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學英語是怎么學的呢
說起學生學英語,我總能想起鄰居家那個上初二的男孩——每天背單詞到晚上11點,課本上的單詞表畫滿了熒光筆,可下次考試還是錯一大片;還有我表妹,小學時英語次次考90分,到了初中突然“斷崖式下滑”,說“語法像天書,怎么都記不住”。其實啊,學生學英語不是“背得多就學得好”,很多時候問題就出在“學”和“用”脫節了。今天咱們就好好聊聊,學生到底是怎么學英語的?那些看起來“努力卻沒效果”的坑,到底怎么避開?
一、學生學英語,最容易踩的3個“無效努力”坑
坑1:把“背單詞”當成“抄單詞”,背了就忘才是常態
我見過太多學生,每天雷打不動抄50個單詞,每個單詞抄10遍,抄完合上書就忘。問他“abandon什么意思”,他能脫口而出“放棄”,可讓他用這個詞造個句子,憋半天說“我 abandon 英語了”——這就是典型的“孤立背單詞”。單詞不是孤立的符號,是有“語境生命力”的。就像你認識“蘋果”,不是因為你背了“蘋果=apple”,而是因為你見過蘋果的樣子、吃過蘋果的味道,甚至聽過“蘋果砸中牛頓”的故事。單詞也一樣,脫離句子和場景,背得再熟也只是“短期記憶”。
坑2:把“學語法”當成“記公式”,會做題卻不會說話
“一般現在時表示經常發生的動作,第三人稱單數要加s”——這句話幾乎每個學生都背過,可寫句子時還是會犯“ He play football every day”的錯。為什么?因為語法不是數學公式,你知道“1+1=2”就能做題,但語法是“語言的邏輯習慣”。比如中文說“我吃飯”,英文說“I eat rice”,順序一樣;但中文說“我明天去公園”,英文要說“I will go to the park tomorrow”,“明天”的位置就變了。這些“習慣”不是靠背規則能學會的,得靠“看例句、模仿說、自己用”慢慢磨出來。
坑3:把“練口語”當成“考試項目”,開口就怕“說錯了”
我高中時英語老師總說“高考不考口語,不用練”,結果班里一堆“啞巴英語”——閱讀能考滿分,遇到外教只會說“Hello, thank you, goodbye”。現在的學生雖然重視口語了,但很多人還是放不開:怕發音不標準被笑,怕語法錯被糾正,干脆不說。其實啊,語言的本質是“溝通工具”,不是“完美藝術品”。你說“ I very like English”,對方能聽懂“你喜歡英語”,這就夠了;等你說多了,自然會發現“應該說 I like English very much”。一開始就追求“完美”,反而會把自己“憋死”。
二、不同階段的學生,學英語的“隱藏需求”完全不一樣
小學生:別逼他“背單詞”,先讓他“覺得英語好玩”
我侄女上小學三年級,她媽媽每天讓她背20個單詞,結果孩子看見英語書就哭。后來我建議她換個方式:用《小豬佩奇》英文版代替動畫片,看完讓孩子用英語說說“佩奇今天做了什么”;買英語拼圖,拼完讓她認一認圖上的單詞(比如“sun”“tree”)。現在侄女每天主動問“姑姑,今天我們看哪集佩奇呀?”——小學階段的英語,重點不是“學了多少”,而是“有沒有興趣”。就像小孩子學說話,沒人刻意教他“主謂賓”,但聽多了、玩多了,自然就會說了。
初中生:別只盯著“語法書”,重點練“把句子說完整”
初中英語突然增加了語法難度:時態、從句、非謂語……很多學生一下子懵了。我之前帶過一個初三學生,語法填空總能做對,但讓他寫一篇80詞的作文,全是“簡單句+錯誤語法”。后來我讓他每天做一件事:用當天學的語法點,編一個“自己的小故事”。比如學了“現在完成時”,就讓他說“ I have lived in Beijing for 10 years. I like this city because the food is delicious”。一開始他說得磕磕絆絆,堅持一個月后,作文里的復合句明顯多了,語法錯誤也少了。初中階段,英語要從“認單詞”轉向“用句子”,能把一句話說完整、說通順,比死記語法規則有用得多。
高中生:別只刷“模擬題”,試試“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
高中生學英語,很容易陷入“為了考試而學”的怪圈:閱讀只看題目不看文章,寫作背模板套句子。但高考英語改革后,越來越重視“實際應用能力”——比如讀一篇關于“環保”的文章,不僅要選答案,還要能用英語概括“作者的觀點”;寫作文時,套模板的分數越來越低,有自己真實想法的反而得分高。我建議高中生試試“英語生活化”:比如用英語寫購物清單(“milk, eggs, apples”),看TED演講時用英語記筆記(哪怕只記關鍵詞),甚至和同學用英語討論“周末去哪玩”。當英語從“試卷上的題目”變成“生活里的工具”,你會發現“應試”反而成了“順便的事”。
三、3個“反套路”學習法,親測能讓英語“越學越輕松”
方法1:單詞別“背”,要“綁”——把單詞綁在“場景”里記
我高中時背單詞總忘,后來發現一個竅門:把單詞和“畫面、聲音、動作”綁在一起。比如背“delicious”,我會想象媽媽做的紅燒肉,然后說“ This braised pork is delicious!”(邊說邊做“流口水”的動作);背“exhausted”,就聯想自己跑完800米后的樣子,說“I feel exhausted after running”。現在我還記得“abundant”這個詞——當時學這個詞時,老師指著窗外的樹說“Look, the leaves are abundant in summer”,我看著滿樹的綠葉,一下子就記住了“abundant=豐富的”。你看,單詞不是“背”來的,是“體驗”來的。下次背單詞,別只盯著單詞表,試著給它“編個小故事”“配個畫面”,記得會牢10倍。
方法2:語法別“記”,要“串”——用一個故事串起所有語法點
語法規則太多?試試“故事串聯法”。比如學“時態”,你可以編一個“小明的一天”:
早上:“Yesterday, Xiaoming got up at 7:00. He brushed his teeth and ate breakfast.”(一般過去時)
現在:“Now, he is sitting in the classroom. He is listening to the teacher.”(現在進行時)
晚上:“Tonight, he will do his homework and watch TV.”(一般將來時)
一直:“He always plays basketball after school. He has played for 3 years.”(一般現在時+現在完成時)
一個故事串起5種時態,比單獨背“過去時表示過去發生的動作”好記多了。你也可以試試用自己的生活編故事,比如“我的周末”“我的愛好”,把學到的語法點都塞進去,用多了自然就“內化”了。
方法3:口語別“練”,要“聊”——從“自言自語”開始,慢慢“向外輸出”
很多學生不敢開口說英語,是因為“沒人對話”。其實啊,“自言自語”就是最好的練習方式。比如你早上起床,看到窗外下雨了,可以說:“It's raining today. I need to take an umbrella.”;吃午飯時,說:“This rice is a little hard. I don't like it.”。一開始可能覺得“有點傻”,但堅持一周,你會發現“開口說英語”越來越自然。等你敢“自言自語”了,再試著“向外輸出”:用英語和AI聊天(比如ChatGPT),在英語學習群里發語音,甚至鼓起勇氣和外教說幾句。記住,口語的核心是“溝通”,不是“完美”,哪怕說得不流利,只要對方能聽懂,你就贏了。
四、最后想說:學英語就像學走路,別總想著“一步到位”
我見過太多學生,一開始就想“我要半年考雅思7分”“我要和外國人流利對話”,結果因為太難而放棄。其實學英語就像學走路:先會爬,再會站,然后慢慢走,最后才能跑。小學生先“玩著學”,培養興趣;初中生“用著學”,練句子;高中生“想著學”,用英語表達自己的觀點。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的重點,不用急著“超前學”,也別害怕“學得慢”。
最重要的是,別把英語當成“負擔”,把它當成一個“新朋友”——你愿意花時間了解它、和它“聊天”,它自然會“回報”你。下次再有人問“學生學英語是怎么學的呢”,你可以告訴他:“就像學說話一樣,多聽、多說、多在生活里用,慢慢就會了。”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yyxx/Children_English/573207.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