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服裝有哪些號型
很多男性在買衣服時都會遇到這樣的困惑:同樣是M碼,為什么這家的穿上緊身,那家的卻寬松?明明標注的是175/92A,買回來卻發(fā)現肩膀窄了一大截。其實問題就出在沒搞懂服裝號型的門道。今天這篇文章就來徹底幫你理清男性服裝號型的那些事兒,從基礎概念到測量方法,再到選購技巧,讓你從此買衣不踩坑,輕松找到合身款。
一、為什么你總買不對尺碼?揭開號型背后的"隱形規(guī)則"
前幾天同事小王吐槽,網購的三件襯衫退了兩件,要么領口卡脖子,要么衣長蓋過屁股。"明明選的都是平時穿的碼,怎么就不合適呢?"相信這也是很多男性的共同經歷。
其實,服裝號型是一個國家強制標準,并非品牌想怎么標就怎么標。但現實中,不同品牌的版型設計、目標人群差異,會讓同樣的號型出現"體感偏差"。比如歐美品牌普遍肩寬偏大,日系品牌則更貼合亞洲人身型。更關鍵的是,多數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準確尺碼,全憑感覺選S/M/L,難怪總踩雷。
二、看懂這串數字字母,號型密碼全破解
國家標準GB/T 1335.1-2008規(guī)定,男性服裝號型由"號"、"型"和"體型"三部分組成,格式為"號/型 體型",比如"175/92A"。
"號":代表身高,決定衣服的長短
以厘米為單位,是設計和選購服裝長短的依據。比如175代表適合身高175cm左右的人穿。但要注意,這里的"左右"通常指±3cm,也就是說172-178cm的人都可以考慮這個號。
"型":代表凈體胸圍或腰圍,決定衣服的肥瘦
上衣看胸圍,褲子看腰圍,同樣以厘米為單位。92A里的92,對于上衣是指胸圍92cm,對于褲子則是腰圍92cm。選購時要注意,服裝的實際尺寸會比凈體尺寸大一些,這個差值就是"松量",不同品類松量不同,比如襯衫的松量一般在10-15cm,外套則更大。
體型:用Y、A、B、C表示,反映腰胸差
這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關鍵信息!
Y型:瘦體型,胸腰差22-17cm(比如胸圍92cm,腰圍68-72cm)
A型:正常體型,胸腰差16-12cm(胸圍92cm,腰圍74-78cm)
B型:微胖體型,胸腰差11-7cm(胸圍92cm,腰圍80-84cm)
C型:胖體型,胸腰差6-2cm(胸圍92cm,腰圍86-90cm)
舉個例子:175/92A的襯衫,適合身高172-178cm,凈胸圍92cm左右,胸腰差12-16cm的正常體型男性。如果是175/92B,那就適合微胖身材的人。
三、S/M/L與國標號型怎么對應?一張表讓你秒懂
我們常說的S/M/L(小/中/大)屬于服裝規(guī)格的俗稱,并非強制標準,不同品牌差異極大。但通常會和國標號型有大致對應關系,以下為常見參考:
俗稱 | 上衣號型(身高/胸圍) | 褲子號型(身高/腰圍) | 適合身高范圍 |
---|---|---|---|
S | 165/84A | 165/72A | 160-168cm |
M | 170/88A | 170/76A | 165-173cm |
L | 175/92A | 175/80A | 170-178cm |
XL | 180/96A | 180/84A | 175-183cm |
XXL | 185/100A | 185/88A | 180-188cm |
重點提示: 此對應關系僅為參考,購買前務必查看品牌提供的詳細尺碼表!比如同一個L碼,運動品牌可能對應175/96A,而修身西裝品牌可能對應175/90A。
四、三步搞定精準測量,比導購更懂你的尺碼
與其盲目相信尺碼標簽,不如花5分鐘給自己量個準確尺寸。你只需要一根軟尺(沒有的話用繩子+直尺代替)。
第一步:測身高
赤腳站直,背靠墻壁,頭頂輕觸墻面,測量從頭頂到地面的垂直距離。注意不要踮腳,視線保持水平。
第二步:測胸圍
穿薄T恤或赤裸上身,軟尺繞胸部最豐滿處水平一周,松緊以能插入一根手指為宜。測量時保持自然呼吸,不要憋氣。
第三步:測腰圍
繞肚臍上方2-3cm處(或腰部最細處)水平一周,同樣保留一根手指的松緊度。注意不要勒太緊,也不要太松垮。
進階測量(選做):
肩寬:兩肩端點之間的直線距離,買襯衫和外套時非常重要。
袖長:從肩端點到手腕骨的直線距離。
褲長:從腰圍最上方到腳踝骨的距離(或根據個人喜好調整到小腿位置)。
小技巧: 找一件自己穿著合身的舊衣服,平鋪測量關鍵尺寸(胸圍、肩寬、衣長等),然后和新衣服的尺碼表對比,這是網購時的"黃金法則"。
五、不同品類服裝選碼技巧,避坑指南看這里
1. 襯衫選碼:重點看領圍和肩寬
正裝襯衫領圍建議比凈頸圍大1-2cm,比如脖子周長38cm,選39-40cm領圍。肩寬一定要合適,過窄會緊繃,過寬則顯邋遢。衣長蓋住臀部1/2為宜,袖長到手背虎口處。
2. T恤選碼:寬松度看個人喜好
修身款:胸圍比凈胸圍大5-8cm;
合身款:胸圍比凈胸圍大8-12cm;
寬松款:胸圍比凈胸圍大12cm以上。
肩寬可以比實際肩寬大1-3cm,太窄會限制活動。
3. 西裝選碼:講究"貼身不緊身"
西裝肩寬應與肩同寬或略寬0.5cm,袖長露出襯衫袖口1-2cm,胸圍以扣上扣子后能輕松插入一拳為宜。如果是定制西裝,還會考慮袖窿深淺、腰圍收省等細節(jié)。
4. 褲子選碼:腰圍和褲長是關鍵
腰圍建議比凈腰圍大1-2cm,避免勒肚子。褲長分九分、十分等,九分褲褲腳到腳踝上方1-2cm,十分褲剛好蓋住腳踝。大腿圍寬松度以坐下時不緊繃為宜。
六、這些"潛規(guī)則"你必須知道,品牌差異應對策略
1. 歐美品牌:版型偏大,注意看肩寬
像CK、Tommy Hilfiger等歐美品牌,通常肩寬和胸圍會比亞洲品牌大一號,175cm的人可能穿M碼就夠了。建議優(yōu)先參考具體尺寸而非S/M/L。
2. 日系品牌:版型修身,注意看腰圍
優(yōu)衣庫、無印良品等日系品牌,版型更貼合亞洲人身型,但普遍偏修身,尤其是腰部。微胖身材建議選大一碼或關注B體型的款式。
3. 國產品牌:差異較大,參考尺碼表+用戶評價
國內品牌版型差異大,有的偏歐美有的偏日系。購買前一定要看商品詳情頁的尺碼表(通常有平鋪測量尺寸),并參考評論區(qū)里"身高體重+尺碼是否合身"的留言。
4. 運動品牌:注重功能性,松量較大
運動服裝為方便活動,通常松量較大,尤其是跑步、健身類。如果喜歡修身效果,可以選小一碼。
七、常見問題解答,解決你的最后疑惑
Q:體重能作為選碼依據嗎?
A:只能作為輔助參考。相同體重的人,體型可能差異很大(比如肌肉型和肥胖型)。建議以身高、胸圍、腰圍為主要依據。
Q:衣服尺碼不合身可以退換,為什么還要這么麻煩?
A:退換貨浪費時間和精力,而且很多時候衣服的不合身不是"大了/小了",而是版型問題(比如肩窄腰寬),即使換碼也未必合適。提前做好功課能提高購物效率。
Q:體型分類怎么判斷?自己在家能測嗎?
A:能!用胸圍減去腰圍,得到的數值對照Y/A/B/C的胸腰差范圍即可。比如胸圍95cm,腰圍80cm,95-80=15cm,屬于A型。
Q:網購時沒有詳細尺碼表怎么辦?
A:優(yōu)先選擇提供詳細尺碼表的店鋪。如果沒有,可以咨詢客服,問清楚"肩寬、胸圍、衣長"等關鍵尺寸,再和自己的合身衣服對比。
買衣服是一門學問,懂點號型知識,不僅能讓你穿得更合身舒適,還能提升整體形象氣質。記住,沒有絕對的標準尺碼,只有適合自己的尺碼。下次買衣服前,不妨花幾分鐘測測自己的尺寸,對照尺碼表仔細研究一下,相信你也能成為"選碼高手"。
尊重原創(chuàng)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Costume_Design/33744.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