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過中級會計師有用嗎-怎么能考過中級會計師
——32歲寶媽備考2年報過3科,這篇文章告訴你答案
我身邊有個真實案例:同事小林在財務部做了5年出納,工資始終卡在6000元。去年她咬牙考完中級會計,跳槽到新公司直接擔任財務主管,月薪翻倍還拿到了年終獎。這不是個例——在招聘網站上搜索"財務經理""總賬會計"崗位,80%的JD里都明確寫著"中級會計師優先"。
從現實角度看,中級證書至少能帶來三個改變:
1. 薪資漲幅看得見
根據智聯招聘2023年數據,擁有中級證書的會計人員平均月薪比無證者高42%,在二三線城市這個差距更明顯。我認識的財務總監王姐直言:"同樣兩個候選人,有證的哪怕經驗稍淺,我們也愿意多付2000塊工資。"
2. 職業天花板顯著提高
在國企或上市公司,沒有中級職稱幾乎不可能晉升到管理崗。我表妹在某央企財務部,去年因為沒有中級證,眼睜睜看著比她晚入職的同事競聘上了財務主管。
3. 抗風險能力增強
去年經濟下行時,她們公司裁員名單里,最先被優化的都是沒有專業證書的基礎會計。反而是手握中級證的員工,要么轉崗到更核心的財務分析崗,要么被其他公司高薪挖走。
當然也有人說"證書無用論",但我見過太多30+的會計人,因為沒有中級證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困境:想跳槽沒底氣,在原單位又看不到晉升希望。證書或許不是萬能鑰匙,但它絕對是職場進階的敲門磚。
二、備考中級會計師,這3個坑千萬別踩!
作為過來人,我見過太多考生明明很努力,卻一次次折戟考場。總結下來,無非踩了這幾個坑:
1. 盲目刷題不總結
張哥是我備考群里最拼的人,三個月刷了8000道題,結果實務只考了48分。后來才發現他做錯的題反復錯,從來沒整理過錯題本。中級考試更注重對知識點的理解,盲目刷題不如把近5年真題吃透。
2. 三科一起報卻顧此失彼
很多考生貪心,第一次就報三科,結果每科都學不扎實。其實中級成績保留兩年,建議基礎薄弱的考生第一年主攻《中級會計實務》+《財務管理》,第二年攻克《經濟法》。
3. 死記硬背不理解邏輯
經濟法法條多,很多人抱著教材死記硬背。但像增值稅、企業所得稅這些內容,必須理解計稅原理才能靈活運用。我當年用"口訣記憶法"記稅法,比如把消費稅稅目編成"三男三女去開車",效率提高了不少。
三、零基礎如何備考?分階段攻略來了
第一階段:基礎夯實期(現在-5月)
1. 教材精讀+網課精聽
推薦搭配官方教材和基礎班網課,每天保證3小時學習:
實務重點聽長期股權投資、收入準則、合并報表(占分40%+)
財管要吃透公式推導過程,不要死記硬背
經濟法先理解再記憶,合同法、公司法是重點
2. 做思維導圖梳理框架
比如把固定資產章節畫成"取得-折舊-減值-處置"的流程圖,這樣知識點一目了然。我用XMind整理了全套筆記,考試前復習效率超高。
第二階段:強化刷題期(6月-7月)
1. 分模塊突破真題
近5年真題至少刷3遍:第一遍按章節刷,第二遍按題型刷,第三遍模擬考試計時刷。特別要注意主觀題的答題規范,比如實務的會計分錄要寫清明細科目。
2. 整理錯題本
我當時準備了三個活頁本,按"錯誤原因-知識點鏈接-相似題型"分類整理。考前一周只看錯題本,提分效果立竿見影。
第三階段:沖刺模擬期(8月-考試)
1. 全真模擬考試
用機考系統每天做一套模擬題,嚴格控制時間。很多考生平時做題都會,一到考場就超時,就是因為缺乏機考訓練。
2. 背誦高頻考點
經濟法的數字考點(比如股份有限公司注冊資本最低限額)、財管的公式(資本資產定價模型、本量利分析)要集中背誦。我當時把易混考點做成卡片,上下班路上隨時看。
四、給在職考生的3條實用建議
1. 碎片化時間利用
早上通勤聽經濟法法條音頻,午休做20道選擇題,晚上孩子睡后集中學3小時。我備考時連做飯都在聽財管公式講解,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擠擠總會有。
2. 找個備考搭子
加入學習群或和同事組隊,每天打卡學習進度。去年我和群里的姐妹互相監督,誰偷懶就發紅包,最后我們5個人全都過線了。
3. 適當獎勵自己
每學完一個章節就獎勵自己看場電影,通過模擬考就買套新衣服。備考是場持久戰,學會給自己正向反饋才能堅持下去。
最后想說,中級會計師考試確實不容易,我見過邊帶娃邊備考的媽媽,也見過白天上班晚上學到凌晨的上班族。但當你拿到證書,看到工資條上的數字,收到獵頭的橄欖枝時,就會明白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記住:證書不會辜負努力的人,但努力需要用對方法。與其糾結"要不要考",不如現在就打開教材開始第一章的學習——畢竟,最好的備考時間永遠是現在。
(注:文中涉及的考試政策及數據均參考2023年官方公布信息,如有調整請以最新通知為準。)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Accounting/Accounting_titles/757568.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