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備考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備考GRE的過程就像在黑屋子里洗衣服,你不知道洗干凈沒有,只能一遍遍地洗。等上了考場的那一刻,燈亮了,你會發現有的人忘了加洗衣粉,有的人用的是洗衣機,但只要你認真洗過了每一個地方,那件衣服一定是潔白如新的。作為一個二戰才突破330分的“過來人”,今天想和大家掏心窩子聊聊那些沒人告訴你的備考陷阱和實戰技巧,幫你少走彎路,把每一份努力都用在刀刃上。
一、避開這些認知誤區,備考效率提升50%
1. 把GRE當成“高級英語考試”來準備
很多人一開始就狂背單詞、猛刷閱讀,卻忽略了GRE本質是“以英語為載體的邏輯能力測試”。記得我一戰時把紅寶書背了3遍,結果閱讀還是錯一半——后來才發現,問題出在沒讀懂文章的論證結構。比如作者提出觀點后,是用數據支持還是舉例反駁?這些邏輯關系才是解題關鍵,而不是逐句翻譯。
2. 盲目刷題不總結,陷入“努力陷阱”
見過太多同學OG刷了3遍,真題做了500+,分數卻紋絲不動。其實GRE考察的題型和邏輯套路是有限的,比如閱讀中的“取非題”、填空中的“因果關系”,重復刷題不如把錯題按題型分類,總結錯誤原因。我二戰時專門做了個“錯題本Excel”,標注每道題的錯誤類型(比如“定位錯誤”“邏輯詞漏看”),最后發現80%的錯誤集中在3類題上,針對性突破后正確率直接提升20%。
3. 數學只看公式不練計算,考場吃大虧
中國考生常覺得數學“簡單”,但近年GRE數學難度明顯提升,陷阱題越來越多。比如題目說“a和b都是正整數”,你可能忽略“正整數”這個條件導致漏解;或者計算時沒注意單位換算(比如英尺和英寸)。建議每天做20道數學題保持手感,錯題一定要搞懂“為什么錯”,而不是“答案是多少”。我一戰數學只考了160,就是因為輕視了計算細節,二戰專門練了100道“坑題”,最后沖到168。
二、單詞背了就忘?可能是方法錯了
1. 別再從A背到Z,用“高頻詞+場景記憶”
紅寶書有8000+單詞,但真正高頻考察的核心詞只有2000左右(比如aberrant, ubiquitous這種)。建議先背《GRE核心詞匯考法精析》(“再要你命3000”),重點記“考法”而非釋義。比如“qualify”在GRE里常考“限制(觀點)”,而不是“使合格”。背單詞時結合例句,比如:The author qualifies her argument by acknowledging counterexamples(作者通過承認反例來限制自己的觀點)。
2. 利用“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拒絕“一次性記憶”
很多人背單詞時“今日事今日畢”,第二天卻忘了一半。科學的做法是:第1天背新單詞,第2天、第4天、第7天重復復習。我當時用“ANKI記憶卡”APP,把單詞和例句做成卡片,碎片時間(比如排隊、等地鐵)就刷10分鐘,比整塊時間死記硬背效率高3倍。
3. 閱讀中積累“熟詞僻義”,避免考場翻車
GRE特別喜歡考熟詞僻義,比如“check”除了“檢查”,還考“抑制”(如check the spread of disease);“course”除了“課程”,還考“航向”(如change course)。建議在閱讀中遇到熟悉單詞的“陌生用法”時,立刻記到筆記本上,這些往往是高頻考點。
三、閱讀/填空/數學/寫作,各科提分的核心技巧
閱讀:別糾結“讀懂每句話”,先抓“文章骨架”
GRE閱讀篇幅長、學術性強,逐句翻譯會浪費時間。正確做法是:
首段必讀:作者通常會在首段提出核心觀點(比如“某種理論是錯誤的”“新研究挑戰了舊觀點”);
關注邏輯詞:but/however表轉折,thus/therefore表結論,for example/instance表例證,這些詞能幫你快速理清文章結構;
跳讀細節:遇到具體數據(如1990年的實驗結果)、專業術語(如量子糾纏),如果不是出題點可以暫時跳過,做題時再定位。
舉例:遇到一篇講“恐龍滅絕原因”的文章,首段說“傳統觀點認為是隕石撞擊,新研究認為是火山活動”,后面列舉了兩個證據支持新研究。這時候你只要記住“新觀點+兩個證據”,做題時就能快速定位,不用糾結每個證據的具體細節。
填空:抓住“空格與題干的對應關系”
填空題的本質是“找對應”,比如:
因果對應:because/so/therefore連接的句子,前后意思一致;
轉折對應:but/however連接的句子,前后意思相反;
指代對應:空格可能對應前文的某個名詞或觀點(如it/this/that指代的內容)。
例題:The author’s argument is not __; it is based on careful analysis of data.
A. speculative B. comprehensive C. compelling
這里“not...; it is...”表轉折,空格對應“based on careful analysis”(基于仔細分析),所以空格應該是“沒有根據的”,選A(speculative,推測的)。
技巧:先不看選項,自己根據邏輯關系推測空格可能填什么詞,再看選項匹配,避免被干擾項帶偏。
數學:“細心”比“難題”更重要
數學考察的知識點大多是高中水平,但想拿170需要做到:
整理“易錯點筆記”:比如“percent vs percentage”“median vs mean”“負數的平方”等容易混淆的概念;
應用題“先列公式再計算”:比如利潤問題,先寫“利潤=售價-成本”,再代入數據,避免步驟混亂;
遇到復雜題干“拆分句子”:比如“a is 20% more than b, and b is 30% less than c”,拆分成a=1.2b,b=0.7c,再求a和c的關系。
寫作:“邏輯清晰”比“辭藻華麗”更得分
GRE寫作分Issue(立論)和Argument(駁論),前者考察“表達觀點的能力”,后者考察“分析邏輯漏洞的能力”。
Issue:用“總-分-總”結構,開頭明確觀點,中間用2-3個理由+例子支撐(例子可以是學術、歷史、生活中的案例,不用太專業,比如“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新冠疫情中的遠程辦公”);
Argument:重點找邏輯漏洞,比如“以偏概全”(用一個小樣本推出結論)、“因果混淆”(把相關當因果)、“無代表性數據”(調查對象不具代表性)。每個漏洞用“However, the argument assumes that.../This is not necessarily true because...”的句式反駁。
四、備考計劃:不是越長越好,而是越精準越好
1. 基礎階段(1-2個月):單詞+方法論
每天背100個新單詞+復習舊單詞(約2小時);
看《GRE閱讀方法論》《填空方法論》視頻,掌握基本解題技巧;
數學過一遍高中知識點,整理公式表(如幾何面積公式、概率公式)。
2. 強化階段(2-3個月):分題型刷題+錯題總結
閱讀:每天2篇長閱讀+4篇短閱讀,重點分析錯題的定位和邏輯;
填空:每天20道題,按“單空/雙空/三空”分類練習,總結固定搭配(如“in contrast to”“serve as”);
數學:每天30道題,重點練“圖表題”“應用題”等易錯題型;
寫作:每周寫2篇Issue+2篇Argument,找范文對比,修改邏輯漏洞。
3. 沖刺階段(1個月):模考+查漏補缺
用官方PP2/PP3模考軟件,每周2-3次完整模考(包括寫作),適應考試節奏;
分析模考錯題,回歸錯題本,針對性補薄弱題型;
調整作息,模考時間和真實考試時間一致(上午9點開始),避免考場犯困。
五、模考:別等到考前一周才想起它
很多人覺得“知識點沒學完,模考浪費時間”,其實模考的作用是:
檢驗復習效果:知道哪些題型還沒掌握;
適應考試節奏:GRE考試長達4小時,提前練耐力很重要;
熟悉界面和功能:比如計算器的使用、標記題目等。
建議從強化階段后期開始模考,用官方免費的PP2模考軟件(有2套題),如果想多練可以買PPPlus(50美元3套題),或者用Manhattan的模考(難度稍高于真實考試,適合抗壓訓練)。
六、心態:比方法更重要的,是別把自己逼到崩潰
備考GRE就像跑馬拉松,不是比誰一開始跑得快,而是比誰能堅持到最后。我一戰時因為每天學12小時,結果第3個月就 burnout( burnout,倦怠)了,看到單詞就想吐。后來調整了節奏:
每天留1小時“放空時間”:散步、聽歌、看劇,讓大腦休息;
接受“不完美”:單詞不可能100%背完,題目不可能100%做對,只要把會的題做對就夠了;
別和別人比進度:有人3個月考上330,有人6個月才出分,每個人的基礎不一樣,按自己的節奏來。
最后想說,GRE只是申請路上的一道坎,它考察的不僅是英語和邏輯,更是你的規劃能力和抗壓能力。當你某天早上醒來,發現自己能讀懂長閱讀的邏輯,能秒選填空題的答案,那種成就感會告訴你:所有的努力都沒有白費。
以官方最終公布為準。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yyxx/712980.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