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發燙完后干枯毛躁洗洗就能好嗎
答案:不能。 很多人燙完頭發現頭發像枯草,梳不通、炸毛,第一反應是“多洗幾次就好了”——但事實是,干枯毛躁的根源是燙發時的化學損傷,洗頭發只能清潔表面,根本無法修復受損的發質結構。甚至如果洗不對,還會讓頭發更干、更脆。今天就把燙發后頭發為什么會“變糟”、怎么護理才能救回來,一次性講清楚,看完你就知道該怎么對待你那“受傷”的頭發了。
一、先搞懂:燙發到底對頭發做了什么?
你有沒有發現,剛燙完頭那幾天,頭發還挺卷、挺有光澤,過一周就開始“原形畢露”?其實問題早就埋在燙發過程里了。
燙發的原理,簡單說就是“破壞再重組”。不管是冷燙還是熱燙,都會用到化學藥劑(比如巰基乙酸類的還原劑),這些藥劑會打開頭發最外層的“毛鱗片”,強行切斷頭發內部的“二硫鍵”(頭發的“骨架”),然后用卷發杠固定形狀,再用氧化劑讓二硫鍵重新組合,形成新的卷曲結構。
這個過程里,頭發至少受了三重傷:
1. 毛鱗片受損:原本光滑的毛鱗片被強行撐開,甚至斷裂,頭發就像失去了“保護層”,內部的水分和營養鎖不住,外面的濕氣、灰塵還會趁虛而入,頭發自然就變得毛躁、易打結。
2. 蛋白質流失:二硫鍵斷裂時,頭發里的角蛋白(組成頭發的主要成分)也會跟著流失,頭發失去支撐,就會變軟、變細,甚至一拉就斷。
3. 水分失衡:藥劑會帶走頭發里的天然水分,加上后續加熱(熱燙的夾板、冷燙的定型加熱),進一步蒸發水分,頭發就會從“水潤絲滑”變成“干枯炸毛”。
說白了,燙發就像給頭發做了一次“小型手術”,術后的“傷口”(受損結構)不是靠“洗一洗”就能愈合的——你見過誰做手術后靠洗澡恢復傷口的?頭發也一樣,它沒有自我修復能力,只能靠外部護理“補救”。
二、為什么“洗洗”不僅沒用,還可能更糟?
很多人覺得“干枯是因為臟,多洗幾次把化學殘留洗掉就好了”,但這其實是個大誤區。
1. 頻繁洗頭會加速水分流失
健康的頭皮和頭發,本身會分泌油脂(皮脂),這些油脂能幫毛鱗片“閉合”,鎖住水分。但燙發后毛鱗片受損,鎖水能力已經變差,如果每天洗頭,反而會把僅存的油脂洗掉,頭發失去油脂保護,水分蒸發更快,干得像“梅干菜”一點都不奇怪。
我之前有個朋友,燙完羊毛卷覺得“藥水味太重”,連續三天每天用去油洗發水洗兩次頭,結果一周后頭發直接“炸開”,梳的時候掉了一大把,后來去理發店,理發師說“毛鱗片已經碎成渣了”。
2. 普通洗發水根本無法修復損傷
超市里的普通洗發水,核心功能是“清潔”,成分里的表面活性劑(比如月桂醇硫酸酯鈉)會帶走油脂和灰塵,但沒有修復毛鱗片、補充蛋白質的作用。甚至有些含酒精、硫酸鹽的洗發水,還會刺激頭皮,讓頭發更干。
你想想,頭發的“骨架”(二硫鍵)都斷了,蛋白質也少了,靠洗發水那幾分鐘的“接觸”,能補回來嗎?就像給一塊掉了渣的墻刷清水,看著濕了,干了還是掉渣。
3. 錯誤的洗頭方式會“二次傷害”
就算你用了溫和的洗發水,洗頭時如果用力抓撓頭皮、搓揉發絲,或者水溫太高(超過40),都會讓本就受損的毛鱗片“雪上加霜”——毛鱗片一旦被搓翻、燙壞,就再也合不攏了,頭發只會更毛躁。
三、真正有用的“救發步驟”:3步讓干枯頭發回春
既然“洗洗”沒用,那到底該怎么護理?記住一個核心:少折騰、多補充、強保護。下面這3步,親測對燙發后干枯毛躁有效,我身邊好幾個燙頭翻車的朋友都試過,兩周就能看到變化。
第一步:減少清潔頻率,選對“修復型”洗護產品
洗頭頻率:正常發質2-3天洗一次,受損嚴重的(一梳就斷、像草一樣)可以4天洗一次。別擔心“油”,頭皮分泌的油脂其實是最好的“天然護發素”,少量油脂能幫毛鱗片閉合。
洗發水怎么選:避開“去油、控油、清爽”類,選含“修復成分”的:
水解角蛋白、水解膠原蛋白:補充頭發流失的蛋白質,讓頭發更有韌性(不容易斷);
神經酰胺、泛醇(維生素B5):修復毛鱗片,增強鎖水能力;
植物精油(如荷荷巴油、摩洛哥堅果油):補充油脂,讓頭發順滑。
我自己用過的“施華蔻羊絨脂洗發水”“潘婷深水炮彈洗發水”都還不錯,預算高的可以試試“卡詩黑鉆凝時洗發水”,洗完頭發不會干澀打結。
洗頭手法:水溫控制在38左右(和體溫差不多,不燙頭皮就行),洗發水先在手心搓出泡沫,再輕輕按在頭皮上,用指腹打圈按摩(別用指甲抓?。?,發絲部分用泡沫帶過就行,不用刻意搓揉。
第二步:洗完頭必做“護理三件套”,缺一不可
光靠洗發水遠遠不夠,護發素、發膜、精油這三個“護法”必須安排上,它們的作用就像給頭發“敷面膜”“涂精華”,針對性修復損傷。
1. 護發素:日常基礎護理(每次洗頭都要用)
護發素的作用是“即時順滑”,幫毛鱗片暫時閉合,減少打結。用法很關鍵:
洗完頭后,用毛巾輕輕按壓吸干水分(別用力搓!),頭發不滴水了再涂護發素;
避開頭皮(涂頭皮會油得快),從耳朵下方的頭發開始,均勻抹到發尾,重點涂最干枯的地方(比如燙卷的發尾);
停留3分鐘(別太久,不然反而讓頭發吸收過多化學成分),然后用溫水沖干凈(別用冷水,毛鱗片遇冷會收縮,但沒修復好的話容易再次打開)。
2. 發膜:每周1-2次“深度修復”
發膜比護發素的營養更濃,能滲透到發絲內部,補充蛋白質和水分,相當于給頭發“做SPA”。選發膜時,優先看含“高蛋白”“高保濕”成分的,比如“資生堂Fino發膜”“歐萊雅精油潤養發膜”。
用法:洗完頭擦干水分,把發膜均勻涂在發尾(用量別省,至少硬幣大?。?,然后用梳子梳開(讓每根頭發都沾到發膜),戴個浴帽,停留10-15分鐘(有條件的可以用吹風機熱風隔著浴帽吹30秒,加速吸收),最后徹底沖干凈。
3. 精油:吹發前+干發后“鎖水保護”
精油是“最后的屏障”,能在頭發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減少外界損傷(比如吹風機熱風、紫外線)。選精油時,避開太黏膩的(比如純橄欖油,容易讓頭發油扁塌),選質地輕薄、易吸收的,比如“摩洛哥堅果精油”“阿芙護發精油”。
用法:
吹頭發前:頭發半干時,擠1-2滴精油在手心搓熱,抓揉發尾(別涂頭皮),再用吹風機吹,能減少熱風對頭發的傷害;
干發后:如果頭發還是毛躁,再擠1滴精油,搓熱后輕輕掃過發尾,頭發會立刻變順滑(注意別用太多,不然會油)。
第三步:吹發、梳頭、造型,避開“傷發雷區”
很多人護理做足了,但吹頭、梳頭時一頓“猛操作”,前面的努力全白費。記住這幾個“避坑點”:
吹頭發:別用最高溫!吹風機調“中溫檔”,距離頭發20厘米左右,吹到8成干就停(剩下的讓它自然干)。吹的時候用梳子配合,順著毛鱗片生長的方向(從上往下)吹,能讓毛鱗片更服帖。
梳頭:用寬齒梳(別用塑料細齒梳,會扯斷頭發),從發尾開始梳(先把打結的地方梳開,再梳中間,最后梳頭頂)。如果頭發打結嚴重,先噴點護發噴霧(比如“潘婷免洗護發素”),再梳就不容易斷。
造型:燙完頭別急著用直板夾、卷發棒“二次加工”,至少等1個月讓頭發“緩一緩”。如果必須造型,一定要先涂隔熱噴霧(含硅油、植物精油的),溫度別超過180。
四、這些“民間偏方”別再試了!越用頭發越糟
最后提醒大家,網上很多“拯救干枯頭發”的偏方,其實都是坑,比如:
用醋/啤酒洗頭:醋的酸性會破壞毛鱗片,啤酒含酒精會讓頭發更干,短期可能覺得順滑,長期只會加重損傷;
涂蛋清/蜂蜜護發:蛋白質分子太大,根本進不了發絲,還會黏在頭發上,洗不干凈容易滋生細菌;
剪掉燙壞的部分:如果發尾已經分叉、斷裂(一拉就斷,沒有彈性),確實建議剪掉1-2厘米,不然分叉會向上蔓延,但別指望“剪光重長”——健康的護理比剪掉更重要。
其實燙發后頭發干枯毛躁,就像我們熬夜后皮膚變差,需要“長期調理”,而不是“速效救心丸”。別再指望“洗洗就好”,從選對洗護產品、做好護理,到改掉傷發習慣,堅持2-4周,你會發現頭發慢慢變得有光澤、有彈性,卷度也更持久。畢竟,誰不想頂著一頭柔順的卷發出門呢?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Stylist/251465.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