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級會計職稱考試科目-科目有什么特點
備考中級會計職稱的小伙伴們,是不是常常對著考試科目犯愁?到底要考哪幾科?每科難度怎么樣?特點是什么?別慌,今天這篇文章就來給大家一次性講清楚。中級會計職稱考試一共考三科,分別是《中級會計實務》、《財務管理》和《經濟法》。這三科就像三座大山,各有各的特點,也各有各的“脾氣”。只有摸透了它們的“脾氣”,備考才能有的放矢,少走彎路。接下來,咱們就一科一科地好好聊聊,幫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一、《中級會計實務》:內容多、綜合性強,堪稱“百科全書”
要說中級會計職稱考試里哪科最難,恐怕很多人都會投《中級會計實務》一票。這科的特點太鮮明了,簡直就是會計知識的“大雜燴”。
核心特點解析:
首先,內容覆蓋面廣。從存貨、固定資產這些基礎的會計要素,到長期股權投資、金融資產這些難度較大的章節,再到收入、所得稅、合并財務報表等綜合性極強的內容,幾乎涵蓋了企業財務會計的方方面面。感覺就像在學一本會計百科全書,需要記憶和理解的知識點非常多。
其次,重點突出,難點明顯。長期股權投資、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收入、所得稅、合并財務報表,這幾個章節堪稱“五星級”難點,也是歷年考試的重點考查區域。很多考生學到長投和合并報表就開始頭疼,知識點抽象,賬務處理復雜,很容易讓人產生畏難情緒。
再次,綜合性強,跨章節考查頻繁。這科特別喜歡把不同章節的知識點串聯起來考,比如一道綜合題可能既涉及收入的確認,又涉及所得稅的調整,還可能結合財務報告的列報。這就要求我們不能孤立地學習各個章節,而是要建立起知識框架,融會貫通。
學習建議與備考痛點:
很多同學剛開始學《中級會計實務》時,可能會覺得“聽懂了,但做題就廢”。這太正常了!因為這科不僅需要理解概念,更需要熟練掌握賬務處理。我的建議是,一定要多動手做題,尤其是典型例題和歷年真題。在做題的過程中,你會發現自己哪些知識點掌握得還不牢固,哪些地方容易混淆。
另外,對于那些難點章節,比如長期股權投資和合并報表,不要害怕反復學習。第一遍聽不懂沒關系,標記下來,聽第二遍、第三遍,配合老師的講解和例題,慢慢就能找到感覺。我當時學合并報表,前前后后聽了三遍課,才勉強理清楚思路。還有,要善于總結歸納,比如把各種資產的計量屬性、減值處理方法對比起來記憶,這樣能提高學習效率。
二、《財務管理》:公式多、計算量大,需要“理性大腦”
如果說《中級會計實務》是文科中的“理科”,那《財務管理》就是純純的“理科生”了。這科的特點是公式繁多,計算量大,對邏輯思維能力要求比較高。
核心特點解析:
第一,公式是核心。從貨幣時間價值、風險與收益,到項目投資決策、營運資金管理,再到財務分析與評價,每一個章節都伴隨著大量的公式。這些公式有的簡單直接,有的則復雜難懂,需要理解其推導過程和適用條件才能靈活運用。死記硬背公式是行不通的,很容易在考試中因為記錯公式或者用錯公式而丟分。
第二,計算量較大。考試時,很多題目都需要進行繁瑣的計算,這不僅要求我們對公式掌握熟練,還需要提高計算的速度和準確性。如果平時練習不夠,考試時很可能會出現時間不夠用的情況。
第三,理論聯系實際。雖然公式多、計算難,但《財務管理》并不是一門脫離實際的學科。它所講的各種決策方法、預算管理、融資策略等,都是企業財務管理工作中會用到的實際知識。理解這些知識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場景,有助于我們更好地掌握知識點。
學習建議與備考痛點:
不少考生反映,《財務管理》的公式記不住,或者記住了也不會用。這其實是沒有真正理解公式的含義。我的方法是,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公式。搞清楚公式中每個符號代表什么,公式是如何推導出來的,它適用于什么情況。比如,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要理解它為什么能計算必要收益率,其中的β系數代表什么風險。
另外,大量練習是王道。通過做題來熟悉公式的運用,提高計算速度。可以準備一個專門的筆記本,把重要的公式整理下來,時常翻看。在做題時,盡量手動計算,不要過分依賴計算器,鍛煉自己的計算能力。還有,注意解題步驟的規范性,尤其是主觀題,步驟寫清楚不僅能幫助自己理清思路,也能在考試中獲得步驟分。我記得有一次模擬考,一道計算題因為步驟寫得比較完整,雖然最終答案算錯了一點,還是得了不少分。
三、《經濟法》:法條多、記憶量大,但“理解萬歲”
相比前兩科,《經濟法》給人的感覺可能是相對“簡單”一些,因為它主要以記憶為主。但實際上,《經濟法》也有它的難點,那就是法條眾多,內容瑣碎,記憶起來并不輕松。
核心特點解析:
首先,法條數量龐大,內容細致。《經濟法》包含了公司法律制度、合同法律制度、金融法律制度、物權法律制度、財政法律制度等多個方面的法律法規。每一部法律都有很多具體的條款,比如《公司法》中關于股東權利、公司設立、組織機構的規定,《合同法》中關于合同的訂立、履行、變更、解除的規定等等,都需要我們去記憶。
其次,考點分散,重點相對突出。雖然內容多,但《經濟法》的重點章節還是比較明確的,比如合同法律制度、公司法律制度、金融法律制度等,這些章節在考試中所占的分值比重較大,需要重點掌握。不過,其他非重點章節也不能完全放棄,因為考試也可能會涉及到一些基礎性的知識點。
再次,需要準確記憶,避免混淆。很多法條之間存在相似性,容易混淆。比如不同稅種的稅率、稅收優惠政策,不同合同的當事人權利義務等,如果記憶不準確,很容易在做題時選錯答案。
學習建議與備考痛點:
提到《經濟法》,大家最頭疼的可能就是背誦了。其實,死記硬背效果并不好,很容易忘記。理解是記憶的前提。要搞清楚法條背后的立法意圖和邏輯關系,這樣記憶起來會更深刻。比如,學習《合同法》時,可以結合生活中的案例來理解,想想如果自己遇到這樣的情況,法律會如何規定,這樣就不容易忘記了。
善于總結和對比也是學習《經濟法》的好方法。可以把相似的知識點列成表格進行對比記憶,比如各種公司的設立條件、不同票據的記載事項等。這樣能清晰地看出它們之間的區別和聯系,避免混淆。
另外,要注重關鍵詞記憶。很多法條不需要一字不差地背誦,記住關鍵的詞語和核心意思即可。在答題時,能夠用自己的話把法條的意思表達出來,并且準確引用關鍵詞,一般就能得分。還有,考前突擊記憶也很重要。《經濟法》的知識點比較容易遺忘,在考前幾天集中精力進行背誦和復習,能有效提高記憶效果。我當時就是在考前一周,把重點法條和筆記反復看了好幾遍,效果還不錯。
總結
中級會計職稱考試的三科各有特點,《中級會計實務》綜合性強、難度大,需要我們投入最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攻克;《財務管理》公式多、計算量大,需要我們理解公式、勤加練習;《經濟法》法條多、記憶量大,需要我們理解記憶、善于總結。備考中級會計職稱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挑戰,比如知識點難懂、記憶力差、學習時間不夠等等,這些都是大家可能會遇到的問題。但只要我們了解了各科的特點,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并堅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夠克服困難,順利通過考試。
以官方最終公布為準。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Accounting/Accounting_titles/760689.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