙染后一定要用無硫酸鹽的修護型洗發水,最好帶“護色”功能。成分表中找這些“好朋友”:
神經酰胺、角鯊烷:修復毛鱗片,鎖住水分;
維生素E、泛醇:給發絲補充營養,減少分叉;
氨基酸:溫和清潔,不刺激頭皮。
舉個例子:我閨蜜染了悶青色后,用某品牌的“染后護色洗發水”(含氨基酸和維生素E),一個月后顏色還很正,換成普通洗發水的話,兩周就褪成了黃綠色。
2. 護發素/發膜:別抹頭皮,重點“喂飽”發中發尾
很多人用護發素像用洗發水一樣抹滿頭,結果頭皮越來越油,發尾還是干。其實護發素、發膜是“發絲營養品”,頭皮本身會分泌油脂,不需要額外“喂養”。
正確步驟:
洗發水洗完后,擠掉頭發上多余的水(別擰太干,保留一點水分);
護發素/發膜只抹在發中到發尾(距離發根5cm以上),用手抓揉30秒,讓發絲充分吸收;
停留2-3分鐘后洗掉(發膜可以停留5分鐘,效果更好)。
每周用2-3次發膜代替護發素,修復效果翻倍。如果頭發特別干,比如漂過的頭發,可以在發膜里加1滴橄欖油(別加多,會油),混合后抹在發尾,洗掉后頭發會軟乎乎的。
3. 水溫:38左右最舒服,別用“燙水”洗
冬天很多人喜歡用燙水洗頭,覺得暖和,但高溫會讓毛鱗片張開,色素和水分都容易流失。最適合的水溫是38左右(和體溫差不多,摸起來不燙),洗的時候水流別直接沖發尾,從頭頂往下淋,減少對發尾的刺激。
三、深度修復:每周2次“頭發SPA”,拯救干枯毛躁
如果頭發已經出現分叉、打結、梳不通的情況,光靠洗護不夠,得做“深度修復”。不用去理發店花大價錢做護理,在家用簡單材料就能搞定。
1. 橄欖油+蜂蜜:平價“發膜CP”
材料:橄欖油1勺(普通食用橄欖油就行)、蜂蜜半勺(選濃稠的土蜂蜜)。
做法:
把橄欖油和蜂蜜混合,加熱到37左右(用溫水泡一下碗);
干發時抹在發中到發尾(避開頭皮),用梳子梳勻;
戴上浴帽,用熱毛巾裹住頭發(或者用吹風機低溫檔吹3分鐘,加速吸收),停留15分鐘;
用溫水洗掉,再正常用洗發水和護發素。
這個方法適合極度干枯的頭發,我漂過的頭發用了兩次,分叉就少了很多,梳起來不費勁了。
2. 蛋白質修復:讓發絲“變強壯”
燙染會破壞頭發中的角蛋白,導致發絲變細、易斷。可以用含“水解蛋白”的護發產品,或者DIY:
雞蛋黃1個(取蛋黃,別用蛋清,蛋清會讓頭發更干)、酸奶2勺(無糖酸奶最好);
混合后抹在發尾,停留10分鐘洗掉(蛋黃有腥味,洗完后可以用無香洗發水再洗一次)。
每周1次,堅持1個月,頭發會明顯變“有韌性”,不容易一梳就斷。
3. 剪掉分叉:別讓“爛蘋果”毀了整頭頭發
很多人覺得“分叉了多涂點護發素就能好”,其實分叉是發絲外層的毛鱗片完全脫落,中間的髓質暴露,就像樹枝斷了一截,再怎么護理也長不回去。
正確做法:發現分叉后,及時用鋒利的剪刀(別用家里的普通剪刀,會扯傷頭發)剪掉分叉部分(至少剪1cm,避免殘留分叉繼續蔓延)。別心疼,剪掉壞頭發,好頭發才能長得更快。
四、防掉色技巧:讓“神仙發色”多留2個月
染完頭發最煩的就是掉色快,尤其是紅色、紫色、悶青色這些“高危色系”。做好這幾點,顏色至少能多留1-2個月。
1. 出門戴帽子/噴防曬噴霧
紫外線是色素的“殺手”,夏天暴曬1天,顏色就能淺一個度。出門記得戴帽子(選棉質或真絲的,減少摩擦),如果不方便戴帽子,噴頭發防曬噴霧(選無色透明的,避免染色),重點噴頭頂和發尾。
2. 少用高溫造型工具,用前必涂隔熱產品
卷發棒、直板夾的高溫會讓色素分解,還會讓頭發更干。如果必須用,溫度別超過180,用之前在發中發尾涂隔熱噴霧(選含硅油的,能形成保護膜),噴完等30秒再用工具。
3. 用“補色護發素”救急
如果顏色已經開始褪,可以用“補色護發素”(也叫“顏色護理劑”),不同顏色對應不同的護發素:
染了棕色、奶茶色:用棕色補色護發素,每次洗頭用一點,顏色會更均勻;
染了淺色系(比如粉、紫、藍):用對應顏色的補色護發素,每周1次,能讓顏色更鮮艷;
染了冷色系(比如悶青、灰):用紫色調護色洗發水,中和黃色調,避免頭發發黃。
注意:補色護發素別停留太久(按說明來,一般3-5分鐘),不然會染色不均。
五、避坑指南:這5個“壞習慣”,正在毀掉你的燙染效果
最后提醒大家,有些看似“正常”的習慣,其實是燙染頭發的“隱形殺手”,趕緊改!
1. 用干發帽用力搓頭發
洗完頭用干發帽包頭發沒問題,但別像擰衣服一樣用力搓!摩擦會讓毛鱗片翹起,頭發變毛躁,顏色也會蹭掉。正確做法:用干發帽輕輕按壓頭發,吸干水分,就像“拍掉身上的灰塵”一樣。
2. 頻繁用“去油洗發水”
頭皮油就用去油洗發水?大漏特漏!燙染后頭皮本身可能因為藥水刺激變得敏感,去油洗發水會過度清潔頭皮油脂,導致頭皮干燥、發癢,還會讓發尾更干。頭皮油可以隔天洗一次頭,用溫和的氨基酸洗發水,別追求“洗完澀澀的才干凈”。
3. 濕發時睡覺
濕發睡覺,頭發會和枕頭摩擦一整晚,毛鱗片受損不說,還容易滋生細菌(尤其是夏天),第二天起來頭發又亂又臭。哪怕再累,也要吹干頭發再睡(至少吹干發根,發尾可以半干)。
4. 長期不換洗護產品
頭發的狀態會變,比如夏天出油多,冬天干燥,一直用同一款洗護產品可能“不對癥”。建議根據季節和頭發狀態調整:夏天用清爽型修護洗發水,冬天用滋潤型發膜,靈活變通效果更好。
5. 覺得“護理太麻煩,反正還會再燙染”
很多人抱著“反正過幾個月還要燙染,現在隨便護護就行”的心態,結果頭發越燙越糟,最后變成“一梳就掉一大把”的“枯草頭”。頭發和皮膚一樣,需要長期呵護,等真的傷到“根”了,再想養回來就難了。
燙染是為了讓自己更漂亮,但漂亮的前提是“健康”。與其每次燙染后后悔“頭發怎么又毀了”,不如從現在開始,把這些護理細節落實到日常——選對產品、注意水溫、定期修復、避開壞習慣。
記住:好發質不是天生的,是養出來的。你對頭發花的每一分鐘心思,都會變成它柔順有光澤的樣子,回饋給你。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Stylist/348288.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