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發多的女生適合什么發型_頭發多適合什么樣的發型
頭發多的女生選發型,核心不是“怎么把頭發藏起來”,而是“怎么讓頭發成為加分項”。很多人覺得頭發多是“甜蜜的負擔”——洗完頭吹干像在舉鐵,扎起來像頂了個“頭盔”,披發顯頭大,剪短怕炸毛……但其實,只要選對發型,頭發多反而能輕松打造“頭包臉”“氛圍感”,比發量少的姐妹省一半造型時間。這篇文章就結合不同場景、臉型和發質,告訴你頭發多到底該怎么折騰才好看,看完直接抄作業!
先別急著剪!頭發多星人最痛的3個“坑”,你中了幾個?
頭發多的苦,沒經歷過的人真的不懂。我閨蜜阿琳,發量多到理發師每次見她都感嘆“這發量能分給三個人”,但她之前踩的坑能寫一本《血淚史》:
坑1:盲目打薄,結果炸成“金毛獅王”
她覺得頭發太厚,讓理發師“使勁打薄”,結果內層頭發變短后瘋狂往外翹,披發像頂著一團亂草,扎起來碎發滿天飛,最后只能天天用發膠固定,頭皮都快被扯禿了。
坑2:跟風剪短發,秒變“步驚云”
去年流行鎖骨短發,她也去剪了,結果理發師沒處理好層次,頭發一干燥就往外炸開,尤其是頭頂和兩側,活生生把鵝蛋臉襯成了“方形頭”,每次出門都被問“是不是剛睡醒”。
坑3:扎高馬尾=“天線寶寶”
頭發多的人扎高馬尾,后腦勺容易堆成一個“小山丘”,正面看頭寬了一圈,低頭時頭發還會垂到臉上,吃飯、工作都得不停撥頭發,煩到想剃光頭。
分場景選發型!3類場景+5款發型,頭發多也能輕松hold住
其實頭發多的優勢在于“可塑性強”——想慵懶有慵懶的資本,想精致有精致的底氣。關鍵是根據場景選對發型,既不費勁又好看。
場景1:日常通勤/上學(3分鐘搞定,清爽不拖沓)
核心需求:省時、不貼頭皮、不擋臉
低丸子頭(+蓬松后腦勺)
適合發質:所有發質(沙發/自然卷稍微用直板夾夾一下發尾)
為啥推薦:低丸子頭重心低,不會把頭頂扯得太貼,反而能利用發量打造“后腦勺飽滿”的效果,顯頭型圓潤。
具體步驟:
1. 低頭把頭發梳成低馬尾(位置在頸椎上方1指,別太低否則顯老),用皮筋扎緊;
2. 把馬尾向內翻折,繞著皮筋盤成丸子(頭發多的話別盤太整齊,松松垮垮更自然);
3. 用U型夾固定(別用普通皮筋,容易勒出印子),最后扯一下丸子周圍的碎發,再把頭頂抓蓬松(重點!這一步能顯臉小)。
注意:如果頭發太滑,盤之前可以在發尾抹點護發精油,增加摩擦力。
半扎高顱頂(+鯊魚夾固定)
適合發質:中長發(頭發到肩膀以下最佳)
為啥推薦:半扎發既能固定上層頭發,又能讓下層頭發自然垂落,不會顯得頭重腳輕。鯊魚夾比皮筋更省力,還能夾出“隨意的精致感”。
具體步驟:
1. 把頭頂到耳朵上方的頭發分出來(大概手指寬的一層,別分太多否則顯頭大);
2. 用梳子倒梳頭頂頭發(制造蓬松感),然后把這層頭發向后抓,用大號鯊魚夾固定在腦后(位置別太靠下,在耳朵中間高度最顯顱頂高);
3. 把剩下的頭發自然披散,發尾如果毛躁,用直板夾稍微夾出一點內扣弧度。
小技巧:鯊魚夾選啞光黑色或奶茶色,別選太花哨的,否則會顯得廉價。
場景2:約會/拍照(氛圍感拉滿,上鏡顯臉小)
核心需求:慵懶、有弧度、修飾臉型
法式慵懶卷(+側分八字劉海)
適合發質:中長發及以上(直發/輕微自然卷都可)
為啥推薦:頭發多的人燙卷發,自帶“蓬松空氣感”,不用刻意造型就很有法式風情。八字劉海還能修飾顴骨和太陽穴凹陷。
具體步驟:
1. 洗完頭吹到半干,抹一點免洗護發素(別抹太多,否則頭發會塌);
2. 用32mm卷發棒(頭發多就選大直徑,卷出來更自然不炸),從耳后開始,把頭發分成2指寬的發片,向外卷(卷到離發根5cm處停,別卷太靠近頭皮);
3. 卷完后用手抓散,別用梳子梳(會梳成“泡面頭”),最后噴一點定型噴霧(選輕盈款,比如花王藍色瓶,不會硬邦邦);
4. 劉海分側分,用直板夾夾出八字弧度(從劉海根部向斜下方夾,停留3秒)。
真實案例:我同事小雨,頭發多到扎馬尾能勒出紅印,燙了這個卷后,每次拍照都被夸“發量王者好羨慕”,關鍵是3天不洗頭都還很蓬松(別學,還是要洗頭的)。
鎖骨層次短發(+外翻發尾)
適合發質:直發/輕微沙發(自然卷建議先做軟化)
為啥推薦:很多人覺得頭發多不能剪短發,其實剪對層次反而能“減負”。鎖骨發長度剛好到肩膀,外翻發尾能把臉型拉寬的視覺轉移到發尾,顯臉小一圈。
剪發重點:讓理發師在頭頂剪“高層次”(從耳朵上方開始打薄,保留外層長度),發尾剪“不規則外翻”(別剪齊,否則像“劉胡蘭頭”)。
日常打理:洗完頭吹頭發時,用圓梳把發尾向外翻著吹,吹完抹點護發精油,早上起來如果有點亂,用直板夾夾一下發尾就行,5分鐘搞定。
場景3:正式場合(婚禮/面試,精致不臃腫)
核心需求:利落、有設計感、不搶鏡但加分
⑤ 低盤發(+珍珠發夾點綴)
適合發質:長發(及腰也能盤,頭發多反而更飽滿)
為啥推薦:低盤發比高盤發更顯氣質,頭發多能盤出“圓潤飽滿”的發包,不會像發量少那樣貼頭皮顯禿。
具體步驟:
1. 把頭發梳成低馬尾(位置在頸椎上方,比日常低丸子頭稍低一點),用皮筋扎緊;
2. 把馬尾分成2股,交叉纏繞成麻花辮,繞著皮筋盤成圓形發包;
3. 用U型夾固定(頭發多的話多夾幾個,別讓發包散了),然后在發包側面夾2-3個珍珠發夾(別夾太多,精致感貴在少而精);
4. 最后扯一下發際線周圍的碎發,增加柔和感。
注意:如果頭發太滑,盤之前可以在發根噴一點定型噴霧,增加支撐力。
剪發+護理:頭發多星人必看的“減負”秘訣
除了選對發型,剪發和日常護理也很重要,不然頭發再多也會顯得“毛躁沒型”。
剪發:別只知道打薄,“層次”才是關鍵
頭發多的人剪發,重點不是“減少發量”,而是“讓頭發會‘呼吸’”。
中長發:讓理發師剪“高層次”(從頭頂到發尾逐漸變長,像“樓梯”一樣),這樣頭發不會堆在脖子上,顯得輕盈;
短發:剪“空氣感層次”(外層長、內層短,比如鯔魚頭、狼尾頭),既能保留發量,又不會炸毛;
避雷:別讓理發師用“打薄剪”打薄內層頭發!會讓頭發變得又細又軟,反而更容易翹。
護理:少用“滋潤型”,選“輕盈款”
頭發多的人頭皮容易出油,但發尾可能干燥,護理時要“分區對待”:
洗發水:選控油型(比如含無硅油、水楊酸成分),洗的時候重點搓頭皮,發尾帶過就行;
護發素/發膜:只抹發尾(從耳朵以下開始抹),別抹頭皮,否則頭發會塌;
吹頭發:先用干發帽吸干水分(別用力搓!會傷毛鱗片),吹的時候低頭吹,讓發根站立,吹到8成干就停(太干容易毛躁)。
工具:選對工具,省一半力氣
梳子:用寬齒梳(洗澡時梳濕發)和氣囊梳(干發時梳頭皮,按摩還能讓頭發蓬松);
卷發棒/直板夾:選大直徑(32mm以上),加熱快的(頭發多真的很費時間!);
定型產品:選“輕盈噴霧”或“發蠟棒”(發蠟棒適合整理碎發,不會讓頭發變硬)。
頭發多從來不是缺點,反而是老天爺賞的“氛圍感buff”。關鍵是別被“厚重”“難打理”的標簽困住,選對發型、做好護理,你會發現——原來發量多的快樂,是發量少的人永遠體會不到的(比如隨便卷一下就有慵懶卷,扎個丸子頭比別人飽滿10倍)。
下次再有人說“你頭發好多好煩”,你可以笑著回她:“沒辦法,天生的氛圍感,想低調都難~”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Stylist/324409.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