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思考試缺考有影響嗎
雅思缺考到底有沒有影響?答案是:有影響,但影響程度得看具體情況。
作為考了3次雅思才上岸的“過來人”,我太懂烤鴨們糾結缺考的心情了:花2000多報名費報了名,考前一周突然發高燒;或者復習到一半發現閱讀總卡在5.5,口語part2還沒準備幾個話題,心里直打鼓“要不這次算了?”;甚至有人報名后突然換了目標院校,雅思想考ukvi但報成了普通學術類……到底這些情況能不能缺考?缺考了會不會影響下次報名?今天就結合官方政策和真實案例,把“雅思缺考”這件事說透,幫你避開我當年踩過的坑。
一、先搞清楚:“缺考”和“取消考試”不是一回事
很多人分不清“缺考”和“取消考試”,這倆區別可大了,直接關系到你的錢和時間——
“取消考試”是主動操作:如果你報名后發現有事去不了,在考試日期前至少5周(35天),可以登錄教育部考試中心雅思報名網站,申請“取消考試”。這種情況能退70%的報名費(比如2170元的考試費,能退1519元),但要扣30%手續費。不過注意:超過35天就不能取消了,系統會默認你“放棄取消資格”。
“缺考”是被動結果:報名后沒在規定時間取消,考試當天沒去(不管是睡過頭、生病還是單純不想去),都算“缺考”。這種情況,一分錢不退,而且沒法補救——你交的2170元,就真的“打水漂”了。
所以如果確定去不了,盡早取消比直接缺考劃算。但要是已經過了取消時限,就只能糾結“要不要硬著頭皮去考”了——這才是大家最關心的:缺考到底有啥后果?
二、雅思缺考的3個“真實影響”,第1個最肉痛
1. 經濟損失:2170元直接“蒸發”,比買真題香多了
這是最直接也最讓人心疼的影響。現在雅思考試費已經漲到2170元(學術類),ukvi更是2220元。這筆錢夠買一整套《劍橋雅思1-18》(不到500元),報個10節口語一對一(差不多1500元),或者吃頓火鍋+看場電影+買件新衣服……結果因為缺考,啥都沒撈著,純純浪費。
我當年第一次考雅思,就是因為考前一天熬夜改論文,早上起不來直接缺考了。后來看著銀行卡余額少了2000多,心疼得好幾天沒睡好——那可是我兼職攢了兩個月的錢啊!所以如果不是萬不得已,真的別輕易讓這筆錢“打水漂”。
2. 報名限制:大部分考點“沒影響”,但個別考點有“隱形規則”
很多人擔心:“缺考會不會被官方拉黑?下次不讓報名了?”
這里可以明確說:全球范圍內,雅思官方(British Council/IDP)沒有“缺考后限制報名”的統一規定。我翻遍了雅思官網的《考生須知》,里面只提到“考生應按時參加考試”,沒說缺考會影響后續報名。
但!劃重點——個別考點可能有“隱性規則”。
之前有同學反饋:在某二線城市的大學考點(非北上廣深),半年內缺考2次后,第三次報名時系統提示“需聯系考點說明情況”,耽誤了一周才審核通過。后來打電話問考點,對方說“為了避免資源浪費,對頻繁缺考的考生會適當審核”。
所以保險起見,如果你所在的城市考點比較少(比如只有1-2個),或者之前已經缺考過1次,考前最好給考點打個電話確認(聯系方式在報名網站的“考點信息”里能找到),問問“如果這次缺考,下次報名會不會有影響”,別等報名時才發現問題。
3. 心理影響:比“考砸了”更難受的是“我本可以”
這一點很少有人提,但其實對備考節奏影響最大。
我見過兩種極端情況:
一種是“棄考后擺爛”:有個學妹第一次報名后覺得沒復習好,直接缺考了。結果后面總想著“反正上次也沒去,這次晚點復習也行”,拖到申請季才開始著急,最后只能gap一年。
另一種是“棄考后后悔”:我朋友小王,二戰雅思時因為前一天模考寫作只拿了5.5,心態崩了沒去考。后來成績出來,同考場的同學說“那次寫作題目超簡單,小作文是流程圖(她最擅長的),大作文是教育類(她背過模板)”。她現在提起這事還拍大腿:“要是當時去考,說不定就過了!”
其實雅思考試就像“打怪升級”,哪怕沒復習好,去考場走一趟也能收獲經驗:聽力語速、閱讀題型分布、口語考官的提問風格……這些“實戰信息”比模考更真實。所以除非真的有不可抗力,否則“硬著頭皮去考”往往比“缺考”更劃算——至少你知道自己差在哪兒了。
三、這3種情況,建議你“咬牙也要去考”
不是所有“沒準備好”都該缺考,這幾種情況,哪怕心里沒底,也建議你去考場試試:
1. 只是“覺得沒復習好”,但能坐滿3小時
很多人缺考的理由是“閱讀還沒刷完劍18”“口語part2只準備了20個話題”。但說實話,雅思沒有“完全準備好”的一天——就算你刷完所有真題,也可能遇到沒見過的題型;就算背完所有話題,考官也可能追問你沒準備的細節。
我第三次考雅思時,閱讀只刷到劍15,口語part2還有10個話題沒準備。但我還是去了,結果閱讀遇到的匹配題剛好是我擅長的,口語考官看我緊張,還主動引導我多說(最后口語6.5,比模考高了0.5)。
所以只要你能坐滿3小時,不中途棄考,就值得去——說不定“運氣”就來了呢?
2. 后面有明確的申請截止日期
如果你已經定了“3個月后要交雅思成績”,那這次考試就是“必須抓住的機會”。缺考意味著你少了一次試水的機會,萬一后面考試題目變難、或者自己狀態更差,可能直接錯過申請季。
我室友當年申請香港中文大學,截止日期是4月30日。她2月缺考了一次,想著“3月再考”,結果3月考試遇到聽力新題型,只考了6分,只能趕4月最后一場,每天學到凌晨2點才勉強考到6.5。她說:“要是2月去考了,哪怕考6分,也知道該補哪里,不至于最后那么狼狽。”
3. 報名費是“爸媽給的”或“省吃儉用攢的”
如果這筆錢是你自己兼職攢的,或者爸媽特意給你準備的“考試基金”,缺考時的愧疚感會翻倍。我第一次缺考后,我媽沒罵我,但說“錢是小事,你浪費的時間和機會才可惜”——這句話比任何批評都讓我難受。
所以如果報名費對你來說“來之不易”,哪怕去考場寫滿答案、說滿時間,也算“給這筆錢一個交代”。
四、這2種情況,建議你“果斷缺考”
當然,也不是所有情況都要硬撐。這兩種情況,缺考反而是更理性的選擇:
1. 突發健康問題,可能影響考試或身體
比如高燒39度、急性腸胃炎(上吐下瀉)、崴腳走不了路……這種時候別硬撐。我之前在考場見過一個女生,發著燒考試,聽力聽到一半直接暈過去了,最后被救護車拉走——成績沒拿到,還耽誤了治療,太不值了。
如果真的生病,記得保留好醫院的診斷證明(比如病歷、繳費單)。雖然缺考不退費,但萬一后續需要申請“特殊情況復議”(比如考試中突發疾病影響發揮),這些證明可能有用(不過概率很低,主要是為了自己安心)。
2. 報名信息填錯,去了也考不了
比如姓名拼音寫錯(和護照不一致)、證件類型選錯(用身份證報名但沒帶身份證)、考試類型報錯(想考ukvi但報了普通學術類)……這種情況去了考場也會被拒考,白跑一趟。
之前有個同學,報名時把“張曉明”寫成“Zhang Xiaoming”(正確應該是“Zhang Xiaoming”,但他多打了個空格),結果考試當天核對信息時被攔下,只能缺考。所以報名后一定要反復檢查信息,發現錯誤趕緊聯系官方修改(考前3天內不能改信息,要注意時間)。
五、如果真的缺考了,接下來該怎么辦?
要是你已經缺考了,別沉浸在“2000塊白花了”的懊悔里,這3件事趕緊做:
1. 確認考點是否有“多次缺考限制”
登錄教育部考試中心雅思報名網站,找到你所在的考點,查看“考生須知”或“常見問題”,有沒有提到“缺考次數限制”。如果沒找到,直接打電話問考點工作人員(電話在報名網站的“考點聯系信息”里),比如:“您好,我上次考試缺考了,下次報名需要注意什么嗎?”
2. 分析缺考原因,避免下次再犯
是“沒復習好”?那就列個詳細的備考計劃(比如每天背80個單詞、刷2篇閱讀、練1個口語話題);是“突發有事”?下次報名時避開可能沖突的時間(比如期末周、實習忙的時候);是“心態崩了”?考前一周每天花10分鐘做“心理建設”(比如告訴自己“考砸了也沒關系,就當積累經驗”)。
3. 盡快報名下一場考試,別拖延
缺考后最忌諱“擺爛”——越拖越不想學,最后陷入“缺考焦慮更不想學再缺考”的惡性循環。建議缺考后1-2周內就報名下一場(根據自己的復習進度定時間,別太趕也別太拖),用“報名截止日期”逼自己進入備考狀態。
最后說句大實話
雅思缺考的核心影響,其實是“金錢損失”和“可能的心理負擔”。對后續報名、成績記錄的影響,只要不是“頻繁缺考+考點有特殊規定”,基本可以忽略。
所以糾結“要不要缺考”時,不妨問自己兩個問題:“這筆錢我花得心疼嗎?”“如果不去考,我會后悔嗎?”如果兩個答案都是“是”,那就咬牙去考;如果真的有不可抗力,那就果斷缺考,把精力放在下一次。
畢竟雅思只是申請路上的一道坎,一次考試的得失,遠不如“清楚自己要什么、該怎么努力”重要。
(以上信息基于當前雅思官方及教育部考試中心公開政策整理,不同考點可能存在細微差異,具體以官方最新通知為準。)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yyxx/ieltszx/713101.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