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基礎不好的學生怎么學
摘要
英語基礎不好,從來不是“學不會”的借口,而是“沒找對方法”的暫時困境。我見過太多從30分逆襲到120分的學生,他們并非天賦異稟,只是用對了“笨辦法”——不貪多、不焦慮,從最基礎的地方扎根,把每個小知識點啃透。這篇文章會帶你避開“死記硬背”“語法恐懼癥”“開口羞恥”這些坑,用5個可落地的步驟,讓你從“看不懂、說不出、考不好”變成“能讀懂、敢開口、分數穩”。
一、先搞清楚:你所謂的“基礎差”,到底差在哪?
很多學生一提英語就頭疼:“老師,我單詞背了就忘,語法像天書,聽力跟聽天書似的,閱讀一篇錯一半……” 別急著否定自己,先靜下心來想想:你的“差”,是真的“什么都不會”,還是“學過但沒學透”?
我之前帶過一個高二學生,英語常年50分左右,他說自己“單詞量為零”。但我讓他寫26個字母,他能寫對;讓他讀“Hello”“Thank you”,發音也還行。后來發現,他不是“零基礎”,而是學過的東西沒形成體系——比如“book”知道是“書”,但“books”為什么加“s”?“I like book”為什么錯?這些最基礎的語法點,他其實“見過”,但沒“吃透”,導致后面學什么都像“空中樓閣”。
真實的“基礎差”,往往藏在這些細節里:
單詞:認識“apple”,但不知道“an apple”“apples”的用法;
語法:知道“主語+謂語+賓語”,但分不清“謂語”到底是啥;
聽力:單個單詞能聽懂,連在一起就“斷片”;
閱讀:每個單詞都認識,連起來不知道句子在說啥。
所以,第一步不是急著“補”,而是把學過的東西“撈起來”——從小學到初中的課本翻出來,看看哪些是“眼熟但說不出所以然”的,這些才是你要攻克的“真·基礎”。
二、單詞:別再從“abandon”背到“zoo”了,這3個方法讓你記得牢、用得上
單詞是很多人最頭疼的坎,尤其是基礎差的學生,總覺得“背了就忘,不如不背”。但你有沒有想過:為什么你背“good”“bad”這些詞不會忘?因為你在句子里見過、用過。孤立背單詞,就像記陌生人的名字,當然容易忘;但把單詞放進“場景”里,就像記住“總給你帶零食的同桌”,想忘都難。
1. 用“場景聯想法”記單詞,比死記硬背效率高3倍
別再拿著單詞書從“A”開始啃了,試試“場景分類法”:把單詞按“生活場景”打包記。比如“點餐”場景,你需要記:menu(菜單)、order(點餐)、delicious(好吃的)、bill(賬單);“天氣”場景:sunny(晴天)、rainy(雨天)、windy(刮風)、temperature(溫度)。
舉個例子:記“delicious”時,別只寫“美味的”,而是聯想“昨天媽媽做的紅燒肉,我吃了兩碗,心里想‘This is so delicious!’”——把單詞和你的真實經歷綁在一起,大腦會自動“存檔”,下次看到或用到時,就能立刻“調取”。
2. 優先記“高頻詞”,別在生僻詞上浪費時間
基礎差的學生最容易犯的錯:看到一個生詞就查、就背,結果花了2小時記“quarantine(隔離)”“serendipity(意外驚喜)”,卻連“important(重要的)”“because(因為)”這些高頻詞的用法都沒搞懂。
中考英語大綱里,核心高頻詞只有800個左右;高考也才3500個,其中真正影響閱讀和寫作的“核心高頻詞”,其實只有1000個左右。你可以找一本《初中英語高頻詞手冊》(或直接搜“中考英語高頻詞表”),每天記10個,先把這些“地基詞”啃下來。
怎么判斷是不是高頻詞? 翻開課本,哪個詞出現的次數多,就先記哪個。比如“is/am/are”“have/has”“go/went/gone”,這些詞貫穿小學到高中,必須滾瓜爛熟。
3. 用“碎片時間”重復,別指望“一次記牢”
大腦的記憶規律是“重復對抗遺忘”,但很多學生總想著“今天背50個,明天就能全記住”,結果第二天忘一半,直接放棄。正確的做法是:少量多次,利用碎片時間重復。
比如早上起床后10分鐘,記5個單詞;課間10分鐘,復習早上記的5個;晚上睡前10分鐘,再過一遍。每次不用多,重點是“每天見一面”。就像你每天見同桌,哪怕不刻意記,也不會忘了他長啥樣,單詞也一樣。
三、語法:別再對著“時態表”發呆了,從“一句話”開始學,簡單到能上手
語法是很多人的“噩夢”,什么“一般現在時”“現在完成時”“定語從句”,光名字就勸退一半人。但你有沒有發現:我們說中文時,從來不會想“我現在用的是‘主謂賓結構’還是‘把字句’”?因為語法本質是“語言的規律”,先“用起來”,再“總結規律”,比死記規則容易100倍。
1. 從“寫對一句話”開始,別一上來就啃長難句
基礎差的學生,先別想著“寫出復合句”,能把“主謂賓”寫對就贏了一半。比如:
錯誤:I very like English.(中文直譯,錯)
正確:I like English very much.(副詞“very much”放句尾)
怎么練?翻開課本,找最簡單的句子(比如小學課本里的“I have a pen.”“She is a student.”),每天仿寫3句。寫的時候問自己:“主語是誰?謂語是什么?賓語有沒有?” 比如仿寫“I like apples.”,可以換成:
I like bananas.
He likes cats.
My mom likes cooking.
仿寫3天,你會發現:原來“主謂賓”這么簡單,根本不用背規則,寫多了自然就會。
2. 用“句子拆解法”學語法,把長句“拆成零件”
遇到復雜的句子(比如“Because I like English, I often read English books.”),別慌,用“//”把句子拆開:
前半句:Because I like English(原因)
后半句:I often read English books(結果)
再比如“那個穿紅色衣服的女孩是我的朋友”,翻譯成英語:The girl in red is my friend.
主語:The girl(那個女孩)
定語:in red(穿紅色衣服的,修飾“女孩”)
謂語:is(是)
賓語:my friend(我的朋友)
每次遇到看不懂的句子,就像“拆樂高”一樣,把每個部分標出來,拆多了,你會發現:再長的句子,也是由“簡單零件”拼起來的。
3. 準備“錯題本”,只記“你總錯的那類題”
很多學生錯題本記了一大本,結果考試還是錯。為什么?因為他把所有錯題都抄上去,根本沒分類?;A差的學生,錯題本不用“全”,但要“準”——只記你反復錯3次以上的語法點。
比如你總錯“a/an/the”的用法,就專門記一頁“冠詞錯題”:
錯誤:I have cat.(缺“a”)
正確:I have a cat.(可數名詞單數前加“a/an”)
錯誤:She is a university student.(“university”開頭是輔音音素,用“a”,不是“an”)
每次記錯題時,別只寫“正確答案”,要寫“為什么錯”,比如“因為忘了可數名詞單數前要加冠詞”。這樣下次再遇到類似題,你就會條件反射地想:“上次就是因為這個錯的,這次不能再犯。”
四、聽力和口語:別怕“開口錯”,先當“模仿怪”,再當“表達者”
基礎差的學生最容易“啞巴英語”:聽力聽不懂,開口不敢說。但你想想:我們學說話時,不也是先“聽”爸媽說,再“模仿”著說,最后才會自己表達嗎?英語也一樣,先“輸入”(聽),再“模仿”(說),最后“輸出”(自己說),一步都不能少。
1. 聽力:從“1分鐘短對話”開始,別一上來就聽新聞
很多學生覺得“聽力難”,是因為一上來就聽BBC、VOA,語速快、生詞多,自然聽不懂。基礎差的學生,聽力材料一定要“簡單、慢速、貼近生活”。
推薦你從“課本配套聽力”開始(比如人教版Go for it! 課本的聽力錄音),或者“新概念第一冊”的聽力(語速慢,內容都是日常對話)。每天聽1段,1-2分鐘就夠,第一遍盲聽,聽懂大概意思;第二遍看文本聽,把沒聽懂的單詞標出來;第三遍不看文本,跟著錄音“跟讀”,模仿語音語調。
堅持2周,你會發現:原來“聽力”不是“天書”,只是你之前沒找對“入門材料”。
2. 口語:先“跟讀模仿”,再“自言自語”,最后“找人練”
開口難?那就先“不要臉”——把自己當成“鸚鵡”,跟著錄音“模仿”。比如聽一句“Hello, how are you?”,你就跟著讀,模仿錄音里的語氣(升調還是降調)、語速(快還是慢)、重讀(哪個詞讀得重)。
模仿1周后,試試“自言自語”:比如早上起床,對著鏡子說:“Good morning, today is Monday. I need to go to school.”;晚上睡前說:“Today I ate noodles for lunch. They were delicious.” 不用怕說錯,哪怕是“Chinglish”(中式英語)也沒關系,先“敢說”,再“說好”。
如果有條件,找個同學一起練“情景對話”:比如“點餐”“問路”“打招呼”,把課本里的對話演一遍。你會發現:說得多了,那些“我不會”“我說錯了怎么辦”的焦慮,慢慢就消失了。
五、閱讀和寫作:別貪“難文章”,先把“簡單材料”讀透、寫順
閱讀和寫作是“輸出型”能力,需要積累,但基礎差的學生往往急于求成:閱讀非要選高考真題,寫作非要寫“高級句型”,結果讀不懂、寫不出,反而打擊信心。其實,閱讀和寫作就像“蓋房子”,先把“磚塊”(單詞、簡單句)準備好,再慢慢“砌墻”(段落、文章)。
1. 閱讀:從“帶圖畫的分級讀物”開始,讀懂比“讀難”更重要
基礎差的學生,別碰“長篇小說”“高考閱讀”,先從“分級讀物”入手,比如“書蟲系列入門級”(適合小學到初中水平),每本只有幾十頁,帶圖畫,單詞簡單,故事有趣(比如《灰姑娘》《小紅帽》的英文版)。
讀的時候,別逐字查詞典,先“猜意思”:比如看到“The cat is on the mat.”,就算不認識“mat”,也能從“cat is on...”猜到是“貓在某個東西上”,可能是“墊子”。讀完后,合上書,用英語簡單復述故事(哪怕只有3句話:“There is a cat. It is on the mat. The mat is red.”)。
堅持1個月,你會發現:閱讀時“猜詞”的能力變強了,讀得也越來越快——因為你不再害怕“生詞”,而是學會了“在語境中理解”。
2. 寫作:先“仿寫句子”,再“寫小段落”,最后“寫完整文章”
寫作最忌諱“空著腦袋硬寫”?;A差的學生,寫作起步階段一定要“仿寫”——找課本里的簡單句,換幾個詞,變成自己的句子。
比如課本里有:“My favorite food is noodles.” 你可以仿寫:
My favorite food is rice.
My favorite sport is basketball.
My favorite subject is English.
仿寫熟練后,試試“寫小段落”,比如“介紹我的朋友”:
I have a friend. His name is Tom. He is 13 years old. He likes playing football. We often play together.
別覺得“簡單”,能把這些句子寫對、寫順,就已經超越了很多“基礎差”的學生。等你能輕松寫5句小段落,再慢慢學“連接詞”(and, but, so, because),讓句子之間有邏輯,比如:
I have a friend. His name is Tom, and he is 13 years old. He likes playing football, so we often play together after school.
最后想說:基礎差不可怕,可怕的是“一邊焦慮,一邊不動”
我帶過的學生里,有從30分逆襲到120分的,也有一直停留在50分的。區別不是“聰明”或“笨”,而是“有沒有耐心”——英語基礎差,就像“給漏雨的房子補屋頂”,得一片瓦一片瓦地換,急不來。
每天記10個高頻詞,仿寫3個句子,聽1段短對話,讀1頁簡單讀物……這些事看起來“小”,但堅持3個月,你會發現:試卷上的單詞認識了,句子能看懂了,開口也不那么怕了。
記?。河⒄Z不是“天賦游戲”,而是“方法+堅持”的較量?;A差的你,只要肯沉下心,從“最小的一步”開始走,總有一天會發現:原來自己也能把英語學好。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yyxx/Children_English/574277.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