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備考應該注意哪些事項
備考GRE的同學,十有八九都經歷過這樣的時刻:單詞書背了3遍,做題時還是“單詞都認識,句子看不懂”;數學明明是中國學生強項,卻總在“陷阱題”上丟分;寫作套了模板,分數卻卡在3分上不去……
GRE不是“背完單詞就能過”的考試,而是“用對方法才能贏”的博弈。作為一個曾經二戰才考到335的“過來人”,今天就結合自己和身邊人踩過的坑,聊聊備考時必須注意的那些事——從基礎規劃到各科技巧,再到心態調整,全是干貨,建議收藏慢慢看。
一、別讓“無效努力”消耗你:避開3個致命誤區
很多人備考GRE的狀態是“看起來很努力”:每天背200個單詞、刷50道題,卻始終在310分徘徊。問題往往出在這幾個誤區里,看看你有沒有中招:
1. 單詞:“背了就忘”不是記憶力差,是方法錯了
痛點:“我每天花3小時背單詞,紅寶書背了4遍,做題時還是想不起來意思!”
這是90%的人都會踩的坑——把“背單詞”等同于“記拼寫+中文釋義”。但GRE考的是“單詞在語境中的邏輯作用”,比如“plausible”你背“合理的”,但在填空題里它常和“actually”搭配表“看似合理實則不然”;“qualified”背“有資格的”,但在閱讀里可能是“有限制的”(比如“a qualified agreement”是“有保留的同意”)。
正確做法:
用“考法導向”背單詞:優先記《GRE核心詞匯考法精析》(紅寶書)里的“考法釋義”,比如“cynic”不只要記“憤世嫉俗的人”,還要記“認為人皆自私的人”(這是它在填空題里的高頻考法)。
結合真題例句背:遇到生詞別急著查詞典,先看真題語境,比如填空題干里“though”“but”這些邏輯詞,往往能幫你反推單詞的感情色彩(正向/負向)。我當時整理了500個高頻詞的真題例句,背完明顯感覺“單詞認識了,句子也能串起來了”。
2. 刷題:“題海戰術”不如“錯題復盤”
痛點:“我刷完了《填空機經1500題》《閱讀機經300篇》,模考分數還是沒漲!”
GRE的題目是“換湯不換藥”的——考點就那些(填空考邏輯關系,閱讀考主旨/細節/推理),刷1000道題不復盤,不如認真分析100道錯題。我一戰時刷了800道填空,錯了就標個紅,結果二戰前復盤發現:同樣的“取反邏輯”(比如“even though”引導的轉折),我還是會錯,因為根本沒搞懂“空格和哪個詞取反”。
正確做法:
準備“錯題本”,按“錯誤類型”分類:比如填空分“邏輯關系判斷錯”“單詞考法記錯”“空格對應對象找錯”;閱讀分“主旨題跑偏”“細節定位錯”“推理過度”。
每道錯題問自己3個問題: 正確答案為什么對?(對應哪個考點?) 我為什么錯?(是單詞不認識?還是邏輯沒看出來?) 下次遇到類似題,怎么避免再錯?(比如“看到‘paradox’就先找矛盾雙方”)。
3. 寫作:“模板萬能”是最大的謊言
痛點:“我背了網上的寫作模板,Issue寫‘同意/不同意’,Argument找‘邏輯漏洞’,為什么分數還是3分?”
ETS明確說過“模板化寫作會被扣分”。比如Issue部分,你寫“Admittedly... However... Therefore...”,但論點空洞(比如“科技發展有好處,因為方便生活”),沒有具體例子支撐;Argument部分,只說“作者忽略了其他因素”,卻不指出“具體是哪些因素”(比如“樣本數量不足”“因果關系倒置”),分數肯定上不去。
正確做法:
Issue:用“‘觀點+具體例子’結構”。比如論證“科技是否讓人更孤獨”,可以舉“社交媒體看似連接人,實則減少面對面交流”,再具體到“Facebook用戶數量增加,但美國孤獨感指數上升”(數據來自《美國心理學雜志》)。
Argument:按“邏輯漏洞類型”針對性攻擊。比如遇到“調查類”題目,就從“樣本代表性”“調查方式”“數據時效性”入手;遇到“因果類”題目,就指出“可能存在他因”“因果倒置”。我當時總結了8類邏輯漏洞的攻擊模板(不是句子模板,是思路模板),二戰寫作直接從3分提到4.5分。
二、分階段備考指南:從0基礎到330+的實操步驟
GRE備考不是“一股腦往前沖”,而是“按階段定目標”。結合大部分人的備考周期(3-6個月),分享一個親測有效的分階段計劃——
階段1:基礎鋪墊期(1-2個月):別急著刷題,先“打通任督二脈”
目標:詞匯量達到8000+,能看懂長難句,數學公式全掌握。
每天時間分配:
詞匯:1.5小時(新詞100個+復習舊詞200個,用“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表規劃,比如第1天背的詞,第2、4、7天復習)。
長難句:1小時(用《GRE/GMAT長難句教程》,每天分析10句,重點劃“主干+修飾成分”,比如“Although A, which B, C”,先找主干“C”,再看“Although A”和“which B”的作用)。
數學:1小時(過《數學高分快速突破》,把“排列組合”“概率”“幾何”等高頻考點的公式記牢,比如“標準差公式”“三角形重心坐標公式”,別覺得簡單,考場上記錯公式真的會慌)。
避坑提醒:這階段別碰真題!很多人急著刷題,結果單詞不認識、句子看不懂,打擊信心還浪費題。我一戰時就是第1個月就刷填空,錯得懷疑人生,后來老老實實補基礎,二戰才順暢很多。
階段2:強化突破期(1-1.5個月):分題型攻堅,抓“性價比最高”的分
目標:填空正確率70%+,閱讀長文章正確率60%+,數學爭取滿分。
各科重點:
填空:按“單空雙空三空六選二”順序突破。單空題練“單詞+簡單邏輯”,雙空/三空題練“空格間的聯動”(比如“因為A,所以B”,A和B同向),六選二練“同義詞辨析”(比如“perspicacious”和“astute”都表“敏銳的”,但“perspicacious”更強調“洞察力”)。每天刷30道題,重點分析“邏輯關系詞”(though/however/paradoxically等)。
閱讀:先練短文章(200字以內),再練長文章(400字以上)。短文章抓“主旨句”(通常在首句或末句),長文章先看“段落結構”(比如“總-分-總”“對比型”),再定位細節題。遇到“推斷題”別腦補,答案一定在原文有依據(比如原文說“小明沒去開會”,推斷“小明可能有事”,不能推斷“小明不喜歡開會”)。
數學:重點刷“陷阱題”和“高頻錯題”。比如“百分比問題”(注意“increase by”和“increase to”的區別)、“單位換算”(英尺和米、加侖和升)、“圖表題”(看清楚橫縱坐標的單位)。每天做20道題,錯題一定要搞懂“為什么錯”,比如我之前總錯“排列組合里的重復計算”,后來專門練了10道同類題,就再也沒錯過。
階段3:沖刺模考期(2-3周):模擬真實考試,查漏補缺
目標:適應考試節奏,模考分數穩定在目標分±2分。
具體做法:
用“PPO(官方模考軟件)”或“Magoosh”模考,嚴格按考試時間(Verbal 30分鐘/section,Quant 35分鐘/section,寫作1小時),中間別喝水、不上廁所,模擬真實考場狀態。
模考后重點分析“時間分配”:比如Verbal部分,單題別超過1.5分鐘,長閱讀別超過5分鐘;數學部分,簡單題控制在1分鐘內,難題別超過3分鐘(超時就蒙一個,別影響后面的題)。
最后一周回歸“基礎”:再過一遍高頻單詞(比如《佛腳詞》)、數學公式、寫作常用例子,別再做新題了,保持手感就行。
三、比方法更重要的:備考心態的“反焦慮”法則
GRE備考就像“馬拉松”,拼的不只是體力,還有心態。我見過很多基礎不錯的同學,因為焦慮、自我懷疑,最后發揮失常。分享3個“反焦慮”小技巧,親測有用:
1. 接受“不完美”:允許自己“暫時不會”
剛開始備考時,我總因為“一道填空錯3個空”“閱讀5道錯4道”崩潰,后來發現:所有人都是這么過來的。GRE本身就是“選拔性考試”,難是正常的。你可以給自己定個“進步目標”(比如“這周填空正確率比上周高5%”),而不是“完美目標”(“今天必須全對”)。
2. 用“具體行動”代替“空想焦慮”
如果某天學不進去,別坐在那里想“我肯定考不過了”,而是問自己:“現在我能做什么小事?”比如“背10個單詞”“分析2道錯題”。行動起來后,焦慮感會自然減少。我二戰時壓力大,就每天晚上花10分鐘寫“成功日記”:“今天搞懂了‘獨立主格結構’”“數學陷阱題少錯了2道”,看著自己一點點進步,信心會越來越足。
3. 別和“別人比進度”,專注“自己的節奏”
備考群里總有人說“我單詞背完了”“機經刷完了”,別被這些影響。每個人基礎不一樣,有人英語專業,有人跨考理工科,進度根本沒可比性。你只需要知道:按自己的計劃走,每天進步一點點,就足夠了。
最后想說:GRE確實難,但它只是你申請路上的“一道坎”,不是“終點”。只要方法對、心態穩,330+真的沒那么遙不可及。備考過程中如果遇到瓶頸,別慌,停下來復盤一下,調整方向再出發——你付出的每一點努力,都會在考場上給你回報。
加油,未來的研究生!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yyxx/713112.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