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福考試有沒有聽力-托福聽力怎么考高分
開頭摘要
托福考試當然有聽力,而且聽力是整個考試的“核心引擎”。不光有單獨的聽力部分,口語和寫作里也藏著聽力的“影子”——比如口語第3-6題需要聽對話/講座,寫作的綜合任務更是要先聽懂講座才能動筆。可以說,聽力能力直接決定了托福總分的上限。今天這篇文章,就從“托福聽力到底考什么”講到“怎么一步步從‘聽到頭大’到‘穩拿28+’”,全是實戰干貨,備考的你一定要看到最后。
一、托福考試到底有沒有聽力?——不僅有,還是“重頭戲”
很多剛開始了解托福的同學會問:“托福聽力是單獨考嗎?占分多不多?” 這里明確說:托福聽力不僅單獨成 section,還貫穿了整個考試的“半壁江山”。
1. 單獨的“聽力部分”:30分,直接決定基礎分
托福聽力部分(Listening Section)是獨立的,一般有2-3個部分(加試時會多1個),每個部分包含1篇對話(Conversation)和2篇講座(Lecture),共34-51道題,滿分30分。
對話(Conversation):通常是學生和校園工作人員(如圖書館管理員、輔導員)或教授的日常交流,比如“學生借不到書怎么辦”“論文選題和教授討論”,時長3-5分鐘,考6道題。
講座(Lecture):就是大學課堂的“迷你版”,內容涉及天文、生物、藝術史、地質等學科,比如“恐龍滅絕的原因”“印象派繪畫的特點”,時長4-6分鐘,每篇考6道題。
2. 隱藏的“聽力考點”:口語和寫作也離不開
更關鍵的是,口語和寫作的“綜合任務”必須依賴聽力:
口語第3題(校園場景)、第4題(學術概念)、第5題(學生問題)、第6題(學術講座),都需要先聽一段對話或講座,再復述內容、表達觀點。
寫作的“綜合寫作”,要先讀一篇學術文章,再聽一段反駁文章的講座,最后總結兩者的關系——如果講座沒聽懂,這部分基本就涼了。
所以說,聽力差的同學,托福總分很難突破80分;想上100+,聽力至少要25+;目標110+,聽力必須沖28+。這不是夸張,是我帶過200+學生總結出的“鐵律”。
二、托福聽力怎么考高分?——3個階段+5個技巧,從“聽不懂”到“穩拿28+”
很多同學的痛點是:“單詞都認識,連在一起就聽不懂”“筆記記得亂七八糟,聽完就忘”“講座里的學術名詞太多,直接懵了”。其實聽力提分有章法,按“基礎強化沖刺”三階段走,再配上實戰技巧,2個月足夠從15分提到25+。
階段一:基礎期(1-4周)——解決“聽不懂”的根源
核心目標:能聽懂80%的日常對話和簡單講座,辨清連讀、弱讀,積累學科高頻詞。
1. 先搞定“聲音”:別讓“連讀弱讀”成為絆腳石
很多同學單詞背了不少,但聽到“not at all”變成“no-ta-tall”、“I am”變成“aim”就反應不過來——這就是“辨音能力”不足。
方法:用“影子跟讀法”練耳朵。選TPO里的對話(語速慢、生活化),一句一句跟讀:先盲聽1遍,再看著文本聽1遍,最后不看文本,跟著錄音同步復述(比錄音慢0.5秒)。每天30分鐘,2周就能明顯感覺“耳朵變靈了”。
材料:TPO1-20的對話部分(難度低,適合入門)。
2. 再背“學科詞”:別讓“專有名詞”卡殼
講座里的學術詞匯(比如photosynthesis、plate tectonics)是重災區。但這類詞有規律:同一學科反復出現,比如“地質學”常考“erosion(侵蝕)、magma(巖漿)”,“生物學”常考“mutation(突變)、symbiosis(共生)”。
方法:按學科整理高頻詞。比如聽完10篇生物講座,把出現3次以上的詞記下來,標注“發音+含義+常見搭配”(比如“photosynthesis”搭配“process by which plants make food”)。
工具:推薦《托福聽力學科詞匯表》(網上能找到,按學科分類,比盲目背紅寶書高效)。
階段二:強化期(5-8周)——從“聽懂”到“做對題”
核心目標:能抓住對話/講座的主旨、邏輯和細節,筆記記得清晰,做題正確率穩定在80%以上。
1. 精聽:逐句分析,搞懂“為什么錯”
精聽是提分的“核武器”,但很多同學方法不對:要么逐句聽寫(浪費時間),要么聽完就對答案(沒分析錯誤原因)。
正確步驟:
盲聽1遍,做題(不糾結,選完就過);
逐句精聽:1句1暫停,聽懂意思后,用自己的話復述(比如“教授說這個理論有兩個缺點,第一個是數據樣本太小”);
對答案,分析錯題:是“沒聽到細節”(漏聽)、“聽錯了”(辨音錯),還是“聽懂了但理解錯”(邏輯沒理清)?
跟讀錯題對應的句子,模仿語音語調(培養“語感”)。
重點:每天精聽1篇講座+1篇對話,比泛聽10篇有用。
2. 筆記:用“符號+縮寫”,別當“聽寫員”
很多同學筆記記得密密麻麻,結果做題時找不到重點——筆記的核心是“幫助回憶”,不是“記錄所有內容”。
實用技巧:
縮寫:用首字母(如“gov=government”)、常見縮寫(如“info=information”);
符號:↑(上升)、↓(下降)、(導致)、?(疑問)、(重要);
結構:按“主旨分論點1+例子分論點2+例子”記,比如講座開頭記“主旨:恐龍滅絕新理論”,然后“分論點1:火山活動(例子:印度德干暗色巖)”“分論點2:氣候變化(例子:植物化石減少)”。
提醒:剛開始記不全很正常,練10篇后會越來越順,重點是“先聽懂,再記關鍵詞”,別為了記筆記漏聽內容。
階段三:沖刺期(9-12周)——適應考試節奏,搞定“難題”
核心目標:模考時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所有題目,錯題控制在5道以內(對應28+)。
1. 模考:用TPO還原真實考試
托福聽力部分每篇對話/講座的播放時間固定,做題時間也有限(每道題約1分鐘),平時練習不計時,考試時容易慌。
方法:每周用TPO最新套題(比如TPO50以后)模考1次聽力部分,嚴格計時(1個section約20分鐘),中間不暫停、不查詞。模考后重點分析“哪些題是因為時間緊做錯的”,比如“最后2道題來不及細看”,下次提前留足時間。
2. 復盤“高頻錯題”:搞定“推斷題”和“態度題”
沖刺階段,簡單的“細節題”基本不會錯,拉分的是“推斷題”(What can be inferred about...)和“態度題”(What is the professor's attitude toward...)。
推斷題:答案不會直接說,要根據上下文邏輯推。比如教授說“This theory was popular in the 1980s, but recent studies have raised some questions”,推斷“這個理論現在有爭議”。
態度題:注意語氣變化,比如遲疑(“Well...I'm not sure if that's accurate”)、反問(“Do you really think that's the case?”)、舉例(用“for example”引出支持/反對的理由)。
5個“偷分”技巧,幫你多拿3分
除了系統備考,這些實戰技巧能幫你在考場上“少丟分、多拿分”:
1. 抓“信號詞”:轉折(However/But)、因果(Therefore/So)、舉例(For instance/Such as)、強調(Important/Remember)后面,90%是考點。
2. 預判“考點”:對話里“學生的問題+解決方案”必考,講座里“新理論vs舊理論”“現象+解釋”必考,聽的時候重點盯這些部分。
3. 別糾結“生詞”:遇到聽不懂的詞,先標記(比如記“?”),繼續聽后面的內容——很多時候通過上下文能猜出來,比如“...and this process, called photosynthesis, is how plants get energy”,即使不認識“photosynthesis”,也知道是“植物獲取能量的過程”。
4. 泛聽“磨耳朵”:利用碎片時間聽科學美國人60秒(SSS)、TED-Ed科普視頻(選5分鐘以內的),不用做題,就練“抓大意”的能力。
5. 錯題分類整理:準備一個“聽力錯題本”,按“對話/講座”“細節題/推斷題”分類,每周復習1次,避免重復踩坑。
最后想說
托福聽力確實是塊“硬骨頭”,但它也是提分最“穩”的部分——只要方法對,每天1-2小時,2-3個月就能從“聽不懂”到“28+”。我帶過一個學生,剛開始聽力只有17分,按“基礎期練辨音+學科詞,強化期精聽+筆記,沖刺期模考+復盤”的步驟走,3個月后考了29分,總分從85提到108。
記住:聽力提分沒有“捷徑”,但有“路徑”——別焦慮,別貪多,每天進步一點點,你會發現“聽懂托福”其實沒那么難。
(注:文中涉及的托福考試題型、分值等信息基于當前官方公布內容,如有調整,請以ETS官方最終公布為準。)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yyxx/756804.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