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級會計師需要考哪些科目-科目學習方法有哪些
摘要
初級會計師考試一共考兩科:《初級會計實務》和《經濟法基礎》,兩科需在同一年度內同時通過(單科合格成績不保留)。很多備考的朋友剛入門時總覺得“實務太難懂,經濟法背不完”,其實只要搞清楚各科重點、用對學習方法,零基礎也能一次通關。這篇文章會幫你拆解兩科的核心考點、難度差異,再分享親測有效的學習技巧,幫你少走彎路,高效備考。
一、初級會計師到底考哪兩科?難度如何?
初級會計考試是“門檻級”考試,科目不多,但兩科特點完全不同,備考時得“對癥下藥”。先給大家一張清晰的對比表,快速了解兩科基本情況:
1. 《初級會計實務》:偏“理科”,計算和理解是關鍵
考試時長:105分鐘(比經濟法多15分鐘,因為計算量大)
題型題量:單選20題(40分)、多選10題(20分)、判斷10題(10分)、不定項15題(30分)(注:題型題量近年穩定,2025年如有調整以官方為準)
核心章節:資產(占分約25%)、收入/費用/利潤(約20%)、財務報告(約15%),這三章加起來占60%以上,是絕對的“重頭戲”。
難度感受:對零基礎來說,第一章“會計概述”和第二章“資產”是入門難點。比如“交易性金融資產的賬務處理”“存貨計價方法(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光看概念像天書,必須結合例題才能懂。我剛開始學的時候,對著“固定資產折舊”的分錄琢磨了一下午,后來才發現“其實就是算資產用了多久、還值多少錢”,把抽象概念落地到生活場景就好理解多了。
2. 《經濟法基礎》:偏“文科”,記憶和細節是重點
考試時長:90分鐘
題型題量:和實務一樣,但考點更碎,判斷題“倒扣分”(錯選倒扣0.5分,所以不確定的別亂選)
核心章節:增值稅、消費稅法律制度(約20%)、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法律制度(約20%)、勞動合同與社會保險法律制度(約15%),這三章占分超50%,而且涉及大量“數字考點”(比如增值稅稅率、個稅起征點、試用期時長)。
難度感受:很多人覺得“經濟法就是死記硬背”,其實大錯特錯。比如“增值稅視同銷售行為”,光背條文會混,但記住“判斷標準:是否脫離企業控制+是否用于非生產經營”,就能舉一反三。我之前背“勞動合同解除的經濟補償”,總記不住“N倍工資”怎么算,后來用“工作年限×月工資”的公式+案例(比如工作3年零7個月,按4年算),一下就記住了。
二、分科目學習方法:實務“啃透例題”,經濟法“抓大放小”
(一)《初級會計實務》:3步搞定“計算難關”
實務的核心是“理解邏輯+熟練分錄”,死記硬背分錄表沒用,得知道“為什么這么做”。分享我當時的學習步驟:
1. 基礎階段:用“故事法”學概念,拒絕硬啃教材
教材里的定義太官方,比如“資產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直接看很懵。你可以把自己代入“老板”:“我開了家奶茶店,買的咖啡機(過去交易形成)、店里的現金(我擁有)、顧客欠我的錢(預期帶來利益),這些都是我的資產”——用具體場景理解抽象概念,記得牢。
2. 強化階段:主攻“高頻分錄”,每章挑10道典型例題
實務的分錄不用全背,重點抓“高頻考點分錄”。比如“資產”章節,必學“應收賬款壞賬準備”“存貨跌價準備”“固定資產折舊”;“收入”章節,重點學“銷售商品收入確認”“勞務收入確認”。每學一個分錄,先自己寫一遍,再對照答案改,然后總結“易錯點”(比如“壞賬準備”是資產類的“備抵科目”,借方記減少,貸方記增加,很多人會記反)。
3. 沖刺階段:刷真題“不定項選擇題”,練“綜合分析能力”
實務的不定項選擇題(30分)是拉分關鍵,通常結合“資產+收入”“財務報告+所得稅”考綜合題。刷真題時,別只看對錯,要搞清楚“每個小題考的是哪個考點”“為什么選這個分錄”。比如2023年真題里有一道“銷售商品+現金折扣+退貨”的題,涉及“主營業務收入”“財務費用”“主營業務成本”的分錄,你得一步一步推,哪里卡殼了就回頭補對應章節。
(二)《經濟法基礎》:告別“死記硬背”,用“框架+口訣”記考點
經濟法考點碎、數字多,直接背法條會崩潰,試試這3個方法:
1. 用“思維導圖”搭框架,先“大”后“小”
比如學“增值稅”,先搭大框架:征稅范圍納稅人稅率應納稅額計算稅收優惠。每個大框架下再填細節,比如“稅率”分“基本稅率(13%)、低稅率(9%、6%)、零稅率”,對應哪些貨物/服務(13%:一般貨物;9%:農產品、交通運輸;6%:現代服務)。框架搭好后,你會發現“零散的考點其實有邏輯”,記起來更有條理。
2. 編“口訣”記數字,把考點“變有趣”
經濟法的數字考點最頭疼,比如“試用期時長”:勞動合同3個月≤期限<1年,試用期≤1個月;1年≤期限<3年,試用期≤2個月;期限≥3年,試用期≤6個月。我編的口訣是“311,132,3上6”(3個月以下沒試用期,3-1年1個月,1-3年2個月,3年以上6個月),讀兩遍就記住了。再比如“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限額”:職工福利費≤工資薪金總額14%,工會經費≤2%,職工教育經費≤8%,口訣“1428,福利費14,工會2,教育8”。
3. 關注“新增/變化考點”,每年考試“必出題”
經濟法每年會根據政策調整內容,比如2024年個稅專項附加扣除增加了“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2025年如果有新政策(比如增值稅稅率調整),一定要重點看。這些“新考點”往往考得不難,但考頻高,是“送分題”,千萬別錯過。
三、通用備考技巧:幫你少走80%的彎路
1. 別糾結“教材 vs 網課”,新手直接“網課+輕一”
很多人問“要不要買官方教材”,其實對零基礎來說,教材太厚重(兩本加起來800多頁),直接看容易勸退。建議用“網課+教輔書(比如東奧輕一/中華夢想成真)”:網課選“基礎班”(老師會把考點講透,比如劉忠老師講實務很幽默,黃潔洵老師講經濟法邏輯清晰),教輔書用來做筆記、刷題,效率更高。
2. 時間規劃:3輪復習法,拒絕“考前突擊”
初級會計雖然不難,但“考前1個月突擊”通過率不到30%,建議至少留3個月備考:
第一輪(1.5個月):過基礎,每天2小時(實務1.5小時+經濟法0.5小時,實務難,多花時間),學完一章做一章題,錯題標紅。
第二輪(1個月):攻重點,只看高頻考點和錯題,實務主攻不定項,經濟法主攻增值稅/所得稅。
第三輪(0.5個月):刷真題,按考試時間模擬(實務105分鐘,經濟法90分鐘),適應節奏。
3. 避開3個“致命坑”
坑1:只聽課不做題——聽懂≠會做,尤其是實務,不做題永遠不知道分錄哪里錯。
坑2:追求“完美筆記”——筆記是給自己看的,別抄教材,記“考點+易錯點+口訣”就行。
坑3:糾結“難題怪題”——初級考的都是基礎,難題占比不到10%,把簡單題、中檔題吃透,就能過線。
四、注意事項:這些“細節”別忽略
報名&考試時間:2025年初級會計報名預計在2024年12月(具體以財政部通知為準),考試在2025年5月,別錯過報名時間!
兩科必須同過:單科合格成績不保留,所以別偏科,實務和經濟法至少都要學60分。
備考心態:剛開始學覺得難很正常,我當時學到“長期股權投資”(雖然初級不考,但當時誤以為考,白焦慮了),差點放棄,后來發現初級的難點其實不多,堅持下去就好。
備考初級會計,難的不是科目本身,而是“找不到方法+堅持不下去”。記住:實務多動手做題,經濟法多動腦總結,每天進步一點點,5月考試一定能過!
(注:文中考試科目、題型題量基于近年考試情況整理,2025年如有調整,以官方最終公布為準。)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Accounting/Accounting_titles/761857.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