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不愛學英語怎么辦
說實話,每次在家長群里看到“孩子英語作業拖到半夜”“背單詞像擠牙膏”的吐槽,我都特別能理解那種焦慮——明明知道英語重要,可自家娃就是提不起興趣,課本嶄新,單詞表空白,逼急了還掉眼淚。其實啊,小學生不愛學英語,真不是孩子“懶”或“笨”,多半是我們用錯了打開方式。今天就結合我見過的真實案例,跟大家聊聊怎么讓孩子從“抵觸英語”到“主動學英語”,方法簡單,家長看完就能上手。
先別急著罵孩子,這3個“坑”你可能也踩過
很多家長一看到孩子不愛學英語,第一反應是“孩子態度有問題”,要么盯著背單詞,要么報補習班,結果孩子越來越抵觸。其實問題可能出在我們對“學英語”的理解上。
坑一:把英語當“任務”,而不是“能玩的工具”
上周碰到鄰居王姐,她正拿著英語書訓孩子:“這5個單詞今天必須背會,背不完不準睡覺!”孩子一邊抹眼淚一邊機械地重復,可過了10分鐘問他,還是記不住。
你想啊,大人被迫做不喜歡的任務都會煩躁,何況孩子?英語對他們來說,本來是個陌生的“新東西”,如果一開始就被貼上“必須完成”“要考試”的標簽,孩子只會把它當成“敵人”。就像我們小時候被逼著吃不愛吃的菜,越逼越反感,一個道理。
坑二:用“成人思維”教英語,孩子根本聽不懂
我朋友家的朵朵,三年級,之前英語考試總不及格。后來我去她家才發現,她媽媽教英語時,總說“這個單詞是名詞,那個是一般現在時”。朵朵一臉懵:“媽媽,‘名詞’是什么?能吃嗎?”
小學生的認知還停留在“具體形象思維”階段,他們理解不了抽象的語法概念,也記不住“主謂賓”。你跟他們說“apple是蘋果”,他們能懂;但你說“apple是可數名詞,復數加s”,他們只會覺得“好難,不想學”。
坑三:學了不用,孩子覺得“英語沒用”
最典型的就是“啞巴英語”——孩子背了一堆單詞,卻從沒機會用。我見過一個孩子,單詞量2000+,但問他“你喜歡吃什么水果”,他只會說“apple”“banana”,再復雜一點就卡殼。
孩子是很“現實”的:如果學了一個東西,在生活中用不上,不能幫他解決問題,也不能讓他覺得“我很厲害”,他就會覺得“學這個干嘛?沒用”。就像我們學開車,如果永遠只在模擬器上練,不上路,慢慢也會覺得沒意思。
4個“笨辦法”,讓孩子主動愛上英語(附具體操作)
其實讓小學生喜歡學英語,關鍵是讓他們覺得“英語好玩”“有用”“我能學會”。分享幾個親測有效的方法,都是普通家長能做到的,不用花大價錢,也不用家長英語多好。
方法一:把英語變成“游戲”,讓孩子在玩中“順便學”
孩子天生喜歡游戲,與其逼他背單詞,不如把英語變成“闖關游戲”。這里有3個簡單易操作的小游戲,家長可以直接帶孩子玩:
1. 單詞卡片“配對消消樂”
準備一些英語單詞卡片(比如水果、動物、日常用品),正面是圖片,反面是單詞。家長和孩子各拿一半,輪流翻卡片,如果翻到“apple”和“蘋果圖片”配對成功,就贏走這組卡片,最后卡片多的人獲勝。
我同事家的孩子,一開始連“cat”都不認識,玩了一周這個游戲,現在看到貓就會喊“cat!cat!”,還主動問“媽媽,小狗怎么說?我要做新卡片!”
2. 英語版“你畫我猜”
家長用英語說一個簡單的詞(比如“sun”“dog”“ice cream”),讓孩子畫出來;或者孩子說詞,家長畫。畫得不像也沒關系,重點是在笑聲中記單詞。
我女兒有次讓我畫“elephant”,我畫得像個大土豆,她笑到打滾,邊笑邊說:“媽媽,大象有長鼻子!是‘long nose’!”你看,她自己就把“long nose”記住了。
3. 角色扮演“小場景”
比如玩“超市購物”:孩子當收銀員,家長當顧客。家長說:“I want an apple, please.”孩子回應:“Here you are. Five yuan.”(不用管語法對不對,敢說就好)。或者玩“醫生和病人”:“I have a headache.”“Drink some water.”
這些場景都是孩子熟悉的,他們會覺得“原來英語能用來買東西、看醫生”,慢慢就有了興趣。
方法二:把英語“搬進生活”,讓孩子覺得“有用”
英語不是“課本里的知識”,而是“能用的工具”。只要在生活中多給孩子“用英語”的機會,他們就會覺得“學這個有用,我要學”。
1. 日常對話“碎片化輸入”
不用刻意安排時間,吃飯、穿衣、上學路上都能說。比如:
早上穿衣服:“寶貝,今天穿紅色的外套(red coat)還是藍色的(blue)?”
吃早餐:“這是牛奶(milk),那是雞蛋(egg),你要先吃哪個?”
放學路上:“看,那是公交車(bus),我們坐的是自行車(bike)。”
一開始孩子可能不回應,沒關系,你堅持說,他聽多了自然會模仿。我鄰居家孩子,媽媽每天接他放學都指著路邊的東西說英語,三個月后,孩子主動指著樹說:“媽媽,tree!”
2. 用英語解決“小問題”
比如孩子想要玩具,你可以說:“用英語說‘我想要玩具’(I want toy),媽媽就給你。”一開始他可能說得不標準,你幫他糾正:“是‘I want a toy’,再說一遍?”孩子為了拿到玩具,會努力學。
或者晚上睡覺前,讓孩子用英語說一個今天學的詞,才能講故事。這種“用英語換好處”的方式,孩子不會覺得是“任務”,反而會有成就感。
3. 看動畫、聽兒歌“磨耳朵”
選孩子喜歡的英語動畫(比如《小豬佩奇》英文版,語速慢、內容簡單),每天看10-15分鐘(別太長,傷眼睛)。看完后,家長可以問:“佩奇剛才吃了什么呀?”引導孩子回憶“cake”“ice cream”。
兒歌也很有用,比如《ABC Song》《Head Shoulders Knees and Toes》,孩子跟著唱的時候,不知不覺就記住了單詞和發音。我女兒之前學“head”“shoulders”,就是邊唱邊指身體部位,一周就全記住了。
方法三:給孩子“成就感”,讓他覺得“我能學會”
孩子最怕的不是難,而是“我永遠學不會”。只要讓他嘗到“學會英語”的甜頭,他就會更愿意學。
1. 從“小目標”開始,讓孩子“跳一跳夠得著”
別一上來就讓孩子背課文、記50個單詞,先定個小目標:比如今天學會3個水果單詞,明天能用英語說自己的名字和年齡。目標完成后,給孩子一個小獎勵(不是物質獎勵,比如一個擁抱、一句“你真棒”、讓他當“小老師”教你)。
我朋友的兒子,之前英語考50分,她沒罵他,而是說:“我們下次目標是55分,只要多對一道選擇題就行。”孩子覺得不難,努力了一周,考了58分,高興得跳起來。現在他自己定目標:“媽媽,下次我要考65分!”
2. 多“夸細節”,少“空洞表揚”
孩子背會一個單詞,別說“你真棒”,要說“你今天記‘banana’的時候,先想了它的顏色是黃色,這個方法真好,媽媽都沒想到!”夸細節能讓孩子知道自己哪里做得好,以后會更愿意嘗試。
有次我女兒用英語說了一句“媽媽,I love you”,我抱著她說:“你居然會用‘I love you’了!媽媽聽了好開心,感覺心里暖暖的!”她眼睛一亮,后來每天都會說好幾遍。
3. 讓孩子當“小老師”,教家長學英語
孩子都喜歡“當老師”的感覺。你可以故意“示弱”:“寶貝,這個單詞媽媽忘了怎么讀,你教教我好不好?”孩子會特別認真地教你,教的時候他自己也鞏固了知識。
我見過一個二年級的孩子,因為媽媽總讓他“教英語”,現在每天主動看英語繪本,說“我要學多點,才能當媽媽的老師”。
方法四:選對“啟蒙材料”,別讓孩子被“難倒”
很多孩子不愛學英語,是因為課本太難、太枯燥。選對材料很重要,要“孩子喜歡、難度適中”。
1. 繪本:選“圖多字少、故事有趣”的
比如《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棕熊,棕熊,你看到了什么?),每頁都是重復的句式,“I see a red bird looking at me.”孩子讀幾遍就能跟著說。還有《Goodnight Moon》(晚安,月亮),講的是小兔子睡前和房間里的東西說晚安,內容貼近孩子生活,語言簡單。
讀繪本時,別逼孩子“認字”,就指著圖講故事,孩子感興趣了,自然會問“這個是什么”。
2. 分級讀物:從“0基礎”開始,循序漸進
比如牛津樹、RAZ-Kids,這些分級讀物難度從易到難,故事有趣,還有配套音頻。孩子讀第一級時,可能一頁只有1-2個單詞,慢慢到后面句子變長,但因為前面基礎打好了,不會覺得難。
我同事給孩子用RAZ-Kids,從AA級(每頁一個詞配一張圖)開始,現在讀到C級,孩子每天主動要求“媽媽,我今天要讀5本!”
3. 避開“成人化”的教材
別給孩子用那種全是單詞表、語法規則的書,孩子看不懂,也沒興趣。選有動畫、有游戲、有貼紙的教材,比如《迪士尼英語分級讀物》,里面有孩子熟悉的米奇、艾莎,孩子會因為喜歡角色而喜歡學英語。
最后想說:耐心比方法更重要
其實每個孩子對英語的“開竅”時間不一樣,有的孩子可能一個月就喜歡上了,有的可能需要半年。家長千萬別急,更別拿自家孩子跟別人比。
記住:孩子抵觸的不是英語,是“被強迫學習”的感覺;孩子需要的不是“考高分”,而是“我能學會、英語很好玩”的信心。
試著把英語變成孩子生活中的“小驚喜”“小游戲”,少一點“必須”“應該”,多一點“我們一起玩”“你教教我”,相信用不了多久,你家孩子也會主動跑過來跟你說:“媽媽,今天我學了個新的英語單詞!”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yyxx/Children_English/503998.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