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級會計考試先報哪兩門-中級會計師如何備考
摘要
中級會計考試選對科目搭配,相當于贏在起跑線上。結合近5年考生通關數據和一線備考經驗,“會計+經濟法”或“會計+財管” 是更穩妥的首年報考組合——前者適合零基礎、備考時間緊張的考生(會計打基礎,經濟法記憶壓力?。?,后者適合有會計基礎、備考時間充裕的考生(兩科邏輯性強,銜接度高)。至于備考,關鍵不在“學多久”,而在“怎么學”:抓準高頻考點、拒絕假努力、用對方法,普通人也能穩過線。
一、先報哪兩門?3類考生的“避坑搭配”指南
很多人第一次報考時,要么貪心報三科,要么隨便選兩科,結果第二年壓力翻倍。其實科目搭配沒有“萬能公式”,但有“避坑原則”:首年必須拿下《中級會計實務》(下稱“會計”),因為它是另外兩科的基礎,且難度最大(每年通過率比財管低5%-8%)。剩下一科怎么選?看你的基礎和時間:
1. 零基礎/備考時間<3小時/天:優先“會計+經濟法”
適合人群:上班族、寶媽、跨專業考生(比如學文科的想轉行會計)。
理由:
會計是核心中的核心:長期股權投資、合并報表、收入準則這些“硬骨頭”,直接影響財管里“財務報表分析”的理解,先啃下來,第二年學財管會輕松很多。
經濟法是“性價比之王”:難度最低(記憶為主,計算少),備考時間靈活。比如上下班路上背法條、午休時刷5道選擇題,碎片時間就能搞定60%的內容。
真實案例:去年帶過一個30歲寶媽考生,每天只有2小時學習時間(孩子睡后),選了“會計+經濟法”。她的方法是:會計跟著張敬富老師的課逐章啃,難章節(比如合并報表)反復聽3遍,每章學完做20道教材例題;經濟法用“口訣記憶法”,比如把“公司清算組組成時間”記成“10日內成立,60日公告,30日申報”,最后兩科分別考了82分、79分。
2. 有基礎/備考時間≥4小時/天:試試“會計+財管”
適合人群:有初級會計基礎、從事財務工作(比如出納、會計助理)、全職備考的考生。
理由:
兩科邏輯性強,內容互通:會計里的“財務報表”是財管“財務分析”的基礎,會計的“成本核算”和財管的“本量利分析”高度相關。比如學完會計的“存貨計價方法”,再學財管的“存貨管理”,理解會更透徹。
財管早學早輕松:財管計算量大(每年有60%的題目需要算),公式多(比如資本資產定價模型、杠桿系數),需要大量練習來熟悉。如果第一年不學,第二年既要背經濟法,又要啃財管,很容易顧此失彼。
注意:財管別死記公式!比如“普通股資本成本”的股利增長模型,記住“當前股價=下期股利/(資本成本-增長率)”,倒推公式比硬背更有效。我去年有個學員,一開始把財管公式抄了3本筆記本,結果做題還是錯,后來改用“理解+做題”,反而2個月就掌握了80%的公式。
3. 慎選“財管+經濟法”:別讓第二年變成“硬骨頭”
避坑提醒:有些考生覺得“會計太難,先考兩科簡單的”,結果第二年考會計時,發現財管和經濟法的基礎根本用不上,相當于重新學三科。數據顯示,首年報“財管+經濟法”的考生,第二年會計通過率只有42%(比首年報“會計+X”的低20%)。除非你確定第二年能全職備考,否則別冒這個險。
二、中級會計備考:從“迷茫焦慮”到“穩過線”的4個落地步驟
選對科目后,更重要的是“怎么學”。見過太多考生每天學6小時,最后還是掛科——不是因為笨,而是方法錯了。分享4個親測有效的步驟,普通人也能復制:
1. 第一步:先搞清楚“考什么”,拒絕盲目刷題
很多人一上來就買一堆資料,從第一章學到最后一章,結果時間花了,重點沒抓住。中級會計考試有個特點:80%的分數來自20%的高頻考點。比如會計的“長期股權投資”“合并財務報表”“收入”每年考15-20分,財管的“財務分析指標”“本量利分析”“預算管理”占分30%,經濟法的“公司法”“合同法”“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占分50%。
具體做法:
找近3年真題(官網或東奧、中華會計網校都能下載),按科目整理高頻考點表。比如會計,把每章考了多少分、考了什么題型列出來,重點一目了然。
教材不用逐字看!比如會計教材有700多頁,直接看“存貨”“固定資產”這些簡單章節浪費時間,優先啃“長期股權投資”“合并報表”等難但高分的章節。
2. 第二步:制定“3階段備考表”,拒絕“假努力”
備考最怕“看起來很努力”:每天坐在書桌前8小時,其實刷手機2小時,發呆1小時。不如做個“可落地”的計劃表,明確每個階段“學什么、怎么學”。
參考計劃表(以“會計+經濟法”為例,現在開始備考):
基礎階段(現在-7月底):每天2小時(會計1.5小時,經濟法0.5小時)
會計:聽基礎課(選一個適合自己的老師,比如張敬富講得細,郭建華講得快),每章學完做30道課后題(輕一或教材例題),錯題用紅筆標出錯因(比如“知識點沒懂”“計算失誤”)。
經濟法:每天背10個法條(用碎片時間,比如早上刷牙時聽法條音頻),周末做1套章節練習題,重點記“數字型考點”(比如“有限公司股東人數2-50人”“上市公司董事會人數5-19人”)。
強化階段(8月):每天3小時(會計2小時,經濟法1小時)
會計:刷真題(近5年),按“題型”刷題(先刷單選、多選,再刷計算分析題,最后刷綜合題),綜合題重點練“長期股權投資+合并報表”“收入+所得稅”的結合題。
經濟法:背“法條關鍵詞”(不用全文背,比如“合同無效情形”記“欺詐、脅迫、惡意串通、違法”),做真題時總結“案例題答題模板”(比如“判斷+法條依據+結合材料”)。
沖刺階段(9月-考試):每天3小時(模擬卷+錯題復盤)
每周做2套模擬卷(嚴格計時,用機考系統練),重點看“哪些知識點反復錯”(比如會計的“金融資產分類”,經濟法的“增值稅稅率”),最后10天集中攻克這些“薄弱點”。
3. 第三步:3個“反焦慮”技巧,讓學習更高效
備考中最容易焦慮的是“學不會”“記不住”“怕考不過”。分享3個親測能緩解焦慮的小技巧:
碎片時間用“口訣記憶法”:經濟法法條多,死記硬背容易忘。比如“票據追索權行使期限”:“匯票6個月,本票2年,支票6個月”,記成“匯6本2支6”;“增值稅免稅項目”:“農業生產者賣自產農產品、古舊圖書、避孕藥品”,記成“農民賣自產物,舊書避孕藥免稅”。
難章節用“費曼技巧”:學完一個難章節(比如會計的合并報表),試著把知識點“講給別人聽”。如果能給完全不懂會計的人講明白,說明你真懂了。我去年學合并報表時,就天天給老公講“為什么母公司要合并子公司報表”,講著講著自己就通了。
組隊打卡防拖延:找3-5個備考搭子(微信群或線下),每天晚上8點在群里發“今日學習內容+時長”,沒完成的發20元紅包(金額別太大,主要是督促)。親測比自己一個人學效率高30%,畢竟誰也不想當“拖后腿”的那個。
4. 第四步:避坑!這3件事千萬別做
別死磕偏題難題:真題里80%是基礎題和中檔題,偏題難題只占20%。比如會計教材里“反向購買”“套期會計”,每年只考2-3分,基礎不好的直接放棄,把時間花在“長期股權投資”“收入”等高分章節上,性價比更高。
別依賴“押題”:每年都有考生等著最后“押題班”,結果押題沒中就慌了。其實押題只是“錦上添花”,不是“雪中送炭”。真正靠譜的是把高頻考點吃透,比如會計的“收入確認五步法”,不管怎么考都能應對。
別忽視機考練習:很多人平時用紙質資料做題,考試時用機考系統就慌了——公式不會輸、計算器找不到、答題區域看錯?,F在就去“全國會計資格評價網”下載機考模擬系統,每周練2次,熟悉操作比多做10道題更重要。
備考中級會計,就像跑馬拉松:選對方向(科目搭配),找對節奏(備考計劃),堅持下去(別半途而廢),終點就在前方。記?。耗悴恍枰紳M分,只要60分就夠了——把基礎打牢,高頻考點吃透,普通人也能穩穩過關。
以上備考建議基于2023年中級會計考試政策,2024年如有調整,請以官方最終公布為準。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Accounting/Accounting_titles/762947.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