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級英語都考哪些內容
四級英語考試到底考什么? 這恐怕是每一個即將踏上考場的同學最關心的問題。作為大學階段最重要的英語能力測試之一,四級考試不僅關系到畢業證,更是未來求職、考研的“敲門磚”。但很多同學復習時常常摸不著頭腦:單詞背了不少,真題做了幾套,卻還是不清楚每個題型的核心考點在哪里。今天這篇文章,咱們就掰開揉碎了講清楚四級考試的全貌,從題型設置到分值占比,從備考痛點到提分技巧,幫你一次性搞懂“四級到底考什么”,讓復習不再盲目。
一、四級考試整體框架:先搞懂“大局”
在具體講題型之前,咱們得先知道四級考試的“基本盤”。目前四級考試總分為710分,分為寫作、聽力、閱讀、翻譯四個部分,考試時長共125分鐘(不含答題卡填涂時間)。很多同學總覺得時間不夠用,其實是沒搞清楚每個部分的分值占比和時間分配,導致復習時抓不住重點。
題型 | 分值占比 | 考試時間 | 核心能力 |
---|---|---|---|
寫作 | 15% | 30分鐘 | 邏輯表達、語言組織 |
聽力 | 35% | 25分鐘 | 信息抓取、場景理解 |
閱讀 | 35% | 40分鐘 | 快速閱讀、細節定位、邏輯推理 |
翻譯 | 15% | 30分鐘 | 漢譯英轉換、文化詞匯積累 |
從分值就能看出,聽力和閱讀是“大頭”,占了70%的分數,這兩個部分復習到位了,過級基本穩了。而寫作和翻譯雖然占比相同,但備考方法大不相同,需要針對性突破。
二、分項拆解:每個題型到底“考什么”?
(一)寫作:不是“湊字數”,而是“講邏輯”
很多同學對寫作的誤解: 以為只要背幾個模板、套幾句名言,湊夠120-180詞就行。但實際上,四級寫作的評分標準里,“內容切題”和“邏輯清晰”占了50%的比重,語言表達反而排在其次。
1. 題型細分:
議論文(最常考):比如“在線教育的利弊”“大學生是否應該兼職”,要求你明確觀點,用論據支撐。
應用文:比如書信、通知、演講稿,重點考格式和場景詞匯(比如請假信的“extend my leave”,演講稿的“Good morning, everyone”)。
圖表作文:偶爾考,要求描述圖表數據并分析原因(比如“某市居民健身方式變化圖”)。
2. 高分痛點:
開頭不會“破題”:拿到題目半天寫不出第一句,比如“關于垃圾分類,我的看法是…”這種表達太生硬。
邏輯斷層:論點和論據脫節,比如寫“運動有益健康”,后面卻只說“我每天跑步”,沒有解釋“為什么跑步能健康”。
低級語法錯誤:主謂不一致、時態混亂(比如通篇用過去時講現在的事)。
3. 3分鐘快速構思法(以議論文為例):
第一步:搭框架(開頭-論點1-論點2-結尾)。比如“是否應該用手機學習”:
開頭:手機學習是趨勢,但需合理使用(觀點)。
論點1:方便獲取資源(舉例:網課、電子書)。
論點2:容易分心(舉例:刷短視頻、聊天軟件)。
結尾:建議制定使用計劃,揚長避短。
第二步:填“連接詞”:Firstly/However/As a result等,讓邏輯更連貫。
第三步:替換“低級詞”:比如“very important”換成“vital”,“think”換成“hold the view that”。
(二)聽力:“聽不懂”不是因為單詞量,而是“沒抓對重點”
很多同學的復習誤區: 每天盲目刷題,錯了就看原文翻譯,以為“聽懂意思”就能做對題。但四級聽力80%的答案都藏在“信號詞”和“語氣變化”里,比如轉折詞(but/however)、強調詞(actually/in fact)后面往往是答案。
1. 題型細分(共30題):
短篇新聞(7題):常考“災難事件”“科技突破”“政策變化”,開頭第一句通常是主題句(比如“An earthquake hit southern Turkey on Monday…”)。
長對話(8題):模擬日常場景,比如“圖書館借書”“面試求職”“餐廳點餐”,注意聽“問答環節”(問題往往是考點)。
聽力篇章(10題):故事類或說明類文章,比如“科學家的研究發現”“歷史事件回顧”,注意聽“因果關系”和“結論句”。
2. 考場“救命技巧”:
預讀選項劃關鍵詞:比如選項里有“library”“book”“due date”,馬上猜到可能考“借書”場景。
聽到什么不選什么? 警惕“原詞復現”的干擾項!比如原文說“the meeting will be held on Friday”,選項有“Friday”,但可能后面又說“but we changed to Saturday”,答案其實是Saturday。
最后一題“不聽也能蒙”? 聽力篇章的最后一題往往考“主旨”或“作者態度”,如果沒聽清,選選項里出現次數最多的核心詞(比如反復提到“climate change”,答案大概率和它相關)。
(三)閱讀:“做不完”是因為你“逐字翻譯”
很多同學的真實寫照: 一篇閱讀讀15分鐘,每個單詞都認識,合上書卻不知道講了啥。其實四級閱讀考的是“信息篩選能力”,不是“精讀能力”,學會“跳讀”和“定位”比“讀懂每句話”更重要。
1. 題型細分(共30題):
選詞填空(10題,5%):15個單詞選10個填,難度高、分值低,建議最后做(別浪費時間)。
長篇閱讀(10題,10%):“段落匹配”,給10個句子找對應段落,考“同義替換”(比如原文“solve the problem”,句子里是“address the issue”)。
仔細閱讀(10題,20%):2篇文章,每篇5題,分值最高!考細節題、推理題、主旨題,必須重點突破。
2. 仔細閱讀“3步定位法”(親測正確率提升60%):
第一步:劃題干關鍵詞(數字、人名、專有名詞),比如題干“ What does the author say about online shopping in paragraph 3?”,直接定位到第3段找“online shopping”。
第二步:對比原文和選項,找“同義替換”(這是出題人最愛考的!)。比如原文“students often feel stressed”,選項“college learners tend to experience pressure”,就是正確答案。
第三步:排除“絕對化選項”:選項里有“must/never/all”等詞,大概率是錯的(四級閱讀答案通常比較委婉)。
3. 長篇閱讀“蒙題技巧”: 如果時間不夠,優先做含“數字、大寫字母”的題干,這些信息在原文中最容易找到(比如題干有“2023”,直接在原文掃年份即可)。
(四)翻譯:“不會翻”就用“簡單句”,別硬湊長難句
很多同學的崩潰瞬間: 遇到“剪紙”“火鍋”“京劇”這種文化詞匯,直接傻眼。但其實四級翻譯評分標準里,“意思對”比“用詞難”更重要,用簡單句把意思表達清楚,至少能拿60%的分數。
1. 常考主題: 中國文化(春節、長城、中醫)、社會熱點(環保、科技發展、教育公平)、經濟現象(共享經濟、在線購物)。
2. 3個“應急翻譯法”:
不會的詞用“解釋法”:比如“剪紙”不會翻,就說“paper art that is cut into different shapes”;“火鍋”不會翻,就說“a kind of hot pot with meat and vegetables”。
長句拆短句:中文喜歡“一逗到底”,英文要“一句一主謂”。比如“我昨天去超市買了蘋果、香蕉和牛奶,然后回家做飯”,翻譯成“I went to the supermarket yesterday. I bought apples, bananas and milk. Then I went home to cook.”(雖然簡單,但沒錯)。
時態別亂換:介紹文化、歷史的內容用一般現在時(比如“京劇形成于19世紀”——Peking Opera forms in the 19th century);描述過去的事用一般過去時。
三、避坑指南:這些“復習誤區”正在拖垮你
1. 單詞“背了就忘”? 別再從A背到Z了!重點背“高頻核心詞”(四級大綱4500詞,常考的就2000個),比如閱讀里反復出現的“phenomenon”“significant”,聽力里的“reservation”“schedule”。
2. 真題“做一遍就扔”? 真題至少刷3遍:第一遍掐時間做題,第二遍分析錯題(為什么錯?是單詞不認識還是邏輯沒懂?),第三遍總結“同義替換”(把題干和原文的替換詞記下來,閱讀翻譯都能用)。
3. 寫作“只背模板不練習”? 模板只是“骨架”,得自己“填肉”。每周寫1篇作文,用“手機備忘錄”打出來,檢查語法錯誤(推薦用Grammarly),然后對比范文改邏輯。
四、總結:四級考試的“本質”是什么?
說到底,四級考試不是“英語知識測試”,而是“英語應用能力測試”。它不要求你像母語者一樣流利,但要求你能看懂英文郵件、聽懂英文對話、寫出簡單報告——這些都是未來工作和學習的基礎能力。所以復習時別只盯著“分數”,多想想“這些內容對我以后有什么用”,反而會更有動力。
最后提醒大家,四六級考試每年會有細微調整,本文內容基于最新考試大綱整理,具體請以官方最終公布為準。但無論題型怎么變,“聽說讀寫”的核心能力不會變,把基礎打牢,無論遇到什么題目都能應對自如。
希望這篇文章能幫你理清四級備考的思路,別再迷茫,別再焦慮,現在就拿起真題,按照“題型拆解-痛點突破-技巧練習”的步驟走,下次查分一定能看到那個讓你驚喜的數字!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yyxx/678287.html,違者必究!