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級可以跟中級會計師一起考嗎
摘要:初級會計師和中級會計師可以同時報考,但需滿足中級會計師的報名條件(如學歷和工作年限要求)。對于基礎扎實、備考時間充裕且能承受高強度學習壓力的考生,這種"一備兩考"的方式能高效利用時間;但零基礎或時間緊張的考生可能會因精力分散導致兩科備考效果不佳。建議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合理規劃備考科目與時間分配。
一、先搞清楚:能不能一起考?看這兩個硬性條件
最近總收到考生私信:"我剛畢業,想直接沖中級,但怕考不過,能不能先報初級保底?"或者"工作忙,想一年考完初級和中級,可行嗎?"其實這個問題的核心,不在于"想不想",而在于"能不能"和"適不適合"。
第一個條件:中級會計師的報名門檻是否達標
初級會計師對工作年限無要求,高中畢業就能考;但中級會計師有明確的學歷和工作年限限制(比如本科需從事會計工作滿4年,專科滿5年等)。如果你的學歷和工作年限還沒達到中級要求,哪怕初級復習得再好,也無法報名中級。這一點必須先自查,別做無用功。
第二個條件:考試時間是否沖突
初級和中級考試都由財政部統一組織,2023年初級考試在5月13日-17日,中級考試在9月9日-11日,中間相隔4個月,時間上完全不沖突。只要報名通過,完全可以"先考初級,再考中級"。
二、為什么有人敢這么"折騰"?兩類人最適合"一備兩考"
身邊真有不少人嘗試過初級+中級聯報,有人一年拿兩證,也有人兩科都掛了。關鍵在于你是否屬于這兩類"天選備考人":
第一類:基礎扎實的"順水推舟型"考生
比如本身是會計專業畢業,或者已經從事會計工作3年以上,初級的《初級會計實務》和《經濟法基礎》對你來說只是"復習鞏固"。這種情況下,備考初級相當于給中級打基礎——中級的《中級會計實務》和《經濟法》內容是初級的延伸,比如初級學"存貨入賬價值",中級會深入到"存貨減值準備的計提與轉回";初級學"增值稅計算",中級會拓展到"增值稅特殊業務處理"。
第二類:時間充裕的"全職備考型"考生
每天能保證4小時以上學習時間,且能堅持6個月以上的人。初級兩科需要150-200小時備考,中級三科需要400-500小時(如果只報中級兩科,大概300小時),加起來至少550小時。分攤到6個月,平均每天3小時。如果你是在職考生,每天下班只能學2小時,周末還要加班,那大概率會顧此失彼。
三、"一備兩考"避坑指南:這三個雷區千萬別踩
去年有個考生跟我吐槽:"本來想初級中級一起抓,結果初級60分擦線過,中級三科全掛,現在想想還不如專心攻一個。"其實她的問題不是能力不夠,而是踩了三個典型坑:
坑一:科目搭配太貪心
初級必須報兩科(實務+經濟法),中級建議第一年只報兩科(比如實務+經濟法),千萬別一上來就報中級三科。初級和中級的實務、經濟法有30%左右的重合內容,一起學能節省時間;但中級的《財務管理》完全是新內容,公式多、計算量大,零基礎學起來很吃力,容易拖垮整個備考節奏。
坑二:復習順序搞反了
正確的順序應該是"先初級后中級",而不是"兩邊同時推進"。初級5月考試,建議1-4月重點攻初級,把基礎打牢;5月考完初級后,立刻投入中級復習,利用初級的基礎快速銜接中級難點。比如初級學過"固定資產折舊",中級就可以直接跳過基礎概念,重點學"固定資產減值、處置和持有待售"。
坑三:用初級的難度要求對待中級
初級考試都是客觀題(單選、多選、判斷),偶爾出點計算題也很基礎;但中級有主觀題(計算分析、綜合題),占分比高達55%,需要寫會計分錄、計算過程和文字說明。很多人初級復習時習慣了"刷題就能過",到了中級發現主觀題完全無從下筆,這就是對難度預判不足。
四、實操攻略:這樣備考,效率至少提升50%
如果你已經確定要"一備兩考",可以參考這個經過驗證的備考計劃,親測能幫你少走很多彎路:
階段一:1-4月(主攻初級,捎帶中級基礎)
每天3小時:2小時學初級(看網課+做章節題),1小時學中級實務/經濟法的基礎章節(比如中級實務的"存貨""固定資產",經濟法的"公司法律制度")。
工具推薦:用思維導圖梳理初級知識點,比如把《初級會計實務》的"資產"章節按"貨幣資金-應收款項-存貨-固定資產"串聯起來,中級學到對應內容時直接在導圖上補充深化。
階段二:5-8月(沖刺中級,強化主觀題)
初級考完后,立刻切換到中級模式。每天4小時:2小時攻克中級重難點(比如實務的"長期股權投資""合并報表",經濟法的"增值稅""企業所得稅"),1小時做主觀題專項訓練,1小時復盤錯題。
關鍵技巧:中級主觀題一定要動手寫!比如合并報表的抵消分錄,光看答案覺得懂了,自己寫的時候總會漏掉細節。可以準備一個"主觀題錯題本",把常錯的分錄模板、計算公式整理出來,考前集中背誦。
階段三:9月(模擬考試,查漏補缺)
用近3年的中級真題做模擬考試,嚴格控制時間(實務3小時,經濟法2小時)。重點關注答題速度,很多人不是不會做,而是沒時間做完。
最后一周回歸教材,把初級和中級重合的基礎知識點快速過一遍,避免"學了中級忘初級"的情況(雖然初級已經考完,但基礎扎實對中級也有幫助)。
五、寫在最后:考證不是趕時髦,適合自己最重要
身邊有兩種極端案例:有人用一年時間拿下初級+中級,跳槽漲薪50%;也有人連續兩年"一備兩考"都失敗,最后干脆放棄了中級。其實證書只是職場的"敲門磚",更重要的是通過備考提升專業能力。
如果你符合中級報名條件,且能保證每天3小時以上學習時間,"一備兩考"確實是個高效的選擇;但如果只是跟風報考,或者每天只能擠出1小時學習,建議還是先專心考初級,打好基礎再考中級。畢竟,穩扎穩打比"竹籃打水一場空"更重要。
(注:以上內容基于2023年考試政策分析,具體報名條件、考試時間等請以財政部會計資格評價中心最終公布為準。)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Accounting/Accounting_titles/650679.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