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AT寫作分數低的原因
摘要
GMAT寫作(AWA)雖然不計入總分,但不少頂尖商學院會明確要求“4分及以上”,甚至部分專業卡“4.5分門檻”。很多同學備考時覺得“寫作簡單,背個模板就能過”,結果成績出來卻只有3分,甚至2.5分——明明單詞、語法都不差,為什么分數這么低?其實,GMAT寫作低分的核心問題,從來不是“語言能力”,而是“邏輯分析能力不足”+“備考方法跑偏”。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拆解5個最容易踩的坑,幫你找到分數上不去的關鍵原因,避免白白浪費時間。
一、審題時:你只抓“表面漏洞”,沒挖到“邏輯根因”
很多同學寫AWA時,總覺得“找漏洞=挑刺”——看到題目里的數據就說“樣本不具代表性”,看到時間對比就說“忽略其他變量”,但寫了半天,分數還是上不去。問題出在哪?你只看到了“漏洞的樣子”,沒搞懂“漏洞為什么是漏洞”。
GMAT寫作的本質是“批判性分析論證過程”,題目(Argument)是一段完整的論證:有結論(Conclusion)、有前提(Premise)、有隱藏的邏輯假設(Assumption)。你的任務不是“否定結論”,而是“指出論證過程中的邏輯缺陷”——即“前提如何無法支持結論”“假設為什么不成立”。
舉個例子:
題目:某城市去年開了10家新健身房,同期市民體重平均下降2kg,因此“開健身房能幫助市民減重,其他城市也應該效仿”。
低分思路:只攻擊“體重下降可能是因為市民開始節食,不是健身房的功勞”(這是“他因削弱”,但只是表面漏洞)。
高分思路:先拆論證結構——結論是“開健身房能減重,其他城市該效仿”,前提是“開健身房后體重下降”,隱藏假設是“體重下降與健身房有因果關系”“該城市情況適用于其他城市”。然后針對性攻擊:
1. 因果混淆:體重下降可能是節食、運動習慣改變等其他因素導致,無法證明是健身房的作用(否定假設1);
2. 類比不當:其他城市的市民健身需求、現有運動設施、飲食習慣可能和該城市不同,直接效仿可能無效(否定假設2)。
為什么高分思路更有效? 因為GMAT考官看的是“你是否理解論證的邏輯鏈條”,而不是“你能否想到一個反例”。只抓表面漏洞,就像醫生只看到病人咳嗽就開止咳藥,卻沒檢查是感冒還是肺炎——治標不治本,自然拿不到高分。
二、論證時:用“個人觀點”代替“邏輯分析”,反駁毫無力度
“我覺得這個數據不可靠”“我認為作者的想法太片面了”——如果你在作文里頻繁出現這類表達,分數大概率高不了。GMAT寫作考的是“客觀分析”,不是“主觀評價”。考官想看的是“你如何用邏輯推理指出論證缺陷”,而不是“你是否同意作者的結論”。
比如題目說“某公司去年廣告投入增加20%,銷量增長10%,因此應該繼續增加廣告投入”。
低分反駁:“我覺得銷量增長不一定是廣告的作用,可能是產品降價了。”(這是“觀點”,沒有邏輯支撐)
高分反駁:“論證假設‘廣告投入增加’是‘銷量增長’的唯一原因,但未排除其他可能性:比如同期產品降價、競爭對手退出市場、消費者需求季節性上升等。由于缺乏對其他變量的控制,無法證明廣告投入與銷量增長存在因果關系,因此‘繼續增加廣告投入’的建議缺乏依據。”(這是“邏輯分析”,用“可能性+影響”展開,有說服力)
很多同學會說:“我想不到這么多分析角度怎么辦?”其實很簡單——記住3個核心邏輯漏洞類型,幾乎能覆蓋90%的題目:
1. 因果混淆:把“相關”當“因果”(比如A和B同時發生,就說A導致B);
2. 以偏概全:用小樣本/特殊案例推整體(比如“某學校學生反饋好,所以全國學生都喜歡”);
3. 類比不當:忽略差異的跨場景對比(比如“某方法在A領域有效,所以在B領域也有效”)。
遇到題目時,先套這3類漏洞,再結合具體內容展開,反駁會更有方向,也更有力度。
三、語言表達:要么“模板堆砌生硬”,要么“語法錯誤滿天飛”
語言不是GMAT寫作的核心評分維度,但會直接影響考官的“閱讀體驗”——如果模板用得太生硬,或者語法錯誤太多,考官可能連你的邏輯都看不清,分數自然受影響。
坑1:模板背得滾瓜爛熟,卻不會“靈活套用”
很多同學考前背“萬能開頭結尾”“漏洞攻擊模板句”,比如:
“Firstly, the argument assumes that... However, this assumption is unwarranted...”
“Secondly, the author fails to consider... Therefore, the conclusion is not valid...”
但如果所有漏洞都用“Firstly... Secondly... Thirdly...”串聯,且每個漏洞的分析句式都一樣,考官一眼就能看出“模板痕跡”。模板是“框架”,不是“填空題”,你需要根據漏洞類型調整表達:
攻擊因果漏洞時,可以說:“The argument confuses correlation with causation by assuming that... However, it is possible that...”
攻擊類比漏洞時,可以說:“The author inappropriately analogizes... to... without consider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such as...”
坑2:追求“高級詞匯”,結果語法錯誤一堆
有同學覺得“用難詞就能加分”,于是強行堆砌“sophisticated”“comprehensive”“nevertheless”,但句子卻寫成:“The argument have many flaw.”(主謂不一致)“Because the data is not reliable, so the conclusion is wrong.”(because和so連用)
GMAT寫作對語言的要求是“清晰準確”,不是“華麗復雜”。與其糾結“用什么高級詞”,不如先保證“語法正確、表達簡潔”:
少用長難句,一句話只說一個意思;
避免縮寫(比如it&'s改成it is);
檢查主謂一致、時態、介詞搭配(這些是最容易被扣分的基礎錯誤)。
四、備考時:“只看不練”或“練了不改”,等于白忙活
“我把OG的AWA范文都看完了,為什么自己寫還是3分?”“我練了10篇作文,分數一點沒漲,是不是方法錯了?”——這兩個問題,本質上都是“備考方法無效”。
無效備考1:只看范文,不動筆寫
范文是“別人的邏輯”,你看懂了不代表能自己寫出來。GMAT寫作有嚴格的時間限制(30分鐘),需要快速審題、搭建框架、組織語言,如果平時不練筆,考場上很可能“思路卡殼”“寫不完”。
正確做法:每周至少限時寫1篇完整作文(30分鐘內完成),寫完后對照范文,用“邏輯鏈條分析法”復盤:
范文找了哪些漏洞?和我找的有什么不同?
范文是如何展開分析的?用了哪些邏輯連接詞?
我的漏洞分析是否比范文更淺?為什么?
無效備考2:練完不批改,錯在哪都不知道
很多同學寫完作文就丟在一邊,從不檢查自己的邏輯漏洞、語法錯誤、表達問題。這樣練10篇,可能還是在重復同樣的錯誤。
如果沒有老師批改,可以用“自我批改3步法”:
1. 邏輯自查:把作文里的漏洞分析單獨摘出來,問自己:“這個分析是否直接攻擊了論證的假設?有沒有說清楚‘為什么前提無法支持結論’?”
2. 語言自查:用Grammarly等工具檢查語法錯誤,重點看主謂一致、時態、介詞、冠詞;
3. 結構自查:檢查開頭是否明確指出“論證有缺陷”,中間每個段落是否有“漏洞定位+分析+影響”,結尾是否總結了“論證需要補充哪些信息才能加強”。
五、認知誤區:“AWA不計入總分,隨便寫寫就行”
最后一個坑,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對AWA的“輕視心態”。
雖然GMAT總分由Verbal和Quant決定,但AWA分數是商學院評估你“學術寫作能力”的重要參考。尤其是申請MBA、商科碩士的同學,學校會通過AWA判斷你“能否清晰分析商業問題、有效表達觀點”。如果你的目標是Top50商學院,AWA低于4分可能會成為“隱形短板”;部分項目(比如金融、會計)甚至會明確要求“4.5分及以上”。
更重要的是,AWA的備考其實能幫你提升Verbal的邏輯思維——Argument的漏洞分析和Critical Reasoning(邏輯題)的削弱題型高度相似,練AWA的過程,本質上也是在練“快速拆解邏輯鏈條”的能力。所以,與其把AWA當“負擔”,不如把它當成“提升邏輯思維的跳板”,一舉兩得。
寫在最后
GMAT寫作分數低,從來不是“語言不好”這么簡單,而是“邏輯分析不到位”“備考方法不高效”“對考試認知有偏差”共同導致的結果。想要提分,關鍵是抓住“論證邏輯”這個核心,從審題、分析、表達、備考四個維度針對性改進——畢竟,AWA考的不是“你會不會寫英語作文”,而是“你能不能像一個商學院學生一樣,理性、客觀地分析問題”。
(注:GMAT寫作評分標準以GMAC官方最新公布為準。)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yyxx/707285.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