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與雅思有什么區別,選擇考哪個更好點
最近總收到學弟學妹的私信:“哥,我打算出國留學,到底該考GRE還是雅思啊?”“聽說GRE很難,雅思簡單點?但美國學校是不是都要GRE?”其實這倆考試完全不是一回事,選錯了不僅浪費時間金錢,甚至可能耽誤申請——今天就掰開揉碎講清楚,看完你就知道自己該沖哪個了。
一、先搞明白:GRE和雅思,根本不是“競爭對手”
很多人糾結“選哪個”,其實從根上就搞錯了——GRE和雅思的“使命”完全不同,就像你問“該帶鑰匙還是帶錢包出門”,答案是“可能都需要”。
簡單說:
雅思(IELTS) 是“語言能力測試”,證明你“會不會說英語”,能不能在國外聽課、生活、跟人交流。
GRE(Graduate Record Examination) 是“學術潛力測試”,證明你“能不能搞學術”,尤其是邏輯思維、批判性分析、數理能力夠不夠讀研/讀博的門檻。
舉個例子:你去國外讀碩士,學校會先看你雅思分數——如果連課都聽不懂,其他都白搭;但光語言好不夠,還得看GRE分數——證明你有能力完成學術任務,比如寫論文、做研究。
二、5大核心區別,看完再也不迷糊
1. 考試目的:一個“測語言”,一個“測腦子”
雅思的本質是“你能不能用英語正常溝通”。比如聽力考你能不能聽懂校園廣播、租房對話;口語考你能不能描述一個經歷、表達一個觀點;閱讀考你能不能看懂報紙文章、學術摘要;寫作考你能不能寫郵件、議論文。
GRE則是“你有沒有研究生的學術潛力”。它默認你已經會英語了(所以詞匯量要求比雅思高得多,比如雅思6.5大概對應6000-7000詞,GRE verbal部分需要12000+詞),重點考邏輯:
語文(Verbal):填空考你能不能通過上下文邏輯猜詞,閱讀考你能不能分析文章結構、找作者觀點;
數學(Quant):考小學到高中的數學(但題目繞,比如“2023年2月有幾個周一”這種需要細心的題);
寫作(AW):Issue讓你發表觀點(比如“科技發展會不會讓人變懶”),Argument讓你挑別人邏輯漏洞(比如“某公司銷量上漲是因為廣告,這個結論對不對”)。
2. 適用場景:看國家、看學歷、看專業
這是最關鍵的“選擇依據”,直接決定你要不要考、考哪個:
先看國家/地區:
英聯邦國家(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新西蘭等):本科/碩士基本只看雅思(部分頂尖商科碩士可能要GMAT,和GRE類似但更側重商科邏輯);
美國:本科大多只需要托福/雅思(少數頂尖本科要SAT/ACT),研究生(尤其是理工科、文科)90%以上需要GRE+雅思/托福(商科可能要GMAT,法學院要LSAT,但GRE現在很多商科也接受了);
其他地區:歐洲、亞洲頂尖院校的研究生項目,越來越多要求GRE(比如新加坡國立、香港大學的理工科碩士)。
再看學歷:
本科:幾乎只需要雅思/托福(除非申請特別頂尖的學校,比如美國Top30本科可能要SAT,但和GRE無關);
研究生/博士:尤其是去美國、新加坡、香港等地區,大概率需要GRE+雅思。
最后看專業:
理工科(物理、化學、計算機等):GRE數學分數很重要(美國Top50學校通常要求Quant 165+,滿分170);
文科(文學、歷史、社會學等):GRE語文分數更重要(Verbal 155+,滿分170);
商科:傳統上考GMAT,但現在哈佛、斯坦福等商學院都接受GRE了,如果你又想申商科又想申其他專業,考GRE更劃算;
藝術類:大部分不需要GRE,只看雅思+作品集。
3. 考試內容:題型、難度、時長差太多
雅思(總分9分,分聽、說、讀、寫4科,各9分):
聽力(30分鐘+10分鐘填答案):4個section,前2個是生活場景(租房、問路),后2個是學術場景(講座、討論),題型有填空、選擇、匹配;
閱讀(60分鐘):3篇文章(學術類,比如“氣候變化對鳥類的影響”“古代陶瓷制作”),題型有判斷、填空、段落匹配;
寫作(60分鐘):Task1寫圖表(柱狀圖、折線圖等,150詞),Task2寫議論文(250詞,比如“要不要禁止塑料袋”);
口語(11-14分鐘):3部分,Part1日常問答(“你喜歡什么運動”),Part2個人陳述(“描述一個你去過的公園,說清楚在哪里、什么時候去的、為什么喜歡”),Part3深入討論(“現在年輕人更喜歡去公園還是健身房?為什么?”)。
GRE(總分340+6,Verbal和Quant各170,寫作6分):
語文(Verbal,2個section,共40題,60分鐘):填空(單空、雙空、三空,考邏輯和詞匯,比如“雖然他表面__,但內心其實很焦慮”,選“平靜”)、閱讀(短文章(1-2段)、長文章(4-5段),考主旨、細節、邏輯推理,比如“作者舉XX例子的目的是什么”);
數學(Quant,2個section,共40題,70分鐘):代數、幾何、概率、數據分析(題目不難,但坑多,比如“x>0,y>0,x+y=5,問xy的最大值”,答案是6.25);
寫作(AW,2篇,各30分鐘):Issue(發表觀點,比如“政府應該資助藝術還是科學”,需要舉例論證)、Argument(挑邏輯漏洞,比如“某城市裝了監控,犯罪率下降,所以監控能減少犯罪”,漏洞可能是“犯罪率下降可能是因為經濟變好,和監控無關”)。
難度對比:雅思難在“語言應用”(比如口語卡殼、寫作沒思路),GRE難在“邏輯+詞匯”(比如填空單詞不認識、閱讀長難句看不懂)。
4. 分數要求:“及格線”和“競爭力”的區別
雅思分數是“門檻”——學校會明確要求總分和單項(比如英國碩士通常要求總分6.5,單項不低于6;美國碩士雅思總分7,單項不低于6.5),達不到直接被拒。
GRE分數是“競爭力”——學校很少劃“及格線”,但會有“平均分”(比如美國Top30理工科碩士,Verbal平均155,Quant平均165,AW 3.5),分數越高,申請越有優勢(尤其對跨專業、GPA低的同學,GRE是“加分項”)。
5. 備考重點:一個“練聽說讀寫”,一個“背單詞+練邏輯”
雅思備考:
聽力:精聽(逐句聽寫,練抓關鍵詞);
閱讀:練快速定位(先看題再讀文章);
寫作:Task1背模板(開頭、描述趨勢的句型),Task2積累話題素材(教育、科技、環境等);
口語:每天開口練(找搭檔或自言自語,錄下來聽發音和流利度)。
GRE備考:
詞匯:先背3000核心詞(比如“abstain(放棄)”“ambiguity(模糊)”),再背高頻詞;
填空:練邏輯關系(因果、轉折、遞進),比如“because”后面填結果,“but”后面填相反內容;
閱讀:練長難句分析(找主干,忽略修飾);
數學:刷真題(熟悉題型和坑點,比如“百分比和百分點的區別”);
寫作:Issue積累例子(歷史、科學、文學案例),Argument背邏輯漏洞模板(無因果關系、以偏概全、數據不可靠等)。
三、到底該選哪個?3種情況對號入座
情況1:申請英聯邦本科/碩士(非頂尖商科)
選雅思。比如你申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計算機碩士,學校官網明確寫“雅思總分6.5,單項不低于6”,沒提GRE——這種情況考GRE純屬浪費時間。
情況2:申請美國/新加坡/香港的研究生(理工科/文科/部分商科)
GRE+雅思都要考。比如你申美國斯坦福大學的電子工程碩士,官網要求“托福100+/雅思7+,GRE成績(無最低分要求,但建議Quant 165+)”——這種情況少一個都不行。
情況3:本科畢業直接工作,或申請國內中外合作項目
看具體要求。比如有些外企招聘可能看雅思分數(證明英語能力),但GRE幾乎用不上;國內中外合作碩士項目(比如上海交大-法國KEDGE商學院MBA)可能只要求雅思,不要求GRE。
四、避坑指南:這些“想當然”的錯誤別犯
1. “雅思分數高,GRE就不用準備了”
錯!雅思8分只能證明你英語好,但GRE考的是邏輯。我見過雅思8分的同學,GRE Verbal考了145(滿分170,相當于百分制的50分),因為填空單詞不認識,閱讀長難句看不懂——兩者完全是兩回事。
2. “先考GRE,雅思自然就過了”
更錯!GRE對口語、聽力幾乎沒幫助,很多GRE高分選手(Verbal 160+),雅思口語卡5.5,因為“會做題”和“會說話”是兩碼事。建議:英語基礎弱(四六級500分以下)先考雅思,打牢語言基礎;基礎好(四六級600+)可以先考GRE,再刷雅思。
3. “GRE數學很簡單,不用復習”
大漏特漏!GRE數學考的是“初中到高中知識”,但題目很繞,比如“2024年1月1日是周一,2025年1月1日是周幾”(答案是周三,因為2024年是閏年,366天,366÷7=52余2,周一+2=周三)。很多中國學生數學目標是170,但每年都有不少人因為粗心、不熟悉題型考160以下。
最后說句大實話
GRE和雅思的選擇,核心看你的“目標學校和專業要求”——與其糾結,不如先去目標學校官網查清楚:“是否需要GRE?雅思最低分多少?” 把官網要求列出來,一目了然。
如果都需要考,別慌,合理規劃時間:雅思備考2-3個月,GRE備考3-4個月,兩者間隔1-2個月,完全來得及。記住:語言是敲門磚,學術能力是通行證,兩者都備好,申請才能更穩。
(注:考試政策可能隨時間調整,具體要求請以目標學校官方最新公布為準。)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yyxx/ieltszx/743985.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