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發干枯分叉怎么護理_頭發毛躁分叉怎么辦
每次洗完頭照鏡子,看到頭發像一把干枯的稻草,梳不通還瘋狂掉發;扎馬尾時發尾炸開像個“蒲公英”;染燙后頭發分叉到不敢剪——如果你也有這些困擾,別慌,頭發干枯分叉不是“絕癥”,找對方法,3周就能看到明顯改善。今天就把我踩過無數坑總結出的“護發干貨”全分享出來,從根源解決問題,讓頭發重新變軟、變順、有光澤。
一、先搞懂:頭發為什么會“干枯分叉”?
很多人覺得頭發干是“缺水”,其實沒那么簡單。我們的頭發從外到內分三層:最外層是毛鱗片(像魚鱗一樣覆蓋),中間是皮質層(決定頭發粗細和彈性),最里面是髓質層(主要起支撐作用)。
健康的頭發,毛鱗片是緊密閉合的,能鎖住水分和營養,摸起來順滑有光澤;但如果毛鱗片受損張開,皮質層里的水分和蛋白質就會“漏”出來,頭發就會變得干枯、毛躁、易分叉。
哪些行為會“撕開”毛鱗片?
染燙漂發:化學藥劑直接破壞毛鱗片結構,尤其是漂發,堪稱“頭發殺手”
高溫傷害:吹風機熱風、卷發棒、直板夾,溫度超過180就會讓毛鱗片變形
錯誤洗護:用太熱的水洗頭、洗發水直接抹頭皮、護發素不沖洗干凈
環境刺激:紫外線暴曬、空調房干燥、頻繁游泳(氯損傷)
營養不足:身體缺蛋白質、維生素(比如維生素E、B族),頭發“沒原料”生長
二、這些“護理誤區”,正在讓你的頭發越來越糟!
我之前為了救干枯發,試過各種“偏方”:天天用發膜、抹很多精油、甚至用醋洗頭……結果頭發更油更塌,分叉還變多了。后來才發現,很多我們以為“對頭發好”的做法,其實是在幫倒忙!
誤區1:“護發素抹頭皮才夠滋潤”
大錯特錯!護發素的主要成分是表面活性劑和油脂,作用是閉合毛鱗片,只能抹發中到發尾。如果抹到頭皮,會堵塞毛囊,導致頭油、頭癢、甚至掉發。我之前就是因為懶,隨便一抹全頭,結果第二天頭皮就冒痘,頭發塌得像“貼頭皮”。
誤區2:“洗頭水溫越高,油污洗得越干凈”
熱水確實能去油,但超過40的水會像“燙衣服”一樣,把毛鱗片燙開,讓頭發里的水分和營養加速流失。正確的水溫應該是接近體溫(37左右),摸起來不燙手背就行。冬天怕冷可以稍微熱一點,但千萬別用“燙水”洗!
誤區3:“濕發梳頭更順暢”
濕發時頭發最脆弱,毛鱗片處于張開狀態,這時候梳頭就像“硬扯”,很容易拉斷頭發、扯出分叉。正確做法是:洗完頭先用毛巾輕輕按壓吸干水分(別搓!會摩擦毛鱗片),然后在發尾抹點護發精油,再用寬齒梳從發尾開始梳,慢慢梳到頭頂。
誤區4:“精油越多,頭發越順”
精油是好東西,但過量就變成“油膜”,不僅讓頭發油膩扁塌,還會黏灰塵,反而加重干枯。短發1-2滴,中長發3-4滴,長發5滴就夠了,擠在手心搓熱,再抓揉發尾和發中,別直接滴在頭發上。
三、3步“急救護理法”,干枯分叉頭發3周回春
踩過這么多坑,我終于總結出一套“簡單有效”的護發流程,不用買很貴的產品,關鍵在“細節”。堅持3周,頭發明顯變軟,分叉減少,梳頭時掉發都少了!
第1步:清潔——“溫和清潔+保護頭皮”
洗頭不是“洗頭發”,是“洗頭皮”!頭皮健康了,頭發才能長得好。
選對洗發水:干枯發質別用“無硅油”(清潔力太強,會帶走油脂),選含“氨基酸表活+保濕成分”的(比如成分表有“椰油酰甘氨酸鉀”“透明質酸”“神經酰胺”),洗得干凈又不干澀。
正確洗頭手法:洗發水先在手心搓出泡沫,再抹到頭皮上,用指腹(別用指甲!會劃傷頭皮)打圈按摩30秒,發中發尾一帶而過就行,不用過度搓揉。
洗頭頻率:正常發質2-3天洗一次,干枯受損發質可以3-4天洗一次,別為了“清爽”天天洗,會洗掉頭皮自然分泌的油脂保護膜。
第2步:修護——“分層護理,給頭發‘喂飽’營養”
頭發和皮膚一樣,需要“分層護理”:護發素是“基礎保濕”,發膜是“密集修護”,精油是“鎖水防護”,缺一不可。
護發素:每次洗頭必用,重點“閉合毛鱗片”
洗完頭后,擠掉頭發多余水分(不滴水就行),取5毛錢硬幣大小的護發素,只抹發中到發尾,用手抓揉10秒,讓護發素均勻附著,停留1-2分鐘就沖掉(別停留太久,會讓頭發變重)。
發膜:每周1-2次,給頭發“做SPA”
發膜比護發素營養密度高,適合干枯分叉發質。用法很關鍵:
1. 洗完頭后,用毛巾吸干水分(頭發半干狀態吸收最好);
2. 取一大勺發膜(根據頭發長度調整),從發尾開始往上抹,避開頭皮,用手輕輕按摩2分鐘;
3. 戴上浴帽,用吹風機熱風隔著浴帽吹30秒(加熱能讓毛鱗片張開,更好吸收營養),停留5分鐘后沖洗干凈。
小技巧:如果分叉嚴重,可以在發膜里加1滴精油,修護力翻倍!
精油:濕發+干發都能用,“鎖水+防毛躁”
濕發用:吹頭發前,在發尾抹1-2滴精油,能減少吹風機熱風對頭發的損傷;
干發用:早上梳頭后,發尾或毛躁的地方抹1滴精油,手指抓揉幾下,頭發立刻變順,還能防靜電。
選精油小竅門:干枯分叉選“含角鯊烷、霍霍巴油”的(修護受損);毛躁選“含摩洛哥堅果油、杏仁油”的(保濕順滑)。
第3步:防護——“減少傷害,讓頭發‘少受罪’”
修護的同時,一定要做好“防護”,不然前面的努力全白費!
吹頭發:溫度調低,距離拉遠
吹風機是“高溫殺手”,但完全不吹又容易滋生細菌。正確做法:
先用毛巾按壓吸干水分(別搓!),直到頭發不滴水;
吹風機調“中溫檔”,風口距離頭發20厘米以上,順著頭發生長方向吹(從頭頂往下吹,幫助毛鱗片閉合);
吹到8成干就停,剩下的讓頭發自然晾干(過度吹干會讓頭發變脆)。
梳頭:選對梳子,手法輕柔
濕發用寬齒梳(梳齒間距1厘米以上),從發尾開始梳,打結的地方別硬扯,用手指慢慢解開;
干發用豬鬃毛梳(能減少靜電,還能把頭皮油脂帶到發梢,讓頭發更有光澤)。
環境防護:別讓頭發“暴曬+干燥”
夏天出門戴帽子或撐傘,紫外線會讓頭發中的黑色素流失,還會破壞毛鱗片;
空調房放加濕器(濕度保持在40%-60%),太干燥會讓頭發水分流失加快;
游泳前抹點護發素或精油,形成保護膜,減少氯對頭發的傷害。
四、不同“受損類型”,定制護理方案
干枯分叉也分“類型”,對癥護理效果更好!
染燙受損型(頭發像草,一梳就斷)
重點:補充蛋白質,修復毛鱗片
每周用1次“蛋白質發膜”(成分表有“水解角蛋白”“膠原蛋白”);
別再染燙!至少等3個月,讓頭發有修復時間;
剪去嚴重分叉的發尾(分叉是不可逆的,不剪會一直往上蔓延)。
天生毛躁型(頭發蓬松炸毛,貼頭皮又顯頭大)
重點:加強保濕,增加頭發重量
洗發水選“含保濕成分”的(比如透明質酸、甘油);
護發素和發膜選“滋潤型”,別用“清爽型”;
吹頭發時用圓梳配合吹風機,把頭發往內側卷著吹,減少蓬松感。
過度清潔型(洗頭后頭皮緊繃,頭發干澀)
重點:減少清潔頻率,修復頭皮屏障
改成3天洗一次頭,洗發水選“氨基酸表活”(溫和不刺激);
每周用1次“頭皮精華”(含神經酰胺、B5),修復頭皮屏障;
洗頭時水溫別太高,按摩頭皮時間別超過1分鐘。
頭發護理就像護膚,沒有“一勞永逸”的方法,需要耐心和堅持。別指望用一次發膜就變順滑,也別因為暫時沒效果就放棄。只要避開誤區,做好清潔、修護、防護這三步,就算是“稻草發”,也能慢慢養回光澤順滑。
最后想說:頭發是我們的“第二張臉”,對它好一點,它也會用柔軟和光澤回報你。從今天開始,試試這些方法,3周后記得回來告訴我你的變化呀!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Stylist/285812.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