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學習英語單詞
每天盯著孩子背單詞,結果第二天問“apple怎么拼”,孩子瞪著眼睛說“忘了”;買了一堆單詞卡,孩子翻兩頁就扔一邊,說“沒意思”;自己英語不好,想教又怕教錯,只能干著急——如果你家也有這樣的“單詞難題”,別慌,今天這篇文章,咱們就聊聊怎么讓孩子從“討厭記單詞”變成“主動玩單詞”,親測有效的方法,看完就能用。
一、先解決“不想記”:用孩子的“語言”喚醒興趣
孩子不愛記單詞,不是因為“笨”,而是因為我們總用“成人思維”逼他們——對著單詞表死磕、抄10遍默寫20遍,這種“任務式學習”別說孩子,連大人都覺得枯燥。想讓孩子主動學,得先把單詞變成他們“看得懂、玩得來”的東西。
1. 把單詞“種”進生活場景,讓孩子覺得“有用”
說實話,孩子對“考試要考”的東西沒概念,但對“能幫我解決問題”的東西特別上心。比如帶孩子逛超市,看到蘋果就問:“你看這個紅紅的水果,英文怎么說呀?想不想用英語告訴爸爸你想吃?” 買完東西結賬時,讓孩子試著說“Thank you”;回家路上看到公交車,指著“BUS”問:“這三個字母像不像小火車?它念‘巴士’,就是我們坐的公交車哦?!?
我見過一個媽媽更絕:她把家里的冰箱貼換成了單詞卡——“milk”貼在牛奶盒上,“spoon”貼在勺子上,“bed”貼在床頭。孩子每天刷牙看到“toothbrush”,吃飯看到“bowl”,時間長了,不用刻意背,這些單詞就像“家里的老朋友”,自然就記住了。關鍵是,孩子會覺得“原來英語就在我身邊,不是書本上的符號”。
2. 用孩子的“玩具”包裝單詞,讓學習像“玩游戲”
孩子天生喜歡玩,與其讓他們“學習時別玩”,不如“玩的時候順便學”。比如孩子喜歡樂高,就和他一起用積木拼字母:“我們拼個‘C’好不好?像不像小月亮?再拼個‘A’,尖尖的屋頂!把‘C’和‘A’連起來,就是‘cat’(貓)啦!” 喜歡奧特曼的孩子,告訴他“奧特曼叫‘Ultra Man’,‘Ultra’就是‘超級’的意思,你也是媽媽的‘Ultra Baby’!”
還有個簡單的游戲叫“單詞尋寶”:把單詞卡藏在家里各個角落,讓孩子找,找到后讀出來就能“解鎖獎勵”(比如一顆糖、多玩10分鐘積木)。孩子會覺得“記單詞=玩游戲=拿獎勵”,根本不覺得是在學習。
3. 讓單詞“演”起來,用故事和角色扮演激活想象力
小孩子都是“戲精”,喜歡模仿和編故事。比如學“run”“jump”“eat”這些動作單詞時,你可以說:“我們來玩‘小動物模仿秀’,我說‘rabbit runs’,你就像小兔子一樣跑;我說‘monkey eats banana’,你就假裝吃香蕉,好不好?” 孩子邊玩邊動,身體記住了,單詞也記住了。
還可以和孩子一起編“單詞小故事”:比如用“sun”“bird”“tree”三個單詞,編“早上sun出來了,bird在tree上唱歌”。孩子會覺得“原來單詞能講故事”,甚至會主動問“媽媽,我們今天用什么單詞編故事呀?”
二、再解決“記不住”:用科學規律對抗遺忘
解決了“想不想學”,接下來是“能不能記住”。很多家長說“孩子今天記明天忘”,其實不是孩子記憶力差,而是我們沒抓住“記憶規律”。大腦就像個“漏勺”,剛記住的東西如果不及時“補漏”,很快就漏光了。
1. 別貪多,每天“啃一小塊”,比“一次塞一堆”更有效
有些家長著急,讓孩子一天背20個單詞,結果孩子壓力大,反而一個都記不住。其實孩子的專注力有限:幼兒園孩子一次記3-5個,小學低年級5-8個,高年級10個左右就夠了。關鍵是“少量多次”,比如每天分3次記:早上起床后5分鐘(大腦清醒)、放學回家后10分鐘(復習當天內容)、睡前5分鐘(睡前記憶效果好)。
我朋友家孩子上二年級,她每天只讓孩子學3個單詞,但要求“會讀、會認、能說一個句子”。比如學“dog”,孩子要能指著家里的玩具狗說“This is a dog”。半年下來,孩子不僅積累了500多個單詞,還能簡單對話,比那些一天背20個、轉頭就忘的孩子扎實多了。
2. 抓住“忘事關鍵期”,及時復習比“多學新的”更重要
咱們大腦有個“壞毛病”:剛記住的東西,30分鐘后會忘50%,1天后忘70%,1周后可能只剩10%。所以記單詞不是“學完就完事”,而是要在它“溜走”前趕緊“抓回來”。
簡單的復習節奏可以這樣:
當天晚上:花5分鐘,讓孩子用自己的話說說“今天學了什么單詞,它是什么意思,在哪里見過”;
第二天早上:刷牙時問兩個單詞,比如“昨天學的‘book’是什么呀?我們現在看的繪本是不是‘book’?”;
周末:把一周學的單詞做成“單詞小書”,和孩子一起讀一遍,或者玩“單詞配對”游戲(一邊是圖片,一邊是單詞,讓孩子連線)。
不用搞復雜的計劃,就利用碎片時間“見縫插針”,孩子不覺得累,記憶還牢固。
3. 給單詞“找親戚”,用“關聯記憶”代替“孤立背誦”
單個單詞就像散落的珠子,不好撿;但如果把它們串成“項鏈”(找到關聯),就好記多了。比如學“rain”(雨),可以順便學“rainbow”(彩虹,雨后出現的)、“raincoat”(雨衣,下雨穿的);學“happy”(開心),可以告訴孩子“unhappy”(不開心,前面加個“un”就反過來了)、“happiness”(開心的感覺,后面加“ness”變成名詞)。
孩子可能不懂“詞根詞綴”,但你可以說“這些單詞是‘一家人’,‘rain’是媽媽,‘rainbow’是寶寶,它們長得像,意思也有關系”。用這種“單詞家族”的方式,孩子記一個就能聯想一串,效率翻倍。
三、最后解決“不會用”:讓單詞從“紙上符號”變成“生活工具”
很多孩子單詞背了一堆,卻不敢說、不會用,為什么?因為我們總讓他們“背單詞”,卻沒教他們“用單詞”。單詞不是用來“默寫”的,是用來“交流”的,只有讓孩子在“用”中記,才能真正變成自己的東西。
1. 從“說”開始,別怕錯,先“敢開口”再“說正確”
家長最容易犯的錯是“孩子一說錯就糾正”,比如孩子說“I like apple”,馬上打斷“不對,是apples”。次數多了,孩子就不敢說了:“反正我說不對,不說了?!?其實剛開始學,“敢說”比“說對”重要100倍。
正確的做法是:孩子說“I like apple”,你笑著回應“哦,你喜歡apple呀,媽媽也喜歡apples,我們一起吃apples好不好?” 先肯定孩子的表達欲,再用正確的說法重復一遍,孩子慢慢就會模仿。日常對話里多“塞”單詞:吃飯時問“要rice還是noodles?”,出門時說“Put on your coat,it’s cold”,孩子聽多了,自然就會用了。
2. 在“讀”里“撿”單詞,讓孩子在故事中“偶遇”學過的詞
繪本是最好的“單詞應用場景”。比如讀《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里面全是顏色和動物單詞:“brown bear”“red bird”“yellow duck”。孩子讀故事時,看到學過的單詞會特別興奮:“媽媽,這個‘bird’我們學過!” 沒學過的單詞,不用刻意教,讓孩子根據圖片猜意思,比如看到“purple cat”,結合圖片知道是“紫色的貓”就夠了。
關鍵是“讀孩子感興趣的書”:喜歡汽車的讀《Cars》相關繪本,喜歡公主的讀《Snow White》,孩子因為喜歡故事,自然會主動關注里面的單詞。
3. 用“輸出”倒逼“記住”,讓孩子當“小老師”或“創作者”
教別人是最好的學習方式。讓孩子每天當“小老師”,教你1個單詞:“今天寶寶教媽媽學‘dog’,怎么讀呀?它是什么意思呀?” 孩子為了“教好媽媽”,會主動記牢單詞。
還可以讓孩子“創作”:畫一張“單詞畫”,比如畫一只貓,旁邊寫上“cat”;寫一句“單詞日記”,比如“I eat cake.”(就算寫錯也沒關系,重點是愿意表達);甚至編一首“單詞歌”,用《兩只老虎》的調子唱“apple, apple, red red, sweet sweet”。孩子在“創造”的過程中,會覺得“單詞是我的工具,我能用它做很多事”,學習動力自然就來了。
其實啊,讓孩子學英語單詞,從來不是“背多少個”的問題,而是“孩子愿不愿意學、記不記得牢、會不會用”的問題。少一點“單詞表轟炸”,多一點“生活場景融入”;少一點“糾錯批評”,多一點“游戲化引導”;少一點“急功近利”,多一點“耐心陪伴”。當孩子覺得“記單詞是好玩的事,是能幫我和世界對話的工具”時,不用你催,他們自己就會主動去探索了。
試試這些方法,也許明天你家孩子就會跑過來跟你說:“媽媽,我今天又認識了一個‘新朋友’(單詞)哦!”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yyxx/Children_English/711327.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